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7月實習報告--有關三農問題[1]
目的:體察民情,了解國情,增長才干
形式:深入農村,與村民攀談,搞調查
時間:20**年7月22日--7月27日
地點:山東省平度市崔家集鎮周家村
組織者:山東省青島海洋大學工程學院團總支
參與者:山東省青島海洋大學工程學院99級、00級部分同學
一調查數據
概況:
周家村共有230戶約800口人,住房占地約200畝,耕地1550畝。本村固定資產120萬,去年總產值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為3800元。
(一)經濟收入狀況
經濟收入以經濟作物為主,輔以副業如養雞,養老鼠。經濟作物收入占經濟總收入80%。經濟作物包括蘋果、蔬菜、黃煙、花生、柿子和制種。自199年以來有果園200畝、蔬菜100畝、黃煙500畝,現在黃煙已發展到800畝。1990年進行村莊規劃后,1992年在房前屋后種上了5000棵柿子樹,現在每棵樹能收入兩百元以上,近年又種上了1000棵柿子樹,估計明年能大量掛果。制種業是新興產業,包括西瓜、西葫蘆、西紅柿、辣椒四個品種,種植面積在200畝左右每畝毛收入一萬元左右。
(二)受教育狀況
村民中有30%受過初等教育、3%受到過高等教育?,F在村里只有三個高中生。如今兒童的上學年齡限制到8歲,但有50%的孩子九歲才開始上學。
(三)生活狀況
據調查村民的糧食、蔬菜都自給,只買一些油鹽、肉制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費在200元以下。
二下鄉感悟
(一)我看農村教育
人們在形容農村的教育狀況時總是用“適齡兒童入學率低“、“失學率高“、“教育狀況落后“等短語一言概之。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誤導讀者進入“邊遠地區人們不重視教育“這一誤區。
經過這一段時間與鄉親們的接觸,我深深地感到:農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比起城市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越是貧窮地區的人們對教育的渴望越強烈。教育滯后的根源不在于觀念的落后而在于經濟的落后.
讓我們來看一組調查結果,在我們調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絕大部分的家長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學.我依然清楚地記得鄉親們樸實的話語,搞調查時,當問及孩子們的學習情況時,他們總說:我的孩子能像你們一樣就好了.其實我們這么辛苦,啥也不圖,就希望他們多學點東西,找一條好的出路.還記得有個老漢對我們說: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鍋賣鐵也得上.
由此,我們轉過頭來想一想,一個地區是否重視教育能單憑入學率或人口文化水平來衡量嗎?答案是否定的。對于農村來說,判斷人們重視教育程度的標準應是他們用于教育的開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雖然農村地區經濟落后,但也正因為落后,他們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個個都能考上大學“!當你看到周家村的鄉親省吃儉用供孩子們上學的時候;當你聽到老漢說“砸鍋賣鐵也得上“的時候,你還會說他們不重視教育、還在扳著指頭數有幾個失學兒童嗎?!那么,盲目地給老少邊窮地區扣上“不重視教育“、“教育意識薄“之類的帽子是不是過于武斷、是否含有某些歧視成份呢?
教育,是個沉重的話題。但只有正視教育,而非遮蓋問題,才能抓住教育發展的癥結所在.gg開放以來,農村經濟雖然飛速發展,但離發達地區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而且經濟發展阻礙了教育發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經濟,但最終還得抓住“教育是基礎,經濟是關鍵“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為此我們又該做些什么呢?
(二)我為鄉親獻計策
從準備下鄉到下鄉結束,我的心情經歷過一次次的萬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與鄉親們從接觸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鄉親們對我們關懷備至,待我們如親生兒女,我們體會到鄉親們淳樸的情懷,也感受到了農村對知識的渴求,對富裕的渴望。面對這份深重的情誼,我們都想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為周家村的父老鄉親們做出貢獻。然而現今我們只能在宣傳周家村成功的經驗的同時,提一些不夠成熟的建議。
在村莊規劃上,做到了公路通到家家戶戶大門口,極大地方便了村民;路旁栽種柿子樹,既美化了村莊環境,又為村民增加了經濟效益,可謂一舉兩得。這可能是我國農村規劃之創舉,大有為之大力宣傳的必要。
經濟發展方面,農業往立體結構方向發
發展。注意了抓好經濟作物和加大力度發展高效田的同時保持糧食產量。此舉既保證了村民糧食自給,又增加了經濟收入。
精神文明建設,結合村民樸素民風,村里還制定了強有力的規章制度,保證了
村里良好風氣的形成,為其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當然,這取得的一切成績離不開村領導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廣大村民的辛勤勞動。然而在取得成功的同時,他們卻沒有止步不前,而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為此,我們同父老鄉親們一同探索前進的路。
鄉親們都想到建立自己村的工廠,把自己生產的蘋果加工成成品再銷售出去,以獲得更高的利潤。然而另一方面領導們卻考慮著要承當巨大投資風險,基于此,他們的夢想遲遲沒有實現?,F今,農村收入不高,集體基金有限,承當風險能力極小,在如此現狀下,村領導們當然是不敢貿然行事的----成功了是英雄,失敗了卻無顏面對鄉親父老。的確,暫不說基地太小而帶來的原材料供應不足和技術問題,就連產品銷售渠道也夠戧。不過,在現有條件下,建立低投入,高回收,運轉周期短的小型企業(如生產洗滌用品的企業)倒是比較可行的。
現在,村民們的收入主要是靠經濟作物和種高效田。高效田是給外國公司制種,公司提供種子和技術指導,并負責回收種子,村民只需出土地和勞力。通過這條路致富,村民是辛苦些,但比較之下,這是迄今為止最有保障的致富之道。為此,加大宣傳,極大限度地吸引外商投資,發展高效田,是周家村近幾年致富的首選之路。
通過幾天的實踐,我們發現該地農民的經商意識非常薄弱,或許是受傳統觀念影響太深,其時,逐步使他們轉變觀念對經濟發展是有重要意義的。
就那短短的五天,我和周家村結下了不解的情節,或許就像大家所說的,她成為了我的第二故鄉,在以后的生活中,她會永遠讓我牽掛。有時候我想,一個人也許就為某種情感而活,為某些人而活。生我者、我生者;養我者、我養者;愛我者、我愛者,這也許就是一個人活著的理由。周家村的鄉親啊!我將在城市的一角永遠地為你們而活、而努力。
(三)三下鄉的意義
大學生參與“三下鄉“活動,是當年五四青年開創的
“走向社會
,深入民眾“光榮傳統的延續,是我們知識分子同工農群眾相結合、教育同生產實踐相結合的一貫方針在新時期的集中體現,是貫徹落實*xxx在北大百年校慶講話中提出的“四個統一“的具體行動,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將自身價值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的必由之路。
我們通過大學學習后,要想盡快的成為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社會位置,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調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鍛煉意志和毅力,為適應以后的工作做一定準備.這是我參加“三下鄉“活動的目的之一.
抓住有利時機參與各種形式的暑期“三下鄉“活動,對于引導我們按照*同志得出的“四個統一“的要求,把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于社會實踐統一起來,自覺走與實踐相結合、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努力縮短成長與社會需要之間的距離,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gg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最需要的地方去見世面,長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于了解國情。我們出生在gg開放的浪潮中,成長在***理論不斷發展的年代,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對gg開放的認識,單從課堂上是難以得到的.因此我們必須走向社會,深入農村,了解占全國人口80%的農民的現狀,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實踐中深化對***理論的理解,深化對gg開放的理解。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于體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樸素民風中的情感滋養,難以盡得于書本;貧困母親臉上的愁容和失學兒童眼中的渴望所激發的力量,難以取之于校園。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堅實的土地,貼近農民的心,才會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艱辛,收獲的喜悅,才會真正把成長的根深深植入祖國的沃土。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于增長才干。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歷來是青年鍛煉成長的有效途徑。社會實踐是知識創新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磨練意志,砥礪品格,把學得的知識用于實踐,在實踐中繼續學習提高,才能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實踐以充分證明,社會實踐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從與人民群眾的廣泛接觸、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
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啟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華,社會責任感增強。在實踐中
,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
篇2:安裝工長實習總結
實習總結
實習對我來說已經不陌生了,由于我此前??飘厴I的時候在成都市自來水六廠工作了大半年時間,但是我還是很重視這次實習,我認為本次實習就像一個試金石,檢驗我能否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順利的運用實際工作中去。關系著我以后能否成功的立足于這個充滿挑戰的行業。
對于一個工程來說一個月的時間很短暫,幾周的時間能學到的東西不是很多,我明白我必須在短暫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東西,所以我在這一個月的實習時間內,緊抓每一分每一秒,學到了很多以前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不到現場實踐很多實際問題都遇不到,只有自己親自遇到了各種問題才能豐富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到項目上實習了我才體會到并不是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用不上,而是看你會不會用,會不會舉一反三,能不能把理論知識給用活。
這次的實習我有三大收獲。第一,學會了適應環境。在學校時就知道搞現場施工的工作環境較差,自己也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但到了現在還是覺得有點艱苦,通過自己不斷的調整,慢慢就有了“別人能做到我也能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的想法。鍛煉了自己吃苦耐勞的能力,也學會了適應環境。另外還學會了在工地上怎樣與工人交流。第二,通過這次的實習使我對水電安裝方面的有關知識在實際上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再多也是理論在上的,最終還是要付諸于實踐才有意義。我通過這次的實習識圖的能力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知道了哪些地方該注意,需要細心的計算。對自己的繪圖能力也有很大幫助,知道哪些細節怎樣設計才能既方便施工又符合規范要求,達到施工,設計標準化。第三,通關幫資料員填寫部分的資料,使我對填寫施工資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什么時候該填寫什么資料,該找什么人簽字等這些以前沒有接觸過得問題。
實習結束后我認為很有必要總結一下,首先通過為期一個月的實習,我學到了很多實踐的知識。通過近距離觀察工人師傅施工,學到了很多適用的具體施工方法及技巧,這些是以前在學校沒有學習到的,但又是十分重要的基礎知識。
??迫?,本科兩年的學習生涯就要結束了,我馬上就要脫離家長,老師的護佑走上屬于自己的那一條路。當我真正獨自走上社會工作這個大舞臺時,才感覺到原來人生的道路是這樣的坎坷,任何人想要成功都要經歷一番狂風暴雨的洗禮。短短的一個月實習就要結束了,我在這一個月中學到了很多東西,相信對我以后的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施工工作,在即將踏上工作崗位之際,這樣的磨礪很重要。希望人生能從此延展開來,真正使學有所想有用武之地。
篇3:藝術學院畢業生實習動員會方案
藝術學院畢業生實習動員會方案
一、時間:20**年10月30日下午16:30分;
二、地點:第三教學樓3101教室;
三、參加人員:
藝術學院周院長、宋立賢副院長、輔導員及06級全體畢業生;
四、會議流程:
1.周光輝院長進行實習動員講話;
2.宋立賢副院長進行實習教學安排及流程、考核方式等內容;
3. 輔導員進行安全教育,并強調校外安全事項,并對實習準備工作進行安排補充,組織學生填寫安全承諾書、畢業生登記政審表等事項;
4.各班班長收齊畢業生信息登記表,向大家宣布班級安排及考試及成績相關,并搜集最新通訊方式加入飛信;
五、會議準備:
1.條幅一條,5米長噴繪“藝術學院20**屆畢業生實習動員會”
2. 材料:畢業生實習辦法及流程安排、畢業生外出實習安全承諾書、畢業生實習表格及鑒定表、畢業生登記政審表、畢業生2學年成績匯總、畢業生學費欠費表、畢業生處分匯總表等
3.畢業生關于考試及教學課程等問題羅列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