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政史地課例研究教研活動設計方案
——“自主、高效的有效課堂教學”的探討
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隆湖一站學校政史地教研組組長
李強
一、專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通識培訓把表層的土刨了一下,下面的土還非常堅硬,根深蒂固的東西要打破,是要下一番功夫的。”為此要積極探索新的教師培訓機制,而先進教育理念指引我們:教師的專業成長倚賴教師自身的反思和研討合作平臺的成功搭建,而反思、研討、實踐的最好材料是——案例,案例研究是架設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
因此,我們計劃本學期實施案例式校本教研是圍繞著“說課--主題課堂-討論課例——思維碰撞——反思提高”的循環往復的螺旋式上升狀態。
課例式校本教研指的是圍繞所研究課題,以一兩節課例展示的形式開展的一種教研活動。研討內容包括:說課、主題課堂以及課后反思。聽課教師對所聽的課進行評議,肯定好的、可借鑒的地方,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等。通過評議,使執教教師認清自我,受到啟發和教益,又為聽課老師提供學習研討機會,引以為戒。為此,開展課例式教研活動,對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是大有幫助,也會不斷充實課題研究、交流課題研究的經驗,促進課題研究的發展。
一個好的課例往往代表一類典型事件,蘊含著深刻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技能,有利于促使參加人員分析、反思,使課例更具有典型性、啟發性和真實性。
二、專題研究的緣起——從教師成長的實際需要出發
通過各種調查表明,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實踐者的我們了解學生,熟悉教材,每天都在與學生經歷著不同的學習過程,創造著新的學習生活。這些常常被我們熟視無睹的教學情境、學習場景,以及學習的背景生活,往往蘊含和昭示著教學的真諦。而教師由于重復的日常教學工作,很少本著研究的態度去發現和把握更多的教學規律。一部分智力水平較高的教師能憑借個人經驗能較輕松地一次性解決教學問題;亦有大部分教師,盡管有一定的教學經驗,但總會遇到一些憑借于個人經驗而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如:“如何使課堂自主高效”,“初中政史地的學習評價問題”,“如何處理課堂學習和考試能力的問題”……對自身教學實踐的不滿和反思,是開展校本教研的起點。教師一旦追蹤某個教學問題,或者教師一旦需要借鑒“他人的經驗來解決某個教學”問題時,就產生了“科研”意識,并嘗試性地付諸于“研究行動”。于是,“課例式”的校本教研也悄然而生。
三、專題研究的目的預設
1.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創建“求真、求美、綻放個性”的教學課堂。
2.建立“敢想、敢說、敢試”的教研氛圍。
3.通過“課例”這個教學窗口,觀察別人的課堂,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
4.打造磨練一批青年教師,迎接自治區、石嘴山市技能大賽。
四、活動組織形式
針對我們學校和兄弟學校(隆湖中學)政史地教研組的實際情況,有自治區政治骨干教師李效忠(隆湖中學),石嘴山市地理骨干教師魏向軍(隆湖中學),我校政治學科帶頭人彭平娥、歷史學科帶頭人李睿、地理學科帶頭人李強,還有一批新來的特崗教師,我們把他們組成一個智囊團,以“說課”為啟航,以“主題課堂”為陣地,以“課后反思”為轉折點,錘煉出“真、美、綻放個性”的優質課,以教師的教學實踐中即時出現的問題入手,通過全組教師的個體學習,上課摸索,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再次上課,使之真正成為教學改革發展的可持續的資源。
五、實施過程具體安排:
(一)醞釀階段
召開政史地學科老師會議,會議上討論并決定本學期實施并開展課例式校本專題教研活動,明確分工,初探開展此項活動的實施方案。關注新理念的課例設計,確定課例主講人政治教師彭平娥,《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七課:擁有財產的權利的第一課時,授課時間為40分鐘;歷史教師李?!稓v史》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十四課:燦爛的宋元文化(二),授課時間為40分鐘。
(二)準備階段
1.專業引領,提升理論
專業引領是開展校本教研的有效支持。在這一校本教研階段,尋找相關理論的支持,需要邀請科研專業人士進行專業引領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知道,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是在本校展開的,是圍繞本校教師的現實和問題展開進行的,但并不完全局限于本校的力量。特別是校本教研與專題相結合時,沒有專業人士的參與,校本研究常常會限于校內教師同水平的重復,導致研究的平庸化。專家對于理論知識的研究精專,有一定的深度,我們的一些教學現象就必須通過專業的理論知識加以結實。我校在本次課例式校本教研中,積極邀請專家學者、優秀教師來校指導,爭取他們的支持和協助,將校本教研推向縱深發展。所以,邀請校外專家(市教研室)來學校進行專題講座——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
2.提供課例,撰寫說課稿、教學設計
在這個環節里,將課例的文本,包括實施課例式校本專題教研的方案,教材文本,教學參考等,印發給參與教研的教師,使全體參與者明確課例教研的目標。并且給老師們一些時間,讓參與者搜集各種信息,探討問題,各自撰寫相應的說課稿、教學設計。
(三)實施階段
1.各個教師分工做好記錄
李強:記錄活動開展的必要性和時機;
張玲:記錄每次活動前教師提出的要求(是否適當,是否便于操作,從中是否要必要的思維活動);
張宏臻:記錄課堂提問,對課堂事故的處理;
謝玉梅:記錄學生的各種反映(熱烈響應、交頭接耳、吃驚詫異);
聶靜靜:記錄學生分組活動情況(分工是否合理,是否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是否每個學生都有思維活動)。
2.說課訓練
說課是包含諸多要素的教學分析與教學設計兩個層次組合而成的研究系統,是介于備課上課之間的教學研究形式。說課要求教師不僅能說出“怎樣教”,更要求教師能說出“為什么這樣教”,這樣就活化了備課,變靜態的個體備課到動態的相互說課,由靜到動,就使教師的備課發生了本質的變化。說好課是上好課的保證,于是我們組決定把說課作為打造磨練青年教師的第一站。
我們選擇了《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七課:擁有財產的權利的第一課時,授課時間為40分鐘;《歷史》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十四課:燦爛的宋元文化(二),授課時間為40分鐘,以上內容作為活動載體,要求青年政治教師彭平娥、歷史教師李睿,各選擇其中相應的教材,準備說課的內容,兩位青年教師非常重視此次教研任務,把它看作是自己進步的階梯。認真全面剖析教材,在正確理解的基礎上,設計一堂有自己獨特思維的教學設計方案。說課時要求執教教師都要從“為什么要”、“怎么樣引導”、“為什么這樣組織”、“效果怎樣”等方面闡述自己的理解。智囊團認真傾聽他們的說課,集體研討時,圍繞“還可以怎么樣做?為什么?”角度采用“1+3”的模式進行,即智囊團成員在肯定兩個教師說課中一些閃光點的同時,至少提出三項改進建議,來幫助教師開拓思路,優化設計。
3.課堂跟蹤
在兩位青年教師的努力與大家的協同合作下,我們順利進入第二個環節——上課。本次活動意欲建立“求真、求美、綻放個性”的教學課堂,活動時間為半天,邀請本校主管教學副校長、教導處主任、教科室主任、各兄弟學校的政史地教師參加。
4.討論課例
在課堂交流后,組織政史地組的老師討論課例,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討論課例是一種互動的研究,是一個共同參與、共同構建的過程。分析思考課例中教師的行為和對策的合理性,鼓勵參與者主動通過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斷提出新的設想、新的思路相當重要?;友杏憰r,我們充分調動參與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研討時,以本校主管教學副校長、教導處主任、教科室主任、各兄弟學校的政史地骨干教師為首的智囊團進行課后研討,共同分析查找:課前預設中有哪些不適合于課堂教學?造成這些反差的原因是什么?哪些環節處理有待改進?等等,討論如何使課堂更自主高效。老師們談談自己的收獲和看法,也可以質疑。
5.思維碰撞
老師們撰寫參與本次教研活動的心得體會。通過觀摩了我校兩位老師的課例,老師們的進行了思維的碰撞后,把自己的認識、收獲,甚至是糾誤。尋找自己和主講老師的差距,可以是設計的理念上,也可以是教學環節,甚至是教學過程中的某一處小技巧等等,討論如何在課堂把教學目標抓在實處的問題寫下來,文章包括:分析研討問題——反思自身經驗——提出解決方案。老師們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修改(第一個反思)。
6.反思提高
老師使用第一次反思后的教學設計進行實際教學,關注學生獲得的行為進行調整,尋找設計和現實的差距,進行第二次反思。反思、總結是認真反思方案中提出的問題(自主高效的課堂)解決了沒有,哪種設計是正確的、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的。教師通過課例教研把形成的共識和見解進行概括、總結、提煉,加深了對教育教學規律的認識,指導教學實踐,提升學術水平和研究能力。
7.資料收集、整理
根據智囊團的討論與兩位教師內化的情況,把教學過程整理成文并寫上反思,其中包括:初稿、修改稿、定稿、課后反思4部分裝訂成冊。
六、反思與展望
通過不同形式的學習,我們還發現課例式教研的優勢在于:
1.克服了以往教研課的盲目性。以專題為中心,圍繞專題進行研討。
2.課例教學為研討活動提供了一個展示研討過程的平臺,聽課老師來共同探討,交流與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與困惑。整個過程就是教師積極參與的一種互助互學過程。
正如日本學者佐藤學先生所言,學校的改變——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它不可能因為一次演講、一位名師而發生。然而不斷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教師間共同構建相互促進的“合作性同事”關系,彼此敞開教室的大門,真誠地進行相互評論,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實踐,磨練和升華教師的個體能力。
七、后記
課例研究是充分發揮集體教研功能的最好呈現,能迅速提高青年教師駕馭課堂能力,處理教材能力,在這樣的“預設——調整——生成——反思——改進”的過程中,參與的成員在教育教學理念、課改意識、教學能力、教學水平等方面都能獲得較大程度的提高。在石嘴山市初中政治技能大賽中,彭平娥執教《擁有財產的權利》獲三等獎;李睿執教《擁有財產的權利》獲三等獎。
篇2:冀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自然數認識》課例研究報告
冀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自然數的認識》課例研究報告
小學數學教育的改革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我國小學數學教育,既有古代東方數學重視算法的優勢,又有近代教育強調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實踐經驗。但是,面向21世紀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未來,怎樣使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提高認識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時代對未來人才提出了新的標準。我認為數學知識的產生源于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實際的需要,所以我們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自然就是為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通過給學生創設情境,使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掌握數學知識,并從中感受到數學的用處。這樣,一方面使學生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征,努力創設寬松和諧的課堂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力求把課上的生動、有趣、好懂,提高教學效率。下面結合我所做的河北教育出版社小學數學教材第八冊《自然數的認識》,來談談我們教研組的做法。
在推進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中,我校自20**年11月提出課例研究主題為“創設課堂情景,激發學生興趣”。目的是為了通過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學生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創新素質,一步一個腳印地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有所發展,獲得有價值的數學。本次的課例研究也是圍繞這個主題開展。
我選擇的是四年級的一節數學課作為課例研究的載體,課題為“認識自然數”,主要目的是結合具體情境經歷認識自然數、奇數、偶數,通過認識自然數,能用直線上的點表示自然數,知道奇數、偶數,能判斷一個數是奇數還是偶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節課的重難點是認識自然數,知道奇數和偶數,并會判斷。對學生來說這些都是新的知識,并且都很生硬,怎樣能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本課知識呢?我校課例研討小組在一起進行了集體備課,主要針對解決以上問題做了研究。最后達成了共識,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引起學生的驚奇、興趣、疑問、新鮮等情緒,使教學進程始終對學生有足夠的吸引力,發展他們主動提出問題、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趣,提高學習效率,我做了以下設計:
教學伊始,為了調動學生的興趣采取了師生互動猜謎的形式,很自然的引出星星問題,出示亮亮和紅紅在星空下數星星的掛圖,引發學生關于星星的很多經驗,通過數星星自然的帶出數字1、2、3、4、5、6,然后用兔博士的話來介紹什么樣的數是自然數。播放紅紅和藍靈鼠的對話,來揭示0也是自然數。接著介紹用直線上的點表示自然數,引導學生觀察畫圖的過程和畫出的圖,來發現自然數的特征,使學生初步感受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出示電影院的插圖,引導學生觀察,然后發給孩子們每人一張電影票,讓他們也像丫丫和聰聰那樣拿票去排隊。然后由兔博士的話很自然的引出奇數和偶數的概念,并讓學生記住0也是偶數。最后大家一起來總結怎樣判斷一個數是奇數還是偶數。
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中,我通過創設數星星情境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數學學習不再是單調的老師講,學生聽,而是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也可以說是在玩兒中就可學到許多數學知識。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且能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除了學生平常無意識的觀察、感受以外,有意的生活體驗的積累也很必要。在課中可以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感受生活的機會。但是在嘗試區分電影票中的單數和雙數時,應注意引導。
教師互評:
課后,我校的課例研討小組又在一起進行了評課活動,大家暢所欲言、有感而發,針對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情境等提出了一些建議。有的老師認為教態自然大方,有利于和學生交流溝通,有的老師認為通過創設課堂情境,營造出一種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接受知識,效果佳。還有的認為課堂中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每個學生都能積極思考,積極參與。
不足之處是:1、在認識自然數后沒有及時的練習;2、在引出自然數概念時太生硬;3、電影院環節應通過創設情境來展開;4、在學生拿票站隊時教師對課堂秩序的把持上有些松弛;5、在每一環節進行前應給學生布置好任務再進行。
針對以上不足之處,我們課例研究成員進行了認真分析,重新修改了教案,再次授課。
二次授課教學片段:
第一環節:認識自然數
一、 激趣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這兒有一條謎語(出示教具)請一名學生來讀一讀,引出“星星”問題。
二、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在晴朗的夜空中閃爍著無數顆星星,你們看(出示掛圖)
2) 引導看圖:大家仔細觀察,圖中的亮亮和紅紅在干什么?(學生充分發言)
3) 請兩名學生來讀一讀他們的對話。
4) 引入“數星星”兒歌,讓學生發現數星星的方法。
5) 板書:1、2、3、4、5、6……(提問:還能繼續數下去嗎?)
6) 聽聽兔博士怎么說(放錄音)
7) 教師總結:像1、2、3、4、5、6……這樣一個一個的數,都是自然數。強調自然數是一個一個數出來的。(重點認識,學生舉例)
8) 播放紅紅和藍靈鼠的錄音,提問:你們聽明白什么了?教師板書:0也是自然數。
9) 介紹用直線上的點表示自然數:
引導學生觀察畫圖的過程和畫出的圖,并小組討論發現了什么,數軸上的箭頭表示什么,來發現自然數的特征,使學生初步感受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第二環節:看電影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 我們認識了自然數,你知道自然數在我們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嗎?今天“大眾電影院”要上映一部新的兒童片,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掛圖)
2) 把教材中呈現的插圖重新進行了“情境再現”,這一小
小的改變就使課本上不動的插圖活了起來,和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一樣,有場景,有情節。3) 引導學生邊看邊思考:大家認真觀察,仔細思考,從上面的情境中你發現了哪些問題?(給學生充分交流、發言的時間,讓他們去發現其中的數學知識。)
二、親歷其中,學習知識:
1) 發給孩子們每人一張電影票,讓他們也像丫丫和聰聰那樣拿票去排隊,教師適時地進行采訪,學生說明去區分單號、雙號的理由。這里是為了讓學生們親臨其中來感受單數和雙數的區別和特點。
2) 由兔博士的話很自然的引出奇數和偶數的概念,明確單數又叫做奇數,雙數又叫做偶數。并讓學生記住0也是偶數。(教師板書)
3) 強化練習:教師出示數字卡片,讓學生來判斷是奇數還是偶數。
4) 最后大家一起來總結怎樣判斷一個數是奇數還是偶數。
第三環節、師生互談學習收獲:
?。?、什么樣的數是自然數。
?。?、怎樣判斷一個數是奇數還是偶數。
?。?、通過談話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聯系的重要性。
課后,課例研討小組的教師又一次來評課,認為這次的教學把目標落到了實處;新課程呼喚有情有趣的數學教學,我把教材中呈現的插圖重新進行了“情境再現”,這一小小的改變就使課本上不動的插圖活了起來,和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一樣,有場景,有情節,孩子們情緒高漲,氣氛熱烈;并且學生們活動有收有放,體現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思想;各種手段的運用切實有效,抓住了學生的心理;整堂課上的是生動活潑,通過創設情境,數學知識的溶入就顯得十分輕松與自然,使枯燥的數學問題趣味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聽了大家的合理化建議后,對我的幫助和啟示很大,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多磨練,多積累,多學習,多反思,勤總結。
這次的課例研討活動使我更加明確通過創設和諧的課堂情境,使學生處于興奮和求知的進取狀態,不但了誘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還能使他們以最佳心理狀態投入到探索新知識的學習之中。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直觀教具,讓學生親身參與,通過一定的實踐,使學生獲得知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既順應了學生好奇愛動的心理特點,引發了學生的興趣,又能使他們在親自感知事物的同時,開拓思維,開發智力,主動地獲取知識。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社會實際聯系起來,激發學生課后積極思考,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小學生鞏固消化知識。從學生們在課堂上興趣盎然、積極投入的表現看出,他們是這么喜歡這樣的課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創設教學情景也是激勵、喚醒、鼓舞的一種藝術。
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以純真的情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使整個課堂成為一個多方向的感染場所。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帶著自己內心感受和情感去觀察、想象,去理解、掌握,有利于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將學生置于主體,讓學生來充分展示自我才華,是以學生為本的重要體現。
研究前景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給我們廣大數學教師提出的教學建議。的確,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欲望,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認識數學知識,體驗和理解數學,感受數學的魅力,從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愛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為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情境,把數學知識“蘊藏”在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中,無疑是讓學生樂學、愛學的最佳途徑。因此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的特點,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既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又把學習的氣氛推向高潮。
實際上,創設情境的途徑是各種各樣的。還有角色扮演情境、電腦模擬情境、圖畫再現情境等等,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情境創設就在我們的身邊。
篇3:區一小英語組課例研討主持詞
區一小英語組課例研討主持詞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首先,我們教研組全體同志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學區領導來我教研組指導教研工作,并懇請學區領導對我們教研組提出寶貴意見。
上次,我們教研組活動,在聽課研討中,大家共同發現:英語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如:學生的讀的能力還很不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小伙伴的合作還不協調;學生的參與課堂的程度還需提高。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進一步做了梳理,經過教研組共同商討,確定了本次活動研討的主題是:如何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根據這一主題,4月24日,教研組成員學習了《英語新課標》《新課程理念與教學設計》、《課程與教學論》。4月29日又進行了集體備課,大家共同推薦了F老師作課。
一、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英語教學的靈魂所在,然而很多學生在上英語課時只是因為上英語課才學習英語,甚至于沒有興趣學習英語。對于如何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作為直接參與實踐的李桂英老師來說,一定有很多見解和體會,現在就請李老師談一談自己的教學反思和心得體會。
由李老師進行教學反思。
二、我們研究課堂教學是為了改進課堂,提高課堂效率??戳苏n例,又聽了李老師的教學反思,相信我們在座的英語組成員也一定有很多的感受和想法要與大家談談。下面,請本組的其他教師根據這次研究的主題“如何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辈⒔Y合課例談談在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和有哪些策略。
同伴互助————分別發言、主持人適時點撥
三、參加今天研討的各位教師,是教學一線的能手,我們非常希望能聽到你們的聲音,在這次研討后,寫出自己的體會,更希望課題的研討,能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
剛才我們教師們從實踐的層面上對“如何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边@一主題進行了探討,但是我們同伴的力量和水平有限。好在今天有幾位主任能夠參與到我們的主題研討活動中,現在就請各位主任對我們的課例研討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請中心小學z主任為我們做“專業引領”
?。ㄓ蓏主任作專業引領)
非常感謝石主任給我們這么好的建議、指導,讓我們受益匪淺,今后工作我們將進一步反思,內化用之于教學實踐中,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上好每節課,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快樂的課堂活動氛圍,提高提高英語的讀、悟結合的實效性。
各位老師,今天,我們英語教研組就圍繞主題“如何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边M行了課例研討,大家一致認為要想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采用形式多樣的新課導入。
2、尊重學生的價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3、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生活實際。
4、利用課上內容進行自編自演活動。
5、開展競賽式進行組織教學。
各位老師:我們的教研,是為了提高教學水平,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有生機、有活力。結合幾次研討組的理論學習和教學的實際情況,我們下次研討的主題是:“如何利用多媒體形式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希望大家課下進行有關的理論學習,并結合自己教學中的體會,為我們的研討提供可行性材料。
下面請學區領導為我們這次研討活動給予指導。大家歡迎!
各位老師,我們的課例研討活動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