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X學校校本教研實施方案

2202

  某學校校本教研實施方案

  為規范我校校本教研的管理工作,保證學校校本教研工作的順利實施,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校本教研的意義

  在教體局的領導、縣教研室的組織指導下,我們要立足于本校實際,充分利用學校有限的資源,發揮學校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根據學校的發展需要與教師的成長需求,在學校統一的校本教研計劃安排下,教師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把校本教研隨時隨地滲透到自己真正的教學情境和過程中,突出學校在校本教研中的主體地位,最終解決我校教師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使校本教研活動促進我校教師的教學個性發展和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二、校本教研的目標

  通過校本教研,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有較大的提高:具備實施新課程的能力;樹立教師專業化意識,專業發展取得新的進展;教師教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有明顯提高,建立并完善校本教研的制度體系,保證校本教研與管理規范運行。

  三、校本教研的具體要求與安排

  一具體要求

  1.全員校本培訓

  目標:通過校本教研,提高全體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準,依法辦學,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業愛生的師德標兵,杜絕違規的教育行為。促進全體教師教育理論、教育方法、教學手段的轉變。

  內容:政治思想與師德教育,教育教學實踐探索研究。

  方式:講座、研討會、考察等,并與自學相結合,側重于實踐活動(力求結合學校實際,為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服務)。

  時間安排:每次三教研會,不定期參加各級研討會。

  職能部門:分管領導及各教研組。

  2.新課程校本培訓

  目標:進一步領會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改革目標以及新課程標準所體現的理念,幫助教師了解各學科課程改革的突破點以及對教學的建議,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制定相應的教學及評價策略。

  內容:各學科新課程標準及新課程標準解讀,市、縣級新課程校本教研學習材料等。

  活動形式:講座、研討觀摩會等,以教研組、樓層辦公室為單位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

  時間:每次各年級各學科集體備課時間。

  3.教研活動

  目標:通過校本教研,提高全體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教育教學研究能力,提高創新意識和自我發展能力,進一步提高學校辦學質量。

  內容:

  1)每學期組織教師集體學習各科《課程標準》、《教學常規》及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文章等(不少于四次)。

  2)繼續加強校內、外教研活動,做到教研活動有計劃、有主題、有記錄。

  3)組織春季、秋季優質課評選。

  4)每學年進行優秀論文、經驗總結評選。

  5)每學年請有關的專家、教研員等來校做專題講座。

  6)每學期組織10次左右的全校性教學研討活動。每次活動由各教研組集體備課,由主講教師說課,各學科全體教師參與聽課、評課,共同探討教法與學法,不斷豐富認識,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ǘ┬1窘萄泄芾碇贫燃叭蝿?/p>

  1、教師每學期校內互相聽課達10節以上。

  2、教師每次都要寫好一篇教學后記。

  3、教師每兩個月向學校提供一個典型案例。

  4、教師每學年上一節校級以上(包括校級)研討課。

  5、教師要建立所帶班級學生成長的檔案(對本教學班學生,通過本學科教學及教師本人的培養,取得的發展進行記錄)。

  6、教師每月向學校提供一個實踐中遇到的值得探討的問題。

  7、每學期教師上交一份課堂教學改革中的心得體會。

  五、校本教研的形式

  自學反思、合作研討、備課說課、行動研究、教學診斷、跟蹤指導、教案評比等。以教師為單位,以活動為載體,以教研制度為依據,注重校本教研的自主性、實踐性和實效性。學校確定專人作為聯絡員,定期請縣教研室教研員到校指導校本教研工作。

  六、校本教研內容、考核要求與實施步驟

  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圍繞轉變教師教育觀念、提高業務素質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這一目標,把師德教育放在首位,提高教師教育創新能力,推進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是本次期校本教研的重要內容。

第一

39

通過校本教研制度及實施方案

研討、交流

第二

323

教學質量提高措施研討

研討、交流

第三

46

科技教學研討

研討、交流

第四

420

英語課標研討

研討、交流

第五

54

研討英語教學常規

研討、交流

第六

518

集體備課

研討、交流

第七

62

集體備課

研討、交流

第八

613

如何提高科任課堂教學質量

研討、交流

第九

98

加強理論學習,提升教研水平

研討、交流

第十

922

共建有效的課堂教學

研討、交流

第十二

1018

一人一堂優質課評課活動

研討、交流

第十二

1027

研討如何把握小組交流的時機

研討、交流

第十三

1110

表揚、批評的藝術

研討、交流

第十四

1124

怎樣進行教學評價(一)

研討、交流

第十五

128

怎樣進行教學評價(二)

研討、交流

第十六

1222

期末語文復習研討

研討、交流

1、嚴抓學科教研活動,通過教研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2、抓好常規課堂教學組織,規范課堂教學,養成良好的課堂教學習慣。

3、發揮各學科特點,有個性有特色地開展工作,爭創亮點,達到效果最大化。

4、注重學生習慣培養,在生活學習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七、校本教研的管理要求

  1、每學年校本教研活動時間安排原則上不少于24課時,其中學校統一組織的校本教研活動不得少于16課時。高級教師除參加學校統一組織的校本教研活動外,要重視青年教師的指導,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

  2、學校校本教研業務指導小組的成員要結合我校發展目標和教師需求實際,落實好校本教研計劃,形成規范化、制度化的學習時間、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

  3、學校要建立學校校本教研檔案,教師校本教研檔案,認真記載和考核校本教研活動情況,教師完成規定的校本教研內容,要登記并記入校本教研檔案。非集中校本教研,如教師發表教育教學論文、參加學術交流、講(聽)公開課、參加教學比賽、制作教學課件、參加教育科學研究活動等,可作為校本教研內容。

  4、充分發揮教育教學工作實踐在校本教研中的功能,將教師所從事的校本研究,校本教研與學校和教師的日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寓校本教研于學校和教師的常規管理、教研活動、業務學習、教學觀摩、工作總結等日常工作中,統籌安排,把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各個領域都變為學用結合的校本教研場所。

  5、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將校本教研與教師評優選先、職稱晉級掛鉤,調動教師內在的動力,對校本教研工作成績顯著的個人要予以表彰和獎勵。

篇2:E中學校本教研管理制度

  中學校本教研管理制度

  校本教研是以解決學校、教師在實施新課程、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自身專業化成長中所面臨的問題為指向,選擇學校、教師在實施新課程中經常遇到和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進行的教育教學研究。教師的專業水平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生命。為了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特制定校本教研管理制度。

  一、校本教研組織機構。

  1、校本教研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2、校本教研實施小組:以教研組為單位,各教研組主要指導與組織者分工如下:

  午次 星期 上午 下午

  星期一 計算機

  星期二 政治 語文

  星期三 歷史 數學

  星期四 化學、地理 英語

  星期五 生物 物理

  學科教研組組長及主抓領導安排表

  組別 組 長 主抓領導

  職責:

 ?、?制定學校校本教研的總體規劃。

 ?、?領導小組成員必須深入校本教研第一線,下到有關教研組組織指導教研活動,并每人承擔1~2項校本教研課題研究。

 ?、?為教師開展校本教研提供良好的軟、硬件環境。

 ?、?適時聘請專家來校指導校本教研工作。

  職責:

 ?、僦贫▽W校校本教研的工作計劃、指導各教研組課題組制定教研計劃,落實開展校本教研工作。

 ?、谑占?、整理學校校本教研的各種資料、總結學校校本教研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及時向“校本教研領導小組”提出建議。

 ?、鄱ㄆ谕瓿蓪萄薪M、課題組、教師個人的評價。

 ?、?向領導小組推薦各級“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的人選。

  3、校本教研專家組。

 ?、?區外專家:聘請省教科院、大專院校的有關專家。

 ?、?區內專家:市教科院領導、教研員、區教研員及市內其他相關專家。

 ?、坌1緦<遥罕拘J袇^級“學科帶頭人”及部分中小學高級教師。

  二、校本教研的主要任務。

  深入了解并及時解決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按照“為了學校,基于學校,在學校中進行,在教育、教學中研究”的設計策略思想,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宗旨,不斷探索、總結經驗,不斷提高全體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校本課程開發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努力提升辦學品位。

  三、校本教研的形式及教研活動要求:

  1、校本教研的形式。

  以“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行動研究”為主要活動形式。以新課程為導向,靈活運用案例分析、問題解決、調查研究、實踐探索、信息交流等多種活動方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學研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以課例研究、課題研究為突破口,倡導開放式教研活動,促進式教研活動、學科整合式教研活動、針對式教研活動等多種教研形式。

  2、教研活動要求。

 ?、贍I造嚴謹、務實、民主、寬松的教研氛圍,改變教師教學研究各自為陣和孤立無助的狀態,淡化功利主義,杜絕為追求新穎、舍本求末、貪大求全的形式主義,反對理論與實踐脫節,有效開展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研究。

 ?、诩訌娮晕已芯恳庾R,形成理論學習與實踐反思的習慣,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在研究www.zonexcapitaltr.com狀態下工作的職業生活狀態。

 ?、鄹鹘萄薪M必須作好校本教研活動計劃并按計劃組織好教研活動,做好活動記錄、資料收集整理、活動總結等工作。

 ?、苋w教師必須嚴格執行學校制訂的教師培訓制度、聽課評課制度、集體備課制度、教研活動制度等有關制度。

 ?、萁處焻⒓有1窘萄谢顒拥那闆r將作為教師業務考核的主要內容。

  四、校本教研的促進措施。

  1、以“教師業務考核記錄”作為年終考核教師的重要內容。

  2、每學期開展一次校本教研組評優活動。

  3、對優秀的教師個人,派出參加校外各級專業培訓(將培訓作為一種獎勵)。

 ?、匆M競爭機制,把在校本教研中成績突出的教師吸收到教研員的隊伍,給他們分任務、壓擔子,提供施展才能的舞臺,然后在此基礎上評選出“骨干教師”或“學科帶頭人?!?/p>

  五、校本教研的后勤保障措施。

  1、學校后勤工作人員供應樹立為教學服務,為校本教研服務的意識。

  2、積極創造條件為校本教研提供良好的信息技術環境。

  3、學校后勤應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充分發揮其在校本課程資源開發中的作用。

篇3:學校校本教研制度

>  某學校校本教研制度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以課改為導向,改進和加強學校教研工作,建立以教師研究為主體,課堂為主陣地,課改中面臨各種問題為研究對象的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和教師專業的成長,并使學校逐漸成為勇立潮頭,與時俱進的學習型學校。

  二、教學研究理念

  圍成“學生發展”這一中心,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

  三、遵循原則

  1、針對性原則

  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要針對課改中面臨的現實問題進行探討研究,實施“面對面”的研討。有的放矢地解決教師課改中的疑慮和困惑。

  2、實效性原則

  以“問題”為中心,采用行動研究的方法,注重實效,力求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和現實的教學效益。

  3、實踐性原則

  遵循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原則,注重給教師反復實踐的機會,使理念學習與教研活動緊密結合,產生1+1>2的效能。

  四、分組形式

  按學科分組

  五、教研活動時間

  每周三下午教研會

  六、教研活動任務

  深入了解并及時探討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和困難,交流教學心得、經驗,探索教學規律,不斷促進教師的教學專業化成長,提高教師校本課程開發建設與管理的能力。

  七、教研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主要活動形式,運用案例分析、問題解決、調查研究、實踐探索、區域交流等多種教研活動方式,開展互動式教研活動、學科整合式教研活動。

  八、獎勵制度

  1、每學期開展優秀教研組和備課組評比。

  2、對參與教研活動積極的教師,多提供外學習和培訓的機會,把學習和培訓作為福利進行獎勵。

  3、與獎懲細則的有關條款掛鉤,在精神獎勵同時,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4、與教師期終的考核評估及各類評優評先掛鉤。

  九、保障制度

  組織保障:

  根據校本教研的實際特點,建立了“校長--主任--教研組”為主體結構的校本科研工作運行機制。校本教研工作由校長直接領導,教導主任具體負責,納入教研組的學期工作計劃和職責之中。

  物質保障:

  學校有針對性地為教師購買了相關的教育教學書籍、報紙、雜志、音像等資料;讓教師能夠經常上網查閱自己需要的相關科研學習資料;學校還根據教研工作需要,隨時為教師印發各種學習培訓資料。

  管理保障:

  每學期初都制定出周密翔實的校本教研活動計劃,明確規定每次教研活動的時間、地點,并做到負責到人。每次活動都有嚴格規范的教研活動記錄和活動情況反思,并及時整理保存入檔。

  經費保障:

  ??顚S茫喊呀萄薪涃M列入學校財政預算,每年撥出一定數量的科研經費,??顚S?。

  適度傾斜:實行適度的財政傾斜政策,為校本教研開綠燈,盡量大可能滿足教師訂閱資料、組織活動、進修學習、成果獎勵等方面的需求。

  挖掘財源:建立基金、吸納社會捐贈等,廣泛爭取可爭取的一切資金來源,以支持校本教研的順利開展。

  十、評價制度

  (一)、評價目的和宗旨:

  1、校本教研應以校為本,以解決教師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為本。將新課程校本教研評價作為指導此項工作的重要依據,避免偽科學,偽實效的研究形式,強調在理論指導下的行動研究。

  2、校本教研評價目的是在對教師的教研工作進行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激勵教師去反思自身的教學實踐活動,幫助其明確自己在校本教研活動中的優勢與不足,推動教師的校本教研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二)、評價方法:

  1、學校建立教師個人成長檔案,通過個人成長檔案來反映教師的成長和發展情況,為評價提供可靠依據。

  2、自我評價、學生和家長評價、同事評價、學校評價相結合。除教師的自我評價之外,其余四項評價結果均按不同比值,與教師個人的各項利益條件掛鉤。

  (三)、評價標準:

  1、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采取多種方法。(1)學??筛鶕u價內容設計有利于教師全面發展的有關表格、數據讓教師自我評價。(2)教師按照評價內容通過寫自我反思的形式來評價,也可通過寫教學日記,階段性工作等方式進行評價。在自我評價中,學校從多方面給予指導和鼓勵,并加強自我評價工作的管理,防止自我評價過程中過高或過低評價影響工作情緒的不良現象發生。評價結果不與教師的各種利益和名譽掛鉤。

  2、學生和家長評價。(學生評價占5%、家長評價占5%)

  學生和家長參與評價的方法是通過調查問卷進行,

  通過家長開放日、公開課的方式來收集學生、家長對教師日常教學的評價意見。

  3、同事評價(占20%)

  由于教師與教師之間在教學目標、方法和過程以及教學對象、教學環境等方面有相似之處,因此,教師可以從同事的評價中獲取大量的有價值的信息經驗。采取的方法:制發評價。根據學校確立的評價內容召開座談會,通過座談會的形式。開展相互間工作交流,使教師彼此之間得到了解,從中得出評價結果。同事評價把握一個原則,評價必須是以調動積極性促進專業發展為目的,真正作出客觀、合理、有價值的評價,切忌在評價中相互鬧矛盾。

  4、學校評價:(占70%)

  學校管理層面的評價目的,是使教師了解自己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從而調整自己的發展計劃,強化成就,改進不足,激勵教師更好地發展。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