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活動主題:電腦與我們的生活
一、問題發現:
在社會經濟和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知識已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作為現代發展的第一資源,世界上最偉大的科技產物之一計算機。電腦作為這個時代的科技產物,已經廣泛應用到軍事,科研,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并以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到處都是電腦的身影。但是對于它是怎樣產生的?它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它對我們有沒有危害?我們又該怎樣去預防這些危害?是現在學生們應該深思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準備和學生進行一項綜合實踐活動來查找答案。
所以本次綜合實踐活動我們共同確定為《電腦與我們的生活》
二、活動目的: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學會資料的搜集,知識的總結。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電腦的發展史。知道電腦在我們現代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正確判斷電腦對我們的一些危害。
通過制作課件掌握基本的電腦辦公軟件之一PPT的實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通過搜集、整理資料,學會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
三、活動準備:
通過學生們的分析和自主選擇,將本次活動分為四項小問題課下進行了材料的搜集,問題的解答和知識的整理。學生們合作完成并展示本組的學習成果。
四、課程類型:
展示課
五、學具準備:
班級電腦,各組制作的課件
六、活動過程:
1、課前三分鐘新聞播報
2、教師導課:
在社會經濟和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知識已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作為現代發展的第一資源,而且通過知識,出現了最偉大的科技產物之一的計算機。電腦作為這個時代的科技產物,已經廣泛應用到軍事,科研,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并以滲透到人們的日常非生活中。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到處都是電腦的身影,他在生活中扮演著各種各樣的角色,豐富著我們的生活,方便著我們的生活。
針對電腦我們上節課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大家提出了很多的問題,各組并對問題進行了分類和選擇,課下進行了資料的收集和整理。
所以本次信息技術綜合實踐活動——《電腦與我們的生活》的第一個話題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電腦的產生。有請3組進行展示。
3、展示匯報與交流
⑴三組課件展示并介紹:
算籌與籌算:各代為了計數
算盤:中國最早發明的輔助計算工具
手搖計算機:查爾斯巴貝奇
大型計算機(真正意義的計算機):埃尼阿克
微型機:體積越來越小,功能越來越全面
各組點評并補充。
⑵教師:人類發明電腦是想解放自己的大腦,那么電腦在現代社會都起到了哪些的作用那,請看2組的匯報。
⑶二組課件展示匯報:
工廠:計算機輔助工作,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生產
教育:教師教學,學生查找資料
醫院:計算機輔助檢查,掛號系統,醫生開處方
……
各組點評并補充……
教師: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離不開計算機,在我們的生活中計算機都起到了什么作用哪,請看4組為我們帶來的答案:
⑷四組課件展示匯報
玩游戲:豐富生活,開發智力
聽音樂:放松心情
網上購物:方便、便宜、選擇性大
訂車票:快捷……
各組點評并補充
教師:聽了同學們的介紹,可能我們會說電腦的作用太大了。電腦真是我們生活中的好幫手。但是任何的事物都有兩面性。電腦帶給我們方便、高效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危害,讓我們來聽一下1組的匯報吧。
⑸一組匯報
輻射癥狀:電腦性皮炎、電腦皮膚血液病、壞血病。
電腦眼病:視力模糊;視力下降;眼睛干澀疼痛。
電腦躁狂癥:感覺心情煩躁;精神緊張焦躁不安;誘發癲癇。
頸肩綜合癥:頸、肩部酸痛;頸部轉動不靈活;肩周炎、脊椎疼痛。
鼠標手:手部麻木、灼痛;影響手的精細功能。
小組演出網絡猝死事例。
各組點評并補充
七:教師總結:
首先我祝賀同學們,因為本次綜合實踐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通過問題的發現鍛煉了大家的分析能力,通過資料的查找和整理讓同學們學會了合作學習,掌握了知識,了解了電腦在我們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作用。通過案例的總結和辯證的分析幫助大家正確認識了如何科學、合理的使用電腦。
最后我希望通過此次活動使大家對電腦有新的了解,讓它真正成為我們的好幫手和好伙伴。
5
篇2:讓信息技術成為綜合實踐能力提高的保證
《讓信息技術成為綜合實踐能力提高的保證》
陶麗君
“現代教育技術是當代教育的制高點,誰占領了這個山頭,誰就在新世紀中處于有利位置”。社會經濟教育的深刻變革,決定了課堂教育改革必須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手段,研究探究網絡及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模式。新一輪課改已全面展開。新課程大力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著名課程改革專家余文森指出:“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自然成為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基于此,語文課堂教學的精妙在于藝術性的激發學生的情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其產生頓悟,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而不是把預先設計的教案表演得如何淋漓盡致。
但是簡單的多媒體課堂教學手段是另一種借助于高科技的“滿堂灌”,教師手不離鼠標,學生眼不離屏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無意中消失,師生之間無聲的交流被隔斷了,語文課堂上教學相長的熱烈與融洽的交流氣氛大減,學生個性、情感、態度及綜合實踐能力培養被忽視。顯然,我們需要一種新的高科技教學手段來補充。
網絡環境下的語文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它的特點是:信息資源廣泛開放、教學雙方多向交流、學習程序按需而變,教學手段豐富多彩;學習者的地位主體化,學習態度主動化,學習過程輻射化,學習反饋及時化。
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改革理論要求教師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教師要為學生服務,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以人為本,以導為核心,牢牢掌握啟發點撥調控的主動權。這一理論要求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學生是否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的全體性、過程的合作性、資源方法理念策略的開放性、知識習得的實踐性、學習成果的獨創性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這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不謀而合,是綜合實踐能力提高的保證的重要理論依據。
基于信息技術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一方面能使學生更多渠道、更多角度地獲得信息資源,并通過網絡這個交互平臺,在課內、課外隨時發表自己的主張或提出個人的問題,最快的得到教師或其它學生的反饋、交流,從而達到交互的即時性、多向性、開放性。另一方面,學生通過主頁的建設,既對已有知識不斷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以獲得新的意義、新的理解,又展現學生情感、態度,發展學習個性,達到綜合發展的目的,從根本上區別于傳統課堂教學和風行于世的多媒體教育。那么,如何讓信息技術成為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提高的保證呢?
首先,研究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形式。
?、傩抡n堂教學模式與信息技術設施整合。為實現課題研究目標,避免以往多媒體教學弊病,必須在原有整套多媒體設備基礎上,加大投入力度,實現學生人手一臺電腦,整體上聯通英特網和局域網,為實施網絡化教學打下堅實的硬件基礎。
?、谘芯啃畔⒓夹g與語文教學結構策略過程方法的整合。將信息技術有機地整合到語文課堂教學中,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利用信息技術革新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將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將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并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合理選擇有效的技術工具,培養相應的能力,采取新的課堂教學方法手段。
其次,探索網絡教學的課堂操作形式。
在這一模式下,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操作的階段重點是:
課前,根據學習過程的設計、學習資源的準備,指導學生搜集學習資源和數據;制作基于網絡環境的學習課件;
課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組織、引導、咨詢、參與以及促進學生討論研究;
課后,主要引導學生回顧反思深入研究,開展學科拓展活動,以及為下一個周期網絡教學進行教學準備,做好收集積累。
第三、探索以學生學習為中心而不是以預訂程序為中心的學生學習機制的構建
運用信息技術,創設以學為中心的學習情境,形成積極自主、合作交流、不斷探究的學習機制。首先要以新課程理論的有關內容主導教師的觀念,確立以學生為本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意識,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來點“菜”。其次,要課前作好調查研究,根據學生需要設計好“菜”,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發展要求。第三、要對上課時可能出現的情況設計“菜單”,要根據不同學生情況提供差別性“菜單”。第四、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避免授課過程死板化。
第四、信息技術教育和學生情商培養研究
探索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對學生的能力、情感、心理、態度等方面的影響,以及對正面影響的利用和負面影響的避免。要設計調查問卷,對實驗學生情商前后變化進行科學調查,力避信息化教學對學生情感態度交往個性發展的不利因素,要充分發揮網絡教學的長處來加強學生情商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