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組下學期語文課集體備課計劃
為了充分發揮集體智慧,促進以老帶新,以新促老,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真正實現腦資源共享,全體教師能從單元整體上駕馭教材,結合我組教學實際,特制定本集體備課計劃。
一、指導思想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實施中,為改進教學方法,加強教學研究,力求把集體備課制度化、規范化,使之成為支持教師轉變觀念、自覺運用新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師教學行為的支撐點。以實驗為動力,加強集體備課,提高課堂效率,推進教學質量提升工程,促進學生扎實雙基,促進教師學科教學研究和專業化發展。
二、集體備課時間
月末星期二下午13:30——14:30
三、工作措施:
集體備課時主要討論、修改下周(或本周)各課時內容、重點、難點、注意點、教學策略等,實現教案的重組。本組教師要堅持每周一下午集體備課時間,做到“四定”和“五統一”:一定備課課題,二定中心發言人,三定教學進度,四定教法和學法;統一進度,統一內容,統一重點、難點、訓練點、教育點,統一練習作業,統一監測考核。
四、集體備課的工作要求:
1、每周集體備課時間前寫好單元知識梳理發言稿和教案初稿(打印好)。所寫教案要體現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教具、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作業布置。其中教學過程可以用主干形式粗備,給每個教師留下補充空間。
2、教師對下周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重點、難點、關鍵點、注意點及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等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由全組教師集體討論,備課組長記錄好集體討論的情況。
3、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每位教師都必須聯系自己的教學實際,聯系自己的班級情況,批判地吸收,有選擇地舍取,認真地在右側三分之一空白處補充內容,加進自己的思考意見,溶進自己的教學思想,進行個性化加工,也就是二次備課,同時,要注重課堂動態生成的東西,讓課堂教學體現靈性和發展。
五、備課安排表
姓名 備課時間 備課內容
z 4周 賣火柴的小女孩
z 8周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z 12周 我最好的老師
z 16周 中華第一龍
篇2: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
20**年8月31日,為了更好的學習新課程標準,以便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把握好航向,鎮教委辦請市進修學校的郭琪瑯老師為全鎮的語文教師進行半天的培訓。
郭老師以他自己的學習體會為我們講解了大家眼中的20**課標、新舊課標之比較解讀和新修訂,闡明了為什么修訂、怎樣修訂、修訂些什么及幾個關注點。
郭老師對識字版塊、閱讀版塊的學習,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讓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清晰的認識,知道哪些要求降低了,哪些是我們在以往的教學中忽略了的地方,哪些地方內容增加了,更明白了新課標的”五變化”及其特色。通過這次專題培訓,我相信對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我會有更好的突破。
通過本次的培訓學習和自己更深入地學習課標,我真正確立小學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的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并將自己此次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通過教研活動傳遞給全鎮的語文老師,提升全體語文教師的語文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課程標準》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學科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
《新課程標準》還強調:現在教師的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地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創造性的活動。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充分地活動起來。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充實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真正體現了在樂中學、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
經過這一次的培訓學習,我對今后的教學方向更明確了,對今后的語文科教學工作也更有信心了。
篇3:語文課堂預習方法指導實施計劃
20**年語文課堂預習方法指導實施計劃
一、問題的提出:
葉圣陶先生說過:“不教學生預習,他們經歷不到在學習上很有價值的幾種心理過程?!边@一句話說出了預習的重要性。在我校切實開展“構建理想課堂”的實施過程中,針對低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征,教會孩子學會“預習”可以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積累好的學習方法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新課標告訴我們,語文學科應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綜合性學習包含了學習方式的綜合,即“是書本學習和實踐活動的結合;是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結合;既有課內的學習,又有課外的學習。在語文課上學到的能力,也在實際運用中得到鍛煉,課內的學習在課外得到延伸?!蔽覀冋J為,預習作為語文學習的一個環節,正是一個綜合性學習的最好的實踐環節。新課程理念下的預習應該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全方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一個良好契機。
二、研究對象:
四年級一班學生
三、檢測手段:
根據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和教師、領導的評課作為自己進步的檢測手段。
四、研究過程:
準備階段(20**.3——20**.11)
搜集、學習有關課堂預習的文字材料,掌握一定的預習方法,把握學生預習中出現的問題,為實施階段做好充分的準備。
實施階段:(20**.12——20**.5)
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實施:
1、指導預習,布置預習任務。
每學習新課之前,通過學初預習讓學生明確學習的內容級預習的要求,使學生達到對新教材的整體感知,使我們對所學知識整體系統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在進行每一單元的教學前,首先要讓學生認真閱讀“導讀”部分,使學生對教材有一個總體的印象,明確單元訓練重點。在指導學生學習課文時,還要讓其反復閱讀,以便加深理解。
2、檢查預習成果。讀、思、圈、畫。
通過多種方式檢查預習情況,并對預習做出相應的評價,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預習的目的不在于精確地掌握細節知識,而在于培養從整體上駕馭教材的能力。不要求全部理解,疑難也不必深鉆,只需順手用筆作出不同標記,把沒有讀懂的問題記下來,作為聽課的重點,提高學習效率。
指導學生在認真閱www.zonexcapitaltr.com讀“預習”文字的基礎上,標出課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的符號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標記。比如:容易寫錯的字用“----”標記;不理解的詞語可用“()”標明,并認真思索,結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詞典理解詞意;遇到描寫優美的句子用——畫出,并反復朗讀;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待課堂上師生共同解決……
3、注重培養學生質疑。逐步滲透預習方法的指導。
如:借助拼音讀生字、記生字;標記不懂的、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
對課文提出質疑等等。在布置每一篇課文的預習時,我都要求學生認真地提一兩個問題,在課堂上交流。在課堂上高度重視,培養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
4、總結評價。
課堂上,對于在預習過程中閱讀表現積極、聲情并茂者,教師要不吝贊美之詞,及時表揚、鼓勵,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調動其讀書的積極性,使“預習”更好地服務于課堂。
總結階段:(20**.6——20**.7)
對所實施的預習效果通過課堂教學予以展示,及時寫出總結、反思,不斷指導自己的教學步步深入。
五、保證措施:
1、積極學習“課堂預習”方面的理論書籍,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2、課余上網搜集資料,學習名師經驗,多與同年級的教師交流經驗,借鑒他人好的做法。
3、認真備好課,深度鉆研教材,特別是學生在預習中提出的問題,一定要充分準備,保證學生預習的成果。通過“預習”這一環節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重視預習中的個體差異,強化訓練,從而提高教學的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