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環宇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企業診斷報告
完成時間
20**年4月15日
目錄
摘要…………………………………………………………………………………1
一、企業的基本情況………………………………………………………………1
二、企業存在的問題………………………………………………………………2
一企業發展戰略不夠清晰…………………………………………………2
二企業組織結構有待繼續完善……………………………………………2
三企業財務管理比較薄弱…………………………………………………2
四企業的技術開發力度不夠………………………………………………3
五企業的銷售體系仍需進一步完善………………………………………3
六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需實現集中管理……………………………………3
七企業人事制度缺乏激勵力度……………………………………………4
八企業生產運營也需進一步改善…………………………………………4
三、對策建議………………………………………………………………………4
一企業戰略規劃……………………………………………………………5
二加強財務管理與成本分析………………………………………………5
三盡快加強技術開發能力…………………………………………………5
四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6
五成立信息中心……………………………………………………………6
摘要:為了企業更好的,更健康的發展,在領導支持和員工的配合下,本人對企業存在的一些問題做了分析,并針對真題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議,希望對企業的健康高效發展有一定的作用。本文首先對企業的基本情況進行了介紹,然后針對發展的問題提出了建議,分析如果進行這樣的改革企業會如何發展。
1、企業的基本情況
金華市環宇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是具有多年專業生產文具和吸塑包裝的私營企業,集制模、印刷、生產、銷售為一體,設備齊全。本廠生產PVC、PET、PP、BOPS等彩色、透明真空吸塑及膠合、手提袋、圓筒等產品。廣泛用于電子、文具、電動玩具、醫藥、工藝品、化妝品、日用品及五金工具等產品的包裝。商品暢銷全國。例如:石家莊、廈門、杭州、寧波、成都及出口美國、韓國、德國等地。
除此之外還承接來樣加工業務,一貫奉行“信譽第一,用戶至上,價格合理,質量保證。”并贏得廣大客戶的信賴和選用。
2、企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發展戰略不夠清晰
企業的中長期規劃尚未形成,企業的發展定位,企業產品規模、經濟效益目標也沒有明確的設定。例如: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規劃;企業產品結構的戰略;資金的投入、人才的配置、市場的預測、研制的方法均沒有明晰的策劃。
二、企業組織結構有待繼續完善
企業組織層次多,造成資源分散、管理效率低,需要在滿足企業功能的前提下深入研究組織扁平化的問題。部門與部門之間各自為政的情況嚴重,需通過合并及剝離進行進一步的結構調整。提升企業管理功能,把生產管理重心下移,輔助人員較多,需進一步精簡剝離。PCB事業部、營銷部門與開發中心的定位問題需進一步研究。
三、企業財務管理比較薄弱
企業基本上沒有全面預算管理,成本分析不夠,公司對財務信息缺乏系統的分析與對策研究,表現在:
(一)財務部門根本就不做盈虧曲線,對企業的成本控制缺乏動態調整的機制;
(二)開發部門缺乏研究提高附加值的水平和目標;
(三)銷售部門缺乏對保本點與市場開發戰略的分析;
(四)生產部與技術部缺乏縮短生產周期與降低成本的研究。
當今企業以財務管理為中心,而公司的經營者卻對財務信息缺乏系統的分析與對策研究。
四、企業的技術開發力度不夠
目前公司的產品開發單一。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一定程度上已經威脅到目前的市場需求量。是否堅持單一產品策略是開發中心迫切需要研究的問題之一。
另外企業的開發中心人才流失比較嚴重,20**年1—10月已流失22名,其中研究生9名,本科生12名,基本上都是骨干人才。公司成立以來已培養了一批技術開發人才,形成了一支基本上能獨立研制中、低檔產品的隊伍,20**年開發部在冊人數47人,其中研究生20人,占42.6%,開發費用投入占國內銷售額的4.07%?,F開發部在冊人數只有35人,下降了47.7%,20名研究生只剩下了6名,占開發部人數的17.1%。三年多時間,20名研究生流失了14名,其中還有一名博士,20**年開發費用投入只占國內銷售額的2.55%。目前技術開發處于人才緊缺、任務不足的狀態,企業的競爭是技術競爭、人才競爭。
開發中心人才流失狀況請參見下圖: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年
在冊人數47人,100%47人,100%
45人,95.7%
35人,74.7%
研究生
20人,42.6%20人,42.6%
15人,33.3%
6人,17.1%
本科生
17人20人25人22人
流失人數4人
8人
9人
22人
研究生
4人
5人
5人
9人
本科生
0人
3人
4人
12人
企業共培養了20名研究生,其中1名博士,現只剩下了6位,流失了70%。
五、企業的銷售體系仍需進一步完善
現有產品返銷國外市場的體系,已經比較穩定;中國市場的內銷是:通過兩家分公司、六家合資公司及三十多家經銷商組成的分銷渠道而形成的。
由于中國市場不規范,企業對經銷商的資信評估不夠;經銷商的銷售方式也難以控制;中間商或零售商到用戶,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饋;造成銷售網絡失控,
影響品牌形象甚至造成市場份額流失。
在中國市場上,松散的經銷商是“誰給錢多為誰服務”,如不建立穩定的戰略聯盟體系,銷售是有一定風險的。
六、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需實現集中管理
企業的信息技術基礎框架,已經是比較先進和完整的,生產基礎數據,已經形成體系。但總體來說,首先:公司缺乏對企業的信息管理人員、信息設備、各系統的信息實施的統一管理,而是部門與部門之間的信息分散,成為無法實現數據共享的“信息孤島”,造成管理分散、信息失靈,更不用說提供經營取決策者需要的、實時的、有用的綜合信息。
其次:企業的總經理決策支持系統、失誤報警系統及全面預算管理系統、企業的目標管理系統及企業的人事、資金、成本、應收、應付、庫存、銷售等系統的各種信息,均未達到整合加工、提供給經營者查閱,為高層決策者經營決策服務的目的
七、企業人事制度缺乏激勵力度
人才的流失說明需加強激勵與凝聚力。企業現行的工資制度不夠合理,缺乏核心人員與輔助人員在薪酬上的不同政策,員工的職業發展空間過窄,與市場工資的結合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同時,還應加強其他方式的激勵,如住房、交通工具、股權、資格制等。
職務的設計要以精干、高效率為原則,取消副職,通過競聘的方式競爭上崗。
八、企業生產運營也需進一步改善
失敗成本過高,非正常的停線與損失比較嚴重,而且對停線原因的分析不充分。企業的資材管理、物流管理比較分散,物流、信息流與資金流之間缺少互相制約的機制。如何進一步縮短生產周期研究得不夠,產品的重復故障率相對較高,為10%左右,缺少對質量成本的分析,現場改善活動需進一步規范,應向重復故障率為零的目標努力。
三、對策建議
根據初期診斷,并已基本上取得了共識,建議:
一、企業戰略規劃
企業應編制中長期戰略規劃,設定利潤目標、市場占有率目標、產量目標、品種目標及人才戰略目標。
將戰略規劃落實到各部門,實現:高層領導決策、人人關心規劃,及為實現規劃形成全員目標意識。
以企業中長期規劃的前景激勵員工,調動核心層人才的積極性,做到年年有新變化,年年有新貢獻。
二、加強財務管理與成本分析
建立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提高科技基金提成比例和固定資產的折舊比例;
建立以技術、生產、銷售三個核算系統,開展成本分析,設定目標管理體系,加強生產周期成本、資金周轉、庫存資金、產品成本、勞務成本等成本效益分析。
加強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稅務會計功能。
三、盡快加強技術開發能力
引進產品策劃人員與項目經理人才,設定產品開發目標,提高科技資金投入,通過引進多功能產品技術,通過3—5年形成國內市場獨立的自我開發高中檔產品的能力。做到產品結構多元化,開發研制一批、試生產一批、投產一批。
四、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重新設計企業的分配制度
精干主體,凝聚白領,進一步剝離輔助人員,企業內的人員,控制在200人左右,推行全員競聘上崗制度。
五、成立信息中心
向高層經營者提供廣泛的信息服務,建議引進商業管理軟件,整合現有的信息資源,重新組織結構,實現經營決策的信息化。
篇2:企業職業病診斷和報告管理制度
企業職業病診斷和報告管理制度
1、職業病的診斷與鑒定工作應由單位統一管理。職業病診斷和鑒定由單位和當事人如實向診斷部門提供有關職業衛生情況,配合診斷部門進行調查取證工作,按法定程序取得職業病診斷、鑒定的有關資料。
2、對疑似職業病的職工應及時進行診斷,在其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費用由單位承擔,在此期間單位不得解除或者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3、單位要加強對職業病病人和疑似職業病病人管理,實行職業病病人和疑似職業病病人登記報告管理制度,發現職業病病人和疑似職業病病人時,應按有關規定向區安監局、區衛生局和單位的職業衛生管理部門、勞動人事管理部門等報告。
4、單位安排職業病患者進行醫療和療養。對在醫療后被確認為不宜繼續在原崗位作業或工作的,立即對其崗位進行調整。
5、職業病患者的診療、康復和復查等費用以及傷殘后有關待遇和社會保障,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篇3:Z國有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診斷咨詢
Z國有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診斷咨詢
日前,受某國有企業委托,擬結合公司實際,對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開展診斷咨詢。該公司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于20**年開始創建,當時邀請省內某考評機構簽訂合作協議開展咨詢服務,可該機構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到該企業只去了兩次,第一次簽訂咨詢服務合同,并對現場問題提出整改建議,第二次去是對該企業的標準化工作開展評審。雖然給予企業一次性通過省級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但對企業而言,安全生產條件和安全管理水平沒有得到任何提高與改善。鑒于這種情況,企業領導本著公司的長遠利益和公司安全管理水平上一個新臺階著想,于今年三月起在全公司范圍內進一步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并成立專門項目組負責。為了檢驗項目組的工作開展情況,擬邀請我司對其給予評審,并就安全生產標準化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見或建議。
自20**年7月國務院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23號)提出“7.全面開展安全達標。深入開展以崗位達標、專業達標和企業達標為內容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凡在規定時間內未實現達標的企業要依法暫扣其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責令停產整頓;對整改逾期未達標的,地方政府要依法予以關閉?!币詠?,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得到空前的重視。國務院安委會、安委辦、國家安監總局及各省市安監局接連下發多個文件,對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和政策措施。
在學習與宣傳相關法規文件的同時,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越來越得到政府、企業和社會的重視,對那種把關不嚴,片面強調達標率而放松考評標準,考評時間短促,往往一家企業的達標考評時間只有多則一天,少則半天,有些問題沒有認真核實和發現,存在達標考評低標準、寬要求的現象基本看透。在與部分企業老板交流時深知,企業也非常想把安全工作搞好!但作為咨詢與考評機構切不可草草了事,不但讓企業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而且安全工作還是原地踏步,沒有任何轉好的跡象。
此前的20**年,省安監局曾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回頭看”,可以說從根本上認清了安全標準化發展的現狀,但就目前安全生產標準化的發展態勢和國家、社會、企業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需求情況來看,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將成為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必然趨勢。因為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是一項任務、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活動。
針對企業迫切需求搞好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的實際情況,我司初步擬定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診斷咨詢工作目的、方法和流程。
一、咨詢工作目的
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診斷咨詢是以企業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為主線、改善企業的安全生產條件和提高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為目的,由安全咨詢人員深入到企業現場,和企業相關管理人員密切配合,運用各種科學方法,找出安全管理上存在的問題,進行定量或確有論據的定性分析,查明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方案,進而指導實施改善方案。
二、咨詢工作方法
按照公開、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則,采用文件查閱、問卷調查、個別訪談、數理統計等方法,對貴公司“安全標準化推進項目”展開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診斷咨詢,評價與檢驗項目進展、實施效果。
三、咨詢工作流程
現狀調研──計劃方案──現場評審──統計分析──對策建議──跟蹤實施。
?。〞r間安排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