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如何創新和有效開展教研活動

7195

  如何創新和有效開展數學教研活動

  長期以來,不少教師,一講到教研活動就吐苦水,情緒很大。認為:“那是教研員的事情啦”、“那是名教師的事情啦”、“對教學幫助不大啦”“沒有時間啦”、“浪費精力啦”、“會影響教學質量啦”等等。為什么會形成這樣一種態度呢?這里面有一個長期沒有解開的“死結”在作怪,就是相當一部份教師平時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與要求開展的教研工作,沒有形成應有的整合效應,而是各搞各的,兩張皮的現象非常突出。這就說明我們的教研活動缺乏創新意識,任何事情如果缺乏創新,那就會走進莫名的困境或死胡同,人的意識形態就會作怪。那么教師如何創新教研活動,才能使我們的教研活動開展得更加有效呢?現就這個問題談談我自己個人的看法。

  第一,要使教研活動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首先,我們要明確教研活動的特點和目的。教研活動最主要的特點和目的,就是要解決當前教育教學中的各種實際問題。也就是說,教研活動的課題不在大而在小,不在深而在實,應想教育教學之所想,急教育教學之所急。否則,教研活動就是瞎研究、空研究。

  其次,要做教研活動的有心人。豐富的研究機會、獨特的研究情景、鮮活的研究問題、最佳的研究位置,為教師開展教研活動提供了優越的研究條件。這就要求我們要時時留心周圍的一切,要自覺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分析和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要本著“教什么、研究什么”的原則,緊密結合本職教學工作去開展教研活動,使教學工作和教研工作能融為一體,只有這樣才能收到“教研相長”的效果。

  再次,要找準教研活動的“突破口”。

  當前,在教學中有一種見怪不怪的普遍現象,即大家都嚷著搞教研,大家也好像都在搞教研(如觀議課),但實際上相當一部分的教師不知道怎樣去搞教研,特別是對一些教改實驗、專題研究更感到無從下手。因此,找準教研活動的“突破口”就顯得至關重要。教研活動的“突破口”,就是以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作為課題開展研究。這就要求教師要樹立起“問題就是課題”的意識,善于把一個又一個教育教學中有意義的實際問題,經過“設計”轉化為一個又一個富有個性特色的教研活動課題,再通過攻克一個又一個研究課題,來解決一個又一個教育教學中的問題。這種研究,最易達到同步推進教育教學教研工作、穩步提高教育教學教研質量的目的。

  第二,要使教研活動為提升教師自身素質服務。

  首先,我們要正視教研活動對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的意義。如今已不是一個只要有知識或文憑就能當教師,靠經驗和“汗水”就能當好教師的時代,而是一個要求教師必須盡快從“教書匠”向“教育家”轉變的時代。這就要求廣大教師無可選擇地要具備與時俱進的能力。這種能力,除了終身學習的能力、教書育人的能力,還有一個重要的能力就是教育科研的能力,也就是教研活動的能力。一個教師如果缺乏教研活動能力,那就意味著缺少創新精神和工作潛能,就意味著很難適應新課程的需要。

  其次,我們要懂得創新一些教研活動的形式和方法。有些教師片面地把教研活動理解為聽課、評課和寫文章,這是一種很狹義的看法。教研活動的形式和方法多種多樣。比如,反思是教研活動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形式。教師在當前的課程改革中就應學會如何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進行自我反思。又比如,教研活動很強調集體研究,教師就要學會如何參加集體研究,如何在集體研究的氛圍中學會將大家的智慧集于自己一身。再比如,要進行課題研究,教師就必須學會如何選題、如何控制實驗過程、如何結題等等。一句話,就是教師絕不能只憑個人意志、只憑自我感覺、只憑工作習慣或只憑幾分熱情去搞教研活動,一定要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去搞教研活動。

  再次,我們要學會通過教研活動來提升自己的工作品位和職業形象。由于教研活動是在全?;蛉h(市)展開的,是針對本校甚至是本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的,這種實用性的研究,很容易顯性形成教師實用性的教學教研素質和后發優勢,以幫助教師實現可持續發展。很多名師就是通過教研活動造就出來的。蘇霍姆林斯基的成功經驗啟示我們:教師必須要學會通過教研活動來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教師完全可以通過教研活動來重塑自己的職業形象,教師有機會通過教研活動來形成一種新的工作與生活方式,教師應善于在和學生一起成長的過程中完善自我、成就事業。

  第三,要勤學教學理論,博覽課外書,注重平時的反思和積累。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學內容也越來越開放,需要教師具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博覽課外書籍,廣泛吸收養分,補充最新知識,是教師增加和更新知識積累,提高教研水平不可或缺的途徑。“腹中有書氣自華”,教師博學多才,學生耳濡目染,也為學生刻苦攻讀,起到了潛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平時多積累,反思促提高。做個有心人,廣泛收集資料。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教研寫作需要教師有厚重的文化積淀,因而應注意平時資料的收集。報刊、雜志、電視等是很好的資料來源,看到有用的報道應馬上收集起來,剪下來。同時,堅持寫好教學后記,也有利于積累教學經驗和教研素材,為科研提供有力的例證。教師在積累的同時,還要多反思自己。教師每天都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新鮮感和好奇心可能會逐漸消退,難以怦然心動。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反思,去開辟新的思維空間,去探索新的奧妙。我們不妨想一想,在那些熟視無睹、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現象背后,是不是潛存著某種契機和可利用的資源,或者潛藏著某種危機與誤區?這就需要我們通過反思。天天反思,天天會有新視角,天天會有新收獲。創新的思維、創新的作為常常源于反思之中。

  總之,我們要不斷創新教研活動的形式,創新自己的教研意識,我們才能有效開展校本研究,才能使得教研活動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為提升教師自身素質服務。教研不是大家集合在一起說一說、聊一聊、探一探才是教研,教研滲透在我們工作的方方面面、時時刻刻,課堂教學其實就是教研的反光鏡,所以每位教師要上好每節課,著眼小問題,要勤學教學理論,博覽課外書,注重平時的反思和積累。

  南部縣小元小學教導處

  20**年3月13日

  如何有效開展教研活動

  小元小學

  董坤

  隨著新課程改革實施,教研形式的發展,對教師教育教學理論文化業務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我鎮教師雖然業務素質高,有一定的教學經驗,但要適應形勢的發展,教育的特點,還需努力學習,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這就要求我們提高教研工作的質量,在教研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使我們的教學水平不斷提升。

  一、加強教研組的思想和制度建設,充分發揮其機制優勢。

  現在的“教學教研”十分強調“同伴互助”,教研組活動在這方面應該有其獨到的優勢。當然,如果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那么教研組活動就難免成為同伴間隨意性的“聊天會”,起不到任何“研”的作用。所以我認為領導在這方面要做的首先是引導教師轉變觀念,增強教師參與和開展教研的自覺性。同時,領導層對教研活動的重視不能停留在口頭和口號上,要真正“沉下去”,與一線教師多交流多探討,為他們提供教研所必需的條件,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從而不斷完善教研組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研組的考核、評價、激勵機制,使那些“不愿研”、“不會研”的教師最大限度地投入進來。

  二、提高教研活動實效性的幾點做法。

  1、抓住一個“學”字。以“學”為本,保證教研活動中理論學習的時間非常必要。因為現在新課程的理念很多都是老師們不夠熟悉的,要指導平時的教學實踐,就必須對這些基本理念爛熟于心。再者,要搞課題研究,就必須對他人的研究成果有一定的了解,以避免重復性、沒有價值的操作。學習的方式要注意多種多樣,可以集體學,也可以個別學;可以對照書本學,也可以請有經驗、有獨特見解的老師指導大家學;可以在校內學,也可以走出校外學等等。

  2、體現一個“導”字。一個教研組的老師教學水平和研究水平必定是參差不齊的,組長的重要職責就是要發揮先進教師的作用,以幫助那些教學中遇到困難的老師盡快提高。教研組長要經常性地組織老師們互相聽課,取長補短;對平時寫的教學反思、筆記,要多進行交流。俗話說,“旁觀者清”,就教研組工作本身而言也需要科學的指導,可以組織全校性或校際間的教研組活動觀摩,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實地去看一看,評一評、議一議,別人的教研活動內容、形式好不好、新不新,好在哪里新在哪里,以便借鑒和發展。目前網上關于如何開展教研活動的經驗還很少,這說明大家幾乎都處于同一起跑線上,都處在變革、摸索的階段。這對我們來說,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

  3、突出一個“研”字。很多老師總說平時工作忙,沒有時間搞教研,許多老師對教研組布置的任務容易遺忘,從而降低了教研的自覺性。要制定措施檢查工作,對上兩周的教學進行一次教后反思;進行一個課例的評析;提出一個教學問題;介紹一個典型案例;進行一次集體備課;對下兩周的教學工作作出一個合理的計劃;在組內進行一次說課活動。為了使教師的負擔不至于過重,可以結合學校平時布置的任務,用不同的形式記錄下自己的完成情況。這樣,每次集中活動時,老師們不再是“沉默寡言”、無話可說,而是爭先恐后地把自己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拿出來供大家討論,既豐富了教研活動的內容,又解決了教學中的疑難,同時提高了教師的研討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要想研得深、研得透,我個人認為還是得以一個好的課題牽頭。有了一個好的課題,大家就有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和努力方向,有了一個共同的事業。說到課題,絕大多數教師都具備相當的研究能力,在這方面應該說有一定的優勢。

  4、做好一個“結”字。即檢查總結工作。每學期、每學年的教研組活動千萬不能草草收尾,一定要非常重視把平時研討的資料收集和整理起來,對教師們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進行明示。建議學校在素質評價中加大對老師參與教研的考查力度。

  以上就是本人對如何開展好教研組活動的點滴體會,不當之處懇請批評指正。

  20**年3月13日

篇2:《聯片教研模式創新》校本培訓讀后感

  對校本培訓新的認識

  ——《聯片教研模式創新》校本培訓讀后感

  z區zz小學

  所謂“校本培訓”是指在教育專家型人員的指導下,由學校發起、組織、規劃的,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的能力、促進學校發展為目標,通過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活動的方式來培訓教師的一種校內在職培訓。校本培訓自誕生之日起,對于教師的個人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教師整體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徑。

  校本培訓是以學校為單位,面向教師的學習方式,內容以學校的需求和教學方針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這只是校本培訓的概念定義,當然還有校本培訓的特征、內容、形式以及怎樣開展校本培訓等諸多實質的理念需要我們認真學習領會,這樣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可以對教師進行“校本意識、校本概念”的專業性講座,并且通過網絡視頻教育,使教師盡快熟悉了解校本培訓新觀念。做到人人知人人懂,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教師相對集中的培訓導致教師教學工作與學習培訓矛盾十分突出,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可以在校內開展自主學習和自主研修,緩解培訓與工作之間的矛盾。工作學習合二為一,課堂既是工作的場所,也是學習的場所。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時時處處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和工作水平,取得長足發展的空間。樹立“工作學習化、學習工www.zonexcapitaltr.com作化”的理念,做到學習、工作常態化。這樣教師邊工作,邊學習,邊自修,邊反思,邊整理成果,邊完善自己,在比較寬松的環境中成長,實現培訓的目標。

  另外,校本培訓可以以村小為單位,將校本的培訓與平時的教研活動相結合,使學校的老師在共同的討論和研究中,共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比如某一個月為校本活動月,期間,開展同課異上,請專家前來評課,或者請專家前來評析觀摩碟子上的教學理念。還可以開設開放周,請周邊學校老師前來觀摩,再評課,可以拓寬老師的教學思路,使校本的精神更具有時效性。當然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校而異、因人而異。

  我國現行的繼續教育成效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受訓者的學習動力不足。培訓變成僅僅是政府的主觀行為,要依靠教育主管部門的政策規定來強制實施。因此,“校本培訓”必須切實更新教師的培訓觀念,強化他們的主體意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學的改進與提高離不開教研,教學的生機與活力存在于教學研究中,沒有好的教研,就沒有好的教學和好的教師。離開了教學的研究和離開了研究的教學都是不可想象的。首先要抓好良好校風、教風和學風的建設;其次,適當采取利益驅動的措施;再次,通過思想工作,激發教師的事業心、責任感和成就動機。

  學校和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靈活的選擇合適的、多元的培訓形式。如:集體輔導、小組合作學習、個體研修、專題講座、經驗交流、示范觀摩、課題研究、同行互助、反思自省、考察調研、合作交流等。此外還可以大力開發校本課程,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體現不同地區的地方文化和傳統,如:黃梅戲課、成語大家學課等等,有效地彌補了中國統一教材中的缺憾,填充了地方文化,加強學生對中華文化更深的理解,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能力的提高。但是個別學校在開展校本課程時,特色不突出,與課本內的知識有太多重復;課程的標準也不明確,只是蜻蜓點水地應付上課,違背了校本課程的開設初衷。

  實踐證明只要以創新思路去開展校本培訓工作,校本培訓就會真正成為教師成長的一個新的增長點?!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農村小學校本培訓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在學習成長的道路上,只要我們敢于大膽質疑、勇于探索、勤于思考,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結合本校實際深入扎實地開展好校本培訓,切實提高全體教師的綜合素質,就會走出一條具有農村小學特色的校本培訓之路。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