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創業典型材料
董軍,男,漢族,1954年3月出生于黑龍江省富??h,現任山東省青島市雙融篷布責任有限公司總經理,青島市誠信工藝品公司總經理兼董事長。
董軍年輕時就在生產隊任過隊長,在村小學當過民辦教師、教導處主任。由于家庭人口多,家境貧寒,在學校工資低,生活極為困難,他天性好強能吃苦耐勞,始終有一種不服輸的韌勁,于是,他毅然決然地帶著年幼的孩子外出打拼。1994年,董軍一家來到了山東青島膠州李哥莊,最初是給單位或企業打零工,當過保安、包過醫院食堂、開過飯店,什么活都干。后來有很多家外企在這里落戶辦企,他又到企業找活干。他勤奮好學、善于思考,短短的時間內就摸索出了做副食生意的門道。經過幾年的努力,個人手頭上有了一些積蓄,通過自籌,在**年5月他開辦了一處首飾加工廠,自己單獨開始經營企業。經營的過程中,他逐步摸出了兩條制勝之道:一是注重商品質量,絕不經營假冒偽劣商品,保證所售貨物貨真價實;二是誠信經營、禮貌待人,從不坑蒙欺騙,堅持誠信第一的原則。由于他經營有方,管理到位,商品貨真價實,他的商品總是能贏得顧客的信賴,生意十分紅火。隨著生意的做大,他又于**年在山東青島注冊了誠信工藝品有限公司。面對全新的領域,他不斷思考,不斷探索。他認為,開公司、辦企業,就不能像以前開加工點那樣,只要誠信經營,雇傭三、四個人就行了。要把企業辦好一定要真正的會經營、會管理。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效益、管理促發展。在注重借鑒傳統管理經驗的同時,他不斷創新經營方式。在實踐中他摒棄了一些舊的用人做法,堅持“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的用人原則,全面推行多勞多得、工效掛鉤的工薪制度,大大增強了員工的緊迫感、危機感和競爭意識,把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內容納入規范之中,全方位、高標準地規范全體員工的思想、道德和工作行為。他不惜重金,高薪聘請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員,實行聘任制,嚴格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操作。經過不斷磨合與充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量化考核,形成了環環相扣的管理鏈,使全體員工由他律到自律,進而潛化為自覺的發展過程,主動參與管理之中,形成了一種值得借鑒的企業管理文化。
創業的征程無疑是艱辛的,董軍一步一步、堅定不移的邁向自己的奮斗目標。從**年創辦企業開始,他在山東青島已擁有2處固定資產達500萬元的工藝品加工企業,在山東菏澤一處。20**年,他在青島膠州李哥莊又注冊了青島雙融篷布責任有限公司。董軍善于掌握市場信息,虛心向同行學習,看準了篷布生產市場,大膽地干起了篷布加工企業?,F如今,生意紅火,銷售市場暢通,年平均效益可達200萬元。
短短幾年之內,董軍從一個打工仔發展到擁有幾家公司的大企業家。取得這樣的成就無不與他的務實肯干、敢干敢闖、平易近人、秉公守法、誠實守信密不可分。無論是賣貨還是做企業,他始終堅持誠信經營、依法納稅,從未借故不繳或少繳稅款,更未弄虛作假,偷逃稅款。作為一個依靠自己雙手先富的致富者,他始終不忘回報社會、回報家鄉、始終惦記著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愛護員工,關心他們的生活。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上,只要他們遇到因難,他都及時去幫助解決。員工和老鄉家中有婚喪嫁娶等大事小情,只要他知道必定到場。在工作中理解員工的疾苦,在待遇上向苦、臟、累崗位傾斜,盡最大可能改善勞動條件,營造和平共處工作環境,滿足員工勞動保護的要求。經過多年的努力,他和全體員工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員工中享有很高威望。
董軍的經營之路向人們昭示著一種經營管理理念的成熟和成功,也向人們證明了一個創業者艱辛的奮斗歷程。對于56歲的董軍而言,前行的路依然漫漫,荊棘與光明同在,機遇和挑戰共存,但是有理由相信,他會一步步走得更好、更平穩,從而在經營管理中取得更好的發展,做的事業會像青松一樣四季常青!
篇2:創業能手先進事跡材料
創業拓富路、為民架富橋
——創業能手z先進事跡材料
z,男,1962年12月出生,中國共產黨黨員,現任z縣z生豬養殖合作社社長,z鎮z村村委會主任。在創業的道路上,他善思勤奮,好學務實,在養豬事業上闖出了一番天地,為他的絢麗人生增添了濃重色彩的一筆。
善思求變辦豬場
z鎮z村是z縣新縣城部的城郊村,全村共有13個村民小組,756戶2798人。因縣城建設和工業用地的需求,緊鄰城周的5個壩區村民小組的土地被征用,脫離祖祖輩輩靠種地為生的農民成為城市市民。失去土地的農民,除部分有文化、懂技術的年輕人很快適應的城市生活,并在城中實現的二次就業外,大多數村民因文化、技術、生產習慣等因素只能游離于城市里,靠打短工或社會救濟度日。對于因年齡不足無法領取社保,靠打短工維持生計的村民來說,隨時都有失去生活來源可能,而淪為城市貧民,給城市文明和社會穩定造成負面影響。面對可能發生的情況,作為村主任的z,感到肩上負有一種沉甸甸的責任。他冥思苦想,決定為這部分村民尋找一條既穩定、又能增收致富的路子。
思路確定后,他入組到戶,遂行民意;實地勘察,拍板定案,決定在距城市 3公里外的z村9組山腰荒坡上建立養豬場,在帶領群眾通過養豬致富的同時,吸引脫離土地在城市里無法實現就業的村民的到養豬增加收入。通過立項、報批、籌資、租地、建設等環節的艱辛努力,z在荒坡上建起了占地150余畝,建筑面積7000多平方米,13棟生豬養殖房的大型養豬場,吸收了11名脫離土地的農民到養豬場養豬增收。
刻苦鉆研學技術
養豬,對于農家出生的z來說,一點兒也不陌生。但要辦好規?;B豬場,使之形成產業,讓更多農民通過生豬養殖增收致富,對于懂事后就隨父親從事經商的z來說,確實是一道不宜輕易逾越的障礙。為了克服養殖技術匱乏這道難題,z同志先后赴正大公司學習,到規?;i養殖場參觀,拜學者能人為師,刻苦學習生豬養殖技術。同時,他購買了《養豬技術指南》、《雜種豬快速育肥術》與養豬技術光盤;訂閱了《農業科技報》、《農村養殖報》和《村鎮百業信息報》等報刊雜志,堅持自學不斷豐富養豬知識。
通過學習,z掌握了品種選育,疾病防治,飼料選配,豬場管理等關鍵技術,先后從北京、廣州、湖北、福建等地引進英系、法系、美系大白,挪系、美系長白,臺系、美系杜洛克,以及法系、比系皮特蘭等一批優良種豬,z裝最先進的溫、濕空調設備,使豬只的生存環境得到更大的提高,同時科學地導入人工受精技術,應用BLUP法進行育種測定,種豬質量明顯提高。實踐中,他總結積累了生姜桔皮保健催肥、姜茶紅糖止瀉除痢、柿皮棗皮消炎解痛等簡而易行驗方100多個。
20**年,他引進EM生物技術養豬法,用益科樂活力菌進行厭氧發酵飼料喂豬,使母豬產仔率提高50%,存活率由60%提高到95%以上,出欄時間由6個月提前到5個月。由于實行了科學化、規范化、集約化和產業化管理,他的養豬業不斷壯大,所辦豬場成為全縣標準最高、規模最大的養豬場,起到了典型樣板作用。
擴大規模促發展
養豬技術的掌握和不斷豐富完善,為辦好養殖場、實現生豬產業的專業化和規?;於藞詫嵉幕A。
“5.12”大地震,給剛剛開始正常運營的生豬養殖場造成了慘痛的損失。面對圈舍毀損,大量生豬死亡的的局面,敢想敢干,不畏困難而折腰的創業能手的z,緊緊抓住恢復重建的歷史機遇,在積極爭取政策支持的同時,不等不靠,奮力自救。他一方面清理廢墟,埋葬四豬尸體,對舊場地進行徹底消毒防疫;另一方面積極與當地農戶聯系,新租荒山100畝,將原來僅有50畝的生豬養殖場擴大到150畝,將原來僅有4棟2000多平方米養殖房擴大為現在的13棟7000多平方米,將原來的磚混圈舍改造為現在不銹鋼金屬圈舍,將原來單一養殖商品豬的養殖場改造為目前的商品豬養殖、種豬繁育、仔豬銷售的綜合性生豬養殖基地,吸收了當地16名失地農民到養殖場務工。目前,z創辦的養豬場養母豬近700頭,育肥豬近4000頭,每年向社會提供種豬4000頭,商品豬6000頭,年產值達到4300多萬元,銷售額突破1360萬元。
帶領群眾奔富路
為回報社會,z充分利用養殖場規模大、品種全、有場地的優勢,吸引農戶進場參觀,定期舉辦專項技術培訓班,動員農戶養豬增收致富。在他的帶領下,生豬養殖戶不斷增多,僅周邊養殖300頭以上的農戶就達60多戶。
養殖戶的增多,養殖的規模的擴大,養豬的風險不斷上升,農戶要求組織起來共同應對風險的欲望愈來愈強烈。z順勢提出了建立生豬養殖合作社的倡議。他的倡議得到了養殖戶的廣泛響應,大家紛紛推薦z的擔任合作社社長。經過充分醞釀,大家一起制定了《合作社章程》,以“z縣z生豬養殖合作社”注冊農民轉和組織正式成立。在合作社社員大會上,z被選舉為z縣z生豬養殖合作社社長。
通過幾年的努力,z縣z生豬養殖合作社已發展成為z縣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農專合組織。目前,z縣z生豬養殖合作社社員覆蓋到了z鎮的7個村13個村民小組,并輻射到了z縣興仁、黃土、樂興、界牌和江油方水、涪城河邊等村社,擁有社員138戶,出欄生豬近5.6多萬頭,年產值達到1.1個億,會員們正通過生豬楊一步步走向富裕。
篇3:返鄉創業優秀青年典型交流材料
"返鄉創業優秀青年典型"交流材料情系故土、扎根左云、 汗灑白羊地、青春無悔歌
——左云縣民泰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返鄉創業優秀青年典型"交流材料
20**年6月,就讀于河南工業大學的我(胡志輝)畢業了!同廣大畢業生一樣面臨人生的一次艱難的抉擇。也曾迷茫、也曾彷徨,也曾不知所措···大城市的似錦繁華,高薪誘惑的確讓每個年輕人為之動容,可我在向往的同時總感覺缺少了發自內心最深處的一股沖動。我依稀記的在畢業后的一個晚上,鄭州華燈初上、燈火蹣跚,望著喧囂的城市、車水馬龍的街景,一種孤獨和無助的感覺讓我想起了遠在故鄉的親人和養育我二十載的熱土!心中油然而生一種發自內心的沖動,我要回家!我要為家鄉建設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是左云培育了我能在大城市讀書,當我學成的時候一定要感恩家鄉,回報故土!這才是我內心中最原始的火苗!
于是,我毅然決然的回到了我的家鄉、一個讓我魂牽夢繞的地方-左云。決心把我的青春義無反顧的灑在建設家鄉的道路上。
近年來,左云的經濟建設和城市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人民生活質量、幸福指數有了很大的提高??h委縣政府踐行著習xxx"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治國理政新思路,我們左云的空氣質量,森林覆蓋等都是周邊地區爭相學習的地方,旅游業也搞得風生水起??h城居民原有的出行方式已經不能與我縣蒸蒸日上的縣域經濟相匹配。于是,一個念頭在我的心中萌生—大力發展左云公共交通事業!
左云縣民泰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應運而生。創業這兩個字一提起閃閃發光,充滿耀眼的光芒,其實背后的有多少的心酸,曾今有人說過,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這句話來形容創業中的我們,在恰當不過了。我們沒有公交史,沒有任何經驗,而我們幾個也算"門外漢".于是大力考察,長途跋涉,學習先進的經驗和管理模式,先后走訪考察了大同市公交公司、河北唐縣、大同縣、陽高縣、天鎮縣、懷仁縣、朔州平魯區等地。學習他們的優勢,發現他們的不足,結合我縣實際情況總結了一套我們自己的管理運營模式。我們還深入群眾,調研走訪,看到了廣大群眾對公交車的祈盼,掌握了民心所向。最后經多方籌措資金,我所帶領的團隊齊心協力,克服重重困難,歷經一年時間,特別是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左云民泰公交公司。
為了踐行綠色環保理念和***。保護好左云的綠水青山。我排除了種種困難,毅然選擇了一次性投資大,綠色環保的純電動公交車。倡導廣大市民低碳環保綠色出行。公司健康平穩的運作已有一年多,我們團隊的幾個年輕人當初志同道和的走在了一起,意氣風發、腳踏實地、同甘共苦,我們是一個有熱情、有事業心、有實干精神的團隊。我作為這個小集體的"班長"經常跟車作業,為掌握第一手資料,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發現問題當場解決,不怕苦不怕累,勇于負責敢于擔當,團結一班人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為了振興家鄉,建設家鄉,為讓左云的明天更輝煌,敬獻自己的一份力。
在公司管理和企業文化方面,我們堅持跟著黨的步伐腳踏實地的向前干。民泰雖是民營企業,但是我們堅持隨時聽從上級黨組織的召喚。永遠向黨組織靠攏,在去年一年里,我們設立了黨員 日常寫作好助手【教師范本吧】http://www.zonexcapitaltr.com/ 先鋒崗,組織員工收看的十九大開幕式并堅持學習習xxx系列講話,深入貫徹時代中國共產黨******和***大精神。我們會認真的配合左云縣委縣政府同心同力建設經濟強縣、生態大縣、文化名縣。
月是故鄉明、水是故鄉甜、情是故鄉弄!此時此刻,千言萬語倒不盡我對家鄉的愛。我多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左云的建設中來,更多的畢業大學生,或在校大學生能多多的關注家鄉、了解家鄉、服務家鄉、回報家鄉。"桃李無言,下自成蹊",讓家鄉的建設史上默默記住我們平凡的履歷;讓左云的文明路上,深深留下我們堅實的足跡。相信我們本地大學生的一片赤子之情,必將能在反哺家鄉的過程中大有作為,青春無悔!
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