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南昌繩金塔導游詞兩篇

7787

南昌繩金塔導游詞(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英雄城南昌旅游,今天由我帶領大家游覽名勝古跡-----繩金塔參觀,希望你們能留下美好的印象。

  繩金塔風景區坐落在南昌市西湖區繩金塔街東側,原古城進賢門外,始建于唐天佑年間(公元904~907年),相傳建塔前異僧惟一掘地得鐵函一只,內有金繩四匝,古劍三把(分別刻有“驅風”、“鎮火”、“降蛟”字樣)還有金瓶一個,盛有舍利子三百粒,繩金塔因此而得名。

  繩金塔古樸秀麗,具有江南建筑的典型藝術風格,為磚木結構樓閣式塔,塔高50.86米,塔身為七層八面(明七暗八層)內正外八形,其朱欄青瓦,墨角凈墻及鑒金葫蘆型頂,有濃重的宗教色彩。繩金塔飄逸的飛檐上懸掛銅鈴,每層一個音階,七層七音,微風吹過,悅耳動聽。葫蘆銅頂金光透亮,通身朱欄青瓦,墨角凈墻,古樸無華。塔身每層均設有四面真門洞、四面假門洞,各層真假門洞上下相互錯開,門洞的形式各層也不盡相同。第一層為月亮門;第二、三層為如意門;第四至七層為火焰門,三種拱門形式集于一塔,這種做法是不多見的。

  繩金塔巍然聳立在進賢門外已經一千多年了,它是歷史信息的載體,是世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那葫蘆形的塔頂終年熠熠生輝,金黃金黃的光澤永遠也不會褪去,這是什么原因呢?據說這是一個“寶鼎”。傳說在建塔的時候,地仙郭璞用風火寶銅在煉丹爐里錘煉了九九八十一天;安裝的時候,禪月大師設壇祭天,花了九九八十一天才裝上去的。此鼎里層是九九八百一十斤風火銅,外層是八八六十四兩黃金。鼎內裝有八卦,鼎壁畫有水族水獸,鼎底刻有“驅風鎮火,降妖伏魔”八個大字。因為有了這個寶鼎,南昌才避免了風、火、水三災。

  如今的繩金塔也是聲名遠揚,每年國慶前后,繩金塔廟會熱鬧非凡,來自全國各地的特產、小吃云聚于此,吸引了眾多的游客,成為全國有名的廟會之一。如果大家有空,歡迎你們再來南昌!

  接下來的時間,大家可以在繩金塔周圍的古街走一走、逛一逛,希望你們能夠有不同的收獲。謝謝!

繩金塔導游詞(二)

各位游客你們好!你們可以叫我支導

  今天我們去繩金塔公園,請大家隨我的腳步游覽,參觀一下聞名中外的繩金塔,它與上海的“城隍廟”、南京的“夫子廟”相媲美。

  這個塔建于唐朝,當時人們在繩金塔下挖出一個寶箱,里面有金繩喝三把古劍,上面發布刻著驅風、鎮火、降蛟字樣

  我們現在來到了繩金塔公園的南大門,請大家隨我進園游覽。在我們右邊有一口大鐘,重達7.9噸,名為“金塔鐘”。

  左邊的這幢建筑是新修復的塔下寺,曾名為“千佛寺” 寺里金碧輝煌,里面有大大小小不同的幾千尊佛像,他們閃閃發光。

  再往里走,我們就來到了繩金塔的下面,抬頭仰望。但見它高聳入云,風姿綽約,它是南昌僅存的高層古建。談談這個塔的歷史,此塔,時陳友諒和朱元璋大戰南昌城,它毀于兵火之中。

  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繩金塔可謂是面貌煥然一新,維修工作嚴格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既維護修理,又保持原貌。高為50.86米,共七層,第一層為月亮門,第二、三層為如意門,第四層至第七層為火焰門。塔身每層均設有四面真門洞和四面假門洞,繩金塔葫蘆銅頂金光透亮,通身朱欄青瓦,墨角凈墻,塔頂上懸掛著56個銅鈴,這些銅鈴看似一樣,但實際上是有差異的。有什么差異呢?它們的差異是每層風鈴的音階不同,一層一個音階,共有七個音階,當微風吹拂時,銅鈴產生的聲音,自然形成和諧動聽的音樂。

  現在我已向各位游客介紹完畢,請大家自由到公園的各個景區細細的游覽,謝謝大家

篇2:廣西榕湖杉湖導游詞范文

  湖心亭 在榕湖的湖心島上,原建于40年代,1979年兩次重建,現為一組設計新穎的仿古臨水亭廊,由大小兩亭及連廊組成。大亭8角、重檐、凌駕水中;小亭4角,單檐尖頂,坐落岸上,以直角形(L)曲廊與大亭相連,總面積120平方米。湖岸有九曲橋銜湖心島,掩映于湖光翠柳之間,與亭廊構成整體,顯出平穩中求變化,臨水而有飛動感。

  古南門 桂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榕湖北岸。又名榕樹門。據載為唐代名將李靖于武德四年(621)平定嶺南后,在桂林筑置城守新建,是桂林“唐城”的南大門,距今正1300多年。

  黃庭堅系舟處 在榕湖北岸,古南門前,榕蔭亭側。崇寧二年(1103)北宋大詩人黃庭堅被謫宜州,崇寧三年(1104)經桂林,遍覽名山,泊舟此岸。他寫的《到桂州》云“桂嶺環城如雁蕩,平地蒼玉忽峨;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融進個人的不幸遭遇,也表達了對桂林山山水水的深厚情意。南宋理學家張知靜江府時,在系舟處建榕溪閣,以志懷念。閣久廢,1955年在舊址建榕蔭亭,其后又立碑其側,題為“黃庭堅系舟處”。

  湖西莊 在榕湖北路西段。清嘉慶道光間,少司空李宗瀚建為別墅。張維屏《洼游日記》稱,大門臨湖,內有小橋流水,過橋有屋,屋后有軒,軒前有園,整座建筑用竹籬圍合。李宗瀚住湖東“拓園”,今人民禮堂東北側,湖西莊由其侄李春回掌管。李春回工書精刻,后破落,別墅荒蕪。1954年以來,這里建起擁有十幾幢風格各異的庭院建筑,成為桂林市第一個接待國家元首級的外事賓館榕湖飯店。

  芙蓉亭 在榕湖南路西段,榕湖西南岸邊。清代著名桂林畫家羅辰曾在此建“芙蓉池館”。1955年建亭,因名芙蓉,亦稱葵花亭。1988年改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6柱、6角、單檐、琉璃瓦、攢尖頂亭,高7米,長寬各5.45米,面積29.7平方米。亭中有石桌凳,柱間有石欄桿,亭周樹茂蔭濃,秀色可餐。

  陽撟 在秀峰、象山兩區相銜,榕湖杉湖接合部的水面上。宋名青帶橋或永濟橋,木質結構,元代毀于火。明改建石橋,解縉書“永鎮三江”其上。洪武間(1368~1398)桂林城南擴,榕湖杉湖變成內湖,名陽塘,橋因湖改稱陽橋。歷代多修葺、擴建。1974年擴建成現狀:石拱結構,3跨,各5米,全長22.2米;橋面由20米加寬成32米,瀝青鋪筑,飾以漢白玉雕花欄桿。自古以來,青帶橋一帶就是商業中心區。據元伯篤魯丁《陽橋記》載,橋的兩側,商賈所藏寶物、番貨,以有易無,日千百計?,F在榕杉湖區,市行政機關、商業網點、賓館環立,這一地帶,更成為南北通衢和政治、文化經濟、旅游的中心。

  朝霞亭 在榕湖東側,湖濱飯店前,簇擁于小葉樟,夾竹桃與翠竹間的一個260多平方米的小島上。高7米,長寬各4.45米,面積19.8平方米,為6柱、6角、單檐、攢尖頂小亭,3面有石欄桌凳,北面有曲橋通達,是喧鬧市區中難得的安寧憩息地。每當日出,霞光滿亭,激人奮進,嫵媚可親。

  蘑菇亭 在杉湖湖心島上,由一組圓形水榭與3個獨立單柱圓形亭子組成,總面積近400平方米,建于1978年。登上杉湖北岸的12層高樓漓江館頂層俯瞰,湖心島的平面呈美麗的梅花圖案。

  補杉亭 一名杉湖亭,在杉湖湖心島上,1955年建,為木結構,以杉樹皮蓋頂。杉湖畔清代有“補杉樓”,是著名桂林詩人朱琦、龍啟瑞等登臨吟詠之地。補杉亭之名由此而來。亭已廢,1978年在原址四周新建蘑菇亭。

  大榕樹 在榕湖北路西段古南門前,為小葉榕,高18.6米,冠幅直徑32米。南宋文學家劉克莊(1187-1269)《榕溪閣》:“榕聲竹影一溪風,遷客曾來系短篷;我與竹君俱晚出,兩榕猶及識涪翁?!备⑽淌潜彼卧娙它S庭堅的號,他游桂林時曾系舟樹下,證實這棵大樹是宋代榕溪閣前兩棵榕樹中的幸存者,樹齡在800年以上。今仍枝葉婆娑,濃蔭蔽日,成為朝夕與游人共處的桂林八景中的“榕城古蔭”。另一株古榕,附古南門而生,早已不存,但城門、城樓,至今仍稱榕樹門、榕樹樓。

篇3:頤和園導游詞范文

  頤和園導游詞范文

  尊敬的各位游客,我們將要游覽的是頤和園。頤和園是清代皇家園林和行宮,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經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游覽時請大家自覺保持它的清潔。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頤和園最有名的長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多美??!這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共有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你們相信嗎?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我們現在來到萬壽山。那個聳立在半山腰的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是佛香閣,房頂閃閃發光的是琉璃瓦,下面那些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叫排云殿。

  現在我們已登上萬壽山山頂,這里是欣賞頤和園全景的最佳位置。正前面的就是昆明湖,游人常說它像鏡子,像碧玉,不知你們是否有同感?下面我們就去昆明湖邊仔細欣賞。

  看,昆明湖多大,它周圍的堤岸更長??匆姾行哪莻€小島了嗎?走過這個長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請仔細看這座石橋,它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些小獅子姿態各異,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頤和園到處都是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請你們慢慢游賞吧!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