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班主任工作體會
中職學校班主任工作在中職教育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領路人,是學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德育工作的骨干。他們既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又要落實學校學生管理部門的管理要求,及時反饋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因此,班主任的能力、素質和工作效果,對中職學校德育工作和學生日常管理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中職學校的班主任主管部門,在用學校的規章制度管理和要求班主任同時,也要針對實際情況對班主任工作進行具體指導,這是貫徹落實學校管理要求,促使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組織保障。
結合我校和我帶班級的情況,談幾點體會:一、班主任必須要有使命感和責任心
中職學校的班主任工作非常辛苦。但為人師表、育人成長的忙碌也最能充實人的心靈。一個班主任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會帶出有自己性格烙印的班級。因此,班主任必須明確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加強自身修養,樹立崇高的使命感和強烈的責任心。
二、班主任要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多和學生談心,把關心落在實處。
作為一名班主任應經常和學生打成一片,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隨時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了解和掌握多個學生的思想狀況。經常深入班級,深入學生中間,找學生談心,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并以誠懇的態度,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解除他們心理負擔,讓其講真話、講實話。我對表現較差、學習較差的學生不歧視、不冷落、不嫌棄、不傷其自尊心。而是努力尋找后進生的閃光點,并為其創造條件和機會,發揮他們的每一點長處,以增強其進步的信心,并經常找后進生個別談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從心靈上真正感化他們,轉化一名后進生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愛心和熱情!在這項工作中,我是非常注重情感交流,以心換心,設身處地,用師愛去溫暖他們曾經被冷落的心。同時從一點一滴的小事開始,培養他們的自尊、自信、自愛的精神,挖掘閃光點。然后從嚴要求,積極鼓勵他們在思想上的每一個進步。最后,為鞏固他們的進步,我在每個后進生的周圍,安排一批班干部、好同學對他們進行熱心的幫助。這樣,有了和家長的定期交流,有了老師的定時指導和班團干部的幫助,便形成了一個促進后進生轉化的良好環境,使班級的后進生轉化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班主任要開好班會
班會是體現班主任工作藝術的重要舞臺,是和學生溝通與交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實行民主班級管理的重要形式。所以,班主任必須開好班會。但是在具體工作實踐中,一些班主任開班會存在以下問題:時間不能保證(一個班會幾分鐘、十幾分鐘就結束了)、內容單一(成了“批判會”或者“算賬會”)、形式老套(一學期或一任班主任只用一種形式,缺乏新意)、“一言堂”(班主任一個人在說,學生參與性差)、地點不變(只局限在本班教室)。班主任應多動腦筋,多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和特長,開出高水平的、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素質的班會。為此,我們對班會提出以下要求:時間要保證(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開,根據內容,可以作為一堂課來上),形式可多種多樣(可以有思想教育班會、娛樂形式的班會,還可以組織參觀、進行角色體驗等),有些班會可以讓學生做主角,可以邀請班外或校外人員參加,地點可以在教室、操場也可以在各種教育基地。通過召開班會,結合其他教育工作,班主任能夠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務,帶出優秀的有個性特點的班級來。
四、班主任要認識宿舍管理的重要性
班主任的工作像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傾注了大量心血的思想教育工作也許無人知曉,學生宿舍內務整理工作就是如此。這項工作開展得好壞影響的是一個班級、一個宿舍以及每個學生精神風貌的具體體現,也影響著對班主任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績的評價。因此,班主任對這項工作不可掉以輕心,不能單純理解為搞不好只是學生懶惰的問題。要充分重視,常督促,勤檢查,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搞好內務的重要意義。選出好的宿舍長,安排好值日生,按照要求搞好并保持好宿舍衛生,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和休息環境。
總之,中職生的特點多,班級工作瑣碎,班主任工作任務就是理清無數瑣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新方法、改進新措施,在進行實踐的同時,不斷鉆研科學的管理方法和理論,深入到學生當中,真正的關心、愛護學生,有著春風化雨般的愛心,也就能滋潤每一棵樹苗長成參天大樹,就能為社會多培養一些合格的技術人才!
篇2:高中班主任帶班心得體會
20**年我校高三學子不負眾望取得優異成績,自己所帶高三(11)班作為其中一份子亦取得些微成績,這是上級部門和年級管理組、所有任課教師群策群力的智慧體現!
要說班級管理,我不敢談什么經驗,只是將三年來帶班的點滴做法沉淀一下,談一點體會,敬請大家參考、商榷。
我所說的可以歸納為四個詞語“信念、嚴格、激勵、協作”。
一、把“信念”變成一種力量
三年前,我因為前面兩屆班主任做的還可以,學校繼續讓我擔任班主任工作。三年中,無論選科分班、教師調整,校領導仍安排我擔任魯望班的班主任,自己覺得這是對我莫大的信任和鼓勵。為此我更加有爭強必勝,敢打先鋒的信念,同時我也把這種信念感染班上的學生,我不斷地告誡學生:我們不能辜負 “魯望”二字,我們班要做學習中的先鋒隊、前進中的領頭羊,我們應該具備更高的素質和更遠大的目標。
大家都知道,進入魯望班的學生大部分都目標明確:那就是考大學。但三年的時間,很容易使學生迷失方向、望目標而生畏,甚至棄目標而不顧。所以從高一開始,我始終不間斷的利用班會課、個別談話的機會,和學生明確目標,樹立信念,告訴學生:學習是吃苦的事,但要學會苦中求樂;成長中必然有煩惱,要能及時摒除雜念、強化信念,讓“最好”“更好”“必勝”“我能行”這些信念保持學生學習的銳氣、增強學生鉆研的力量。
二、用“嚴格”強化過程管理
如果說信念是前進的動力,那么“嚴格”和“激勵”便是前進的兩個輪子、雖說魯望班學生素質較高、自覺性好,但和老大哥學校的學生比起來還有很大的差距,若不從頭抓起,從小抓起,難免產生不良的學習、生活習慣。即便有目標、有信念,取得好成績的愿望也會落空。校長在會議中常教導我們“慈不掌兵”, “抓好過程”,“嚴格管理”,強調嚴www.zonexcapitaltr.com格要求的重要性。所以從接班開始我就從嚴治班,從嚴治生,抓住每個假期結束、重新分班等契機,強調制度、強化要求,以嚴格要求自己做學生的表率。從要求學生如何上早讀、上自習到課堂上眼耳不顧窗外事,從值日生工作、午休到晚間宿舍紀律事無巨細、面面俱到、專人負責,專人監督,班級中人人有任務,事事有人做,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年來我班的衛生、紀律均能日日達標,每月先進,班風學風建設步步上升,學生的學習習慣也有了章法,有了規矩,各科成績整體大幅提高。
三、用“激勵”為學生加油打氣
常有老師看我批評學生太兇、太狠、太可怕,實際這只是一方面,批評是因為做得不好,必須制止,還有后半部分的工作--就是激勵,包括心理疏導、分析原因、激勵斗志。俗話說“打一巴掌喂一個甜棗”,這是我慣用的做法,學生做錯了事是難免的,單純的就事批評效果肯定不好,也達不到批評的目的。所以我針對學生出現的不好的苗頭、不好的現象,由此事引開去,嚴厲過后歸到學習上來,最終讓學生口服心也服;另一方面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習狀況,繪出每個學生的成績變化圖線,和學生面對面的挖掘根源、尋找原因,讓學生在失敗、挫折之后痛下功夫,迎頭趕上。三年中,利用早讀、午休、晚自習,有計劃、有目的的和每個學生交流,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讓“協作”創造良好的氛圍
最后說到協作,包括任課老師間的團體協作,團隊作戰,也包括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互相學習。班主任要充分發揮促進兩個協作的協調和指導作用,使老師能同心同德,齊心協力的搞好班級教育教學工作,也使班級中充滿友好、協作、團結、向上的良好氣氛,這也是班級整體成績提高的重要保證。
羅羅嗦嗦說了這些,希望于大家有可取之處,成績已經過去、輝煌更屬未來,為了吳中教育事業的興旺發達,我會更加虛心的學習、加倍努力的工作。
篇3:班主任對我做家長學校講師的體會
班主任對"我做家長學校講師"的體會
一年4班 zz
家校合作是做好學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證,作為一名班主任,我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做好家長學校的講師,工作中我能想家長所想,積極做好家長的指導者、合作者,與家長們一起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
今年我擔任一年級班主任,相對來講,工作更為繁重,一方面,學生剛剛走出幼兒園,學校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得從點點滴滴做起;另一方面,一年級的家長絕大多數剛剛"榮升"學生家長,幼兒家長和學生家長的工作是有不同的,怎樣配合老師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也得從零做起。針對這些特點,工作中我要求自己細中再細,尤其是在做家長學校的講師方面,能借助自己本身既是班主任、家長學校講師,又是一年級學生家長的優勢,設身處地地為家長著想,做好各方面工作。
對于家長學校工作,學校也是非常重視的,我們一年級級部的三位老師也時常一起探討這個問題。從學前培訓的第一天起,我們就召開了家長會,就"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做了指導,使家長明確現階段應該做什么,減少了彎路。同時,我們向家長們公布了學校以及自己的聯系電話,誠心誠意地希望與家長交朋友,共同做好工作??紤]到學生年齡小,有些事情說不明白,為了使學生盡快適應學校生活,使家長更快地了解學校各方面的情況、要求,在開學的第一個月內,我們不斷地印發有關條子、通知,事事俱細,加強了家校的溝通。在與家長交流中了解到家長們急切地想知道"如何做好孩子的學習輔導",級部老師一起打印下發了《給家長的一封信》,指導家長如何加強孩子語文、數學、英語的輔導,受到家長們的歡迎。
平日里,我注意發現問題及時與家長聯系,聯系的方式是多樣的:打電話、寫條子、面談、家訪、在作業本上聯系以及讓學生自己回去與家長談,再由家長寫回條等,這樣使問題解決于萌芽狀態,防患于未然。與家長交往中我注意了自己的言行與談話方式,家長的自尊心得到尊重,他們自然會更好地配合。在與家長交流的同時,注意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不厭其煩,反復抓、抓反復,以耐心、愛心去感染熏陶一顆顆童心。
今年9月28日,學校召開家長會,這也是家長學校統一授課時間。會前,針對平日情況,學校統一下發了各學段的家長調查表,我們在回收后,認真地加以分析總結,了解家長所思。我們發現,家長需要指導的問題集中于兩點: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低年級四位老師共同商討,決定取前一個為講座內容,并進行了集備,針對本班情況我還做了補充。在形式上,我采用了座談式,進行了圓桌會議。從陸續走進教室的家長的表情看,他們對這種形式是感到新奇、滿意的。既然要體現出一種平等、互動,作為老師應做好良好的組織者、參與者。家長學校講座中,我沒有死搬硬套地按準備好的材料進行宣讀,而是發揮了自己同樣是一年級學生家長的優勢,針對某一條聯系學生實際、聯系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做補充說明,并注意在語言上不擺老師的架子,時時以朋友的身份與大家共同探討、研究,這樣自然地引起了家長的共鳴。我還注意使用好家長學校教材《家庭教育》,針對家長提出的孩子做事磨蹭、不肯動腦筋等問題,引用雜志中的優秀經驗進行指導,家長們聽了很感興趣,會后有好幾位家長來借這本雜志。
在家長會上,家長們聽得認真,記得仔細,散會后還有不少家長圍住我,進一步探討所涉及的問題。唯一感到不足的是,因事先沒有指定某位家長做引導性發言,家長們在發言方面還有拘束。我覺得這次家長會從召開時間(周六)、召開形式、會議內容等方面都在時時以家長為出發點,想家長所想,確實是在以實際行動展現教育口號"創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所體現的教育理念。
做好家長學校的講師,加強家長與老師的溝通、探討,我們的教育一定會有大的收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