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近來,我學習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深有感觸。明確了很多道理。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凈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承擔著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著橋梁和紐帶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專家和名師。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里,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里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首先,教育事業是一個崇高的事業。
教師對美好的事物應保持敏銳的態度。教師面對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們有純真的心靈、誠實的態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負了造化的賜予。教師對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銳,才會發自內心的愛孩子,并因為愛而滿心歡喜。教師要有“赤子之心”。做個很單純、很簡單、很好奇、很幼稚,有時有點傻勁的人。教師應有獨立思想,讓我經常思考教育問題,思考人的問題,思考我為什么而教,怎樣教,將教育活動與人生思索融為一體。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導下,應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手段。
學生作為人,是需要灌輸精神理想的,那么教師首先應該做的就是順乎人性。學生需值得去珍愛,在工作過程中要學會寬容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另一方面,教師在尊重學生時,也要學會合理合法地懲戒學生,所謂“懲戒”,是指通過對不合規范的行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從而避免其再次發生,以促進合范行為的產生與鞏固。但懲戒必須注意幾點:一、教師懲戒學生應具有教育性;二、尊重學生人格;
三、懲戒應合理并公正;四、懲戒要符合相關程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學會不培養乖孩子。如果我們將一個個乖孩子樹為學生學習的楷模,而必然的報應就是,在這個多元化、個性化的時代,調皮搗蛋的孩子越來越多,而那些當初的乖孩子,將來他們也許就是“弱勢群體“,匯入茫茫的失業大軍。
總之,通過這一個階段的學習,自己的理論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確了,方法更具體了。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這一次的理論學習必將使自己獲益匪淺。
篇2:《有效教師領導手冊》讀書心得體會
《有效的教師領導手冊》讀書心得體會
最近讀《有效的教師領導手冊》一書,小有收獲。書中體現了學校各級領導在管理上的領導藝術。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經驗及學習體會從以下幾點談談如何抓好教學管理:
1 要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教師作為學校教育工作的主導和學校管理的主體,脫離了教師,或者教師作用發揮不夠,學校的一切不堪設想。那么如何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呢?
首先要尊重教師,理解教師,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作為管理者,要真正樹立為廣大教師服務的思想,擺正自己和教師的關系,決不能在教師面前高人一等,唯我獨尊,只有和廣大教師保持零距離接近,教師們才能內心無愧的工作,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
其次要關心教師。關心教師,就必須自覺為教師服務,搞好教學管理,要時時處處心里裝著老師,關心他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因此 ,要經常深入教師之間談工作、拉家常、議時事、了解情況、征求意見,同時注意減輕老師的負擔,給教師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由于教師的工作具有繁瑣性的特點。因此,要體諒教師的苦衷,在教學上無關緊要的工作不搞,拘于表面應付的事不做,立足高效求實,時時刻刻,時時處處,想到教師,只有這樣,教師的積極性,才可調動起來。
最后是滿足教師的正當需要,從根本上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教師作為人類社會成員的有機組成部分,工作動機依然需要自身以外的推動力量來激發。因此,要關心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物質推動www.zonexcapitaltr.com力。教師作為社會的人,也無不打上社會經濟發展中一般人們生活的烙印。因此,物質需求是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的無可非議的客觀動力,要盡力創造條件,對學校微不足道的物質、獎金刺激,盡量做到公正、公平,確實體現有付出有回報,能者多勞,多勞者,多回報。
第二,精神推動力。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更注重于精神上的滿足和追求。應對教師不斷加強教育,培育他們敬業奉獻的精神,幫助他們樹立高遠的志向,工作中實行各種有效的精神獎勵,實行多表揚少批評,把諸如評選先進、提職、晉級等與教師的工作業績掛鉤,要建立平等公正的競爭機制,不要因為一點蠅頭小利,搞假象蒙蔽教師。
2 要樹立威信
俗話說,自己不正難正人。因此,要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要以身作則,要嚴于律己,只有自己在工作中身先士卒,處處起帶頭作用,用自己的行動感化別人,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有影響力,有說服力,在教師的心目中才是一個稱職的領頭人。
3 幫助教師轉變教學觀念
思想是先導,有了思想才能指導行動,有了先進的教學思想,才能保證取得高質量的教學效果,我們雖然經過了幾年的新課改實驗,但是,還存在著教學思想落后,教學觀念陳舊,不重視學生活動、能力培養和課堂封閉等現象時有存在。雖然接受了新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思想,但是對新課改精神的領會不深不透,把握不了實質性的東西,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成績變化不大。因此,我們必須把教師教學思想認識的提高和觀念的轉變,作為加強教學管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切入點。
4 加強人文關懷
每一個教師都有長處,要善于用發現的眼睛去探尋教師的閃光點,幫助教師找到自信,給予教師工作的動力,以促進教師內驅力的提高,要為教師創設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教研氛圍。不要讓紀律規則等去約束教師,讓教師去自覺遵守紀律規則等。不能讓教師時時、事事、處處圍繞考核轉,把學習、研究、教學當成任務去完成。要激發教師由要我學,要我做,變為我要學,我要做,我該學,我該做,讓每一位教師時時刻刻都能保持忘我的工作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
幾天來的工作和學習,體會和感受很多,但是畢竟是每天抽出點時間來寫,感受是斷斷續續,想哪寫哪,不是很全面??傊?,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應將心態回歸到零,不論資格有多老,地位有多高,都應抱著學習的態度。將每一次任務視為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體驗,一扇通往成功的機會之門。千萬不要視工作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更不能挑挑撿撿。結果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沒有好處。
篇3:漂流讀書心得:讀《教師教育范式研究》反思體會
漂流讀書心得--讀《教師教育范式研究》的反思與體會
教育研究方法論的變革浪潮中,一種新的研究范式--教師教育范式研究逐漸形成并發展起來。近年來,范式研究受到了國人越來越多的關注。
何菊玲從教育研究方法論的變革說起,引出對范式研究的評介。較為細致地介紹了一個多世紀以來,在后實證主義、批判理論、建構主義、后現代主義、現象學等理論和思潮的不斷影響下,范式研究的發展所經歷的從事實描述到意義解釋,從論證理論到建構現實,從追求科學到重視人文,從客觀性到主體間性,從寫語言到寫文化,從宏大理論到地域性知識,從學術研究到實踐行動的曲折發展過程。
在這一發展過程中,范式研究形成了眾多的方法分支?!督處熃逃妒窖芯俊穼ζ渲械墓ぞ呃硇缘慕處熃逃妒?、交往理性的教師教育范式進行了探討,目的是為了獲得為什么是它們構成質性研究。書中指出,它們之所以成為范式研究的組成部分,是因為都有共同的關注點,那就是“意義”。 隨后,本書選取了幾個較為典型的案例來探討教育正在怎樣被質性研究的方式所研究著。
這樣一種理論探討和實踐中的探討是同時進行的。研究中有筆者自己的實踐成分,以期從一種實踐感受和經驗提煉的角度來回答教育質性研究是什么、教育是什么。本文的研究由此走向本體論的探討, 教育在根本上是實踐的,它是一個在“生活世界”中通過“理解”使“意義”不斷展開和實現的過程。本文在“教育質性研究的現象學理解”一章中探討了教育質性研究與教育本身相契合之處。以一種現象學“回到事情本身”的接近問題的態度和方式去接近教育質性研究、去接近教育,我們發現,教育質性研究對“意義”的關注與教育的實踐性質一致,使其成為了適合于教育研究的最為根本的方式。
本書從題目到寫作,更為看重的是方法的背后。本文是從以下這些層面來討論方法背后的。其一,方法不能凌駕于“存在”之上,對方法應有正確的認識;其二,對方法應進行本體論的追問,本體論的追問是為了獲得對教育實踐本質的理解。我們不是要否認方法,只是認為有必要強調方法在什么層面上使用。
當方法是在根本的層面上使用時,教育的實踐性質削弱了方法的規定性,決定了方法是不具有規定性的,因為一種固定的有規定性的方法并不可能從根本上支配人的實踐。方法僅僅意味著一種實現意義的方式、途徑,方法的使用不應該成為對人的控制。教育實踐性質要求“方”而不“法”;當不在根本的層面上使用時,方法不但是有效的,而且是嚴格的和科學的。
讀完何菊玲留守的《教師教育范式研究》,讓我明白如果把這樣的研究結果用于教師教育最根本的層面上,是需要做出解釋的。要做到既有“方”又有“法”。我們認為重要的是在什么層面上來使用方法,而并非絕對強調“方”而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