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學年三年級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學生經過兩年多的學習,初步具備一定的課堂常規,對音樂有初步的感受力。針對三年級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要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能自然、有表情地歌唱,使學生樂于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
六冊教學內容分為知識與技能、聆聽、演唱分為三部分,其中
知識與技能包括:認識作曲家冼星海、劉天華;認識音樂記號:延長記號 、反復跳躍記號、頓音記號、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全音符;辨認人聲: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辨認演唱形式:合唱;認識唱名:5、6、7(低音的)2 3(高音);認識樂器:笛子、笙、口琴、手風琴、木吉他、嗩吶。
聆聽包括:領唱 合唱《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齊唱合唱《盧溝謠》合唱《猜調》鋼琴獨奏《木偶的步態舞》京劇現代戲《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二胡獨奏《空山鳥語》笛子獨唱《笛子》民樂合奏《楊柳青》小提琴協奏曲(片段)《春》 手風琴獨奏《進行曲》口琴獨奏《男生賈里新傳》木吉他獨奏《船歌》嗩吶和樂隊《小放?!犯枨豆陋毜哪裂蛉恕范爻段覑勖滋m》 領唱 合唱《飛來的花瓣》歌曲《帕米爾,我的家鄉多么美》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梭羅河》
演唱包括:歌曲《祖國祖國我們愛你》 《只怕不抵抗》 《頑皮的杜鵑》 《柳樹姑娘》 《搖船調》 《一只鳥仔》 《嘀哩嘀哩》 《春天舉行音樂會》 《我是小音樂家》 《嘹亮歌聲》 《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甜甜的秘密》 《剪羊毛》 《小小羊兒要回家》 《山里的孩子心愛山》 《小巴郎,童年的太陽》
三、教學目標
1.演唱:
?。?)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演唱習慣。
?。?)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照節奏和曲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
?。?)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現歌曲的情緒。
?。?)能夠背唱2-3首歌曲。
2.演奏
?。?)能夠用打擊樂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為歌曲伴奏。
?。?)能夠用打擊樂器表現一定場景。
3、綜合性藝術表演
?。?)能夠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
?。?)能夠配合歌曲、音樂用身體做動作。
?。?)能夠與他人合作創編簡單的律動、集體舞歌表演等。
4.識讀樂譜
?。?)復習簡單的節奏符號,并能創作簡短的節奏。
?。?)能夠用聲音、語言、身體動作表現簡單的節奏。
5.創作實踐
能夠運用線條、色塊或手勢,來表現聲音或音樂
四、教學重點
1.會背唱歌曲并表演。
2.會用三角鐵,碰鐘,雙響筒等打擊樂器為歌曲進行伴奏。
五、教學難點
1.認識音名、唱名。
2.復習鞏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四分休止符,認識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全音符。
3.認識樂器笛子、笙、口琴、手風琴、木吉他、嗩吶。
4.會用三角鐵,碰鐘,雙響筒等打擊樂器為歌曲進行伴奏。
5.認識5、6、7(低音的)2 3(高音)
六、教學改革的初步設想
1.教改專題:如何培養小學三年級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2.方法措施
從創設情境出發,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接受審美教育。在教音符時值的長短時,可讓學生通過自己行走的步伐“蹦蹦跳跳”,“拖----”感受十六分音符的時值和全音符的時值。然后,再進一步復習上學期學生的生活感受“跑比走快”,“走一步可以跑兩步”,“跑跑走、跑跑走”,以及小鬧鐘的走動聲“嘀嗒嘀嗒”來認識八分音符的時值,從而學習八分休止符。為了使簡單的節奏練習變得饒有興趣,選幾首兒童熟悉的8小節或6小節的短歌,由學生按練習中的順序拍手,老師在琴上奏出旋律。這樣通過以上練習,不僅可以使單純的節奏練習與旋律結合起來,增加了音樂性和趣味性,同時,也能培養兒童隨音樂的節奏拍手的能力。從形象、直觀出發,讓孩子得到美的感受和聯想。
七、實施計劃的具體措施
1.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并注意備學生。
2.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用輕松的課堂形式讓學生喜愛音樂課。
3.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4.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5.豐富課外音樂活動,以學生的愛好為主開展課外音樂活動,使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學習音樂。
6.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信息科技與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八、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 備注
第1周 復習《國歌》,鞏固課堂常規
第2周 第1課:演唱《祖國祖國我愛你》
聆聽管弦樂《紅旗頌》
知識與技能:冼星海延長記號
第3周 第1課:演唱《只怕不抵抗》
聆聽《盧溝謠》、《我們走進十月陽光》
知識與技能:合唱
第4周 第2課:演唱《搖船調》
聆聽《猜調》
知識與技能:反復跳躍記號、合唱
第5周 第2課:演唱《一只鳥仔》
聆聽《木偶步態舞》
知識與技能:鋼琴 四分休止符
第6周 聆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機動
第7周 第3課:演唱《頑皮的杜鵑》
聆聽《空山鳥語》
知識與
技能:頓音、5 6 7(低音)、劉天華第8周 第3課:演唱《柳樹姑娘》樂段
欣賞《蔭中鳥》
知識與技能:笛子
第9周 第4課:聆聽《楊柳青》
知識與技能:笙 第4課:聆聽小提琴協奏曲《春》
第10周 第4課:演唱《嘀哩嘀哩》
知識與技能: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
演唱《春天舉行音樂會》
第11周 第5:聆聽《進行曲》《男生賈里新傳》《船歌》
演唱《我是小音樂家》
知識與技能:口琴、手風琴、木吉他
第12周 第5課:演唱《嘹亮歌聲》
五一放假
第13周 第6課:聆聽《小放?!?/p>
知識與技能:嗩吶
演唱《剪羊毛》
第14周 第6課:聆聽《孤獨的牧羊人》
演唱《小小養兒要回家》
第7課:《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
第15周 第7課:聆聽《我愛米蘭》|《飛來的花瓣》
演唱《甜甜的秘密》
第16周
第8課:聆聽《帕米爾,我的家鄉多么美》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梭羅河》
演唱《山里的孩子心愛山》
知識與技能:女高、中音,男高音,高音2 3
第17周 第8課:演唱《小巴郎,童年的太陽》復習
第18周 復習
第19周 考核
九、教學活動安排
十八周游戲宮
篇2:小學三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
小學三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
一、課表要求
學生的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應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樂器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點,加強實踐創造,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于始終。教材共分9個單元,分別為:《春天的歌》、《我們的朋友》、《童趣》、《音樂會》、《牧童之歌》、《愛祖國》、《老師的歌》、《愛和平》、《家鄉美》。
三、教學目標要求:
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我國民族的音樂語言,熱愛祖國的音樂藝術,接觸外國的優秀作品,初步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培養初步的唱歌表現能力以及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鑒賞能力。
?。ㄒ唬?、唱歌技巧
1、能用不同的力度(強弱)、速度(快慢)來歌唱。
2、學習連音、非連音和頓音的唱法。
3、學習二部輪唱和簡易的二部合唱。
?。ǘ?、音樂知識和技能訓練、欣賞
1、掌握各種常用音符、休止符的名稱和它們之間的時值比例。
2、認識P、mp、mf、f等各種力度標記和常用的速度記號,并能作出比較。
3、認識連線和頓音、延長音記號。
4、懂得3/4拍、4/4拍的強弱規律及指揮圖式并能辨別2/4拍和3/4拍的曲調。
5、掌握切分音的唱法,了解不完全小節的含義。
6、聽唱大小三度、純四、純五度的和聲音程。
7、聽記1- i 范圍內三個以上包含大小六度音程進行的音。
8、視唱和聽記由已學過的音符和休止符組成的4-8小節旋律。
9、介紹人民音樂家聶耳、冼星海及其作品。
10、了解常見的聲樂表演形式。
四、教學重點、難點:
1.能夠完整地背唱所學過的歌曲,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能夠隨著音樂自由發揮想象力,用簡單的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表演。
3.感受生活中的音樂,能夠運用人聲、樂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4.樂于與他人共同參與音樂活動。
五、教學時間安排
周次 內容 課時
1 表演:歌曲《嘀哩嘀哩》 1
2 聆聽:小提琴協奏曲套曲《春》 創作 1
3 表演:歌曲《頑皮的杜鵑》 1
4 聆聽:管弦樂《森林深處的杜鵑》 創作 1
5 表演:歌曲《一支短笛輕輕吹》 1
6 聆聽:歌曲《猜調》 創作 1
7 聆聽:歌曲《游擊隊歌》 口琴獨奏《苗嶺的早晨》 1
8 表演:歌曲《我是小音樂家》聆聽:鋼琴曲《牧童短笛》 1
9 歌曲《孤獨的牧羊人》表演:歌曲《剪羊毛》 創作 1
10 聆聽:合唱《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 管弦樂《紅旗頌》 1
11 表演:歌曲《一個媽媽的女兒》 創作 1
13 聆聽:歌曲《我愛米蘭》《飛來的花瓣》 1
14 表演: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 1
15 表演: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創作 1
16 聆聽:歌曲《黃土高坡》 《洞庭魚米鄉》表演:歌曲《山里的孩子心愛山》 1
17 復習、考試 1
六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唱歌教學要通過歌曲的藝術形象來感染和教育學生。唱歌教材要根據各年級的教學要求、學生的接受能力和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來選擇。
2、進行唱歌教學時,教師應通過示范歌唱(或利用唱片和錄音)使學生感受到歌曲的完整藝術形象,通過對歌曲的介紹分析和處理,生動地揭示歌曲的內容,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使他們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要重視保護學生(特別是變聲期的學生)的嗓子。歌唱時,必須防止“喊唱”、音調過高過低或歌唱時間過長等不良現象。教唱歌譜時應用視唱法,小學低年級可用聽唱法逐步過渡到視唱法。
4、音樂知識的教學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低年級主要給學生以感性知識;隨年級增高,逐步增加系統的理性知識。教學必須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性,所學到的知識應運用于實際。欣賞教學的任務是逐步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發展音樂想象力,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感受理解音樂的能力。
篇3:第一學期三年級班音樂教學計劃
20**年第一學期三年級班音樂教學計劃
一、本學期教學目標與任務:
?。?)演唱做到聲音自然而連貫、圓潤而流暢、有彈性。 初步運用氣息控制,做力度變化的練習。
?。?)認識各種常用音符、休止符,知道名稱及它們的名稱和時值。在教師幫助下視唱C調號上的單聲部歌曲。聽辯二拍子、三拍子歌曲,標出小節或節拍。
?。?)結合音樂作品的欣賞,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識(如旋律進行的方式、特點和一般的表現意義),以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受,進入比較深入的欣賞。
二、教學分析:
三年級的音樂是一個過渡時期。在這個階段,要求學習的樂理知識漸多,學生開始視唱曲譜。這是為今后的學習做準備。在教學中可采取趣味性、知識性并重的形式。用音樂游戲、充滿趣味的語言來講解枯燥的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這個階段是非常重要的,經過兩年的音樂學習,學生對學習音樂有了一定的認識并有自己的見解。對今后學習有很大的作用,必須要抓住這個階段的學習,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學生喜愛音樂的感情。
四、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并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 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5.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信息科技與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五、教學進度:
第1—2周一單元快樂的DOREMI
1、唱歌《快樂的DOREMI》2、唱歌《小小作曲家》。
3、欣賞《多來咪》
第3—4周二單元 在祖國懷抱里
1、歌表演《在祖國懷抱里》 2、我們的祖國是花園
3、欣賞《最美麗》《中國娃娃》
第5—7周三單元地球,我們共同的家
1、《留給我》2、欣賞《森林與小鳥》《綠蔭》
3、唱歌《美麗的黃昏》
第8—10周四單元 健康歌
1、欣賞《健康歌》2、唱歌《小小足球賽》3、欣賞《溜冰圓舞曲》《跳繩》
4、活動《趣味運動會》
第11—13周 五單元 動畫城
1、活動《豐富多彩的動畫人物》2、唱歌《動畫城》3、欣賞《哪咤再生》
4、唱歌《機器貓》
第14—15周六單元 閃閃的紅星
1、欣賞《嘎子嘎》2、唱歌《紅星歌》 3、欣賞《我是人民小騎兵》
第16—17周七單元音樂中的故事
1、欣賞《嘎子嘎》2、《紅星歌》 3、欣賞《我是人民小騎兵》
第18—20周八單元 金鑰匙
1、《地有多厚,天有多高》2、欣賞《種太陽》《星空》
3、唱歌《老水牛角彎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