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校史陳列室國旗下講話
何安娜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很榮幸代表高二語文組介紹我校的校史陳列室。
校史陳列室分為八大部分,主題鮮明,圖文并茂,形式活潑,氣勢恢宏。從校史室的設計構思到招標建設,從史料搜集到實地考證,平校長殫精竭慮,事必躬親。第一部分“世紀追溯 百年回眸”再現了我校校名更迭的歷史。
我校前身是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于1903年的東路高等小學堂和文普通中學堂。當時的洋務運動急需大量人才,于是張之洞創辦了許多學堂,有小、中、高等學堂,我校就是其中一所。在校學生全部公費,成績優異者還可公派留學。優渥的學習環境吸引了大量才俊入讀,僅創辦的第一年,入學的就有“辛亥元勛”宋教仁,“地質泰斗”李四光,國學大師黃侃,“民國第一清官”石锳,XX的老師何炳麟等等。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董必武也于1905年慕名入讀本校。真是群賢畢至,濟濟一堂,群星璀璨,熠熠生輝。
在第二部分“鴻基初立 歲月流韻”中,你能更真實感受到學校在不同時期的發展變化。學校在省立一中時期聘用的教師或留學過日本,或畢業于北京大學、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即今天的武漢大學,學校管理制度開時代之先,培養了一批有思想、愛祖國的熱血青年。1916屆校友陳潭秋,他是中國共產黨一大最年輕的代表,為革命信仰萍蹤浪跡,戰斗一生。1933級校友何功偉,行刑前劊子手說:“你走一步,我問你一次‘回不回頭’,你若回頭,就免于一死?!眻远ㄈ缢?,任劊子手問了一百多次,巋然不應。犧牲時還不到26歲!這是怎樣的 Http://www.zonexcapitaltr.com/ 一群為理想獻身,為正義奮斗的校友們??!
第三部分“櫛風沐雨 薪火相傳”展示有彩畫十四中校景、各類證書以及學校歷任校長和書記。歷任校長中有位廖立勛校長,他是著名學者,出版過《實用國音學》。他不拘常泥,開拓進取,任職期間,人才輩出。如1937級校友原中國共產黨中央xxx趙*、1932級校友中國美國史研究的主要開創者和奠基者劉緒貽教授、1936屆校友獻身我國航空制造與教育事業的程寶蕖教授等,正如1931級校友抗日烈士楊學誠,這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荊楚英模人物”說:“我這支蠟燭,不求點得時間長,只求點得亮?!?/p>
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1938年日寇逼近武漢,“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省立一中命懸一線,何去何從?答案在第四部分“烽火聯中 鐵肩道義”。武漢大會戰時,省立一中聯合兄弟學校組成“湖北省立聯合中等學?!?,簡稱湖北聯中,決定西遷。師生們背著行李,背著圖書,背著實驗儀器,更背著學校和國家的希望,跋涉在崇山峻嶺上,曝露在風霜雨雪中,吃冷飯,喝冰水,睡山坡,克服重重困難,真所謂“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湖北聯中,中國基礎教育的“西南聯大”。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聯中校歌》誕生了,它激發了多少聯中學子的民族自豪情和保家衛國的責任感?!暗於ò顕鴱团d民族躋大同”,浩然正氣,永存世間!
在第六部分“踵事增華 興賢育才”有我校校史陳列室的“鎮室之寶”,它是兩份老校友捐贈的算學和地理考試答卷。前輩們繼承了張之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把學校辦成湖北地區最早的按現代學制設置的公立中等學校。今天我們繼續發揚張之洞的開拓包容精神,順應歷史潮流,主動求變,特色辦學,多元成才,碩果累累。學校社團眾多,足球、橋牌成為靚麗的名片,科技社同學成功申請專利,美術特色教育如火如荼。我校還面向國際,與莫斯科大學合作辦學。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因時間關系我的介紹只是浮光掠影,歡迎來校史室參觀,激發自強精神,傳承百年薪火!
供稿 | 何安娜
篇2:小學校史范例
小學校史范例
**小學坐落在湯溝鎮鳳**(黃泥山)南麓錢氏九公享堂舊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創辦,1950年春屬民辦公助學校,1952年秋轉為公辦。
學校前身是田間小學附名的鸞鳳鄉國民中心小學,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因國民政府要求各鄉辦學,而該鄉系半淪陷區無力辦學,為了能領取補助費以補田間小學經費的不足,于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秋在田間小學的基礎上附了個鸞鳳鄉國民中心小學的空名。民國三十五年春由**將該空名學校與田間小學分開,在鳳**(黃泥山)南麓的九公享堂(今紅星村)開設僅20余人的低年級復式班,校長由**擔任,使鸞鳳鄉國民中心小學有了實體。
1950年桐廬縣教育科介紹錢守成到鸞鳳鄉(**鄉)國民中心小學組織辦學,改校名為鳳儀小學。利用享堂做校舍,發動群眾捐物,加上政府的補助費,作為辦學基金。當年學校有低、中、高3個復式班,學生40余人,教職工6人,公推錢守成為校長。
1952年,原鸞鳳鄉劃為5個小鄉,鳳儀小學坐落在原**鄉,從而改名為**中心輔導小學,1956年縣命名為**中心小學,1960年,易名為湯溝公社**管理區輔導小學,在“*”時改為紅星小學,“*”后又改為**小學。
1962年秋為便利兒童入學,下設共一、仁和、永豐3個教學點(一~二年級),歸**小學統一領導。1972年~1980年曾附設過初中班。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學校進入新的健康發展時期,規模不斷擴大,學生達580人。生源來自**、共一、新建3村及鄰村邊陲。轄2所分校,擁有12個班級,教職工23人,學兒入學率達99.9%。
1986年,隨著*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決定的實施,學校由原**鄉輔導小學更名為**中心小學。在普及初等教育和深化教育領域的各項改革中,發揮了中心小學的職能作用。1986年底,以中心學區為單位成立了**鄉小學系統黨支部,中心小學成了“小教支部”的辦公、活動的主要場所。
1994年建學前班1個,招收5~6周歲兒童接受教育。從1995年開始,該校辦學條件日益改善,1998年新建近1000平方米的3層9個教教室的教學樓1幢,學校占地面積6670平方米,校園布局:北為教學區、辦公室、資料室、儀器室、圖書室齊全,辦公及教學條件日趨現代化;西南為生活區,每個教師有1個單間宿舍;西面為體育場地,有初具規模的體育設施。校園內有矗立的旗桿,樹木四季常青,花卉處處飄香。辦學條件的改善,有力地促進深化教育改革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19*后有3位教師被評為省、市優秀教師,多數學生獲縣、市、省征文獎。1993年獲全國青少年“尋偉人足跡,學雷鋒精神”組織獎。
1999年9月,**鄉中心小學更名為**鄉**小學
20**年3月,**鄉**小學更名為湯溝鎮**小學。20**年4月,“農遠”工程設備入住**小學,為**小學的教學資源注入了新鮮活力。20**年10月,**小學建成了一幢3層18開間的教師辦公樓,建筑面積527平方米,造價20余萬元,大大的改善了教師辦公條件。20**年11月,在深圳電子計算機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友的資助下,學校在校園內建成了一個混凝土結構的籃球場,換掉了所有舊課桌,辦學條件進一步得到改善。
20**年6月,在中央農行經濟處主任**的關懷下,**小學再添5臺電腦,進一步優化了學校的教學資源。
20**年8月,**小學在深圳電子計算機有限公司總經理**和中央農行經濟處主任**的關懷下,得到省財政廳10萬元的項目撥款,拆掉了陳舊老化的石頭墻,興建了長達200米的磚混結構新墻;校園操場全部澆上混凝土地坪,**小學的校容校貌煥然一新,硬件設施已躋身于鎮先進行列。20**年,**小學校園面積約6670平方米,建筑面積3217.2平方米,在校學生300余人,教職工20人。
“碧血催桃李,丹心育棟梁”,**小學歷經幾十個春秋,送走了幾十屆畢業生,為上一級輸送了數千名合格生。在**小學受過啟蒙教育的出類拔萃者有:援助老撾的橋梁建筑專家、高級工程師、原武漢設計院黨委副書記**;赴坦桑尼亞鐵路建設的高級工程師**;安徽省農科院副教授**;浙江絲綢學院電子工程系教授**;安徽廣播電臺轉播臺臺長**;北京市玄武區文化局副局長**;中國科技大學碩士生、深圳電子計算機有限公司總經理**;中華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央農發行經濟處主任**;樅陽縣原法院院長、現政協副主席**等等。**小學自創辦以來,不僅只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學校,她已由條件簡陋的小學發展成教學樓、辦公樓、“三室”一應俱全,體育設施基本完備的,具有現代化氣息,上規模的農村小學。教育教學成績卓著,是樅陽縣知名學校之一。
歷任校長:zz(主任負責全盤)、zz
篇3:參觀校史館小感
參觀校史館小感
借著南京大學110周年紀念的余慶,我們**學生公寓、公用房、體育館三個物管處于5月29日下午聯合參觀了**校區的校史館。在領導的指引下,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踱著輕快的步子,邊聽著講解員細致生動的講解,邊用目光打量著浩瀚校史的朵朵浪花。
穿過不同時期的校門,我們循著南大發展的百年軌跡,在感受她深厚的文化底韻和濃重的學術氛圍之外更體味了她一如既往對學生的重視和關愛。從“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到“誠樸雄偉、勵學敦行”的校訓,從**校慶的設計上特地把住宿區到教學區、生活區的步行時間都控制在八分鐘的細微之處,我們充分感受到了“以人為本”的理念精神,而這也正是我們LD人執著的追求。
作為南京大學后勤服務集團的一顆螺絲釘,我們能夠在最基礎的一線上為優秀的學子服務,這本身就是一項光榮又艱巨的使命。工作在學生身邊的我們,只有時時處處把學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以貼心的親情服務做好每一個細節,才能贏得學生對我們的信賴和支持?!耙匀藶楸尽辈皇且粋€口號那么簡單,它要求我們在每一天的瑣碎工作中都能做到“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要求我們在提供日常服務時讓學生感到溫暖,提供特殊服務時讓學生感到受尊重;要求我們以服務為基礎,以管理為手段,以學生為主體,以優化育人環境為目標,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成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短短一個小時的參觀在我們的戀戀不舍中劃上了圓滿的句號,而我們飽含熱情的工作還在一如既往的上演著,從校史館走出,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工作會越做越好,南大的明天定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