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心得體會:讀演相結合駐足品文本
俊朗的外表,洪厚的男中音,幽默風趣的語言,清晰明朗的教學流程,濃濃語文味的課堂......一節課下來不僅孩子們愛上了這位帥氣的語文老師,與會的老師也成了他的粉絲。課后交流真誠而熱烈,每一位發言的老師滔滔不絕,說不完的體會,道不完的收獲,意猶未盡。
季老師執教的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的《哪吒鬧?!?,是一則神話故事,講了小哪吒為民著想,不畏強暴,大鬧東海,制服龍王父子,使人們又過上安定生活的故事。雖然在這則故事中,小哪吒要去對付稱霸一方的東海龍王父子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課文采用的是小學生們喜愛的動畫人物,但課文寫得舉重若輕,寓幽默、諷刺于敘述之中,從而產生了輕松、愉悅的效果。季老師這節課的教學可謂是讀演相結合,駐足品文本,讓學生輕輕松松學語文。
一、情境創設,注重語用
在輕松活潑的交流之后,季老師帶領孩子們學習生字詞。首先呈現的是兩幅配有詞語的圖片:“乾坤圈”、“混天綾”,讓學生觀圖讀詞,重點指導辨析“混”的讀音。在學生讀準的基礎上,揭曉這兩個武器背后的秘密--兩組詞語。一組是文中關鍵的動詞,一組是描寫龍王作惡多端的成語。第一組詞語以動詞為主,如:搖晃、扔去、一擺、縱身......季老師在教學生字過程中,把讀詞識字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開火車讀詞,邊讀邊幫助正音,當學生讀到“隨即”,“即”讀成了“既”,季老師停下來運用這兩個形近字右半部的筆畫數來幫助學生識記字形,讀準字音。讀動詞的時候,季老師總會根據動詞特點來創設情境,指導孩子們表演動作,幫助孩子們理解詞意。如:“搖晃”一詞,學生邊讀老師邊提示:晃起來,對,但晃的動作還不明顯,像老師這樣......老師搖晃起來做示范,學生就情不自禁的晃起來讀詞,越讀越有味;學習“扔去”,老師提示學生:哪吒扔的是乾坤圈,乾坤圈有一座山那么重,要怎么樣才能扔出去?孩子們舉起手來向前扔,季老師邊帶著孩子們讀“扔去”,邊做用力往前扔的動作,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仿佛自己就是哪吒在扔乾坤圈,扔得歡暢,讀得鏗鏘有力;讀“縱身”、“一擺”時,季老師都聯系課文,創設輕松愉悅的情境,引導孩子們演出怎樣擺混天綾,怎樣靈敏的縱身一躍。示范,表演,讀詞,邊讀邊演,表演中記住了詞語,悟出了動詞妙處,哪吒身手敏捷、武藝高強的形象也在孩子們的心中漸漸明朗起來。
二、以讀為本,深挖教材
初讀課文后,季老師讓學生找出難讀的自然段反復讀一讀,在充分讀的基礎上,季老師耐心的傾聽,邊聽邊指導學生讀正確、讀通順。課文讀順之后,便理清課文脈絡。圍繞“怎樣鬧”的問題展開,讓學生歸納鬧海的環節講了哪幾件事?學生用一句話概括,老師引導用三個字概括第一件事:掀巨浪。后面兩件事讓學生自己試著用三個字概括,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反復讀文中重點句子找關鍵動詞,概括出“打夜叉”、“裹太子”兩件事,學生概括,老師板書,板書完三件事之后,季老師順勢問道:這樣鬧海之后,結果怎樣?學生很快找到書上的關鍵詞:百姓太平。就這樣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理清了課文的脈絡和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在理清課文脈絡之后,教師拋出問題:你們認為最精彩的部分是哪幾個自然段?學生紛紛找出了描寫打夜叉,裹龍王的句子。老師帶著學生開始駐足品文本精彩片段。季老師抓住了描寫夜叉和龍王兩個動詞“鉆”、“跳”來體會兩個反面角色的形象,先指導學生有層次的朗讀,個別讀,分組讀,表演讀,學生越讀越有味,然后對比“鉆”和“跳”,結合兩種妖怪的原型,孩子們體會到因為身份不同,本領不一樣,所以兩個動詞不能換。指導讀龍王三太子的語言,季老師通過創設情境,示范,想象,反復引導,學生從開始只能讀出字面的意思,讀到后來入情入境,情緒飽滿地把三太子的盛氣凌人,氣勢洶洶的樣子神氣活現地再現了出來。高超的朗讀指導,得當的情境創設,層層推進的教學設計,讓這節語文課上得干干凈凈,學得輕輕松松。
三、積累運用,提升素養
學語文是為了運用語言,在感悟原文需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季老師這節語文課,不局限于文本的教學,更注重語言的積累提升孩子們的語文素養。比如讓學生用三個字概括鬧海三件事時,老師就會說:我們學語文有時候要把一篇很長的課文讀短,有時候要把很短的課文讀得很長,很長......在品哪吒打夜叉,裹龍王的句子時,季老師抓住動詞讓學生換一換,演一演,讀一讀體會用詞的準確性;在學完課文之前讓學生介紹自己了解的這個故事,學完課文之后,老師讓學生演一演并復述故事,這都是老師的匠心獨運,注重學生語言訓練和積累,提升學生語文的素養。一篇課文的教學,讓學生有意識地積累,全面內化課文中規范的語言,從而達到“讀得進,記得住,用得出”的目標。
季老師在后來的講座中總結:語文課堂教學是允許犯錯誤的地方,是積累底蘊的地方,是托起夢想的地方......是的,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成長的路還很長,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學習,犯錯,反思,改錯,積累底蘊,在大師的課堂教學示范中學習模仿,最終托起自己的教學夢想!
篇2:感悟參加小學數學國培計劃培訓心得體會
感悟
參加小學數學“國培計劃”培訓心得體會
獨田中心學校
周美華
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小學數學教師遠程培訓。通過學習,使我在理論上對教育、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體會。在多元化社會背景下,在一個以學習為主題的時代發展中,“國培計劃”為小學教師提供了學習和交流的平臺,聯系本人的實際談談對這次學習的認識。
1、談談對備課的認識:
備課是上好課的關鍵,可以說任何一堂成功的課都是由精心備課而來。隨著新課程實踐向縱深發展,“教書”這一概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教師的“教”已不再是單純傳授,講析,而是引導、組織、參與、討論等的綜合;“書”也不再是單純的教科書,而是所有的書,包括電視、電影、網絡、報刊雜志,特別是生活這部大書。那么新課程背景下的備課也必然發生巨變,誰來備、備什么、怎樣備,這些都是教師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2、談談對上課的認識。
在新的教學時代,在今天課改的大環境下,數學教師如何才能上好一節數學課?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教師應進行角色轉換,應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角色向學生的導師、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課程的開發者、合作者、信息資源的設計和查詢者、學生的學術顧問、研究者和學習者等角色轉變。我們要向40分鐘要質量,追求教學的有效性(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3、談談如何處理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課堂教學是預設與生成的矛盾統一體,充分的預設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障。只有課前精心預設,才能在課堂上動態生成。我們還應該“提倡生成”、“期待生成”,同時也“關注生成”、“駕馭生成”,讓學生的問題跟著我們的課堂一起飛翔。為了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完成計劃中的教與學的任務,在上一堂課之前,我們要深入研究教材,全面了解學生,精心設計活動,完成教學預設。但在真實的課堂教學中,要因地制宜、因情制宜,隨時調整課前的預設,即時創造、即興修改,創設有利于學生有效學習的課堂情境。
通過這次學習,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師,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我覺得我要學的東西還很多,和新老師一樣,不能因為自己新而原諒自己教育教學上的不足,因為對學生來說小學教育也只有一次。而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并勇于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我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會有所收獲,有所感悟的。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我們必須是著眼于未來,采取科學的方法應對隨時出現的新問題,努力使自己適應新時代的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還必須給自己定好位,必須走“學習——反思——研究——實踐”相結合的專業發展之路。
這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感謝“國培計劃”這個平臺為我們特別是農村小學教師提供這么好的學習空間,感謝“國培”為我們提供這么難得的學習機會,促使我在教育生涯的軌道上大步前進!
篇3:國培計劃范本初中地理培訓心得
20**年“國培計劃范本”初中地理培訓心得
“國培計劃”初中地理培訓心得
有幸參加教育部組織的“國培計劃——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項目”活動的地理學科的學習,深感機會難得,所以在八天的學習中,每天顧不上天氣炎熱,早早地趕到學校,認認真真地聆聽各位專家精彩的講評,有如涓涓細流,滋潤心田。心中對教育部的精心安排充滿了無言的感激。
通過八天的學習,對我既是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淀,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收獲頗豐。
一、要有“愛”
一名優秀的地理教師,不僅要熱愛地理學科,深入細致地鉆研教材內容、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更要熱愛自己的學生,心中有了愛,才能夠想方設法地探索各種教法、學法,設計更合理的教學流程,讓學生樂學、善學。真正達到教學的目的。
二、要“善”變
新課標與舊教材相比,無論是從教材內容還是教學方法,變化比較大。所以一名優秀的地理教師一定要善“變”。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學生,探索不同的教法和學法。做到因地制宜、共同提高
三、要善“動”
新課標里很多內容都要求老師和學生要動起來。包括眼、身、口、手、腦,可以說是全方位的。這個動不僅要出現在課堂上,還要出現在課前準備和課后的拓展中。
通過這次學習,還解決了許多困擾我多年的問題。比如:以前在上等高線這塊內容時,我試圖自制一個模具,把等高線圖更直觀地展現出來。幫助學生理解這一內容,都始終沒能如愿。而在這次學習中,我欣喜地發現了,原來等高線圖可以用鐵絲來演義。真是如獲至寶、受益匪淺??!
培訓是短暫的,但它卻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斷地學習,學以致用,把學到的知識方法運用到課堂實踐中,并作到多學多思多改,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力爭做一名無愧于祖國和人民的好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