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圖書館簡介
z交通大學圖書館的前身為1896年創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學藏書樓。1919年10月建成圖書館大樓,命名為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圖書館。1921年更名為交通大學圖書館。1956年圖書館大部分工作人員及百分之九十二的藏書隨交通大學內遷z。1957年9月,交通大學圖書館隨校分設z、上海兩地。1959年9月,交通大學z部分和上海部分獨立建校,圖書館相應定名為z交通大學圖書館。
原z交通大學圖書館由兩部分組成,北樓建于1961年7月,建筑面積為11200平方米,南樓1991年3月投入使用,建筑面積為18000平方米。1995年5月4日,經*中央宣傳部批準,將原z交大圖書館命名為錢學森圖書館,同年*主席為之題寫了館名。
2000年4月,原z交通大學與原z醫科大學和原陜西財經學院合并組建成新z交通大學,原三校圖書館隨之合并重組,規模進一步擴大,合校后的z交大圖書館下設錢學森圖書館和醫學、財經兩個分館。20**年8月,醫學和財經分館搬入新建的西校區圖書科研樓,合并為西校區圖書館。西校區圖書館建筑面積10340平方米。至此,圖書館總建筑面積39540平方米,閱覽座位3518席。
截至20**年底,圖書館累計藏書近563萬冊(件),報刊10089種,現刊1500余種。形成了理、工、管、文相結合,以機械、能源、動力、電氣、電子、信息、材料、控制、與醫學、財經為重點的多學科藏書體系。近年來,圖書館將電子資源建設放在重要地位,引進國內外電子資源118個平臺近320個子庫,擁有中外文全文電子期刊8萬余種,電子圖書超過160萬種。圖書館還重視收藏反映世界先進科技水平的原版書刊,有15種百年以上歷史的世界著名期刊,從創刊號迄今連續收藏。同時還收藏有大量的科技報告、學位論文、會議文獻、技術標準、專利文獻和視聽、縮微資料等。
本館遵循資源共享的原則,廣泛為校內外讀者服務,除書刊的借閱、參考咨詢外,還提供科技查新、查收查引、課題檢索、館際互借、文獻傳遞、讀者培訓、專題講座、文印服務等多類型、多層次的服務。本館是圖書館學碩士學位授權點,還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信息檢索與利用》課程。
圖書館采用INNOPAC自動化集成系統。圖書館的管理、采訪、編目、流通、期刊、OPAC等有關業務都實現了自動化。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系統與校園網、CERNET和Internet連接。目前校內外用戶均可通過互聯網訪問圖書館。
圖書館重視國際學術交流,目前與5個國家和地區的16所大學及學術團體建立書刊資料交換關系。
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西北地區文獻信息中心和陜西省高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秘書處設在z交通大學圖書館。圖書館還負責管理國家教育部設在我校、面向全國高校服務的外國教材中心和高等學??萍柬椖孔稍兗俺晒樾鹿ぷ髡?。
篇2:醫專圖書館簡介
河漯醫專圖書館簡介
河漯醫學高等??茖W校位于河漯市沙澧河畔,校園環境幽雅,景色宜人。學校圖書館始建于1957年,自20**年學校升格為河漯醫學高等??茖W校以來,在學校黨委的領導關懷下,圖書館發展迅速。
目前,圖書館總面積達4.9萬平方米(召陵校區、源匯校區)。設有:醫學書庫、社科書庫、綜合書庫、新區書庫、新書書庫、技術部、采編部、參考咨詢部、辦公室、期刊閱覽室、電子閱覽室、教師資料室等部門。醫學書庫主要收藏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護理學、醫學管理學、口腔醫學等類文獻;社科書庫收藏主要包括文學、哲學、管理學、法律等專業文獻;綜合書庫設有藝術、歷史、地理、自然科學等學科的文獻。
我校圖書館始終遵循學校辦學指導思想,切實服務于學校教學科研,滿足廣大師生學習需求。圖書館現有館藏圖書103萬余冊。各類期刊400余種,報紙50多種。文獻資源建設方面不僅注重量的積累,更注重質的提高。每年有計劃地采購圖書,堅持“重點專業重點保證,新增專業優先建設”的原則和“既要保證學生學習的基本要求,又能滿足教師科研人員的研究需要”,圖書館采取多種形式鼓勵和提倡讀者參與文獻資源建設。對學校的重點專業和新增專業文獻資源建設采取了各專業教研室骨干教師參與的特殊措施,以提高館藏資源質量,增強其針對性和實用性,從而豐富有專業特色的館藏結構。目前我??谇?、護理、中醫和藥學等醫藥衛生類文獻資源已形成了系統豐富的特色館藏。
圖書館服務功能完備,擁有多種現代化的服務手段,可為讀者提供外借、閱覽、參考咨詢、文獻檢索、定題服務、讀者教育、文獻復制、文獻傳遞等多類型、多層次的服務?,F擁有服務器、各種計算機終端和外部設備150 臺(套),建成了高帶寬的館內局域網和電子信息服務系統,讀者可通過計算機檢索本館的文獻收藏信息、文獻數據庫及網上資源。
篇3:科技學院圖書館簡介
南湖科技學院圖書館簡介
本館創建于1971年。隨著學校不斷發展,先后經歷了南湖師范學院零陵分院圖書室、零陵師專圖書館、零陵學院圖書館等發展時期。20**年,定名為南湖科技學院圖書館。經過40多年努力,已初步建設成一個多功能、開放型、現代化的圖書館。
館舍分老館和新館兩部分,老館1984年投入使用,面積為5000多平方米。新館20**年9月投入使用,面積13000萬平方米。設有地方文化書庫、古籍書庫等13個書庫,藏書主要涉及12個學科門類;設有綜合閱覽室和電子閱覽室各1個,面積共306平方米,主要供讀者進行現刊、報紙、文學新書及少兒讀物閱讀。設自修室34間,自修室和館內其他空間共有閱覽座位數共2301個。
全館共有員工49人。其中,高級職稱10人,中級職稱27人;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43人。館內設綜合辦、流通部、閱覽部、采編部、技術部、地方文獻部等6個職能部門,人員的學科專業涉及圖書情報、檔案、管理、計算機、中文、外語、法律等學科門類。近年來,在永州歷史文化研究、文獻采編研究等方面取得較好成績,至20**年,獲國家社科基金1項,國家教育部項目3項,南湖省社科基金4項,南湖省教育廳項目8項。積極開展圖書閱讀與推廣活動,共出版活動成果文集10本,20**年,閱讀案例“行吟瀟湘,品讀經典,涵養書香”在首屆全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案例大賽中,獲華中賽區二等獎、全國優秀獎;閱讀案例“品讀經典,愚溪流香”在南湖省普通高等學校“一校一書--經典、精讀、經世”閱讀活動中,獲“創新案例獎”。
館藏情況
館藏紙本圖書總計113萬余冊,其中有《四庫全書》、《續修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等全套完整的大型古籍叢書。訂購中文期刊467種,報紙52種,交流學報及贈閱報刊600余種。購買中國知網、超星讀秀知識庫、愛迪克森網上報告廳、國道數據特色專題外文數據庫、博看移動云閱讀平臺、方正地方志6種電子資源。此外,還有南湖省高校數圖中心團購電子資源28種,包括EBSCO綜合學科學術文獻數據庫-ASP/BSP、新華在線道瓊斯數據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等。自建永州地方文化特色數據庫“瀟湘文化專題網”,涵蓋舜文化、柳文化、理學文化、瑤文化與女書文化、瀟湘講壇、古籍與碑刻等主題。
現代化管理
1997年9月,我館開始使用計算機管理,并于20**年完成了宏軟圖書館管理系統的升級改造工作。但隨著學院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學院層次的不斷提升,原有的圖書館管理系統已經不能滿足圖書館發展需求,為此,20**年圖書館更換了功能更加完善、數據結構更先進的新系統--北郵圖書館管理系統。該系統由北京郵電大學開發研制,覆蓋了圖書館主要業務工作,業務處理功能包括采訪子系統、編目子系統、流通子系統、典藏子系統、期刊子系統、Client/Server公共檢索子系統及WWW公共檢索子系統。目前,文獻的采訪、編目、流通、書目檢索、數據統計等工作已實行了計算機管理。
讀者服務工作
圖書館始終堅持 “讀者至上、服務師生”的辦館宗旨,盡。閱覽室每周開放時間98小時,流通部每周開放時間42小時,周六、節假日照常對師生開放。
紙質文獻資源實行開架借閱,讀者可以直接持借閱證進入各書庫查詢圖書。同時,讀者在校園網內可進入圖書館網頁進行書目查詢、圖書續借等自助服務。圖書館提供網上24小時服務,為師生提供圖書館館情咨詢、目錄咨詢、資源共享咨詢、信息反饋等服務,方便讀者進行資料查詢以及獲取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