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長鋼煉鐵廠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4794

  長鋼煉鐵廠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1、高爐爐腹、爐基、爐缸燒穿應急預案

  1.1高爐爐腹、爐基、爐缸燒穿的原因

  1.1.1設計不合理,耐火材料質量低劣及筑爐質量不佳。

  1.1.2冷卻強度不足,水壓低、水量少、水質不好、水管結垢。

  1.1.3原料不好,經常使用含鉛或堿金屬高的原料冶煉。

  1.1.4爐況不順,頻繁的用螢石等洗爐劑洗爐。

  1.1.5爐襯受損,冷板長時間腐蝕漏水或冷板夾縫跑煤氣。

  1.1.6鐵口長期過淺,鐵口中心線不正,操作維護不當。

  1.2高爐爐腹、爐基、爐缸燒穿的現象

  1.2.1爐腹、爐缸、爐底水冷卻設備水溫差高或爐缸、爐底熱流強度超過規定值。

  1.2.2冷卻壁出水溫度突然升高或斷水。

  1.2.3爐殼發紅、爐殼裂縫冒煤氣,嚴重時冒紅火星甚至著火。

  1.2.4爐役后期,爐缸侵蝕嚴重,出鐵時見下渣后鐵量增多,甚至先見下渣后見鐵。嚴重時出鐵量較理論出鐵量明顯減少。

  1.3高爐爐腹、爐基、爐缸燒穿的危害性

  1.3.1爐腹、爐缸、爐基裂縫跑煤氣,作業人員易煤氣中毒或突然著火導致燒傷。

  1.3.2爐腹吹開,煤氣著火外噴,吹開口夾角范圍前方的人員燒傷,設備易燒損,吹大后,焦炭外噴使人員燒傷或被焦炭擊傷,設備損壞。

  1.3.2爐缸、爐基燒穿,渣、鐵水外流,鐵水遇潮、冷、水發生劇烈連環爆炸,人員傷亡、設備損壞、建筑物倒塌,周邊單位受損,損失嚴重。

  1.4高爐爐腹、爐基、爐缸燒穿的預防及處理措施

  1.4.1高爐爐役后期,爐墻內襯脫落,爐缸爐底侵蝕嚴重,要成立專門的高爐特護組織,負責分析、研究、布置、落實高爐操作制度,強化后期操作管理。

  1.4.1.1強化冷卻,包括提高冷卻水壓,冷卻器單拆,酸洗冷卻器,必要時外部噴水,冷卻器損壞部位安裝銅冷卻棒(1/2m2安裝一個)。

  1.4.1.2降低冶強,杜絕低渣堿度、低硅高硫操作,禁止大劑量螢石洗爐。

  1.4.1.3保持爐況順行,禁止頻繁懸坐料,禁止長期低料線作業,適當抑制邊緣煤氣流,減輕爐墻熱負荷。

  1.4.1.4爐缸水溫差高,熱流強度高,可適當加長風口,縮小風口直徑,必要時加鈦礦護爐,個別區域水溫差高,熱流強度高,可采用堵風口操作,必要時可采用喂線定向護爐。

  1.4.2爐腹及風口區域事故預防及處理

  1.4.2.1爐殼發紅,果斷減風控制,并迅速用臨時水管打水控制,及時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隱患消除后視況恢復風量。

  1.4.2.2爐殼開裂、跑煤氣、冒火星、著火或少量冒渣,應果斷減風控制,立即組織出鐵后休風補焊。

  1.4.2.3爐殼燒穿大量涌出焦炭或紅渣,果斷休風并組織人員撤離事故現場,待事故得到控制后再進行分析處理。

  1.4.3爐缸、爐基燒穿事故的預防及處理

  1.4.3.1冷卻水溫差急劇升高,要立即通知相關人員,查找原因,采取相應措施。熱流強度≥8000

  kcal/(m2·h)時,果斷減風控制冶煉強度;熱流強度≥12000

  kcal/(m2·h)時,立即休風處理。

  1.4.3.2冷卻器斷水,要立即組織相關人員查明事故原因,屬供排水管或冷卻器內部水管不通,要立即采取更換水管或打壓措施疏通管道;屬冷卻器燒壞,向爐內大量漏水應立即休風處理。

  1.4.3.3冷卻器斷水,爐殼發紅,確認冷卻器燒壞時,應立即休風,用臨時打水管打水強制冷卻,事故得到控制后,組織制定處理方案。

  1.4.3.4冷卻器斷水,爐殼發紅燒穿,渣鐵外流甚至開炮爆炸,高爐值班工長應立即休風(必要時要直接到風機房指揮停機),并立即通知現場及周邊工作人員撤離到安全地帶(不低于50米),對周邊道路進行警戒,禁止任何人進入事故現場,待相關人員到達后集體決定處理措施。

  1.4.4爐腹、爐基、爐缸燒穿事故的匯報制度

  1.4.4.1無論任何人發現事故,都應立即通知值班工長,值班工長根據情況首先安排搶險,并立即通知生產調度。

  1.4.4.2生產調度室是應急救援聯絡中心。接報警后,調度員立即啟動事故報告機制,立即通知應急救援指揮部、車間主任、相關科室、專家,并通知總調。

  1.4.4.3事故重大或無法控制時,立即啟動應急救援方案,立即通知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上級部門,迅速通知各專業救援隊伍(包括醫院、消防)趕往事故現場組織救援。

  1.4.4.4應急救援指揮部到達現場后,根據事故性質、危害大小,立即組織救援。

  1.4.4.4.1若事故繼續擴大,應請求上級相關部門支援,并檢查撤離情況。

  1.4.4.4.2事故得到控制后,應立即清點事故現場工作人員并妥善安置。

  1.4.4.4.3治安人員到達現場后,規范事故現場管理,設置警戒線,非批準人員一律不得進入。

  1.4.4.4.4發現受傷人員,立即送往醫院進行急救。

  1.4.4.4.5事故得到控制后,在確認安全或采取安全措施的情況下,方可進入現場勘查,不得冒險作業,避免事故擴大。

  1.4.4.4.6召開事故分析會,制定具體的救援及事故處理措施。

  1.4.4.4.7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并請求上級指導。

  1.4.4.4.8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立即搶險,盡快恢復生產。

  1.4.4.4.9當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兩個專門工作小組:

  1.4.4.4.9.1在生產副廠長指揮下,組成由安全生產技術科、設備環???、高爐車間參加的事故調查組,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及事故處理意見;

  1.4.4.4.9.2在設備副廠長的指揮下,組成由安全生產技術科、設備環???、高爐車間、設備維修單位(二建公司)參加的搶修組,研究制定搶修方案,并立即組織搶修,盡早恢復生產。

  2、撇渣器、沙壩過鐵爆炸應急預案

  2.1撇渣器、沙壩過鐵爆炸的原因

  2.1.1新修的撇渣器耐火材料沒有烤干,修筑沙壩的河沙濕沒有混勻或沒有烤干。

  2.1.2撇渣器侵蝕嚴重導致冷卻水管裸露,被熔化漏水。

  2.1.3修筑撇渣器時的新舊耐火材料黏結不緊導致滲鐵。

  2.1.4撇渣器冷卻水管漏水或外部水流入撇渣器內。

  2.1.5高爐長期休風,撇渣器沒有保溫,導致撇渣器溫度低且潮濕。

  2.2撇渣器、沙壩過鐵爆炸的現象

  出鐵時,在鐵水流入撇渣器或經過沙壩時發生翻滾爆炸。

  2.3撇渣器、沙壩過鐵爆炸的危害性

  2.3.1人員傷亡。

  2.3.2撇渣器炸壞,沙壩炸掉,鐵水流向鐵道燒壞道軌,鐵水流入水渣壕發生連續的爆炸。

  2.3.3高爐被迫緊急休風堵鐵口,生產中斷。

  2.3.4鐵水蔓延,遇潮濕或水發生連續爆炸。

  2.4撇渣器、沙壩過鐵爆炸的預防及處理措施

  2.4.1維護正常鐵口,烘干鐵口和主溝修補料,保證鐵口正常,出鐵均勻,無崩沙現象,減輕對沙壩和撇渣器壓力。

  2.4.2制作沙壩的河沙要提前混勻,保證水分適宜,沙壩制作要牢固,出鐵前必須烘烤。

  2.4.3經常檢查撇渣器的進出水溫度與流量,發現溫度升高或水量減小時要及時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2.4.4撇渣器定期修補或更換,修筑撇渣器時要將新舊料夯實,并且在出鐵前要烤干。

  2.4.5在遇到鐵口淺或出鐵間隔時間長等不正常情況時,要事先加高大壕及加高加厚沙壩,做好事故口及沉鐵坑,縮小開鐵口直徑,爐內視情況進行減風。

  2.4.6無論何種原因,撇渣器長期不過鐵,溫度降低,在出鐵前必須烘烤升溫,以內襯發紅為準。

  2.4.7發生爆炸嚴重,撇渣器損壞或人員傷亡,高爐休風,應立即采取以下相應措施:

  2.4.7.1迅速休風,撤離現場人員到安全地帶,并要立即向廠調度室報告;

  2.4.7.2廠調度室接到報警后,立即向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上級部門報告,迅速通知各專業救援隊伍趕往事故現場,并視情況及時通知醫院、消防、相關車間、事故區域內各相關方等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求查明事故點及事故原因,下達應急救援預處置指令;

  2.4.7.3發生事故的車間應立即通知相關車間及事故區域內各相關方采取緊急措施,車間主要領導立即組織查找事故點及事故原因,組織對現場受傷人員搶救,清點現場人數,設立臨時警戒,組織本單位人員進行現場勘查搶險,相關單位也要配合事故發生單位組織搶險、救援,并清點本單位在事故現場可能受傷的人數;

  2.4.7.4指揮部各成員接到通知后,按專業對口迅速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并及時到達事故現場,根據事故狀態及危害程度做出相應的應急決定,并命令各應急救援隊開展救援,如事故擴大,應請求支援;

  2.4.7.5通訊聯絡中心設在廠調度室,負責信息傳遞、指揮、聯絡及對外信息發布;

  2.4.7.6安全生產技術科到達現場后,會同事故發生單位,查明事故點及事故原因,視事故控制情況,做出休風停機決定,并對事故狀態進行跟蹤監測;

  2.4.7.7治安隊到達現場后,設置警戒區,加強警戒和巡邏檢查,配合事故單位對現場人員進行疏散、撤離和人數清點;

  2.4.7.8醫療救護隊到現場后,配合事故發生單位立即救護傷員,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并及時送往醫院進行搶救;

  2.4.7.9搶險搶修隊到達事故現場后,根據指揮部下達的搶修指令,迅速進行設備搶修,控制事故以防事故擴大化;

  2.4.7.10當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兩個專門工作小組:

  2.4.7.10.1在生產副廠長指揮下,組成由安全生產技術科、設備環???、廠長辦公室、事故高爐車間參加的事故調查組,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及事故處理意見;

  2.4.7.10.2在設備副廠長指揮下,組成由安全生產技術科、設備環???、廠長辦公室、事故高爐車間、維修單位參加的事故搶修組,研究制定搶修方案,并立即組織搶修,盡早恢復生產。

  高爐操作類

  1、高爐連續塌料的應急預案

  料線停滯不動,而后又突然下落(>500mm),稱為塌料。連續停滯和塌落(1—2小時內出現兩次或兩次以上塌料),稱為連續塌料。

  1.1高爐連續塌料的原因

  1.1.1中心或邊緣氣流過分發展或管道等原因所造成的爐況失常沒有及時調節。

  1.1.2爐涼或爐熱進一步發展的結果。

  1.1.3嚴重偏料或長期低料線所引起的煤氣流分布失常和爐況波動。

  1.1.4爐襯嚴重結厚或爐瘤長大時未及時處理。

  1.1.5原燃料質量惡化,粉末增多或焦炭強度變差未及時調節。

  1.1.6爐渣堿度過高(超過1.25以上),而同時出現爐涼。

  1.1.7冷卻器漏水,未及時發現處理,導致爐況波動。

  1.2高爐連續塌料的現象

  1.2.1料尺連續出現停滯和塌落現象,下料速度差別大,料面偏差大,出現假尺現象。

  1.2.2風壓、風量、透氣性指數曲線呈鋸齒狀波動,塌料前風壓降低,風量增加;塌料后風壓升高,風量減少,透氣性指數降低;發展嚴重時,曲線變粗瞬時波動很大。高爐接受風量能力逐漸變差。

  1.2.3風口工作極不均勻,部分風口有生降、涌渣現象,嚴重時風口自動灌渣,甚至燒穿。

  1.2.4爐喉CO2曲線紊亂,最高點降低;爐頂、爐喉溫度管道部位升高,溫度帶變寬、曲線分散;塌料時煤氣上升管出現異常的響聲,嚴重時,爐頂溫度急劇升高,爐頂溫度瞬間可達800℃以上,上升管燒紅。

  1.2.5爐頂壓力急劇波動,頻繁出現高壓尖峰,頂壓逐漸降低;常壓爐頂壓力曲線出現向上尖峰。

  1.2.6渣鐵溫度急劇下降,生鐵中[Si]降低,[S]急劇升高,渣溫不足,顏色變黑,流動性變差,嚴重時放不出渣,有時渣中帶鐵較多。

  1.2.7料面攝像儀的圖像局部或整體出現“散花”、滾動和塌落現象。

  1.2.8如因邊緣負荷過重引起的塌料,則風口不易接受噴吹物;如因管道行程引起的塌料,則在管道方向的風口不易接受噴吹物。

  1.3高爐連續塌料的危害性

  高爐塌料打亂了煤氣流的正常分布,影響礦石的預熱和還原。特別是高爐下部的連續塌料,會使爐缸溫度急劇向涼、鐵中硫升高,甚至造成風口灌渣以及風口被砸入爐內的事故,必須及時果斷的處理。連續塌料是爐況嚴重失常的前兆,危害極大,處理不及時,容易造成高爐大涼及爐缸凍結事故的發生。故操作者必須采取及時而果斷的措施,制止連續塌料的持續發展。

  1.4高爐連續塌料的預防及處理措施

  1.4.1出現連續崩料,應視情況大幅度減風,將風減至能制止塌料的程度,使風壓、風量達到平穩的水平。減風時,準確判斷,做到一步到位。適當控制富氧量。依據風量大小,調節爐頂壓力,控制壓差低于正常水平。

  1.4.2依據風量或下料速度,適當降低煤量;臨時縮小礦批,適當減輕焦炭負荷;采取疏導邊緣和中心的裝料制度或酌情疏導邊緣;嚴重時加入適量凈焦。

  1.4.3根據不同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1.4.3.1爐熱引起的崩料,可臨時減風溫,以減少煤氣體積,注意當爐況恢復正常時,應逐漸恢復風溫到正常水平。

  1.4.3.2爐涼引起的塌料,應保持風溫,只能減少風量來使風壓降到正常水平。

  1.4.3.3渣堿度高引起的塌料,加酸料稀釋,同時適當保持高爐爐溫。

  1.4.3.4對原燃料粉末過多造成的塌料,要加強原燃料的篩分控制,以降低入爐料的含粉率。在原燃料沒有改變的狀況下,可適當降低冶煉強度,使料柱透氣性與風量、風壓水平相適應。

  1.4.3.5對爐身結厚或爐瘤引起的塌料,可根據結厚程度及結瘤情況,適當降低冶煉強度,以保證爐況順行,然后采取洗爐或炸瘤的辦法。

  1.4.3.6由于冷卻器漏水引起塌料,應及時查明漏水原因,果斷斷水和處理,特殊情況不能完全斷水時可降低水壓,減少漏水,待休風后處理。無論什么原因漏水,都要降低爐溫,所以必須加焦補充熱量。

  1.4.4當爐況進一步惡化,風口有灌渣危險時,要停止噴吹煤粉,可緊急加焦若干批,改全焦冶煉,以疏松料柱,提高爐溫。指定專人看守風口,涌渣的風口可在外部噴水,強制冷卻,防止風口燒壞現象的發生。

  1.4.5加強出鐵出渣工作,盡量出凈渣鐵。

  1.4.6連續塌料造成管道形成,一時難以調節時,可在不致引起風口灌渣的情況下,出鐵后徹底放風坐料,然后休風堵部分風口,回風壓力要低于放風前壓力,爭取料尺自由活動。

  1.4.7只有在爐況轉順,塌料完全消除時(塌料制止、爐溫回升、下料正常、正常料線的爐料下到爐腰),才能逐步恢復風量,然后調整焦炭負荷,相應恢復風溫和噴煤;風量恢復正常水平后可酌情恢復裝料制度;恢復時注意壓差控制在規定水平的下限。

  2、高爐爐涼的應急預案

  凡是引起熱收入減少或熱消耗增加的因素都將引起爐涼(鐵水物理熱<1440℃)。

  2.1高爐爐涼的原因

  2.1.1連續塌料或嚴重管道行程未能及時制止。

  2.1.2長期低料線作業、連續塌料和頑固懸料處理不當,加焦不足。

  2.1.3冷卻設備大量漏水未能及時發現和處理,停風時爐頂打水未關。

  2.1.4缺乏準備的長期休風之后的送風。

  2.1.5原燃料質量(入爐品位提高、FeO升高、焦炭水分增加等)急劇變化,而入爐前未發現或未引起重視。

  2.1.6無計劃減煤、停煤處理不當,長期低風溫操作。

  2.1.7長時間計量和裝料錯誤,使實際焦炭負荷或綜合負荷過重,稱量設備的嚴重失真,而未被發現。

  2.1.8邊緣氣流過分發展或爐瘤、渣皮脫落。

  2.1.9爐子向涼,下料速度加快,未及時控制料速。

  2.1.10煤氣利用嚴重惡化,未能及時糾正。

  2.2高爐爐涼的現象

  爐涼分為爐溫向涼、大涼和爐缸凍結三個階段。前者高爐順行未被破壞,后兩者已屬于事故性失常,其具體表現如下:

  2.2.1爐溫向涼:

  2.2.1.1風口活動程度不均勻,色澤暗淡,出現生降和掛渣;

  2.2.1.2風壓逐漸降低,風量自動增加,壓差降低,透氣性指數相對升高,容易接受提爐溫措施;

  2.2.1.3在不增加風量的情況時,下料速度自動加快;

  2.2.1.4爐渣中FeO含量升高,渣溫降低,流動性惡化,斷口變黑;

  2.2.1.5生鐵含硅降低,含硫升高,兩次出鐵含[Si]之差:鑄造鐵大于0.4%,煉鋼鐵大于0.2%,鐵水溫度連續下行,低于1440℃,色澤暗淡,火花低而密;

  2.2.1.6爐頂、爐喉、爐身各點溫度普遍降低。

  2.2.2大涼:

  大涼是爐溫向涼的繼續,爐溫極低,生鐵出格,順行遭到嚴重破壞。

  2.2.2.1大涼的主要標志是爐渣變黑、粘稠,溫度急劇下降,低于1380℃,鐵水仍可流動,生鐵高硫出格;

  2.2.2.2風壓、風量不穩,兩曲線向相反方向劇烈波動,呈鋸齒狀,風量減少,風壓升高;

  2.2.2.3爐料難行,有停止塌陷現象;

  2.2.2.4頂壓波動,懸料后頂壓下降;

  2.2.2.5風口發紅,出現生料,涌渣、灌渣;

  2.2.3爐缸凍結:

  爐缸凍結是大涼的進一步發展,爐缸處于凝固或半凝固狀態,渣鐵不分,并難以從爐缸放出。

  2.2.3.1主要標志:渣鐵分離不徹底,渣口放不出渣。鐵口鐵水量小,粘稠結殼,無渣或少渣。嚴重時,渣鐵不分離,渣鐵口無煤氣、無渣鐵;

  2.2.3.2高爐不接受風量或只接受小風量;

  2.2.3.3爐頂壓力、溫度極低;

  2.2.3.4爐喉、爐身各部位溫度普遍降低,冷卻水溫差縮小;

  2.2.3.5部分風口被渣鐵凝死,不進風;

  2.2.3.6高爐長期休風,休風前爐缸渣鐵未出凈而凍結,新熔化的渣鐵無法從鐵口排出。

  2.3高爐爐涼的危害性

  爐涼會導致惡性懸料、爐墻結瘤、生鐵出格、風口灌渣燒化,甚至發生爆炸等大事故,爐溫進一步下降,以致渣、鐵不能從鐵口正常排放,造成爐缸凍結。

  2.4高爐爐涼的預防及處理措施

  2.4.1首先分析爐涼原因,認真檢查以下幾方面:

  注意檢查壞冷卻壁出水是否減少和有無產生新的壞冷卻壁;有爐頂打水裝置的應注意及時檢查是否漏水、關嚴。注意檢查熱風爐熱風閥是否漏水,注意布料角度及裝置是否異常;檢查槽下秤中爐料容積是否變化,焦炭和礦石入爐量是否準確。

  2.4.2爐涼的處理:

  2.4.2.1處理爐涼時應該區別是由于風量、風溫調節不及時或客觀條件變化所引起的爐涼,還是由于操作或稱量不準等因素引起的爐涼;

  2.4.2.2必須抓住初期征兆,及時增加噴煤量,盡用風溫,必要時減少風量,控制料速,使料速與風量相適應;

  2.4.2.3要及時檢查爐涼的原因,如果爐涼因素是長期性的,應減輕焦炭負荷,采取發展邊緣的裝料制度;

  2.4.2.4想盡一切辦法,保持高爐不斷下料,根據順行情況來決定調劑量,以待加入之凈焦或輕負荷料下達爐缸。因此必須盡一切努力避免懸料、灌渣或燒壞設備而被迫休風。一旦懸料,不要急于坐料,此時只要高爐還能接受小風量,應繼續送風,待爐頂溫度升至400—500℃,出凈渣鐵后再坐料;

  2.4.2.5勤放渣、鐵,努力把爐缸中涼渣涼鐵出盡,防止凍結。

  2.4.3大涼和爐缸凍結的處理:

  2.4.3.1查明原因,斷絕涼源;

  2.4.3.2視爐況惡化程度,加凈焦2—10批,并停止噴煤,減輕焦炭負荷,使輕負荷料下達后確保爐缸熱量充足;

  2.4.3.3爐子劇冷,風口見渣,風量應減到不致灌渣的程度,同時酌情加空焦或輕料,以確保爐況順行;

  2.4.3.4風口涌渣時,要積極組織增加放渣出鐵次數,并指定專人看守風口、直吹管,備好水管,防止灌渣燒出;

  2.4.3.5如發生懸料,只有在渣鐵排出后才允許坐料,坐料仍有灌渣時,應打開窺視孔,使渣流出,以免灌彎管。有個別風口灌渣時,不得急于放風,防止大灌渣。個別風口灌渣堵死,待輕料下達后,爐溫回升,再作處理。若全部風口灌渣,應立即休風,先把渣鐵口附近的風口燒通后復風;

  2.4.3.6偏爐涼時,首先應檢查冷卻設備是否漏水。發現漏水后及時切斷漏水水源。若不是漏水造成的偏爐涼,應將此部位的風口直徑縮小;

  2.4.3.7爐涼嚴重,爐溫進一步下降,有可能出現爐缸凍結危險時,應先減風,將風溫提高至熱風爐所能供給的最大限度;

  2.4.3.8出現爐缸凍結,鐵口打不開時,可用炸藥爆破處理,仍打不開時,可將靠近鐵口的渣口中套取掉,砌上耐火材料,由渣口出渣鐵,同時積極處理鐵口;

  2.4.3.9若渣口也凍結但不十分嚴重時,可取下渣口附近的1—2個風口,燒開渣口至風口通道,并填入新焦炭,準備從風口送風,渣口出鐵;

  2.4.3.10若渣口也凍死時,可取下渣口上方的一個風口中套,砌上耐火材料,鋪好臨時鐵溝,由風口出鐵。同時應大量減少送風的風口數目,以防止渣鐵放不出,造成風口大量損壞爆炸。選擇送風風口必須和出渣、鐵口位置靠近,可用氧氣燒通,填進新焦和大量食鹽。若高爐中下部凍結不進風的情況下,可采取從風口扒料、重新裝料的辦法處理;

  2.4.3.11只有在輕負荷料到達,風口灌渣威脅消除,渣鐵順利流出,爐溫明顯回升時,才允許恢復風量;

  2.4.3.12爐子轉熱后,應首先恢復渣鐵口工作,然后根據爐況恢復風口工作,以后再恢復風量、焦炭負荷。

  3、高爐頂壓突然升高的應急預案

  3.1高爐頂壓突然升高的原因

  3.1.1調壓閥組全部自動關閉或人為誤操作。

  3.1.2重力除塵器鐘閥自動關閉或重力除塵器后的調節閥自動關閉,造成煤氣沒有通路,憋起頂壓。

  3.1.3布袋除塵誤操作,導致部分或全部箱體關閉。

  3.2高爐頂壓突然升高的現象

  頂壓通常在95—110kPa之間運行,頂壓在瞬間超過120kPa,爐頂放散自動打開,煤氣系統安全閥開啟,煤氣泄漏,風壓升高,風機喘震。

  3.3高爐頂壓突然升高的危害性

  3.3.1高爐本體最薄弱的鋼結構有可能吹開,如爐腹、爐腰、送風系統等,有可能造成人身傷害。

  3.3.2布袋除塵系統中薄弱的鋼結構有可能吹開,如7號高爐頂壓升高至140kPa后,把布袋除塵系統中薄弱的設備吹開,造成大量的煤氣泄露,容易發生煤氣的三大事故:中毒、爆炸、著火。

  3.3.3頂壓升高大于氣密箱壓力,灰塵進入氣密箱損壞設備。

  3.3.4風機喘震,保護不及時而損壞。

  3.4高爐頂壓突然升高的預防及處理措施

  3.4.1調壓閥組各閥調節不要開或關到極限,要留10—20%左右的余地。

  3.4.2不論何種原因發現頂壓超過120kPa,都要立即減風,在減風的同時拉起爐頂大放散。

  3.4.3調壓閥組各調節閥,不能全部設為自動,只應把經常調節的閥設為自動。

  3.4.4如果在頂壓突然升高后,出現高爐本體、煤氣管道或煤氣設施吹開,有大量的煤氣泄漏,值班工長應通知有關區域人員撤離,要積極聯系調度進罐、出鐵休風或緊急休風,防止事態擴大。

  4、高爐放風閥失靈(不能放風)時休風的應急預案

  4.1高爐放風閥失靈的原因

  閥門機械故障或鋼絲繩斷。

  4.2高爐放風閥失靈的現象

  高爐不能斷風。

  4.3高爐放風閥失靈的危害性

  高爐放風的原因:①正常休風;②放風坐料;③爐前事故:鐵水跑大流;送風裝置燒穿;爐殼燒穿等。放風閥失靈,將導致休風延時,特別是在發生事故的情況下會導致事故擴大。

  4.4高爐放風閥失靈時休風的預防及處理措施

  4.4.1定期檢查傳動鋼絲繩的質量,包括銹蝕和連接,發現隱患及時更換。

  4.4.2檢修時必須同步檢查放風閥的開啟是否靈活,放風閥不得帶病作業。

  4.4.3正常休風時,可以通知風機房執行放風操作:進風門關至最小,室內放風閥開至最大。

  4.4.4非正常情況下,可以采用風機房和熱風爐相結合的放風操作:

  4.4.4.1指令風機房執行開啟放風閥,關閉進風口(最小限度)操作,降低冷風管道的壓力;

  4.4.4.2若廢氣閥直通熱風爐煙道,廢氣被噴煤利用的,在放風前必須通知噴煤值班室切斷熱風爐煙道廢氣,在確認動作完成后方可進行;

  4.4.4.3指令熱風爐開啟送風熱風爐的廢氣閥執行放風;

  4.4.4.4將燃燒爐的熱風爐燜爐;

  4.4.4.5應立即組織修復放風閥。在放風閥不能正常工作的情況下,不得恢復送風。

  5、高爐兩個爐頂大放散都打不開的休風應急預案

  5.1高爐兩個爐頂大放散都打不開的原因

  5.1.1高爐正常休風需要打開放散。

  5.1.2高爐處理事故急需放風、休風時,需要打開放散。

  5.1.3兩個爐頂大放散的電器系統不搭電,沒有手動裝置。

  5.1.4開啟大放散的鋼絲繩斷,不能正常打開。

  5.2高爐兩個爐頂大放散都打不開的現象

  爐頂放散打不開。

  5.3高爐兩個爐頂大放散都打不開的危害性

  高爐不能安全放風休風,強制放風休風將導致煤氣火從風口撲出甚至風口灌渣,造成人員燒傷、設備損壞。

  5.4高爐兩個爐頂大放散都打不開的休風的預防及處理措施

  5.4.1關閉重力除塵器鐘閥,打開重力除塵放散閥放散煤氣。

  5.4.2頂壓≤3kPa時,可以執行放風操作。

  5.4.3在爐頂放散未打開的情況下,不得休風,不得打開風口窺視孔蓋,防止噴火噴渣。

  5.4.4立即組織搶修放散閥,在安全有保障的情況下,可以人工用倒鏈打開。

  5.4.5高爐按休風程序休風或復風。

  6、高爐混風大閘關不嚴的休風應急預案

  混風大閘是安裝在冷風管道與熱風管道的連接管上,與一臺切斷閥配套使用,用來調節風溫。

  6.1高爐混風大閘關不嚴的原因

  6.1.1混風閥變形。

  6.1.2混風閥內部有雜物(耐火磚支撐)。

  6.1.3混風閥信號錯位。

  6.2高爐混風大閘關不嚴的現象

  首先從拱頂和煙道都能燒到規定的溫度而送風時風溫較正常送風時低;高爐休風熱風閥、冷風閥關閉時,風口前仍有風壓;閥柄的行程關不到位。

  6.3高爐混風大閘關不嚴的危害性

  6.3.1高爐正常生產時,影響熱風爐送風溫度的提高。

  6.3.2高爐休風時造成噴火燒傷,甚至發生煤氣倒流進入冷風管道發生爆炸事故。

  6.4高爐混風大閘關不嚴的休風的預防及處理措施

  6.3.1休風前低壓時,風壓不得低于0.01MPa。

  6.3.2關嚴風溫調節閥。

  6.3.3關送風熱風爐的冷風閥、熱風閥。

  6.3.4開倒流閥進行煤氣倒流,同時放風到零。

  6.3.5迅速卸下全部風管,風口堵泥,使高爐與送風系統徹底斷開。

  6.3.6注意混風閥不嚴時,高爐休風后風口未堵孔前不得停鼓風機。

  6.3.7立即修復混風閥,未修復前高爐不得恢復送風。

  7、頂溫控制不超過500℃的操作應急預案

  7.1頂溫超過500℃的原因

  7.1.1高爐上料系統故障,高爐不能正常下料。

  7.1.2爐況事故,懸料時間長。

  7.1.3嚴重管道行程。

  7.1.4爐外事故造成不能出鐵。

  7.1.5新開爐或處理爐況,焦炭負荷過低。

  7.2頂溫超過500℃的現象

  由于不能正常下料或者料速慢造成頂溫緩慢上升達到或超過500℃。由于坐料、崩料等導致爐頂溫度突然上升超過500℃。

  7.3頂溫超過500℃的危害性

  7.3.1爐頂溫度大于500℃,將會導致下密閥變形,密封膠圈燒壞,直接威脅氣密箱的壽命,造成高爐休風處理。

  7.3.2爐頂溫度長期大于500℃,將會導致煤氣管道變形開裂。煤氣冷卻不及時或不徹底時,將會導致除塵布袋及箱體燒壞,影響生產。

  7.3.3當使用爐頂打水降溫,水量大、時間較長時,大量汽化的水蒸汽進入布袋箱體,冷凝結露后和除塵灰粘在布袋上,會影響除塵效率甚至損毀布袋。

  7.3.4降低煤氣質量對熱風爐燒爐影響大,甚至堵塞格子磚。要求值班工長嚴格控制爐頂溫度小于500℃,及避免長時間開爐喉水降溫,一次打水時間不準超過20min。

  7.3.5若高爐長期懸料導致爐溫高時,必須謹慎打水,如果水霧化不好,坐料或塌料時,易發生爆炸,損壞爐頂設備,造成人員傷亡。

  7.4頂溫超過500℃的預防及處理措施

  7.4.1工藝原因由于料速慢造成頂溫高:

  7.4.1.1原因:由于渣鐵出不凈或進罐遲爐前補大壕、補撇渣器等原因導致開鐵口時間長造成料速慢,頂溫升高?;蛘哂捎谳p負荷料造成爐溫升高,下料慢頂溫高。

  處理原則:此類原因一般具有可預見性,要及時提前縮小批重,增加下料次數,在頂溫超過350℃以后,開啟爐喉打水,頂溫小于300℃后關閉,避免持續不斷向爐內打水。當料速過慢,頂溫持續升高時,需大幅度減風(50kPa以上),或采取適當疏松料制的辦法。直至減風到最小,控制頂溫,同時積極組織進罐,出鐵或處理設備故障工作,當出鐵正常后視情況快速恢復正常水平。

  7.4.1.2原因:懸料造成頂溫升高。

  處理原則:一旦懸料發生,要大幅度減風50-100kPa,同時謹慎開啟爐喉打水控制頂溫不低于400℃,積極組織出鐵。在爐頂允許裝料情況下,要在頂溫達到450℃左右時手動下料壓頂溫,并積極組織出鐵坐料,坐料前及坐料過程中禁止打水;如果懸料發生在出鐵過程或出完鐵20分鐘內,在沒有灌風口危險情況下,要果斷坐料,減少損失到最小。

  7.4.1.3原因:管道或塌料造成的頂溫高。

  處理原則:管道或塌料造成的頂溫高,瞬時溫度很高,危害巨大,所以需要果斷控制,一旦發生,必須果斷大幅度減風50-100kPa,只要爐頂空間允許下料,立即下一批料控制頂溫,同時按管道或塌料的處理辦法來處理。

  7.4.2設備原因造成的頂溫高:

  7.4.2.1原因:爐頂設備不能下料造成頂溫高。

  處理原則:此類事故應首先大幅度減風

  50-100kPa,同時開爐喉打水,并按《事故匯報程序》匯報,積極聯系處理,并判斷大致影響時間,倘若短時間內處理不好(10分鐘)要減風至最小,(以不灌風口,可以用放風閥控制風量),以爐頂溫度不再上升為原則。積極組織出鐵,后休風處理。正常后快速恢復,如果可以手動下料或利用捅液壓換向閥下料,在采取以上措施同時要力爭用下料來壓制頂溫。

  7.4.2.2原因:槽下及主卷系統不能上料造成頂溫高。

  處理原則:此類事故應首先大幅度減風50-100

  kPa,同時開爐喉打水,積極聯系處理。倘若可以手動或單車上料,則在處理同時要積極上料或上焦炭或礦壓頂溫,短時間可上2—3批料,后補足焦炭。必要時可往焦炭上適量打水,以增加降頂溫效果。若事故較大,短期無法處理,應積極組織出鐵后休風處理。

  突發事件(停電、停水、停氧)類

  1、高爐系統停電的應急預案

  1.1高爐系統停電的原因

  外圍變電站及輸電線路故障;區域用電超負荷跳閘;區域輸電線路或電器短路接地引起跳閘。

  1.2高爐系統停電的現象

  1.2.1高爐鼓風機突然停機,沒有風量,風口回水。

  1.2.2所有用電器均停止工作。

  1.2.3微機顯示各檢測數據為零。

  1.3高爐系統停電的危害性

  1.3.1鼓風機驟停,停止鼓風,高爐風口前壓力低于爐頂壓力,易形成塌料倒流,渣灌風口。

  1.3.2爐臺送風裝置回水,燒壞設備,易發生人員燒傷。

  1.3.3油泵停止運行,冷風閥、熱風閥無法關閉,煤氣經送風熱風爐返回風機房發生爆炸。

  1.3.4助燃風機停車,燃燒熱風爐空氣煤氣比失衡發生爆炸,煤氣返回助燃風機房發生火災、爆炸。

  1.3.5停氧不及時發生火災,停煤不及時堵塞送風裝置。

  1.3.6沖渣水泵停車,正在出鐵過程中,紅渣淤積倒灌沖渣水管。

  1.3.7除塵系統閥門不關閉,形成煤氣反串爐頂。

  1.3.8正在出鐵不來風,泥炮無法工作,形成鐵水溢鐵道事故。

  1.4高爐系統停電的預防及處理措施

  1.4.1立即通知噴煤值班室停止噴煤。

  1.4.2停止富氧并關閉截止閥。

  1.4.3及時向調度匯報高爐情況。

  1.4.4打開爐臺放風閥。

  1.4.5手動打開爐頂放散閥。

  1.4.6手動放下重力除塵鐘閥,切斷高爐與除塵的聯系。

  1.4.7液壓站蓄能器正常時,關閉送風熱風爐的冷風閥、熱風閥,開倒流休風閥,蓄能器不正常時采用手動操作。

  1.4.8打開風口大蓋,注意燒傷,進行檢查:

  1.4.8.1檢查風口是否漏水,如有漏水關閉進水門;

  1.4.8.2檢查風口是否灌渣,如有灌渣準備組織處理;

  1.4.8.3檢查風口是否積煤粉,如有煤粉組織清理;

  1.4.8.4一切正常時,用炮泥堵上風口等待恢復。

  1.4.9關掉漏水冷卻壁及爐外噴水,防止向爐內漏水。

  1.4.10其它崗位的操作:

  1.4.10.1熱風爐手動關閉燃燒熱風爐的煤氣調節閥、煤氣切斷閥、燃燒閥、助燃風調節閥、切斷閥;

  1.4.10.2微機工迅速關閉微機,以免數據丟失或程序混亂;

  1.4.10.3看水工檢查冷卻器狀況,并注意水壓的變化;

  1.4.10.4爐前工如正在出鐵,拔開二道防線放紅渣,視況進行人工堵眼操作。

  1.4.11迅速查找故障原因,排除故障。

  1.4.12技術部門配合高爐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恢復爐況辦法。

  1.4.13確認各閥門是否處于應處位置,并矯正。

  1.4.14故障排除后,送風按恢復爐況辦法執行。

篇2:幼兒園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幼兒園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預案

  一、幼兒園一旦發生安全事故,應立即啟動應急救援和處置預案。

  二、事故處置及救災重點任務是最大限度搶救傷員、確保師生員工的生命安全;保護重點設施安全,如供電、供水設施;積極搶救國家和人民群眾財產,盡量減少損失;做好社會穩定工作。

  三、幼兒園發生安全事故,要立即向110、120、119等相關部門報告,以最快速度采取措施,積極搶救受傷人員,盡最大努力保護生命財產安全,保護事故現場,維護治安秩序,提供車輛和救援物資,安撫傷亡人員家屬,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

  四、幼兒園在開展應急救援的同時,要在第一時間向鎮教管辦報告,由教管辦逐級上報。

  五、幼兒園及有關人員要協助上級有關部門做好事故調查取證工作,調查事故原因,鑒定事故性質,分清事故責任。

  六幼兒生傷害事故的處理要按照《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篇3:(學校)突發性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  中學(學校)突發性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為了更好的應對突發性安全事故,高效、有序的組織事故搶險、救援工作,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學校的正常教育教學秩序,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維護社會穩定工作,使我校師生的人身安全得到妥善、有效地保護,使學校的財產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

  一、使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我??赡馨l生的人員傷害及死亡或經濟損失嚴重的應急救援工作:

  1、師生人身安全傷害事故。

  2、重大火災事故。

  3、化學毒品、食物中毒事故。

  4、線路短路、漏電及建設設施倒塌、爆炸事故。

  5、盜竊、搶劫事故。

  6、校園周邊發生的不可預測的事故。

  7、其它重大、特大安全事故。

  二、救援原則:

  1、本著救人第一的原則,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

  2、盡可能地減少財產損失。

  3、任務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各部門之間協調配合。

  4、及時報告上級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保護好現場。

  5、配合有關部門做好調查取證工作,并做好善后處理工作。

  三、組織管理:

  1、成立安全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組 員:*

  2、領導小組下設安全保障、事故應急處理、通訊物資保障、醫療救護等四個專項工作組。

  四、職責分工:

  (一)領導小組職責:

  1、突發性事件發生時啟動本預案,組織有關部門迅速開展救援工作,堅持救人第一的原則,努力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2、根據實際情況對事故責任人予以責任追究。

  3、配合上級主管部門進行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

  4、做好穩定秩序和人員傷亡的善后處理工作。

  5、事故發生后及時上報上級領導及有關部門。

  6、檢查督促各班級各項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實工作。

  (二)各應急救援小組職責:

  1、安全保障組:由教導處、少先隊組成。負責事故的現

  場和安全保衛、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導等工作。

  2、事故處理應急組:由后勤負責。采取一切措施,對人員進行疏散,防止災害的進一步的擴大。

  3、通訊物資保障組:由校長和后勤負責。負責救援物資的保障工作,確保通訊暢通,負責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及有關急救部門報告。

  4、醫療救護組:由辦公室和醫務室負責。負責組織緊急救援隊伍,提供簡單的藥品及簡單的包扎、搶救、轉運傷員工作。

  五、突發事故應急措施:

  1、發生突發的安全事故,必須將事故的部位、時間、地點、簡單情況、傷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估算及所采取的應急措施,報告區教委及相關部門,同時啟動相應的救援預案。

  2、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迅速的搶救受傷的人員和重要財產,做好現場保護。

  3、有關當事人必須積極的配合相關調查人員的調查,絕對不能隱瞞事實真相,更不能弄虛作假和提供偽證,否則,追究當事人的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4、做好校內外一切突發事件的善后處理工作及安撫工作。

  六、大型活動的組織工作:

  1、組織大型活動必須履行正當的報批手續。

  2、組織大型活動必須事前做好安全預案。

  3、開展活動的場地及設施必須符合安全要求。

  4、可搞可不搞的活動堅決不組織。

  七、責任追究:

  1、不服從命令和指揮,臨陣脫逃的。

  2、不認真履行安全管理職責,導致發生重大事故的。

  3、不按規定及時報告突發事故情況的。

  4、阻礙援救人員執行任務或對救援人員造成危害的。

  對上述責任人員應做出相應的行政處分、治安處罰或報請公安部門追究其刑事責任。

  E市第十六中學

  20**-10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