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核心素養
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四大素養。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和提升高中生四大核心素養,是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和任務,也是將課堂教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方向和任務。
我們認為,培養高中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在閱讀教學中實現“語言建構與應用”的能力達成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特點及其運用規律,形成個體的言語經驗,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正確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素養整體結構的基礎層面。中小學生母語運用能力的形成、思維品質的成長、審美素養的發展和民族文化的認同,都是以語言的建構與運用為基礎,通過學生個體言語經驗的建構得以實現的。在語文教學中,要拒絕“純內容分析式”的講讀教學,不要在分析課文內容上做過多糾纏;而應從具體語言文字的運用入手,通過對語言的品味、咀嚼,來探索文本的意蘊;或者從整體閱讀的感悟出發,到語言文字中找出認知的依據。因此,閱讀教學要從具體的語言文字運用現象入手,涵泳文本,通過對文本語言的品味、咀嚼,來探索文本的意蘊,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在閱讀中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李清照的《醉花陰》中“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一句,
“瘦”本為病態,是不美的,然而詞人卻把它寫得很美,原因何在?教師若能指導學生品味、咀嚼詞作以黃花設喻的句子,思考“黃花”形象雖瘦而風姿秀美的特征,便能準確理解比黃花還瘦的“人”是多么的風姿秀美、協調雅暢;再從“簾卷西風”的氛圍,即西風乍起,竹簾騰空的環境可以想象出憔悴的女詞人與與門外的黃花是多么的相互映照,是多美的富有詩意之美?
二、在名著閱讀、生活體驗和表達交流中培養“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
語文活動是學生形成審美體驗、發展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皩徝黎b賞與創造”是指學生在語文活動中體驗、欣賞、評價、表現和創造美的能力及品質。這一素養的培養有三個要求:①要求學生能感受漢語漢字獨特的美,表現出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②要求學生能夠感受和體驗語言文字作品所表現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能欣賞、鑒別和評價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語言和文學作品,分析其思想情感和語言特點,具有正確的價值觀、高雅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審美品位;③要求學生能夠運用語言祖國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審美體驗,表現自己對美好事物的情感、態度和觀念,表現和創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具有創新意識。
(1)把握審美思維的特征,培養審美想象能力
審美活動在本質上是形象思維活動,它受一般的認識規律約束,不同于抽象的邏輯與推理過程,很難用一般的邏輯語言來概括,而是需要通過生活本身的形象規律來實現。所以在審美鑒賞與創造的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以及創造力。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一山一水,只要審美主體感知后,加以想象,無聲的文字符號就會變成充滿激情的語言,無形的畫面就會變成栩栩如生的景觀,隱匿于字里行間的美就會自然地跳脫出來。通過想象,使那些“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形象鮮活起來,并通過自己的想象與理解,再造審美形象,完成審美創造。審美想象力越豐富,對審美對象的再現也就越真實,學生對審美形象的再創造就越具體,學生的知識寶庫就越豐盈,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的基礎也就越厚實。
(2)通過閱讀、體驗和寫作培養審美鑒賞與審美創造能力
我們所說的閱讀,既指“篇”的閱讀,更強調“本”的閱讀?!氨尽迸c
“篇”相比
,其篇幅更長,主題更復雜,意蘊更豐富,更能鍛煉人的思維能力。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整本書閱讀”的過程發現美,體驗美,鑒賞美,評價美。學生從“整本”名著中汲取信息,豐富語言,比較對照,融合已知、浸入情感,使“整本”內容與成長經驗相融合,使“整本”思想與個人思維相融合,使“整本”已然與所憧憬的未然相融合,從而獲得人生感悟,獲得情感體驗,獲得精神享受,獲得自由想象,使閱讀因升值而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悅讀”。
在閱讀中感受美不是語文美育的終極目的,中學生在長期欣賞文學形象之美,熏染科學嚴謹之美的基礎上,還應該拓展視野,體驗生活中的真善美,體驗自然萬物的真實美,并學會融入自己獨特體驗和獨立思考的創意表達,富有創意地表現美和表達美。
篇2: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計劃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計劃
一、教學基本要求
1、學習習慣:繼續培養已養成的習慣,著重引導學生培養勤于朗讀背于誦和課外閱讀的習慣。
2、漢語拼音:繼續鞏固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學習普通話;認識大寫字母,能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3、識字寫字:準確認讀387個生字;掌握常用新偏旁11個;能按筆順默寫生字282個;能按字的結構特點把字寫端正、寫勻稱。
4、口語交際: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別人說的一段話或一件簡單的事;能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后,用普通話說幾句意思完整、連貫的話。
5、閱讀: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復述課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能聯系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詞語,想象課文情境,領悟課文大意。
6、寫話:能用學過的部分詞語寫通順的句子;能理順次序錯亂的句子;學習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和簡單事物,寫幾句連貫的話。學會“轉述”、“勸阻”、等方面言語交際的本領,能用幾句連貫的話把有關內容寫下來。
二、教材分析
二年級(下冊)的編寫體例與一(下)、二(上)相一致,仍然由習慣篇、識字、課文和單元練習四個板塊組成,練習中的“口語交際”部分出現了三個前幾冊所沒有的新面孔——“說說寫寫”。(練習4、6、8,“說說寫寫”代替了“口語交際” 。)
教材作如此微調,用意有二:一是“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低年段提出了寫話的要求,教材在本學期作了落實;二是為了更好的向習作過渡。之所以把說說寫寫安排在二年級下學期,是考慮到寫話的時機,安排過早,學生識字數量少、生活積累少,容易讓學生對動筆產生畏難情緒,而當學生有了一定數量的漢字的積累,有了三個學期口語交際經驗的積累,有了一些生活積累之后,經過半個學期的寫話練習,完全可以水到渠成地完成向習作的過渡。
三、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我們班共有學生34人。通過一年多的學習,多數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態度端正,學習成績比較理想。但也有一部分后進生由于學習習慣差,基礎差,學習態度不端正,父母外出打工等各種原因,導致學習有困難,學習成績不夠理想。再加上近20天的寒假生活,不少部分學生的心還未能及時收到學習上來,對上學期多學知識的所有回生。為了更好地搞好教育教學工作,使大部分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得到更大的提高,部分后進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
四、教學措施
1、在教學過程中,繼續堅持指導學生保護正確的讀寫姿勢,養成良好的朗讀、背誦和專心聽講、踴躍發言的習慣的同時,抓好學生勤查字典、主動識字等方面習慣的培養。把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落實到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落實到兒童學習活動的各個方面。
2、改進識字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盡量利用漢字造字的規律幫助學生識記生字,完成本學期的識字任務,又要注意采用多種手段,隨時鞏固已獲得www.zonexcapitaltr.com的識字成果。還要利用學生已掌握的漢語拼音、筆畫、筆順、基本字、偏旁等知識分析漢字結構的能力,積極引導,堅持訓練,不斷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積極性,使他們逐步形成自學生字的能力和習慣。
3、要改進閱讀教學方法,在閱讀教學的各個階段,都要把指導學生讀書與加強字詞句的基本功訓練有機結合起來。
4、要使用好與課本配套的教學輔助用書、教具、學具。
5、平時認真做好五認真工作。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認真做好二次備課,并及時寫好教學反思,按時上下課并及時批改作業。
6、指導學生正常參加小組學習或討論,交流各自的意見或收獲,鍛煉自己的才能,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識,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7、與家長保持聯系,互通學生在校在家情況,共同討論,協商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指導。尤其是那些后進生,有利用一切時間對他們加強輔導。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分層教學。
篇3:學年七年級第二學期語文教學工作計劃
20**—20**學年七年級第二學期語文教學工作計劃
鑒于上學期在教學時間與方法上的捉襟見肘,并縣學科成績雖然能位居全縣第一,但由于平時訓練少,平均分偏低,提升的空間還很大……在新的學期,我力爭在落實好各項教學常規的同時,彌補不足,完善過程,以求更有效地開展新學期的教學工作。
一、保證教學進度趕上甚至超過縣局進度。
1、寒假期間,我們學科組分頭進行備課,力爭把新學期的所有文章的學案全部準備完畢,學期開始,利用集體備課時間加以完善,節省了備課時間,為提高教學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礎。
2、講解課文有所刪減。對內容深刻、內容豐富、語文典雅的文章,多放手給學生去讀、去思、去悟、去練,而一些簡單www.zonexcapitaltr.com的文章要輕處理,只以“讀—積累—基礎訓練”的形式進行,注重詳略,突出重點。
刪減文章如下:《丑小鴨》、《黃河頌》、《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鄧稼先》、《音樂巨人貝多芬》、《福樓拜家的星期天》、《竹影》、《觀舞蹈記》、《登上地球之巔》、《真正的英雄》、《華南虎》、《馬》共11篇文章。
二、注重單元測試,并力爭每兩周一次。出題方式參考去年的升級考試,并側重于本單元的基礎知識的考查,以考促學。老師做好講評,尤其是以這種方法增長學生的寫作與閱讀經驗。同時,把好的作文進行修改整理,備案,為《渤海風》以及其它形式的投稿做好準備。
三、繼續抓好學生的課外閱讀引導
以《左手倒影,右手年華》等優秀的散文或小說為主,去講去評,讓學生去讀去悟去練筆,力爭每周有救命,有表揚,促進其閱讀,并力求把好的筆記統計下來,放進網上的空間。進行筆名命名活動,給學生講名家筆名的由來,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想、興趣、愛好、寫作風格、性格、思想等給自己起一個好的筆名。這既是一個自我認識、自我提升的過程,又是一個很有益的語文綜合性活動。
四、繼續進行常規的小組課前檢查。
檢查主要內容有:要求背誦的內容,練習本的完善情況,每日的文學常識、新學字詞的音形義、文言文的解釋等等。力求把學科長做出的努力進行量化,包括對本小組內差生督促,平時對成員各項內容的檢查,小組內差生乃至本組本學科成績的提高,兩周進行一次評價,對學科長進行表揚甚至獎勵。老師也進行抽查,以對每小組的自查情況進行檢查督促。并及時進行加分量化。
五、重視學困生的幫扶
根據上學期對學生的綜合了解以及上學期年終考試成績,建立起學困生幫扶檔案,并制定好規律性的幫扶策略,力爭大面積提高班級的教學質量。
六、進一步強化課堂“三備”習慣的養成
即除本節所準備的有關材料外,課前必須準備好:課本、練習本和詞典,養成隨時積累的習慣、善于動手的習慣。同時,在借鑒競業園模式的基礎上,重點進行小組的優化運作,促使學生全面積極參與,有效教學,同時把自己的教學特點融入其中,形成符合教育規律又符合自身實際的教學模式。
別忘了:仍然要以指導學生閱讀為主,短暫的勝利,往往會帶來最終的失利。真正讓學生愛上閱讀,愛上寫作,才是長久的語文教學之路,那會讓學生在語文上走得更遠,并永立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