小學第一學期第十七周國旗下講話--珍惜光陰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珍惜光陰》。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有一則有趣的謎語:“世界上哪樣東西是最長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廣大的,最不受重視的又是最惋惜的?!蓖瑢W們面對這個18世紀的謎語,你們會怎樣回答?我想,你們一定會有一個和伏爾泰一樣的答案:時間。
一些中外有識之士也深刻地領悟到時間的意義,并發出了在少年時代就應珍惜光陰、銳意進取的呼喚。青春年少精力旺盛,記憶力好,思想活躍,接受新鮮事物快。這個時候,正是學知識、創事業的大好時光。因此,莫讓年華付水流,對人一生的事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珍惜光陰更要善于抓住“今”。偉大的莎士比亞說過:“在時間的大鐘上,只有兩個字‘現在’?!?/p>
有人曾把昨天比喻為一張作廢的支票,把明天比喻為一張期票,把今天比喻為手中唯一擁有的現金。它啟示人們,追悔昨天,寄托明天,都不如抓住今天。從今天做起從現在做起,才是高明之舉。
最后,我以《惜陰》這首詩作為今天旗前講話的結束語,并以此詩與同學們共勉:《惜陰》,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失去寸金還猶可,失去光陰何處尋。
篇2:初中國旗下講話:把握光陰
初中國旗下的講話:把握光陰
時間飛逝,帶走的不僅是嘀嘀嗒嗒的鐘表聲,帶走的更是無限青春美好的年華。他板著面孔,從不給虛擲時光者以寬恕,也不會給苦苦乞討者以施舍,更不會因此而停留住自己前進的步伐。它昂著頭、挺著胸,無視身后無數人苦苦挽留,他只會公開冷漠地、部就班的一點點消蝕著、消蝕著你的生命。
過去的時間里,初一的同學緊緊跟著學習的步伐,一步一個腳印,踏得穩穩當當。初三的同學鼓起力氣擠出各種時間做習題,復習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轉折點——中考。初二的同學則井然有序安排時間準備姍姍而來的地理、生物結業考試。全體師生都期待著期末考試的來臨。對于一個智者來說,二十四小時足以讓他做完并做好每一件事。然而,對于一個弱者來說,恐怕一天七十二小時都不足以讓他揮灑,還總是抱怨如山的作業、飛速的時間。我們無法改變時間的長度,那我們怎么不去改變時間的價值呢?
最大程度地合理利用時間、珍惜時間。魯迅先生曾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意擠,總還是有的?!爆F在的我們最需要的就是這種擠的精神。比如:早晨起床是快一些,趕在人潮來這前趕到食堂,中午下課到食堂時的步子放快一些。一天中有24小時,1440分鐘,86400秒,怎么會擠不出時間?這不是能力問題,這是態度問題!也許,一分鐘在我們看趕來微不足道,但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5個一分鐘可以背下一個地理圖,那么5個、50個、500個,那將是一股何重巨大的力量??!
司馬光刻圓木警枕、魯迅把喝咖啡的時間用來看書、宋謙“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祖狄“聞雞起舞”、匡衡“鑿壁偷光”。如果不是整日與時間賽跑,人類文明史上怎么會有那么多偉大的人物?
我們相信,時間可以將懶惰者逼上絕路,卻無法抑制勤奮者的追趕。在這些人面前他的魔法無法施展,只能甘拜下風。也只有這些人才能披荊斬棘,跋山涉水,最終沐浴到勝利的光輝,徹底地把時間踩在腳下。
同學們,距6月14日的中考只有2天,距6月16日的結業考只有5天,距7月3日的期末統考只有21天,如此短暫的時間,我們豈不是更應該在有限的時間里,做無限提高成績的事呢?最后,預祝大家在即將到來的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