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化學危險品泄漏事故應急預案

6985

  海南**集團有限公司化學危險品泄漏事故應急預案

  1總則

  1.1為及時、有效、迅速地處理由于化學危險品儲存、運輸、使用不善等原因造成的泄漏,防止因此引起的人身傷害、環境污染、設備損壞等次生事件,避免和減輕因化學危險品泄漏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國務院《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危險化學品名錄》、《劇毒化學品名錄》、《重大危險源辨識》、《常用化學危險品儲存通則》,結合《海南**集團有限公司重大突發事件(事故)應急管理辦法》的通知,特制定本預案。

  1.2本預案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保人身、保電網、保設備”為原則,以國家有關化學危險品儲存、運輸、使用等有關規定為指導,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制定。

  1.3發電企業主要是危險化學品的使用單位,我公司常用危險化學品有氨水、強酸強堿、燃油等。嚴重的化學危險品傷害人身傷亡應急處理,需要動員公司的力量乃至社會力量,公司員工都有參與危急事件處理的義務。

  概況

  2.1常用危險化學品特性:

  氨水(NH4OH),是不燃燒、無爆炸危險的液體。在正常條件下,從氨水中分離的氨氣具有強烈的氣味、有毒、有燃燒和爆炸危險,具有強烈的明顯刺激作用。

  強酸強堿:對皮膚和粘膜的刺激和腐蝕作用極強,經口服、皮膚接觸或由于呼吸道吸入其蒸氣均可中毒。

  2.2預警級別

  2.2.1二級化學危險品泄漏:酸堿儲罐或管道等運行設備泄漏,或儲存氨氣的容器泄漏,泄漏量較大,給周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并威脅人身及設備安全。

  2.2.2二級化學危險品泄漏:當濃酸、強堿等少量濺出,或氨氣等有毒有害氣體少量泄漏,造成輕微人身傷害,經簡單處理即可恢復,泄漏點容易消除。

  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3.1組織機構

  3.1.1公司成立危險化學品泄漏應急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

  總經理

  副組長:

  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成員:生產技術部、發電部、化環部、總經理辦公室、安全監察室、檢修部、醫務室、保衛部負責人

  3.1.2危險化學品日常管理由保衛部負責,本預案的日常管理機構辦公室設在公司保衛部。

  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在故障發生時,即作為現場指揮機構,進行現場指揮。組長主要負責重大決策,副組長主要負責現場指揮。

  3.1.3應急工作以部門職責分工為依據,下設運行應急組和6個應急專業組,分別由部門分管領導或部門負責人擔任組長,組織完成職責范圍內的具體應急工作。

  3.2組織機構職責

  3.2.1指揮部職責:

  1)在發生化學危險品泄漏等威脅人身安全事件后,根據事故報告立即按本預案規定程序,組織力量對現場進行事故處理,必要時向地方政府匯報或申請援助。

  2)組織和提供在搶險過程中及善后工作的物資及車輛供應。

  3)當危急狀態消除,宣告應急行動結束。

  3.2.2日常管理辦公室職責

  1)明確本應急預案修訂周期,日常檢查。

  2)組織對本應急預案進行演練。

  3)發生事故(原因、處理經過、人員傷亡情況及經濟損失情況)調查報告的編寫和上報工作。

  3.2.3.運行應急組和專業應急組職責

  3.2.3.1運行應急組:由運行值長負責,主要職責是:

  1)及時向危險化學品泄漏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報告事件情況。

  2)負責生產現場機組運行方式調整,根據泄漏點、泄漏量及時采取隔離措施,維護機組正常運行。

  3)在各應急專業組到位前,組織疏散無關人員,并通知值班人員正確佩戴必要的安全防護器具進入事故現場進行處理。

  3.2.3.2各部門(應急專業組)職責:

  1)化學專業(技術支持專業組):負責建立企業危險化學品檔案,明確危險化學品存儲數量、位置、化學特性及泄漏處理方法,在危險化學品泄漏后組織制定現場處理方案,對泄漏物進行回收,要求正確佩戴、使用安全防護用具。本專業組包括環保人員,負責對泄漏現場進行監測,對搶險提出指導意見,防止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

  2)發電部、檢修部、化環部(現場處理專業組):及時與調度部門聯系,盡快隔離故障設備,保證運行設備的安全穩定;組織處理事故現場,消除泄漏點,轉移泄漏源;要求正確佩戴、使用安全防護用具。

  3)保衛部門(防火專業組):控制火災事故的發生,當發生火災時組織撲救,查明并安全轉移現場中毒人員,按現場處理方案協助清洗事故現場,防止事故擴大,要求正確佩戴、使用安全防護用具。

  4)安全保衛部門(安全保衛專業組):設置隔離帶,負責組織隔離帶內所有非值班人員從上風口處撤離,阻止無關人員進入隔離區內,并監督搶險人員安全防護用具的正確佩戴和使用。事故處理結束后,組織完成事故調查及事故信息報送工作。

  5)醫療部門(醫療衛生工作組):負責搶險現場傷員的醫療救治。

  6)總經理辦公室(后勤支持工作組):負責與地方政府的聯系溝通,按照應急工作領導小組指令,對外通報故障處理進展情況;正確調度應急車輛,保證應急物資、人員運輸;組織完成善后處理工作,如果發生人身傷害,工會應介入。

  3.3應急通訊:

  5預防與預警

  4.1危險源監控:

  1)建立公司危險化學品檔案,定期檢查存儲、使用及運輸情況,報廢物品要經專業人員簽字后銷毀。

  2)定期檢查危險化學品使用車間、存儲倉庫等場所的監測、通風、防曬、調溫、防火防爆、泄壓、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靜電、防腐、防滲漏、防護圍堤及隔離操作等安全設施、設備完好情況。

  3)監督危險化學品使用操作方法正確執行。

  4.2預防措施:

  1)對試驗所用化學危險品應儲放在專用的房間和柜內,并有專人負責保管,應有化學危險品領用登記本,取存化學危險品應登記入冊,注明數量和時間。

  2)化學危險品柜應用兩把鎖,鑰匙分別有兩人保管。

  3)揮發性的化學危險品應存放在單獨的專用柜內,化學危險品應按性質分類存放,專人保管。

  4)化學危險品應有名稱濃度級別標簽,否則應經有關人員鑒定確認后方可使用。

  5)失效變質化學危險品應經有關人員鑒定后,方可報廢,并采取適當方法予以消毀。

  6)使用危險品時,事先應知道其性質及防護辦法。

  7)禁止用口嘗和正對瓶口用鼻嗅的方法來鑒別各化學危險品。

  8)供酸堿的工作人員應熟悉化學危險品的性質和操作方法,并根據工作需要戴口罩、橡膠手套及防護眼鏡,穿橡膠圍裙及長筒膠靴,工作負責人需檢查。

  9)高位酸罐頂部不準站人,以防酸罐受力不均破裂。

  10)開啟堿桶及溶解堿,均須戴橡膠手套、口罩和護目鏡并使用專用工具。

  11)供酸堿工作中應設有監護人,工作結束后,要關閉酸堿罐出口閥門。

  12)搬運苛性堿的道路應暢通,并設有水源。禁止用肩扛、背馱或抱住等方法搬運堿桶。

  13)堿區應設有明顯的警示標志,進出酸堿區應關門,以防閑人進入。

  4.3預警行動

  4.3.1一級預警,當發生一級危險化學品泄漏事件,值班員(化學班長)立即匯報值長及保衛部和化學專業負責人(宗忠),值長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立即匯報應急工作領導小組,進入應急狀態,根據故障處理情況,與地方環保部門進行溝通。

  4.3.2二級預警,當發生二級危險化學品泄漏事件,值班員(化學班長)應匯報值長,由值長通知保衛部和化學專業負責人(宗忠),組織處理。

  5應急響應

  5.1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1)在危險化學品泄漏時,首先要保證人身安全,所有救援人員必須按要求佩戴安全防護用具。

  2)盡快消除泄漏點,降低環境污染面積。

  3)對于易燃易爆物品,要防止火災事故。

  4)堅持防御和救援相結合的原則,掌握泄漏物質特性,合理實施救援,必要時可尋求社會支持,正確、快速、有序地實施救援,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5.2應急預案的啟動

  5.2.1一級預警響應

  由危險化學品泄漏領導小組啟動本預案,組織處理,各級人員應在10分鐘內趕到指揮地點或泄漏現場,按照職責分工進行工作。

  5.2.1.1如果是化學加藥系統泄漏,化學專業負責人(宗忠)根據現場實際,調整設備運行方式,停止故障設備,隔離泄漏點。

  5.2.1.2如果是氣瓶泄漏,應根據泄漏情況,轉移泄漏源。

  5.2.1.3如果運輸危險化學品過程中發生不可處理的泄漏時,駕駛員和押運人員應立即報告當地消防部門,同時向運輸單位匯報,尋求支援。公司一般不介入此過程,僅是廠區內搬運,危險化學品數量較小,且處于廠區范圍內。

  5.2.1.4按照5.5條進行應急處理。

  5.2.1.5應急領導指揮小組根據現場事態發展,決定是否組織人員疏散。

  5.2.1.6現場工作人員佩戴防護用具,完成現場操作。

  5.2.1.7現場應急救援人員應站在上風側,疏散人員時要正確判斷風向,向上風側撤離。

  5.2.1.8當有人受毒氣輕微中毒后仍能行動者,應立即離開工作現場,口服復方樟腦酊解毒,并在胸部用冷濕敷法救護,中毒較重者應吸氧;嚴重者如已昏迷者,應立即做人工呼吸法,并拔打120急救。

  5.2.1.9當毒氣威脅當班運行人員安全時,由日常管理辦公室及時通知運行人員,使用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防毒面具,確保設備機組安全運行。

  5.2.1.10

  必要時指揮部總指揮,匯報當地政府要求進行協助處理。

  5.2.2二級預警響應

  由保衛部負責人組織處理,化學專業配合,受傷者按照5.5條進行應急處理,并送醫務室進行進一步處理,并組織其他人員清理泄漏物。

  5.3次生事故處理

  5.3.1如大量有毒有害氣體泄漏時,啟動《有毒有害氣體擴散應急預案》。封鎖現場,建立警戒區,處理事故源,疏散受污染地區的居民。大量泄漏,向上風側撤離,白天撤離至少800米,夜間至少3100米。

  5.3.2如大量易燃易爆氣體泄漏時,要消除泄漏區域附近的所有火源,特別要注意關閉無線通信設備,按照預警級別適時啟動《火災事故應急預案》。

  5.4通用處理方案

  5.4.1疏散無關人員,隔離泄漏點,轉移泄漏源。

  重點提示: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泄漏現場嚴禁使用無線通信設備、嚴禁穿帶鐵釘的鞋、嚴禁吸煙。

  5.4.2根據泄漏物質,采取的應急處置方法:

  1)濃酸濺到眼睛內或皮膚上時,應迅速用大量清水沖洗,再以0.5%的碳酸氫鈉溶液清洗。

  2)強堿濺到眼睛內或皮膚上時,應迅速用大量的清水沖洗,再用2%的稀硼酸溶液清洗眼睛或用1%的醋酸清洗皮膚。

  3)氨水濺出,損傷皮膚時,應用水洗滌,然后用3-5%乙酸或檸檬酸沖洗,當氨氣大量泄漏,發生氨中毒時,應立即轉移中毒者,使其呼吸新鮮空氣。

  4)危險化學品泄漏液漏至地面時,采用圍堤堵截方法,用沙土等筑堤堵截泄漏液體或者引流到安全地點。

  5)當酸、堿溶液排放到地溝內,應立即用堿性溶液或酸性溶液進行中和,并清理干凈,防止地下管道受損和造成污染事故。

  6)用熟石灰對地面存留的酸液進行中和;用鹽酸對地面存留的堿液進行中和。

  5.5控制次生事件的通用處理方案

  5.5.1切斷火源:化學品泄漏時要迅速切斷火源,清除泄漏污染區域內的各種火源,對于易燃易爆的泄漏物,救援人員要禁止使用無線通信設備。

  5.5.2控制泄漏:減少泄漏量及影響范圍。

  (1)如果在生產使用過程中發生泄漏,要在統一指揮下,通過關閉有關閥門,切斷與之相連的設備、管線,停止作業,或通過切換運行方式控制化學品的泄漏。

  (2)如果是容器發生泄漏,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措施堵塞和修補漏點,制止進一步泄漏。

  (3)處理過程中要防止泄漏物擴散,殃及周圍的建筑物、設備、車輛及人群。

  5.5.3泄漏物的處置:要求安全可靠。

  (1)氣體泄漏物處置:應急處理人員要做的只是止住泄漏,如果可能的話,用合理的通風使其擴散不至于積聚,或者用噴霧狀水使之液化后處置。如果是氣瓶泄漏,可將氣瓶轉移到安全地點。

  (2)液體泄漏物處置:對于少量的液體泄漏物,可用砂土或其它不燃吸附劑吸附,收集于容器內后進行處理。大量液體泄漏后四處蔓延擴散,難以收集處理,可以采用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點。為降低泄漏物向大氣的蒸發,可用泡沫或其他覆蓋物進行覆蓋,在其表面形成覆蓋后,抑制其蒸發,而后進行轉移處理。

  (3)固體泄漏物處置:用適當的工具收集泄漏物,然后用水沖洗被污染的地面。

  5.5.4個體防護:參加泄漏處理的人員應了解泄漏化學品的化學性質和反應特性,且要聽從指揮,嚴禁單獨行動。根據泄漏品的性質和毒物接觸形式,選擇適當的防護用品。

  (1)呼吸系統防護:防止有毒有害物質通過呼吸系統侵入人體。如泄漏化學品毒性較大、濃度較高,且缺氧的情況下,應采用氧氣呼吸器、空氣呼吸器、送風式長管面具等。對于泄漏環境中氧氣濃度不低于18%,毒物濃度在一定范圍內,可采用防毒面具(毒物濃度在2%以下采用隔離式防毒面具,濃度在1%以下采用直接式防毒面具,濃度在0.1%以下采用防毒口罩),在粉塵環境中可采用防塵口罩等。

  (2)眼睛防護:防止眼睛受到傷害,可以采用化學安全防護眼鏡、安全面罩、安全護目鏡、安全防護罩等。

  (3)身體防護:為避免皮膚受到損傷,可采用帶面罩式膠布防毒衣、連衣式膠布防毒衣、橡膠工作服、防毒物滲透工作服、透氣型防毒服等。

  (4)手防護:為保護手不受損傷,可以采用橡膠手套、乳膠手套、耐酸堿手套、防化學品手套等。

  5.6應急結束

  5.6.1在危險化學品泄漏點有效隔離完畢,轉入檢修狀態,或泄漏源已轉移至安全區域,泄漏物清理完畢,經環保部門人員驗收合格后,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宣布應急結束。

  5.6.2安監部門組織完成事故調查及上報工作。

  6后期處置

  6.1現場作業人員應配合醫療人員做好受傷人員的緊急救護工作,安監部門人員應做好現場的保護、拍照、事故調查等善后工作。

  6.2現場的事故處理工作完畢后,應急行動也宣告結束。事故的調查和處理工作屬正常工作范圍。

  7應急物資及裝備保障

  工作場所及化驗室應有自來水、沖眼專用設備、通風設備、消防設備、器材急救箱,急救酸、堿傷害時中和用的溶液藥品,以及毛巾、肥皂、膠皮手套、防護眼鏡、防毒面罩等物品,及搶險工具,工作人員穿專用工作服。并應儲備一定數量的人身防護用品,例如:正壓式呼吸器、防酸堿工作衣、防護手套、戴膠手套、口罩、防毒面具、中和急救用藥、應急照明燈等,并定期進行檢查維護,以備急用。

  (2)酸系統應配備生石灰、卸酸泵、卸酸用軟管、酸系統檢修所需要的備品備件和工器具等應急救援物品。

  (3)堿系統應配備卸堿泵、卸堿用軟管、堿系統檢修所需要的備品備件和工器具等應急救援物品。

  (4)現場安裝噴淋、通風設備完好無損,保證現場水源充足。

  8培訓與演練

  公司開展技術講課,講解企業存在的危險化學品性質、操作方法、自救常識、避險原則、個體防護等知識,以提高相關人員進行危險辨識、疏散人員、滅火撲救、緊急醫療救護的等的應急救援能力。

  公司每年組織對本預案的演練,以檢驗本預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根據演練結果進行總結、分析、改進。

篇2:學校天然氣泄漏事故應急程序(2)

  學校天然氣泄漏事故應急程序(二)

  本應急程序的要點是:快速將人員撤離至安全區,防止爆燃,消除泄漏。

  1.發現事故的任何人員都應當在第一時間向校園報警點、值班負責人和學校領導報告。

  2.操作人員應當立即關閉天然氣總閥(掛有標牌)或各分閥。

  3.若天然氣泄漏無法控制,應急指揮部應當立即打119報警,并宣布單位進入全面應急狀態,各應急小組立即實施救援行動。

  4.警戒小組應當根據泄漏影響規模立即劃出警戒區,疏散小組引導危險區域的所有人員撤離至上風向的安全區域。

  5.警戒小組應當禁止一切車輛及無關人員進出學校,禁止附近機動車輛發動。禁止任何人在警戒區域內使用手機、對講機、開關電源等一切可能發出火星的用電設備。

  6.危險區域人員有條件的應當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7.排險搶修小組和外部救援人員立即對設施進行搶修。

  8.醫療救護小組應當對中毒者或受傷者開展救治。對中毒或受傷嚴重者應當立即送醫院搶救,或打120求援。

  9.學校應當將事故情況及時向縣教育局和當地政府等相關部門報告。

  附:

  天然氣泄漏事故處理的注意事項

  1.泄漏區的電氣設備不能隨意開或關,應保持原狀,避免產生電火花。

  2.迅速撲滅各種明火,停止焊接等明火作業。

  3.嚴禁使用金屬工具,以免產生火花,嚴禁穿著釘鞋和化纖衣服。

  4.在氣體擴散區停止使用電話、手機等通訊工具。

  5.冷卻高溫設備、物體。

  6.警戒區內實行交通管制,禁止車輛通行,防止排氣筒火星和吸煙明火。

  7.當天然氣大范圍泄漏時,應當及時擴大警戒區域,并迅速向周圍單位、居民區發出險情信號,要求撲滅明火、切斷電源、迅速撤離。

篇3:硫酸泄漏事故的應急處置措施

  硫酸泄漏事故的應急處置措施

  腐蝕性物品根據其化學性質分為酸性腐蝕品、堿性腐蝕品和其他腐蝕品,其危險特性主要體現在強烈的腐蝕性,極易造成對人體的傷害和對其他物品的破壞。腐蝕性物品事故處置中,必須采取措施作全身性防護,嚴禁皮膚直接接觸。

  一、硫酸泄漏事故的特點

  (一)硫酸的理化特性

  硫酸屬腐蝕性危險化學品,分子式為H2S04,純硫酸是無色、無臭、透明、黏重的油性液體。硫酸的結晶溫度是隨著H2SO4含量的不同而變化,但無規律性。92%硫酸為-25.6℃;93.3%硫酸為-37.85℃;98%硫酸為0.1℃;100%無水硫酸則為110.45℃;20%發煙硫酸為2.5℃,65%發煙硫酸為-0.35℃。

  硫酸的沸點,當含量在98.3%以下時是隨著濃度的升高而增加的,98.3%硫酸的沸點最高,為338.8℃。發煙硫酸的沸點是隨著游離S04的增加,由279. 69C漸至44. 7℃。當硫酸溶液蒸發時,它的濃度不斷增高,直至98.3%后保持恒定,不再繼續升高。

  濃硫酸和稀硫酸的性質有差別。濃硫酸是一種強氧化劑,與碳、硫等共熱時,碳被氧化成二氧化碳,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硫酸能直接和金屬反應生成該金屬的硫酸鹽。濃硫酸在高溫時能使銀等金屬氧化成金屬氧化物;濃硫酸與氫能還原成so2、S,甚至H2S。濃硫酸對金屬鐵有鈍化作用。稀硫酸無氧化性,不能溶銅、銀,但可與鋅、鎂、鐵等金屬反應,被置換出氫并生成硫酸鹽鐵和稀硫酸發生反應。鉛能耐稀硫酸,但不能耐濃硫酸。濃硫酸和稀硫酸均能與金屬氧化物作用,生成鹽和水。

  (二)泄漏事故特點

  1.造成人員傷亡

  硫酸是一種腐蝕性極強的危險化學品,如果將濃硫酸濺到衣服上,它會立即使衣服的纖維素碳化,使衣服上出現小洞。如把硫酸濺到皮膚上,能迅速灼傷人體皮膚。

  硫酸可經過人體的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膚被迅速吸收,對人的皮膚、黏膜有刺激和腐蝕作用。硫酸進入人體后,主要使組織脫水,蛋白質凝固,可造成局部壞死,嚴重時則會奪去人的生命。人吸人酸霧后可引起明顯的上呼吸道刺激癥狀及支氣管炎,重者可迅速發生化學性肺炎或肺水腫。如吸人高濃度酸霧時則可引起喉痙攣和水腫而致人窒息,并伴有結膜炎和咽炎。

  2.腐蝕設備設施

  濃酸酸既是一種強腐蝕劑,同時也是一種強氧化劑,能與金屬和金屬氧化物發生化學反應。當硫酸容器或儲罐發生泄漏,大量的硫酸流經之處,都會對硫酸后接觸到的機器、設備、設施等造成嚴重腐蝕和氧化,有的會造成致命的損壞并無法修復。

  3.嚴熏污染環境

  硫酸的酸性和強腐蝕性能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大量硫酸泄漏之后,濃烈和具有強刺激性的酸霧對空氣造成嚴重污染,如果人或動物呼吸后,則會引起明顯的上呼吸道刺激癥狀及支氣管炎,重者可迅速發生化學性肺炎或肺水腫,高濃度時可引起喉痙攣和水腫導致窒息,并伴有結膜炎和咽炎。

  大量泄漏的硫酸流散到農田,則對農田造成污染,嚴重影響耕種,甚至造成農田不能使用。如果流散到河流、湖泊、水庫等水域,則造成水污染,嚴重時該水域的水未經處理不能使用。如果流散到公路、水渠等處,則對路面和水渠造成嚴重污染和腐蝕損壞,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

  二、硫酸泄漏事故的處置

  硫酸雖然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和氧化性,但其本身和蒸氣不易燃燒。因此在硫酸泄漏事故處置中,應采取科學、穩妥、積極、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員傷亡,嚴密控制泄漏的波及范圍和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減少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

  (一)偵察災情

  救援人員到場后,通過外部觀察、詢問知情人、內部偵察或儀器檢測等方式,重點了解掌握以下情況:

  (1)泄漏硫酸的濃度及相關理化性質;

  (2)硫酸泄漏源、泄漏的數量及泄漏流散的區域;

  (3)硫酸泄漏的儲罐或容器數量,能否實施堵漏,應采取哪種方法堵漏;

  (4)現場實施警戒或交通管制的范圍;

  (5)現場是否有人員傷亡或受到威脅,所處位置及數量,組織搜尋、營救、疏散的通道;

  (6)硫酸泄漏及事故處置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采取哪些措施可減少或防止對環境的污染;

  (7)現場的救援水源,風向、風力等情況。

  (二)設立警戒

  根據泄漏事故現場偵察和了解的情況,及時確定警戒范圍,設立警戒標志,布置警戒人員,控制無關人員和機動車輛出入泄漏事故現場。

  現場警戒工作一般由到場的公安。交警人員負責,在企業內部由保安或保衛人員承擔。硫酸泄漏發生在公路上,要及時對事故路段實施交通管制,停止人員和車輛通行。

  (三)疏散救人

  救援人員應對硫酸泄漏事故警戒范圍內的所有人員及時組織疏散,疏散工作應精心組織,有序進行,并確保被疏散人員的安全。對現場傷亡人員,要及時進行搶救,并迅速由醫療急救單位送醫院救治。

  1.疏散組織

  事故現場一般區域內的疏散工作由到場的政府、公安、武警人員實施,危險區域的人員疏散工作由救援人員進行。

  2.疏散順序

  事故現場人員疏散應有序進行,一般先泄漏源中心區域人員,再泄漏可能波及范圍人員;先老、弱、病、殘、婦女、兒童等人員,再行動能力較好人員;先下風向人員,再上

  風向人員。

  3.疏散位置

  從事故現場疏散出的人員,應集中在泄漏源上風方向較高處的安全地方,并與泄漏現場保持一定的距離。

  4.現場急救

  對受到硫酸及酸霧傷害較重人員,應在事故現場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搶救。

  (1)吸入硫酸蒸氣者要立即脫離現場,移至空氣新鮮處,并保持安靜及保暖。吸入量較多者應臥床休息、吸氧、給舒喘靈氣霧劑或地塞米松等霧化吸入。

  (2)眼或皮膚接觸硫酸液體時,應立即先用柔軟清潔的布吸去再迅速用清水徹底沖洗。

  (3)口服硫酸者已出現消化道腐蝕癥狀時,迅速送醫院救治,切忌催吐。

  (4)急性中毒者要迅速送醫院救治。

  (四)筑堤圍堵

  硫酸泄漏后向低洼處、窨井、溝渠、河流等四處流散,不僅對環境造成污染,而且對沿途的土地、設施、路面等造成嚴重腐蝕,擴大災害損失。因此,救援人員到場后,應及時利用沙石、泥土、水泥粉等材料筑堤,或用挖掘機挖坑,圍堵或聚集泄漏的硫酸,最大限度地控制泄漏硫酸擴散范

  圍,減少災害損失。

  (五)關閥斷源

  輸送硫酸的管道發生泄漏,泄漏點處在閥門以后且閥門尚未損壞,可采取關閉管道閥門,斷絕硫酸源的措施制止泄漏。關閉管道閥門時,必須在開花或噴霧水槍的掩護下進行。

  硫酸容器、槽車或儲罐發生泄漏,如果采取關閉閥門的措施可以制止泄漏,則應在開花或噴霧水槍的掩護下迅速關閉閥門,切斷硫酸源。

  關閥斷源,一般應由事故單位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實施。如需救援人員實施關閥,則應做好個人安全防護,在搞清所關閉閥門的具體情況后,謹慎操作。

  (六)器具堵漏

  針對硫酸泄漏容器、儲罐、管道、槽車等不同情況,可采用不同的堵漏器具,并充分考慮防腐措施后,迅速實施堵漏。

  (1)儲罐、容器、管道壁發生微孔泄漏,可用螺絲釘加赫合劑旋人泄漏孔的方法堵漏;

  (2)管道發生泄漏,不能采取關閥止漏時,可使用堵漏墊、堵漏楔、堵漏袋等器具封堵,也可用橡膠墊等包裹、捆扎等;

  (3)閥門法蘭盤或法蘭墊片損壞發生泄漏,可用不同型號的法蘭夾具,并高壓注射密封膠進行堵漏。

  (七)輸轉倒罐

  硫酸儲罐、容器、槽車發生泄漏,在無法實施堵漏時,可采取疏轉倒罐的方法處置。

  倒罐前要做好準備工作,對倒罐時使用的管道、容器、儲罐、設備等要認真檢查,確保萬無一失,一般由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具體操作實施,救援人員給予積極配合。

  倒罐時要精心組織,正確操作,有序進行,要充分考慮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特別要做好操作人員的個人安全防護,避免發生意外,造成人員傷亡或災情擴大。

  倒罐結束后,要對泄漏設備、容器、車輛等及時轉移處理。

  (八)稀釋沖洗

  硫酸與水有強烈的結合作用,可以按任何不同比例混合,混合時能放出大量的熱。因此在稀釋硫酸時要避免直接將水噴入硫酸,避免硫酸遇水放出大量熱灼傷現場救援人員

  皮膚。

  對泄漏硫酸進行稀釋時,要選用噴霧水流,不能對泄漏硫酸或泄漏點直接噴水。

  如泄漏硫酸數量較少時,可用開花水流稀釋沖洗,當水量較多時,硫酸的濃度則顯著下降,腐蝕性相應降低。

  在稀釋或沖洗泄漏硫酸時,要控制稀釋或沖洗水液流散對環境的污染,一般應圍堵或挖坑收集,再集中處理,切不可任意四處流散。

  (九)中和吸附

  硫酸泄漏流入農田、公路、溝渠、低洼處等,可用堿性物質,如生石灰、燒堿、純堿等覆蓋進行中和,降低硫酸的腐蝕性,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進行堿性物質覆蓋中和時,操作人員要做好個人安全防護,特別要保護好四肢、面部、五官等暴露皮膚,避免飛濺的硫酸造成傷害。中和結束后,要對覆蓋物及時進行清理。

  對于泄漏的少量硫酸,可用砂土、水泥粉、煤灰等物覆蓋吸附,攪拌后集中運往相關單位進行處理。

  (十)清理轉移

  硫酸泄露事故處置結束后,要對泄漏現場進行清理。清理工作由當地政府組織,公安、環保、救援等部門參加。

  1.清理覆蓋物

  對處置硫酸泄漏使用的所有覆蓋物進行徹底清理,把覆蓋物集中運到相關單位進行處理,或運到環保部門指定的傾倒場處理。

  2.洗消污染物

  對泄漏硫酸污染的機器、設備、設施、工具、器材等,由救援人員作用堿性的開花或噴霧水流進行集中洗消,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對受污染的公路路面等也可用堿性水溶液進行沖洗,最大限度地減小泄漏硫酸的損害。

  3.轉移泄漏物

  對泄漏硫酸污染的機器、槽車等可移動的設備,要組織力量及時轉移到安全地方妥善處理。對倒罐后的硫酸也要及時轉移到有關單位進行處理。

  硫酸泄漏事故處置結束后,現場不能留下任何安全隱患。

  三、硫酸泄漏處置要求與注意事項

  (一)加強現場警戒

  根據硫酸泄漏后流散的情況和可能波及的范圍,現場警戒區域要適當放大,特別是酸霧飄散的下風方向更要加強警戒,及時疏散警戒區域內的人員至安全地帶,嚴格控制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防止酸霧對現場人員的侵害。

  (二)強化個人安全防護

  凡參加堵漏、倒罐等進入一線的搶險救援人員,必須做好個人安全防護。執行關閥、堵漏、筑堤、回收、稀釋任務的救援人員要佩戴隔絕式呼吸器,著救援防化服,戴防酸手套,不得有皮膚暴露,尤其是面部和四肢,避免飛濺的硫酸造成傷害。如不甚接觸硫酸,要及時用水沖洗,或用堿性溶液進行有效處理,必要時迅速進行現場急救或送醫院救治?,F場執行其他任務的搶險救援人員,也要做好安全防護,特別是處于下風向的人員,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硫酸蒸氣對呼吸道的侵害。

  (三)選擇上風向較高處設置陣地

  現場水槍陣地一般應設置在硫酸泄漏源上風向的較高處,或側上風向,防止酸霧對救援人員的直接傷害。救援車應停放在距硫酸泄漏源一定距離的較高處,如事故現場場地有限,則到達現場的救援車較多時,救援車應集中停放在遠離泄漏源處,采取接力供水方式向處置現場供水,以防不測。

  (四)選擇噴霧射流稀釋硫酸

  硫酸具有強烈的吸水性,在與水結合后產生大量的熱,如用密集射流直射硫酸,則會使硫酸飛濺,對救援人員造成直接威脅。救援人員如用水稀釋硫酸,必須避免水流直射硫酸,即便使用噴霧射流,也不可直射硫酸,避免飛濺起的硫酸傷害救援人員。

  (五)精心組織現場急救

  事故現場如有受傷者,救援人員要迅速組織急救?,F場急救一般應由到場的醫護人員進行,救援隊員給予配合。如果醫護人員未到場,救援隊員則要進行簡單急救,或迅速送醫院救治?,F場急救應根據受傷者的傷勢情況和傷者的多少有序進行,一般應先搶救危重受傷者,再搶救輕微受傷者;先搶救行動不便的受傷者,再搶救有一定行動能力的受傷者。急救工作要精心組織,避免混亂。

  (六)及時堵漏,控制災情

  對持續泄漏的硫酸儲罐、容器、管道等設備,救援人員要根據具體情況,及時采取器具堵漏、筑堤圍堵、挖坑聚集等有效措施,攔截、阻止、控制硫酸的流散,特別是向重要設施、設備、場所、水域等地方的流散,有效減少硫酸對沿途的強烈腐蝕、破壞及污染。

  (七)由環保專家指導防污

  對較大硫酸泄漏事故,救援人員在實施搶險的同時,要及時通知環保部門的有關專家到場,具體指導防止環境污染事項,以及要采取的措施。事故處置中一般由環保專家提出意見,現場指揮部決定實施,并指派相關部門具體落實,救援人員給予配合。嚴防泄漏硫酸對現場及周圍環境的污染。

  (八)集中處理稀釋水流

  泄漏事故處置過程中救援人員使用的稀釋水流

  ,因受到硫酸污染,切不可任其到處流淌,要采取筑堤、挖坑、人工回收等措施盡量集中或回收,然后進行物理或化學中和處理,避免造成次生污染,擴大事故災情和損失。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