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都Ⅱ期杰座(東1區)混凝土結構實體檢驗方案
***集團總公司
江南水都Ⅱ期杰座東Ⅰ區
混凝土結構子分部工程結構實體檢驗方案
江南水都Ⅱ期(杰座)東區工程位于福州市南臺島金山新區,第一區塊包括25#、26#、30#~37#樓共10幢住宅,30#、31#、35#~37#樓為17層,34#樓為17層,局部11層,32#樓為11層,25#、26#、33#樓為9層,其中30#、31#、35#~37#樓為聯體地下室,34#樓為單獨地下室。該區塊總建筑面積約127311.88平方米,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積約16600平方米。
結構實體檢驗是指對涉及砼結構安全的重要部位的檢驗工作,在監理工程師見證下,由施工單位項目負責人組織實施,承擔結構實體檢驗的實驗室應具有相應的資質。
一、結構實體檢驗范圍、內容:
本工程主體砼結構混凝土強度和鋼筋保護層二個項目。
二、結構實體砼強度檢驗:
(一)結構實體砼強度檢驗,以在砼澆筑地點制備且與結構實體同條件養護的試件強度為依據;
(二)同條件養護試件所對應的結構構件或部位由監理和施工單位共同選定后施工單位書面報監理確認;
(三)主體砼結構中各級砼強度等級都要留置同條件養護試件;
(四)每幢樓同一強度等級同條件養護試件留置數量不少于三組;
(五)同條件養護試件拆模后,應放置在對應結構構件或部位附近,采用相同養護方法養護;
(六)同條件養護試件養護等效齡期取按日平均氣溫逐日累計達600C、d時所對應的齡期,O℃以下齡期不計入,等效齡期為14~60天;
(七)同條件養護試件達到等效齡期時送至有資質的試驗室做抗壓試驗,其代表值根據試驗結果按GBJl07規定確定后乘以折算系數1.10,再按GBJl07規定進行檢驗評定是否合格。
三、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
鋼筋保護層厚度對結構鋼筋錨固性、耐久性和承載能力有重大影響,因此對砼結構鋼筋保護層厚度進行實體檢驗是保證結構安全所必須的。
(一)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結構構件,應由監理、施工單位共同選定后由施工單位書面報監理確認;
(二)對梁、板類構件,應各抽取構件數量的2%,且不少于5個構件進行檢驗;當有懸挑構件時,抽取的構件中懸挑梁、板類構件所占的比例不宜少于50%;
(三)對選定的梁類構件,應對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進行檢驗;對選定的板類構件,應抽取不少于6根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進行檢驗。對每根鋼筋,應在有代表性的位置測量1點;
(四)鋼筋的保護檢驗方法:
1、非破損方法;
2、局部破損方法;
3、非破損并用局部破損方法;
應盡量采用非破損方法,這時其所用的儀器要經計量檢驗,檢驗操作方法應符合規程規定。
(五)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檢測誤差不應大于lmm;
(六)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時,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允許偏差,對于梁為類構件+10MM,-7MM;對于板類構件為+8MM,-5MM;
(七)對梁、板類構件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分別進行驗收;
1、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為90%以上時,應判為合格;
2、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時,可再抽取相同數量的構件進行檢驗,按兩次抽檢總數計算的合格點率達到90%以上時,仍應判為合格;
3、每次抽樣檢測結構中不合格點最大偏差均不應不大于允許偏差的1.5倍。
四、結構實體檢驗的補充檢測手段:
當末能取得同條件養護試件或實體檢驗結果不符合要求時,應委托有資質的檢測單位采取其他檢測手段進行補充檢測,此時應優先選擇非破損檢測方法,必要時輔以局部破損檢測方法,以減少工作量。采用局部破損檢測方法時,檢測完成后應及時進行修補,以免影響結構性能和使用功能。
補充說明:
同條件養護混凝土試件與結構混凝土的組成部分,養護條件等相同,根據結構重要部位澆搗入模處見證取樣,逐日養護累計溫度達到600℃d時,通過檢驗,能較好地反映結構混凝土的強度。
一、同條件養護的同一強度和重要結構部位,根據福州市規劃設計院設計圖紙分析選定。
二、同條件養護方法:
由于同條件養護的溫度濕度與標準條件存在差異,等效養護齡期并不等于28d,通常條件下在結構重要部位的試件進行逐日養護,累計溫度達到600℃時同條件試件送福建省建科所進行強度檢驗。
附表:各幢號砼數量及留設組數
編制人:
技術負責人:***集團總公司*年*月*日
篇2:在用工業管道全面檢驗方案
在用工業管道全面檢驗技術方案
項目負責人
編制
日期
審核
日期
批準
日期
衡水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所
本次檢驗資源條件
1、管道基本情況
裝置名稱
使用證號
設計壓力
(MPa)
設計溫度(℃)
介質
長度(m)
其他
GD冀
2、檢驗人員基本情況
序號
姓名
持證項目及級別
參檢人員
序號
設備名稱
使用情況
序號
設備名稱
使用情況
1可燃氣體檢測儀
12磁粉探傷機
氧氣含量分析儀
13滲透檢測劑
鋼板尺
14射線探傷儀
鋼卷尺
15超聲波探傷儀
焊縫檢測尺
16硬度計
6游標卡尺
17金相顯微鏡
7檢驗錘
8放大鏡
9手電筒
10內窺鏡
11超聲波測厚儀
3.檢驗設備基本情況
4.檢驗項目
檢驗前準備
資料審查
宏觀檢驗
壁厚測定
磁粉檢測
滲透檢測
超聲檢測
射線檢測
硬度檢測
金相分析
安全保護裝置
強度校核
耐壓試驗
泄漏試驗
1.適用范圍
本檢驗方案適用于符合《壓力管道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工業管道》規定的GC1級壓力管道的全面檢驗。
2.編制依據
2.1《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號
2.2
《壓力管道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工業管道》
2.3《在用工業管道定期檢驗規程》(試行)(以下簡稱)
2.4《工業金屬管道設計規范》(GB50316-2000)
2.5《承壓設備無損檢測》(NB/T47013-20**)
2.6《壓力管道規范工業管道》(GB/T20801-20**)
2.7壓力管道設計圖樣,相關標準、規范
2.8《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以下簡稱《條例》)
2.9《特種設備目錄》20**年第114號文
3.檢驗項目:
3.1檢驗準備工作
3.1.1影響管道檢驗的附設部件或其他物體按實際檢驗要求,清理或拆除。
3.1.2為檢驗人員搭設的腳手架、輕便梯等設施,必須搭設牢固搭,設位置應便于進行檢驗和檢測工作。
3.1.3高溫或低溫條件下運行的壓力管道,應按照操作規程的要求緩慢的降溫或升溫,防止造成損傷。
3.1.4檢驗前,必須切斷與受檢壓力管道相鄰設備有關有關的電源,拆除保險絲,并放置明顯的安全標志。
3.1.5如需現場射線檢測時,應隔離出透照區,設置安全標志。
3.1.8管道內部介質應全部排放干凈,并用盲板隔斷所有液體,氣體或蒸汽來源,并應設置明顯的隔離標志。
3.1.9對輸送易燃、助燃、有毒或窒息介質的管道,應進行置換、中和、消毒、清洗。對于輸送易燃介質的管道,嚴禁用空氣置換。
3.1.10進入管道內部檢驗所需的燈具和工具的電源電壓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安全電壓》GB3805的規定,檢驗用的設備和器具,應在有效的檢定期內,經檢查和校驗合格方可使用。
3.2資料審查
受檢單位應在容器檢驗前提供以下資料,以備審查
1)設計單位資格級別是否滿足該管道的級別;
2)設計圖紙、計算書、安裝施工圖是否規范、齊全。
3)安裝單位資格級別是否滿足該管道的級別;
4)安裝竣工資料是否齊全,并符合有關安裝驗收規范的要求。
5)管道組成件、支承件的質量證明文件;
6)質量證明文件齊全,質量合格。
7)運行、開停車記錄
8)隱患監護、改造、檢修、故障處理等記錄
9)該檢驗周期內歷次在線檢驗報告的審查
10)檢驗人員認為檢驗所需要的其他資料
3.3宏觀檢查
宏觀檢查的主要檢查項目及要求如下:
3.3.1管道位置:管道與相鄰管道、設備有無碰撞、摩擦等位置異常變形;
3.3.2管道結構:
管道與相鄰管道、設備有無撓曲、下沉及異常變形;
3.3.3管道絕熱層:檢查絕熱層是否完好、有無破損、脫落、跑冷等情況;
3.3.4管道防腐層:檢查防腐層是否完好、有無破損、脫落、跑冷等情況;
3.3.5支吊架檢查:
1)支吊架是否脫落、變形、腐蝕損壞或焊接接頭開裂;
2)支架與管道接觸處有無積水現象;
3)恒力彈簧支吊架轉體位移指示是否越限;
4)
變力彈簧支吊架是否異常變形、偏斜或失載;
5)剛性支吊架狀態是否異常;
6)吊桿及連接配件是否損壞或異常;
7)轉導向支架間隙是否合適,有無卡澀現象;
8)阻尼器、減振器位移是否異常,液壓阻尼器液位是否正常;
9)承載結構與支撐輔助鋼結構是否明顯變形,主要受力焊接接頭是否有宏觀裂紋;
10)支吊架間距是否合理;
11)對有柔性設計要求的管道,管道固定點或固定支吊架之間是否采用自然補償或其他類型的補償器。
3.3.6阻尼器:
液壓阻尼器液位是否異常;
3.3.7補償器:
補償器是否異常;
3.3.8閥門檢查:
1)閥門表面是否存在腐蝕現象;
2)閥體表面是否有裂紋、嚴重縮孔等缺陷;
3)閥門連接螺栓是否松動;
4)閥門操作是否靈活;
3.3.9法蘭檢查:
1)法蘭是否偏口,緊固件是否齊全并符合要求,有無松動和腐蝕現象;
2)法蘭面是否發生異常翹曲、變形;
3.3.10膨脹節檢查:
1)波紋管膨脹節表面有無劃痕、凹痕、腐蝕穿孔、開裂等現象:
2)波紋管波間距是否正常、有無失穩現象;
3)鉸鏈型膨脹節的鉸鏈、銷軸有無變形、脫落等損壞現象;
4)拉桿式膨脹節的拉桿、螺栓、連接支座有無異?,F象;
3.3.11陰極保護裝置檢查:對有陰極保護裝置的管道應檢查其保護裝置是否完好;
3.3.12蠕脹測點檢查:對有蠕脹測點的管道應檢查其蠕脹測點是否完好;
3.3.13法蘭間接觸電阻:對易燃、易爆介質的管道采取抽查的辦法;
3.3.14對地電阻:對易燃、易爆介質的管道采取抽查的辦法;
3.3.15管道標識檢查:檢查管道標識是否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規定;
3.3.16管道組成件檢查:有無損壞,有無變形,表面有無裂紋、皺褶、重皮、碰傷等缺陷;
3.3.17焊接接頭(包括熱影響區)檢查:是否存在宏觀的表面裂紋,咬邊和錯邊量;
3.3.18管道腐蝕:是否有明顯的腐蝕,各地與管架接觸處等部位是否有局部腐蝕。
3.4材質檢驗
管道材料的種類和牌號一般應查明。材質不明的,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化學分析、光譜分析等方法予以確定。如果材料的種類和牌號都清楚,可不做此項。
3.5壁厚測定
3.5.1管道的壁厚測定部位及檢測比例由檢驗人員依據現場確定,檢測比例不得小于《在用工業管道定期檢驗規程》(試行)的要求;
3.5.2.測厚點的位置要在單線圖上寫清楚且注明是直管段、彎頭、三通、和直徑突變等具體名稱。
3.5.3.每一測厚點的具體測厚點數,要在《測厚記錄表》上的示意圖標注清楚。彎頭應選外弧處為主要測點。管件測點被抽查管件與直管段相連的焊接接頭的直管段一側測點不得少于3點。
3.5.4檢驗人員認為有必要時,對其余直管段進行厚度抽查。
彎頭、三通和直徑突變處測厚抽查比例
管道級別
GC1
每種管件的抽查比例
≥50%
3.6表面無損檢測:
3.6.1.宏觀檢查中發現裂紋或可疑情況的管道,應在相應部位進行表面無損檢測;
3.6.2.絕熱層破損或可能滲入雨水的奧氏體不銹鋼管道,應在相應部位進行外表面滲透檢測;
3.6.3.處于應力腐蝕環境中的管道,應進行表面無損檢測抽查;
3.6.4.長期承受明顯交變載荷的管道,應在焊接接頭和容易造成應力集中的部位進行表面無損檢測;
3.6.5.檢驗人員認為有必要時,應對支管角焊縫等部位進行表面無損檢測抽查。
3.7超聲檢測或射線檢測
3.7.1
GC1級管道的焊接接頭一般應進行超聲檢測或射線檢測抽查;其檢測比例如下:
管道焊接接頭超聲波或射線檢測抽查比例
管道級別
超聲或射線檢測比例
GC1
焊接接頭數量的15%且不少于2個
注:必要時檢驗人員和使用單位協商提高檢驗比例。
3.7.2超聲檢測或射線檢測重點檢測部位按下述原則確定:
1)制造、安裝中返修過的焊接接頭和安裝時固定口的焊接接頭;
2)錯邊、咬邊嚴重超標的焊接接頭;
3)表面檢測發現裂紋的焊接接頭;
4)泵、壓縮機進出口第一道焊接接頭或相近的焊接接頭;
5)支吊架損壞部位附近的管道焊接接頭;
6)異種鋼焊接接頭;
7)硬度檢驗中發現的硬度異常的焊接接頭;
8)使用中發生泄漏的部位附近的焊接接頭;
9)檢驗人員和使用單位認為需要抽查的其他焊接接頭;
10)當焊接接頭的硬度值超過HB200時,檢驗人員視具體情況擴大焊接接頭內外部無損檢測抽查比例。
3.8硬度和金相檢測
3.8.1工作溫度大于370℃的碳素鋼和鐵素體不銹鋼管道;工作溫度大于450℃的鉬鋼和鉻鉬鋼管道;工作溫度大于430℃的低合金鋼和奧氏體不銹鋼管道;工作溫度大于220℃的輸送臨氫介質的碳鋼和低合金鋼管道應進行硬度和金相檢測抽查,檢測部位和比例由檢驗人員確定。
3.8.2對于工作介質含濕H2S或介質可能引起應力腐蝕的碳鋼和低合金鋼管道,一般應選擇有代表性的部位進行硬度檢驗。
3.8.3金相檢驗
對于使用壽命接近或已經超過設計壽命的管道,檢驗時應進行金相檢驗或硬度檢驗,必要時應取樣進行力學性能試驗或化學成分分析。
3.9安全附件檢查
安全閥、壓力表是否按規定校驗;爆破片是否按期更換。
3.10耐壓強度校驗
管道的全面減薄量超過工程厚度的10%時應進行耐壓強度校驗。耐壓強度校驗參照國家標準《工業金屬管道設計規范》GB50316的相關要求進行。
3.11耐壓試驗
進行耐壓試驗時,試驗壓力不低于最高工作壓力的1.5倍,保壓10分鐘后降至最高工作壓力,保壓30分鐘后進行檢查,試驗后的壓力管道符合GB/T50235-20**相關規定為合格。
3.12泄露性試驗
按GB/T50235-20**相關規定進行試驗和檢驗;試驗壓力為最高工作壓力。
4.檢驗報告及問題處理
在線檢驗的現場檢驗工作結束后,檢驗人員應根據檢驗情況,按照《在用工業管道定期檢驗規程》的規定,認真、準確填寫在線檢驗報告。檢驗結論分為:1級、2級、3級和4級。檢驗中若發現管道存在異常情況和問題時,檢驗人員應認真分析原因,通知使用單位及時采取整改措施。重大安全隱患應報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安全監察機構或經授權的地(市)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安全監察機構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