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綠化施藥技巧
常遇到春雨綿綿、秋雨不斷以及梅雨季節,給防病治蟲工作帶來不便。為提高雨季農藥的施用效果,應掌握如下技巧:
1.選用內吸性農藥。
內吸性農藥可通過作物的根、莖、葉等部位進入植株體內,并輸送到其他部位,在一定的時間內起作用。如呋喃丹、久效磷、氧化樂果、磷胺等殺蟲劑及多菌靈、粉銹寧、托布津、瑞毒霉、速克秋、禾枯靈、葉綠寶等殺菌劑,這類農藥施用后4至5小時,便有80%以上有效成分被作物吸收到組織內部,不會被雨水淋刷而喪失藥效。
2.選用速效性農藥。
如殺蟲劑中的敵敵畏、久效磷、甲胺磷、速滅殺丁、敵殺死、見蟲殺等農藥就屬于這種類型。這類農藥具有很強的觸殺或熏殺作用,毒殺作用迅速,施藥1至2小時便可將害蟲殺死。
3.選用耐雨性農藥。
如殺菌劑中井崗霉素和滅病威、速克靈等具有較好的耐雨性,施藥1至2小時或4至5小時以后,即使遇到陣雨仍不影響藥效。
4.在藥液中摻加粘著劑。
粘著劑能增加農藥對作物表面及害蟲體表的附著力。配制農藥溶液,每50公斤藥液中加洗衣粉50至70克,攪拌后及時噴施,有良好增效作用。
5.改進施藥方法。
如選擇內吸性殺蟲劑在害蟲大面積發生前,拌細土施入農作物根區泥層中,讓植株吸收,致使害蟲取食中毒而死。這種根區施藥的方法可避免雨水沖洗,特別適合在雨季采用。
6.選時巧施藥。
根據害蟲的活動規律巧選施藥時間。例如,對一些夜間出來的害蟲如稻縱卷葉螟,選在傍晚施藥,使藥劑被植株吸收,待害蟲出來2至3小時內取食,然后中毒而死。
篇2:小區綠化苗木的搭配
小區綠化苗木的搭配
一綠化苗木搭配的意義
在小區園林綠化苗木選擇上,人們經常要根據不同植物的不同生長環境習性來進行搭配。搭配好了,不但能夠產生更美的視覺享受,也給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創造了條件。
二綠化苗木的分類
園林綠化的常用樹種,根據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樹種,一般情況下只分為南方樹種與北方樹種。
三北方苗木常用的樹種
中華紅霞楊、懸鈴木、毛白楊、垂柳、旱柳、雪松、龍柏、灑金柏、鋪地柏、水杉、銀杏、冷杉、白皮松、樸樹、桑樹、構樹、牡丹、紅葉小檗、白玉蘭、臘梅、香樟、海桐、蚊母樹、杜仲、薔薇、月季、海棠、紅葉石楠、櫻花、紫葉李、合歡、紫荊、槐樹、刺槐、紫藤、椿樹、苦楝、黃楊、火炬、冬青衛矛、五角楓、元寶楓、欒樹、爬山虎、木槿、梧桐、檉柳、紫薇、石榴、柿樹、白蠟樹、連翹、丁香、流蘇、金葉女貞、大葉女貞、小葉女貞、泡桐、梓樹、金銀木、錦帶花、淡竹、箬竹、棕櫚等。
四南方苗木常用的樹種
香樟、銀杏、三杉(包括水杉、池杉和落羽杉及其栽培品種)、桂花、黃山欒樹、濕地松、無患子、櫸樹、玉蘭、薄殼山核桃、圓柏、櫻花、江南油杉、油杉、南方鐵杉、長苞鐵杉、穗花杉、青錢柳、杜仲、紅錐、格氏栲(吊皮錐)、黑錐、福建青岡、烏岡櫟、白桂木、黃山木蘭、天女花、福建含笑,樂東擬單性木蘭、沉水樟、黃樟、刨花潤楠、閩半楓荷、粘木、銀鵲樹、銀鐘花、柳杉等。
五苗木搭配的氣候選擇
1.首先,苗木搭配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條件,選擇適于栽培的樹種,特別是在經濟和技術條件比較薄弱的發展新區,尤顯重要。
2.溫帶地區推薦使用的喬木類有:中華紅霞楊、無球懸鈴木、馬褂木、香槐、垂枝榆、金絲垂柳、缺萼楓香、南酸棗、黃玉蘭、紅運二喬玉蘭、紫玉蘭、黃山欒樹、檫樹等。
3.溫帶地區推薦使用的灌木類有:花葉錦帶、水麻、園藝八仙、海濱木槿、紅花大葉醉魚草等。
4.耐寒常綠喬木類樹種有:天竺桂、山杜英、深山含笑、樂昌含笑、阿丁楓、日香桂、沉水樟、猴樟等。
5.耐寒常綠灌木類樹種有:濃香茉莉、金邊卵葉女貞、火焰南天竹、茂樹、紫金木、孔雀柏等。
六苗木搭配土壤選擇
1.杜鵑、茶花、紅花木、金葉女貞、含笑、玉蘭、杜仲、蘇鐵、梔子、瑞香等喜酸性土樹種,適于PH值5.5至6.6、含鐵鋁成分較多的土質。
2.黃楊、棕櫚、合歡、紫薇、銀杏、槐樹、桃葉珊瑚、夾竹桃、海桐、枸杞等喜堿性土樹種,適于PH值7.5至8.5、含鈣質較多的土質。
3.如果是含氯化鈉、硫酸鈉等可溶性鹽類的鹽土,或是含碳酸鈉、重碳土,則應選擇抗鹽堿能力較強的黑松、北美圓柏、檉柳、黃櫨、白臘、小葉女貞、無花果、楝樹、蔓荊、紫穗槐、胡楊、石榴、沙棘、白刺等樹種。
七苗木搭配的光照選擇
1.生長在低緯、多雨地區的熱帶、亞熱帶樹種,對光照強度的要求就低于原產北部高緯度地區的落葉樹種。
2.喜光性落葉樹種有:桃、梅、李、杏、楊樹、刺槐、懸鈴木、落葉松、金錢松、池杉等;
3.喜光性針葉常綠樹種有:馬尾松、雪松、五針松、花柏、側柏、龍柏等。
4.喜光性常綠闊葉樹種有:海棗、白玉蘭、銀杏、榆樹、櫸樹、欒樹、無患子、槭樹、喜樹、桂花、丁香等。
5.耐陰常綠闊葉樹種有:南天竺、黃楊、山茶、珊瑚樹、八角金盤、十大功勞、海桐、杜鵑、肉桂、樟竹、蒲葵、棕櫚等,及多數具扁平、鱗狀葉的針葉樹種,如香榧、云杉、紅豆杉、羅漢松、羅漢柏等,其枝葉一般較茂密,生長速度較慢。
八一般苗木搭配原則
1.調查確定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即指樹種在生長發育上所表現出來的特點,包括樹木外形、生長速度、壽命長短、繁殖方式及開花結實的特點等。
2.準確觀測樹種的生態學特性。即樹種對環境的要求和適應能力。
3.耐陰灌木樹種可與喬木喜光樹種配植套種,以增加土地利用面積,提高經濟效益。
九小區綠化常用樹種選擇
1.選擇生長健壯、便于管理的鄉土樹種。也就是參照以上氣候選擇和土壤選擇來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鄉土樹種。
2.選擇樹冠大、枝葉茂密、落葉闊葉喬木。如:中華紅霞楊。在夏天,居住區有大面積的遮蔭,冬季又不遮陽光,還能吸附灰塵和減少噪聲,使空氣新鮮。比如法桐、意楊、鳳楊、紅楓、樸樹、皂角、黃連木、國槐等。
3.選擇有季相變化的常綠樹和開花灌木。如冬青,松樹,羅漢松,玫瑰、杜鵑、牡丹、女貞、小檗、黃楊、沙地柏、鋪地柏、連翹、迎春、月季等。
4.選擇耐蔭植物和攀爬植物。在陰暗部分,選擇耐蔭植物,如垂絲海棠、梅花、羅漢松等;攀援植物有常春藤、絡石、凌宵、紫藤、爬墻梅等。
5.云南地區常采用的植物樹種有:銀杏、雪松、云南油杉、麗江云杉、華山松、柳杉、水杉、北美紅杉、禿杉等。
十小區綠化常用苗木搭配模式
1.毛白楊--元寶楓+碧桃+山楂--榆葉梅+金銀花+紫枝忍冬+白皮松(幼)--玉簪+大花萱草
2.銀杏+合歡--金銀木+小葉女貞--品種月季--早熟禾
3.國槐+檜柏--裂葉丁香+天目瓊花--嶗峪苔草
4.毛白楊+欒樹+云杉--珍珠梅+金銀木--嶗峪苔草
5.國槐+白皮松--花石榴+金葉女貞+太平花--嶗峪苔草
6.大葉白蠟+饅頭柳+檜柏--麻葉繡線菊+連翹+丁香--寬葉麥冬。
7.懸鈴木+銀杏+檜柏--膠東衛矛+棣棠+金銀木--扶芳藤+嶗峪苔草
8.銀杏+合歡+白皮松+欒樹--金銀木+天目瓊花+忍冬=紫葉小檗--金銀花+金葉女貞。
9.華山松+饅頭柳+絨毛白蠟+西府海棠--紫丁香+連翹+紫珠--金銀花+大花萱草+嶗峪苔草
10.油松+元寶楓--珍珠梅+錦帶花+迎春--冷季型混播草。
篇3:城市園林綠化中有害生物的防治
城市園林綠化中有害生物的防治
一、城市園林中有害生物的現狀
號稱松樹“癌癥”的松材線蟲在廣東、江蘇、浙江、安徽、山東等地每天都有新的疫點發生,其蔓延之勢已覆蓋了我國5億多畝森林。危害100多種植物的美國白蛾在遼寧、山東、河北、天津等地并未“撲滅”,而且新疫點頻頻出現,現對北京已成包圍之勢,正在敲響北京的大門。國槐的蛀干害蟲銹色粒肩天牛,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一直以河南、山東南部為根據地,局部為害國槐、欒樹,九十年代中期向東、西、北三個方向出擊,成為蛀干害蟲的優勢種,如今已成為北京市樹“國槐”新的重要蛀蟲。從未過長江的北方蛀蟲臭椿溝眶象,在本世紀初,跟隨寄主千頭椿大舉入侵上海市,形成嚴重危害。日本松干蚧是一種毀滅性害蟲,遍及華東各省,如今又向東北擴散,吉林省1994年首次發現受其侵害,至20**年發生面積已達27萬畝,成災面積13.5萬畝,4萬畝松林在蟲口下瀕死或枯死。杉樹、柏樹的重要蛀干害蟲雙條杉天牛向北已蔓延到沈陽,大有向東北擴散之勢。光肩星天牛的危害面積已達50萬公頃。青楊虎天牛在黑龍江哈爾濱周邊地區再度暴發成災。蔗扁蛾是我國新發現的一種鱗翅目鉆蛀性害蟲,危害香蕉、甘蔗等經濟作物,防治難度較大,如今已遍及華東、華中、華北、西南、東北等各地城市園林,危害植物達22科之多,除巴西木、發財樹、綠蘿、一品紅、棕竹、鵝掌柴外,全國各地尤其是城市園林許多木本、草本花卉被其侵害。楊樹爛皮病1999年春在東北全部及華北、內蒙古部分地區流行,被害致死柳、楊等綠化樹木近15萬株。松枯梢病在山西、陜西、遼寧大發生,大連沿海地區的大片黑松患病死亡。銀杏大蠶蛾僅在陜西就發生2萬公頃,東亞飛蝗在西北、華北再度暴發成災。20**年春,長春市因凍害死亡楊、柳樹2萬余株,由凍害引發病害,嚴重染病的樹木3萬多株。原產南美的水葫蘆,學名鳳眼蓮,作為畜禽飼料、觀賞和凈化水質的植物被引入并推廣種植,后逸為野生,以極快的無性繁殖,形成單一的優勢群落。在云南已成“喧客奪主”的心腹之患,占據了滇池10平方公里的水域,破壞當地水生植物和水生動物,堵塞交通,給漁業和旅游業造成重大損失,嚴重地破壞了生物間生態平衡。
二、當前城市綠化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綠化格局的調整改變了原有有害生物的結構
園林植物是城市建筑物、道路之間互相聯系并使之成為一體的紐帶。國外園林風格不斷傳入我國,植物配置和種植方式更加多變,如疏林草地、規則綠化等,打破了我國傳統園林格局。園林植物種類、數量以及綠化面積大幅度增加,改變了城市中原有有害生物的種類、結構和危害。如今,蛀干害蟲、“五小害蟲”(蚜、螨、蚧、粉虱、薊馬)和生態性植干病害成為城市園林植物的主要病蟲害.
2.2 綠化植物的不合理配置為病蟲害的發生提供了先決條件
害蟲與寄主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協同進化關系,可以說植物一栽下去就決定了病蟲害的發生程度,不合理的種植結構是病蟲害嚴重發生的源頭。
2.3 園林植物檢疫環節薄弱,外來病蟲猖獗
隨著國際間植物交流的頻繁,侵入型害蟲不斷傳入我國,而我們當地天敵尚不能馬上跟蹤適應,這些自然控制因素的喪失使侵入型害蟲比我國本地害蟲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嚴重危害100余種花卉植物的毀滅性食葉害蟲美洲斑潛蠅和前面提到的蔗扁蛾就是近年從國外傳入的,并在短短兩年時間就遍及我國22個省區。
2.4 城市生態惡化為病蟲害的發生開啟了方便之門
城市環境是由人工建造起來的特殊生態系統,地上部分往往是空氣污染嚴重、光照條件不佳、人為破壞頻發;地下部分往往是土壤堅實、透氣性差、土質低劣、缺肥少水、生長空間狹窄,這些直接導致了有害生物的大發生。當某種生態因子達到災變程度,養護管理又長期相當不力時,生態平衡將被打破,園林植物病蟲害就暴發成災,發展成為自然生物災害。
2.5 氣候異常促使城市園林病蟲害大發生
在城市惡劣的生態環境下,園林植物生長勢極弱,這時氣候方面的因素則變成決定性影響因子。1999年柳樹爛皮病大發生,國家林業局專家組確定為災變性氣候引起。20**年春長春大量樹木死亡也是由災變性氣候引起。
三、防治的對策:
3.1 加強抗性植物品種的選育及應用
植物材料的選擇應以植物區系分布規律為理論基礎,以鄉土樹種為重點,以適應城市生態環境,如抗干旱,耗水少,耐瘠薄和土實,抗污染,抗凍害,抗病蟲,耐粗放管理等7個方面為樹種選擇的首要標準。
3.2 加強養護管理,減少有害生物的發生
加強養護管理就是人為地調整適合目的植物生長,而不適合有害生物生長的環境條件,使目的植物能健康、茁壯地生長,有害生物很難侵入,也不能大量繁殖,對目的植物構成威脅。從根本上解決植物衰退病這一難題。
3.3 從規劃設計著手,控制有害生物的發生
從尊重生態系統自我調節出發進行園林規劃設計,遵循生物共生、循環、競爭的原則,以喬木為主,實行喬、灌、藤、花、草多種植物合理混配的林蔭型綠化,造成一個和諧、有序、穩定的園林植物群落,形成一個多品種、多層次、互促共存、遮陰效果好的復層種植結構。北方冬季景觀隨季節的更替而發生變化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大可不必一味追求完美的綠色,去與自然規律進行無謂的抗爭。
3.4 應用最新科研成果,保護環境,使有害生物的控制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在城市園林植物保護中,應該把促進植物體內、體表以及周圍環境中有益生物增長、調整生態和微生態環境這樣一種生態防治手段納入到控制園林植物中有害生物的措施中去,其中生物防治是最廉價、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生態園林的植物配置,離不開生態學和美學,園林本身就是一門交叉的學科,涉及許多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因此,園林要與農業、林業、水產養殖等行業,互相依存、共同發展。生態園林不能是綠色植物的堆積,不能是簡單的返樸歸真,而是各生態群落在審美基礎上的藝術配置,是園林藝術的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因此,我們還要認真學習研究中國園林的精髓,繼承和發揚中國園林的藝術手法,把生態學理論與園林景觀藝術相結合,創造一個生態協調穩定、景觀優美的游憩地,極大地改善、豐富、調節人們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