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音樂課程標準》學習體會(5)

4064

  學習《音樂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小學音樂課程標準》基本理念詳細分為十點,每點都是精華,如果細細品味對我們的教學很有幫助。

  一、以音樂審美為核心。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根據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特征,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二、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

  三、面向全體學生。

  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音樂的專門人才,而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從中受益。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

  四、注重個性發展。

  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要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

  五、重視音樂實踐。

  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六、鼓勵音樂創造。

  中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于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對音樂創造活動的評價應主要著眼于創造性活動的過程。

  七、提倡學科綜合。

  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在實施中,綜合應以音樂為教學主線,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聯系。

  八、弘揚民族音樂。

  應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為音樂課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學習民族音樂,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反映近現代和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優秀民族音樂作品,同樣應納入音樂課的教學中。

  九、理解多元文化。

  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有賴于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強調弘揚民族音樂的同時,還應以開闊的視野,學習、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以利于我們共享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

  十、完善評價機制。

  應在體現素質教育目標的前提下,以音樂課程價值和基本目標的實現為評價的出發點,建立綜合評價機制。評價應包括學生、教師和課程管理三個層次,可采用自評、互評和他評等多種形式。在以往的音樂課中我對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提倡學科整合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以上是我的心得體會,在今后的課堂上我會著重這幾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

篇2:老師《音樂課程標準解讀》讀后感

  老師《音樂課程標準解讀》讀后感

  基礎音樂教育究竟是什么性質的教育?我們音樂工作者如何把握這種性質?由王安國、吳斌主編的《音樂課程標準解讀》一書給了我們許多解答。

  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認識你自己?!比说拿髦蔷驮谟谡J識作為個體的自我和作為群體的人類。那么,創造了音樂藝術的人類必然想要知道:音樂,到底是什么?音樂與人生究竟有什么關系?人的成長和發展為什么需要同音樂聯系在一起?沿著這個思路探求下去,我們就會進一步聯想到:音樂教育又是什么?以及它們對于人和人生具有何種意義等這樣一系列重要的問題。

  “音樂與人”的問題的提出,使我們有可能站在更高的層次上研究和探索音樂教育的奧秘。因為人與音樂的關系實在是太密切了。人類全部歷史的經驗表明,無論哪一社會,哪一正常個人都不能沒有音樂。音樂在客觀上是人們所必不可缺的,也就是說人類有對音樂的需求。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音樂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社會發展、個體發展以及教育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真正的音樂一定是最貼近生命本質的聲音。音樂之所以能打動人心,完全在于對生命的那種真誠和執著。音樂就是這樣與人和人生緊密聯系著,以人的生存意識為中心,反映人的本質,展示人的心態,塑造人格。

  在這樣認識的基礎上來探解音樂教育的真正含義,會給我們增添許多有益的啟示。據此,該書認為:音樂教育--從本質上來說是一項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喚醒、聯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過對人審美能力的發掘和培養,通過建構人的審美心理結構達到人的心靈陶冶和人格塑造?!?/p>

  基礎音樂教育要實現“育人”的目的,需要解決一個重要的觀念問題:真正把美育作為目標,體現以審美為核心。音樂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過美育的方式實現的,因此,音樂教育的全部過程應是一種自覺的審美過程,應貫穿著所有的審美因素,并應以美感的發生為根本內容。這樣,在長期的、多次的美感發生和發展中,音樂教育才會影響學生的情感狀態和意向,形成審美情操,從而完善了人格發展。對于音樂教師來說,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幫助學生發現美感。對于中小學生來說,音樂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識、技能的傳授,而是表現在啟迪、激勵、喚醒、感染和凈化等效應上。所以給書的最后觀點認為說,基礎教育階段的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所以我們的音樂教學決不是培養幾個音樂家,而是促進學生多方面素質的全面發展。

篇3:技工學校民族音樂舞蹈專業聲樂課程建設方案

  佳木斯市技工學校

  “民族音樂舞蹈”專業“聲樂”課程建設方案

  一、課程建設目標

  民族音樂舞蹈專業聲樂課程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聲樂表演所需要的基礎理論知識及基礎專業技能技術等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夠在各級各類學校、藝術培訓中心、專業文藝團體、群眾文化藝術團體等工作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本專業應具備職業核心能力主要有:

  1、扎實的聲樂基本功底

  2、掌握各民族聲樂作品風格

  3、高超的聲樂演唱技巧

  4、綜合的舞臺表現力

  5、對音樂的理解能力

  本課程將培養聲樂藝術人才的目標貫穿始終,將“知識總結、能力訓練和素質培養”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構建“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1.知識目標

  (1)掌握聲樂發展的歷史,各門藝術課的概論

  (2)熟悉各民族音樂的特點

  2.能力目標

  (1)具有一定的聲樂演唱表演、編排能力

  (2)具有從事聲樂教學及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基本能力。

  3.素質目標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與道德素質

  (2)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樹立了終身學習觀念,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力、理解力強

  (3)有較強的人際溝通、組織協調能力,能準確、清楚、流暢、得體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能較好地理解和接受他人的不同意見;團結協作意識強,能克服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主動與他人協調溝通,共同完成工作任務。具團隊合作能力;安全意識強;社會責任感強等

  二、建設內容

  (一)教學內容

  1、課程設計思路:

  根據一名聲樂演員所從事的工作過程為腳本,對一名聲樂演員應具備的各種職業能力進行有目的的培養

  2、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課程設計:

  樂理課

  聲樂課

  舞臺實踐課

  鋼琴課

  樂理視唱課

  實訓項目

  工作過程分析

  聲樂演出

  聲樂考核比賽

  技能

  扎實的樂理基本功底

  掌握各民族音樂風格

  扎實的演唱技巧

  綜合的舞臺表現力

  對音樂的理解能力

  知識

  基礎知識

  民間歌曲

  自彈自唱

  劇目表演舞臺經驗

  音樂知識

  聲樂編排

  3、按照聲樂演員的工作過程,重新構建教學體系。同時根據(演員系列)國家職業標準,通過這門課程應該掌握的內容主要有:

  聲樂

  等模塊(項目)。擬設計具體教學項目和考核方式如下表所示:

  主題模塊

  教學項目

  項目成果

  課時分配

  訓練方法

  聲樂

  聲樂

  扎實的聲樂基本功

  6教學做一體化

  視唱

  各民族聲樂風格把握

  6鋼琴

  自彈自唱

  樂理

  扎實的理論基礎

  8藝術表演

  舞臺表現力

  總計

  26(周)

  4、按照注重能力培養特點,構建能力教學體系。根據工作崗位能力要求,將核心能力進行分解,設計能力和實踐訓練項目,確定每個項目的能力目標,找出支持的理論內容,確定實訓步驟,最后采取各種不同形式進行考核。

  具體如下表所示:

  能力分解

  實訓項目

  知識支撐

  舞蹈

  扎實的基本理論基礎

  樂理

  樂理基礎知識

  各民族風格特點

  視唱

  視唱練耳

  高超的舞蹈技巧

  毯技

  技巧動作

  自彈自唱

  鋼琴

  鋼琴課

  歌唱的表現力

  聲樂

  舞臺表演

  (二)師資隊伍建設

  1、教學團隊建設。

  2、加大培養“雙師”素質教師力度。

  3、教師培訓計劃。(培訓內容、方式、方法及措施,培訓后教師要完成的人物,教師培訓的考核驗收項目等)

  4、教科研活動。

  (三)教學資源建設

  教學資源主要建設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教學指導文件:包括課程標準、授課計劃、實訓大綱等,向學習者提供宏觀的學習指導,確定教學目標、基本教學內容、學習方法與步驟、教學進程安排等。

  2、特色教材:按照教學要求,重新確定教材體系,編寫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教材。

  3、教學課件:

  4、實訓大綱和指導書:

  5、作業習題:

  6、資源分類圖片庫:

  7、閱讀和視頻資料庫:

  (四)教學手段與方法改革

  1、課程學習與技能考證融通。

  2、完善“教學做一體的項目化”教學。

  3、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果。

  (五)教學條件建設

  1、教材建設。

  正在進行樂理、聲樂、鋼琴、舞蹈校本教材開發

  2、實踐教學環境。

  3、網絡教學環境。

  (六)教學效果考核方式方法

  (1)以期末舞蹈教學成果匯報為每學期考核方式,按照平時成績30%與教學成果匯報表現70%打分。

  (七)教學效果評價

  (1)同行及校內督導組評價。

  (2)學生評價。

  (3)行業、企業(用人單位)評價

  (4)社會綜合評價

  三、建設步驟:

  第一階段:確立課程建設指導思想和建設思路階段

  第二階段:課程實施準備階段

  第三階段:課程實施階段

  具體如下表所示:

  序號

  內容

  措施

  責任人

  完成時間

  1確立課程建設指導思想和建設思路

  與企業對接

  董曉佳

  20**年7月

  按照工作過程,確定教學項目

  教學研討

  崔佳玲

  20**年7月

  課程標準

  教學研討

  全體授課教師

  20**年8月

  教學設計(教案)

  教學研討

  全體授課教師

  20**年8月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