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學校傳染病信息報告基本程序

3628

  學校傳染病信息報告基本程序

  一、責任報告單位及報告人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采供血機構均為責任報告單位;其執行職務的人員和鄉村醫生、個體開業醫生均為責任疫情報告人。

  二、報告病種

  1、法定傳染病

  (1)甲類傳染?。菏笠?、霍亂。

  (2)乙類傳染?。簜魅拘苑堑湫头窝?、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3)丙類傳染?。毫餍行愿忻?、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4)衛生部決定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管理的其他傳染病。

  2、其他傳染病

  省級人民政府決定按照乙類、丙類管理的其他地方性傳染病和其他暴發、流行或原因不明的傳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點監測疾病。

  三、報告程序與方式

  傳染病報告實行屬地化管理。傳染病報告卡由首診醫生或其他執行職務的人員負責填寫?,F場調查時發現的傳染病病例,由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現場調查人員填寫報告卡;采供血機構發現HIV兩次初篩陽性檢測結果也應填寫報告卡。

  1、傳染病疫情信息實行網絡直報,沒有條件實行網絡直報的醫療機構,在規定的時限內將傳染病報告卡報告屬地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2、鄉鎮衛生院、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收集和報告責任范圍內的傳染病信息。

  3、軍隊醫療衛生機構向社會公眾提供醫療服務時,發現傳染病疫情,應當按照本規定向屬地的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四、報告時限

  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時,或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應于2小時內將傳染病報告卡通過網絡報告;未實行網絡直報的責任報告單位應于2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電話、傳真)向當地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并于2小時內寄送出傳染病報告卡。

  對其他乙、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規定報告的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后,實行網絡直報的責任報告單位應于24小時內進行網絡報告;未實行網絡直報的責任報告單位應于24小時內寄送出傳染病報告卡。

  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收到無網絡直報條件責任報告單位報送的傳染病報告卡后,應于2小時內通過網絡直報。

  其他符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標準的傳染病暴發疫情,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管理規范》要求報告。

  五、審核

  傳染病報告卡錄入人員對收到的傳染病報告卡須進行檢查,對有疑問的報告卡必須及時向填卡人核實。

  市及縣(區)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疫情管理人員每日2-4次上網對轄區內報告的傳染病信息進行審核,包括重卡、報告及時性、錯項、漏項、邏輯錯誤等項進行檢查,對有疑問的報告信息及時反饋報告單位或向報告人核實。

  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每日進行報告信息審核時,對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的報告信息,應立即調查核實,于2小時內通過網絡對報告信息進行確認,對誤報、重報信息應及時刪除。

  對于其他傳染病報告卡,于24小時內通過網絡對報告信息確認。

  六、疫情信息管理、通報和公布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向本行政區域內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療機構通報傳染病疫情以及監測、預警的相關信息。接到通報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療機構應當及時告知本單位的有關人員。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設立或者指定專門的部門、人員負責傳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及時對疫情報告進行核實、分析。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定期公布全國傳染病疫情信息。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定期公布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疫情信息。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向社會公布傳染病疫情信息,并可以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向社會公布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疫情信息。

篇2:職業學院傳染病防治快速反應制度

  職業學院傳染病防治快速反應制度

  1.傳染疫情應做到早發現,早診斷。

  2.迅速、準確報告疫情,校醫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急性傳染管理條例》迅速、準確無遺漏地向區、市衛生防疫站報告單位發生的甲類和乙類傳染病。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礙疫情上報。

  3.早期隔離、早期治療。根據診斷確立住院隔離或在家隔離。早隔離減少傳染病傳播與蔓延機會,早治療使患病學生早日康復,減少缺課。

  4.對接觸者要采取及早的預防措施。對曾經與病人接觸過、有可能被傳染的人,要采取預防措施。根據不同病種和接觸者的免疫力及健康狀況,分別給予醫學觀查或集體檢疫等措施,如給接觸者預防注射及藥物預防等。

  5.學校應積極配合防疫部門組織學生每年進行一次體檢或預防性服藥或接種,以增強機體對某些疾病的抵抗力,把易感染人群縮小到最小的范圍。

  6.每年兩次定期對食堂炊事員進行體檢,不適宜工作者應迅速調離工種,另行安排。

  7.每兩年組織一次教職工體檢,預防各類傳染病的傳播。

篇3:商學院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學院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學院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制度。

  (一)傳染病預防流程

  1.校醫為學院的疫情報告員,負責本院常見病的診治。

  2.在職教職工、學生都是義務疫情報告員,發現的傳染病疫情及突發事件要報告學院的疫情報告員。

  3.每天執行晨檢制度,早晨上班前對每位教職員工、學生進行相關健康狀況及衛生狀況檢查,并留有詳細記錄。

  4.在傳染病暴發、流行期間,每位教職員工、學生發現傳染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時,均有權利和義務向疫情報告員報告,疫情報告員向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5.協助疾控機構、醫療機構對傳染病人及疑似傳染病人進行隔離治療,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

  6.加強健康教育,定期開設健康教育課。

  7.認真學習2004年新修訂的《傳染病防治法》,必須人人重視,加強預防。

  (二)傳染病種類

  傳染病分為甲、乙、丙三類,共37種。要了解主要以及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甲類:鼠疫、霍亂

  2.乙類:非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狂犬病、乙腦、細菌性痢疾、肺結核、流腦、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等。

  3.丙類: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等。

  (三)防治管理組織和任務

  1.組織領導:院長為組織領導,學生處配合,校醫務室負責具體工作。

  2.工作任務

  嚴把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做到五早: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治療。

  (四)嚴格疫情報告

  1.發現甲類傳染病、乙類傳染病應當立即報告學院醫務室,由醫務室統計后上報院領導,最后經確認和領導審批后由學院報告上級教育主管單位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2.發現丙類傳染病應及時報告醫務室,由醫務室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3.報告順序:學生→輔導員→醫務室→院領導→疾控中心。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