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職業學院學分制學籍管理規定 (試行)

6543

  職業學院學分制學籍管理規定 (試行)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既有專業理論知識又有實際動手能力的操作型、應用型人才,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和健全學生管理制度,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及廣東省教育廳頒布的有關規定,結合學院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規定。

  第一章 學制

  第一條 全日制普通??茖W制為二至三年。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實行彈性學制,但在校時間原則上不能少于兩年,總學習年限原則上自入學時起連續計算不得超過五年 (二年制的專業不超過四年)。

  第二章 入學與注冊

  第二條 按照國家招生規定錄取的新生,持學院錄取通知書和規定的有關證件,按期到校辦理入學手續。因故不能按期入學者,應向學院請假(除不可抗拒的原因外),由教務處批準,假期一般不得超過兩周。未經請假或請假逾期報到者,以曠課論處,超過兩周不報到者,取消入學資格。

  第三條 新生入學后,學院按照招生規定進行復查,經復查合格,即取得學籍。復查不符合招生條件者,由學院區別情況,予以處理,直至取消入學資格。凡屬循私舞弊者,一經查實,取消學籍,予以退回。情節惡劣的,報請有關部門查究。

  第四條 新生進行體檢復查患有疾病者,經醫療單位證明,短期治療可達到健康標準的,由本人申請,學院醫務部門提出具體處理意見,學院批準,可準許保留入學資格一年,并應回家治療。保留入學資格的學生,必須在下學年開學前向學院申請入學,經縣級以上醫院證明,學院復查合格,方可重新辦理入學手續。復查不合格或逾期不辦理入學手續者,取消入學資格。

  第五條 每學期開學時,學生必須按時到校辦理入學注冊手續。因故不能如期注冊者,必須履行請假手續,否則以曠課論處。未經請假逾期兩周不注冊者,按自動退學處理。

  第三章 選課

  第六條 學院實行導師制和選課制。學生每學期在導師的指導下,根據本專業指導性教學計劃的要求按規定的程序,選定所修課程和學分。每學期修讀的課程和學分一經選定,原則上不得更改。

  第七條 學生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地安排學習進度。有先行后續關系的課程,原則上應先修先行課程。

  第八條 課程門數,按下列方法計算:

  (一)凡跨學期講授的課程,每學期按一門課程計算;

  (二)教育部規定的高職高專政治理論類課程均為必修課,列入教學計劃。有開課的學期,均按一門課程計算;

  (三)單獨設置的實踐(實驗)課程、課程設計、實習和技能訓練,各按一門課程計算;

  (四)畢業設計(論文、調研)、畢業實習各按一門課程計算。

  第四章 考核與成績記載

  第九條 學生必須參加本專業指導性教學計劃規定的課程和各個實踐性教學環節(設計、實驗、實習等)的考核??己顺煽兗案穹娇扇〉迷撜n程的學分。

  第十條 課程考試的組織和管理按《z職業學院學生學籍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執行。

  第十一條 考試可采用筆試、口試、實際操作等不同方式進行。各門課程考試成績一般采用百分制,某些實踐性較強、采用百分制評定成績確有困難的課程(如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社會調查等)也可以根據實習或實驗報告、課內外作業、平時作業、平時測驗等采用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級記分制。

  第十二條 為區別學生成績優劣,學期、學年和畢業前統計學生成績時,一律采用折算成百分制計算平均成績的辦法。五級計分制折算為百分制的標準是:優為 95分、良為85分、中為75分、及格為65分、不及格為50分。

  第十三條 為便于評定學生的學習質量,課程成績采用學分績點的統計方法。學習成績與績點的折算辦法如下:

  90-100分折合為4.00-5.00績點(90分折合4.00績點,90.1分折合4.01績點,91分折合4.10績點,依此類推),“優秀”折合4.50績點;

  80-89.9分折合為3.00-3.99績點,“良好”折合3.50績點;

  70-79.9分折合為2.00-2.99績點,“中”折合2.50績點;

  60-69.9分折合為1.00-1.99績點,“及格”折合1.50績點;

  59分以下(不及格)折合0績點。

  第十四條 考試前應認真做好學生考試資格的審查工作。學生某門課程缺課(含曠課和請假)累計達到或超過該門課程教學時數的 1/3者,或缺交作業(包括習題或實驗報告)次數達到或超過該課程應交作業次數的1/3者,不得參加考試。該課程以不及格論處。

  第十五條 公共體育課的考核要以考勤、課內教學和達標成績進行綜合評定。因病殘等原因不能參加正常公共體育課學習的學生,經醫生證明,系主任批準,可參加體育保健課學習,或跟班參加體育教師指定的適當活動,經考核及格給予相應的成績和學分。

  第十六條 凡擅自缺考或考試作弊者,該課程成績以零分計,在成績登記表中注明作弊、曠考等字樣,該門課程不能取得學分,并視其違紀情節和認錯態度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

  第十七條 參加省級以上英語統考(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或全國大學英語四級)取得及格以上成績者,如果以前英語考試不及格,可用“總評及格”予以沖銷,并在備注欄中記錄統考成績及“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或全國大學英語四級”等字樣,并取得相應的學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考核以參加廣東省教育廳組織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水平考試(計算機應用基礎模塊)”或“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的成績作為該課程的結業成績,成績合格者取得相應的學分。

  各專業指導性教學計劃中規定的考證課程詳見本規定第二十二條第三款。

  第十八條 課程考核成績由任課教師評定,統考課程由各系組織有關教師評定。學生成績由教師上網填報,并打印學生成績登記表(2份)。經教研室主任審核簽字,在考試后五天內,將成績登記表與裝訂好的試卷送交所在系(部)辦公室,由系(部)匯總后將一份成績登記表和裝訂好的試卷送教務處存檔。

  第十九條 學生每學期的各科考核成績,均由各系辦公室統一公布。

  第五章 多修、重修、免修與緩考

  第二十條 學院按各專業的學制確定各專業學生每學期應修讀的學分數。學生如需要超出本專業指導性教學計劃規定的學分,應按程序辦理審批手續,并按規定交納相應的修讀費。

  第二十一條 必修課程考試不及格者必須重修。專業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考試不及格者,可以申請重修,也可以按照所修專業指導性教學計劃的規定改修其他課程。

  第二十二條 學生對本專業指導性教學計劃規定的課程,在下列情況下可以提出免修:

  (一)學生已經修讀過的大專以上課程(如自學考試的課程),須提交相應權威部門的考核成績證明或有關材料,經系主任審核,并報教務處備案,可以獲得批準免修該課程,承認該課程原有的成績,并取得相應學分;

  (二)學生通過自學已掌握的課程,可提出免修申請,并參加學院組織的“免修通過考試”,成績在及格以上者(含及格),可獲得批準免修該課程,并取得相應的學分,但每學期免修課程不得超過兩門;

  (三)指導性教學計劃中規定的考證課程,學生已經取得相應的證書(如電工證、導游證等),須出示有關證件及考證相關課程的成績證明,經系主任審核,教務處批準后,可以免修該課程,承認該課程考核的成績,并取得相應的學分。

  第二十三條 學生要求免修的課程,可在每學期結束前二周,提出下學期免修課程申請,參加“免修通過考試”,成績在及格以上者(含及格)可以免修。

  第二十四條 教育部規定的高職高專政治類理論課、德育課、體育課、實驗課、實習、畢業設計(論文)不準免修。

  第二十五條 學生必須按照規定的時間參加考試,如確因特殊原因不能參加考試者,應事先向本系申請緩考,并出具有關證明,經系主任同意,教務處批準后方可緩考。

  第六章 轉系(專業)與轉學

  第二十六條 學生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可準許轉系(專業)、轉學:

  (一)學生入學后發現某種疾病或生理缺陷,經學院指定的醫療單位檢查證明,不能在原專業學習,但尚能在本院或其他高等學校別的系(專業)學習者;

  (二)根據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改革和社會對人才需求情況的發展變化,必要時學院可以適當調整部分學生的專業。

  第二十七條 入學半年以內(含半年)、滿足上述轉學條件者可以轉同類別的其他專業,入學超過半年者不允許轉專業;原則上不允許學生跨類別轉專業。

  第二十八條 學生轉專業后,原已獲得的學分凡符合轉入專業指導性教學計劃要求的,學院予以認定。

  第二十九條 學生要求轉學應按如下審批手續辦理:

  (一)學生轉學由本人申請,學生所在系提出意見,教務處審查同意,主管教學院長批準,由學院上報省教育廳審批;

  (二)學生在本省范圍內轉學,須由轉出學校推薦,經轉入學校審核同意,報省教育廳批準后發文通知轉出、轉入學校,學生方能辦理轉學手續;

  (三)學生跨省轉學,須轉出學校推薦,經學校所在省高教主管部門批準后,由轉出學校將材料連同上級批件函至擬轉入學校聯系,轉入學校同意后,報轉入學校所在省主管高教部門批準,并發文通知轉出省高教主管部門和學校,學生方能按規定辦理轉學手續。

  第七章 休學、保留學籍與復學

  第三十條 學院允許學生分階段完成學業。學生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予休學:

  (一)因病經指定醫院診斷,須停課治療、休養占一學期總學時三分之一以上者;

  (二)根據考勤,一學期請假缺課超過該學期總學時三分之一者;

  (三)因某種特殊原因(如意外傷害等),本人強烈要求或學院認為必須休學者;

  (四)因科技開發、創業實踐等原因須暫時中斷學業的。

  第三十一條 學生休學須經系主任同意,報教務處批準。學生休學一般以一年為限。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累計休學不得超過兩次。

  第三十二條 休學學生的有關問題,按下列情況處理:

  (一)學生休學期間,不享受在校生待遇。學生休學期間的行為和出現的事故,均由學生本人負責;

  (二)因病休學的學生,應回家療養。病休期間醫療費自理。

  第三十三條 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予以保留學籍:

  (一)已辦理休學手續的;

  (二)自愿應征入伍的。

  第三十四條 學生復學按下列規定處理:

  (一)因傷病休學的學生,申請復學時,必須由縣級以上醫院診斷,證明恢復健康,并經院醫務部門復查合格,方可復學;

  (二)學生休學期滿,應于學期開學前持有關證明材料向學院申請復學;

  (三)超過期限未辦理復學手續的學生,不再保留學籍。休學期間,如有嚴重違法亂紀行為者,取消復學資格。

  第三十五條 學生在保留入學資格、保留學籍、休學期間不得報考其他學校。

  第八章 退學與試讀

  第三十六條 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一學年內取得的學分未達到最低應修課程總學分的三分之一者;

  (二)違反《z職業學院課程考核管理規定》,應作退學處理者;

  (三)休學期滿不辦理復學手續者;

  (四)經學院動員,因病該休學而不休學,且在一年內缺課超過該學年總學時三分之一者;

  (五)意外傷殘不能再堅持學習者;

  (六)操行評定累計兩次評定為不及格者;

  (七)本人申請退學者;

  (八)因其他原因學院認為應作退學處理者。

  按本條規定處理的學生,對學生不是一種處分。

  第三十七條 學生退學,由本人申請,學生所在系提出意見,教務處審核,并報主管院長審批。

  第三十八條 退學學生發給退學證明,并按第四十七條根據學習年限及成績發給肄業證書或學習成績證明。取消學籍或退學的學生,均不得申請復學。

  第三十九條 學生因第三十六條第一款所造成的退學,可以申請辦理退學試讀,規定如下:

  (一)由學生本人持家長同意退學試讀的函件,向所在系提出申請,經系主任審核同意后,報教務處批準,安排在下一年級跟班試讀;

  (二)在校學習期間,退學試讀只限一次,時間為一年。退學試讀期間不享受在校生和休(停)學生待遇;

  (三)退學試讀期滿,所選課程必須考核全部合格,并取得相應學分,取消退學試讀。由本人提出申請,經系主任審查,報教務處批準,方能重新取得學籍;

  (四)退學試讀期間必須繳交學院規定的試讀費。

  第九章 考勤與紀律

  第四十條 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考勤與紀律按《z職業學院學生考勤管理暫行規定》執行。

  第十章 獎勵與處分

  第四十一條 對德、智、體、美諸方面或在思想品德、學業成績、鍛煉身體、課外活動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可授予相應榮譽稱號。

  第四十二條 對犯錯誤的學生,學院可視其情節給予批評教育或紀律處分。處分分下列五種:

  (一)警告;

  (二)嚴重警告;

  (三)記過;

  (四)留校察看;

  (五)開除學籍。

  留校察看以一年為限。受留校察看處分的學生,一年內有顯著進步表現的,可解除留校察看;經教育不改的開除學籍。

  第四十三條 有關對學生處分的細則,詳見《z職業學院學生紀律處分實施辦法(試行)》。

  第四十四條 在校期間對學生的行為規范進行綜合測評,并以此作為畢業推薦的重要依據。具體評定標準參照學院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一章 肄業與畢業

  第四十五條 具有學籍的學生,德、智、體合格,修滿本專業指導性教學計劃規定的各類學分者,準予畢業,發給畢業證書。

  第四十六條 學生提前修滿本專業指導性教學計劃規定的各類學分,可申請提前畢業。

  第四十七條 具有學籍的學生,符合下列情形者,按肄業處理,發給肄業證書:

  (一)在學院規定的修讀年限內,未修滿本專業指導性教學計劃所規定的學分者;

  (二)學生沒有學完本專業指導性教學計劃規定的課程,但具備本專業指導性教學計劃三分之二課程成績及格者,發給肄業證書,否則僅發給學習成績證明。

  第四十八條 未經學院批準而擅自離校的學生作自動退學處理,取消學籍,不發給肄業證書和成績證明。凡勒令退學的學生,可發給成績證明。對開除學籍的學生不發給肄業證書和成績證明。

  第十二章 附則

  第四十九條 本規定自二O**年九月一日起施行,適用于二O**年起入學的學生。

  第五十條 本規定的解釋權歸教務處。

篇2:師大普通本??茖W生學分制學籍管理實施細則

  為了保障學分制教學管理制度的有序運作,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教育部[20**]21號令)和《Z師范大學學分制管理暫行規定》,特對《Z師范大學學分制學籍管理細則(暫行)》(閩師發[1999]010號)進行修訂,修訂后的學分制學籍管理實施細則如下:

  第一章 入學與注冊

  第一條 按國家招生規定錄取的新生,持錄取通知書及學校規定的有關證件,在學校規定的期限到所在學院辦理入學手續。因故不能按期入學者,應向所在學院請假(并附醫院、原所屬單位或街道、鄉鎮證明),經學院批準后,由學院報校教務處備案。請假時間一般不得超過兩周。未請假或者請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外,視為放棄入學資格。

  第二條 新生入學后,學校在三個月內按照國家招生規定對其進行復查。復查合格者予以注冊,取得學籍。復查不合格者,學校將區別情況予以處理,直至取消入學資格。

  凡屬弄虛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學籍者,一經查實,立即取消其學籍。情節惡劣的,報請有關部門查究。

  第三條 對患有疾病的新生,經學校醫院或校醫院指定的二級甲等以上醫院診斷不宜在校學習的,可以保留入學資格一年。保留入學資格者不具有學籍。在保留入學資格期內經治療康復的,可以向學校教務處申請入學,由學校醫院診斷,符合體檢要求,并經復查合格的,重新辦理入學手續。體檢、復查不合格或者逾期不辦理入學手續者,取消其入學資格。

  第四條 每學期開學時,學生應按學校規定日期報到,并向所在學院辦理繳費注冊手續。學院負責辦理學生報到注冊,并及時將報到注冊情況報教務處、財務處備案。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可以申請貸款或者其他形式資助,辦理有關手續后注冊。

  未按學校規定繳納學費或者其他不符合注冊條件的不予注冊。因故不能如期報到和注冊者,必須向學院辦理請假或暫緩注冊手續,否則按違反學習紀律處理。未經請假或請假未準逾期兩周以上(含兩周)未注冊者,視為放棄學籍,按自動退學處理。

  第二章 考勤

  第五條 對培養方案規定的課堂講授、考試、實驗、實習、社會調查、公益勞動、軍事訓練、時事政治學習,要進行考勤,學生因故不能參加的,事先必須請假。未請假或請假未準而擅自缺席者,以曠課論處。

  教師可以根據本《細則》的有關規定、課程特點和學生出勤率等情況制定考核辦法,按一定比例評定學生的平時成績;對學生遲到、早退、曠課等情況應及時向所在學院反映,由教學秘書登記備案。

  采取全程考勤或抽查方式考勤所發現的曠課現象,教師可參照本《細則》第十九條第一款處理。

  學生曠課時間,一般課程按課表規定的上課學時計算;無故不參加公益勞動、軍事訓練、實習實踐、社會調查等,按每天四學時計算。

  對曠課的學生,根據曠課時數及情節,給予批評教育,直到紀律處分,處理辦法按《Z師范大學學生紀律處分規定(試行)》執行。

  第六條 學生因病請假須持校醫院指定的二級甲等以上醫院有關證明辦理請假手續,一周以內的由輔導員批準,一周以上的須由輔導員審核,并經學院領導批準。

  學生有特殊原因需請事假的,應事先辦理請假手續,三天以內的由輔導員批準,三天以上的由輔導員審核,并經學院領導批準。事假不超過兩周。請假期滿,學生須及時向輔導員銷假。需要續假的,辦理手續與請假手續相同。續假批準與否,應回復學生本人。

  學生請病、事假的申請書、醫院證明及有關負責人審批意見應存學院備查,學生在一個學期內請病、事假累計超過一個月時,應報教務處備案,累計超過本學期總學時三分之一以上者,應予休學。

  擅自離校連續兩周未參加學校規定的教學活動者,視為放棄學籍,按自動退學處理。

  學生在校期間(假期除外)無論何種原因出境,均應如期返校并向所在學院報到,逾期兩周以上(含兩周)未返校報到者,視為放棄學籍,按自動退學處理。

  第三章 考核與成績記載

  第七條 學生必須參加學校教育教學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和各種教育教學環節的考核,考核成績和所得學分載入教務綜合管理系統。學生畢業時,由學院分別打印出學生學業成績表和學籍卡一式二份。一份歸入學生本人檔案,一份歸入校綜合檔案室。

  第八條 培養計劃規定的每一門課程,每學期評定一次成績。安排兩學期或兩學期以上修讀的課程,每學期作為一門獨立課程進行考核。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軍事訓練、實習、社會調查、公益勞動、畢業論文(設計)等,在結束時進行考核。

  第九條 考核成績按以下規定登錄與發布。

  (一)課程考核成績評定采用百分制記分,滿60分為及格并取得該門課程學分,百分制成績均按整數記載。

  (二)各類考核成績由任課教師于每學期結束后10個工作日內負責登錄教務綜合管理系統,同時打印一份書面成績單(冊),任課教師簽名,經所在學院教學秘書復核后歸開課學院存檔。

  (三)教務處將在每學期結束10個工作日后,發布學生學習成績,學生需對所學課程任課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做出評價后,才能查詢個人成績。

  (四)學生對個人成績有疑問或考試成績出現錯誤的,可以書面形式向開課學院提出復核申請,經開課學院分管教學院長批準后,可進行查卷。成績有誤的,由任課教師填寫學習成績修改報告單并署名,經開課學院分管教學院長審核同意,并報教務處批準后修改成績。成績修改一般在下學期開學后一周內進行。

  第十條 考核包括考試和考查兩種,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考核方式可根據課程性質、特點和教學要求由主講教師確定并提出書面方案,報分管教學院長批準后在開學初向學生公布本課程的考核方式及成績評定辦法。

  第十一條 課程實行教考分離,采用題、卷庫考試,試卷分A、B兩卷交分管教學院長審核,并確定正式考卷。

  第十二條 成績考核采用能夠反映學生學習成績質和量兩方面的績點評價方法,即成績管理實行學分績點制,課程成績考核采用百分制,并用“績點”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

  (一)考核成績與績點的對應關系

  百分制 60、 61、...、 65、 ...、71、...、85、...、99、100

  績 點 1.0、1.1、...、1.5、...、2.1、...、3.5、...、4.9、5.0

  (二)課程學分績點、平均學分績點的計算方法:

  課程學分績點:將某一門課程的成績按上表規定轉換為績點,再將績點乘以學分數,得出該課程學分績點。

  即:課程學分績點=課程績點數×課程學分數。

  平均學分績點:學生在修讀期間所取得的學分績點之和,除以該生同期修讀的學分數之和,為該生平均學分績點。即:平均學分績點=各門課程學分績點之和÷各門課程的學分數之和。

  平均學分績點是衡量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指標,每學期計算一次。學生在修完培養方案規定的全部課程后,按以上辦法計算總的平均績點。

  第十三條 課程按學期計算學分,學生修讀某門課程,學期考試成績達到60分者,即獲得該門課程的學分。

  軍事訓練、公益勞動、社會調查、實習、科研實踐等實踐教學環節,凡考核成績達60分以上(含60分)者,即獲得該環節的學分。

  軍事訓練、公益勞動、社會調查、實習、科研實踐等實踐教學環節考核不及格者,由各學院在適當時間安排一次重修。

  第十四條 《大學體育課》為公共必修課。實行主副項制教學與考核。

  因身體疾病或某種生理缺陷,經學校醫院或校醫院指定的二級甲等以上醫院證明不能正常上大學體育課者,可以改修體育保健課(最后考核成績應注明為體育保健課的成績),經考核合格,即可視為體育課考核合格,取得該課程學分;經學校醫院證明不宜參加公益勞動、軍事訓練者,由學院分管教學院長簽署意見并報教務處批準后,可免予參加,但理論部分不能免修。

  第十五條 《大學英語》為公共必修課,分四個學期講授。非英語專業所有本科學生都要修讀四個學期《大學英語》課程。每學期均作為一門獨立課程進行考試,考試成績及格者,可取得學分。

  第十六條 大學計算機課程為公共必修課。全校非計算機專業本科學生必須修讀《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計算機技術基礎》課程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根據各個專業的特點開設,并體現在專業培養方案中。計算機課程教學包括理論講授和上機實踐兩個部分。學校不組織期末考試,學生修完該課程后直接參加全國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聯合考試,所取得成績作為該課程期末考試成績。即,非計算機專業本科學生在校期間應取得聯考一級合格證書,方可取得學分;開設《計算機技術基礎》課程或《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非計算機專業本科學生在校期間應取得聯考一級和二級合格證書,方可取得學分。

  第十七條 學有余力的學生,由本人申請,經學院同意,報教務處審核后可輔修第二專業課程。修讀完輔修專業培養方案規定的全部課程,考核合格的,發給輔修專業證書。

  第十八條 學生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參加考試的,必須在考前以書面形式向所在學院提出緩考申請(因病申請者須持學校醫院病假證明),經分管教學院長批準后,報教務處備案,可按下列規定辦理:

  (一)緩考一般應在該課程重修考試時進行,也可參加下一年級同一門課程學期考試。緩考成績按學期考試成績登記。

  (二)凡因急病來不及事先提出申請者,必須在本門課程考試結束后一日內憑急病病假證明補辦申請緩考手續。逾期不辦者,以曠考處理。

  第十九條 學生曠課、曠考和考試作弊的處理辦法:

  (一)學生無故缺課累計超過該門課程學期總學時數的三分之一的,不得參加該課程考試,該課程成績以零分記。

  (二)凡曠考的學生,該門課程考試成績以零分記,并計入該課程總成績的評定。曠考經本人申請,分管教學院長審核,教務處批準,并履行相應手續后,可參加該課程重修。

  (三)學生必須嚴格遵守考試紀律,嚴禁考試違紀作弊。學生在課程考試時違紀、作弊,該課程總成績以零分記,并依據《Z師范大學關于學生考試違紀處理的規定》和《Z師范大學學生紀律處分規定(試行)》進行處分。確有悔改表現者,在受到處分(不含開除學籍)退學,至少6個月后,可由本人提出申請,經分管教學院長審核,教務處批準后,獲得重修機會。

  第二十條 學生可根據校際間協議跨校修讀課程。在他校修讀的課程成績(學分)經學校審核后予以承認。

  第二十一條 學生思想品德的考核、鑒定,以《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為主要依據,采取個人小結、師生民主評議等形式進行。學生的品德評定一般每學年進行一次。進行個人小結和鑒定時,應以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為目的,具體安排和要求由校學生工作部(處)另行制定。

  第四章 課程選修與免修

  第二十二條 選課的原則與程序

  (一)選課原則:學生修讀課程門數和順序應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在導師的指導下以學校印發的培養方案為依據按一定的選課順序自主決定多修、少修、緩修。

  (二)選課程序

  1.學生選課前必須詳細閱讀各專業的培養方案和課程簡介。各學院要委派有經驗的教師進行指導。選課時要首先保證必修課的教學。有嚴格先修后續關系的課程,要先選先修課,再選后續課,未取得先修課程學分的,一般不得選讀后續課。

  2.學生選修課程時,需辦理選修手續。

  3.學生在每學期結束前一個月內辦理下學期選修手續。選課一經確定,學生不得任意退選、改選或增選課程;個別確需調整者,在開學后兩周內提出書面申請,經分管教學院長批準后由教學秘書予以調整,其中全校性公共選修課程須報教務處批準。

  4.未辦理選修手續,或選修后未參加考核者,不能取得相應課程學分。

  第二十三條 學生修讀的課程成績評定經補考后仍不及格,可以申請重修。必修課、指定選修課考試經補考后仍不及格的,必須重修;任意選修課考試經補考后不及格的,可以重修,也可以改修其他課程。重修費用按學分收取。

  (一)學生必須按學校規定辦理相應手續,未經辦理修習手續而擅自聽課者,不予課程考核。

  (二)學生因重修而發生碰課,允許對重修課程進行間斷性聽課。學生申請間斷性聽課,在開學后一周內提出,經分管教學院長批準,報教務處備案,并由學院教學秘書通知任課教師。學生間斷性聽課,每門課程的聽課時數至少應達到該課程教學時數的三分之一,并參加全部實驗(見習)課,完成全部作業,參加全部考試。每位學生申請間斷性聽課,一學期以兩門課程為限。實驗課及實踐性課程不得間斷性聽課。

  (三)重修的課程,考試成績重新評定,按最高成績計算,績點也相應進行重新評定。

  (四)重修或改修由學生本人提出申請,在每學期開學第一周內向所在學院辦理相關手續。

  第二十四條 學校允許成績優良且自學能力強的學生申請并經批準后免聽、免修有關課程。

  (一)免修 對通過自學已基本掌握下學期將要開設的某門課程內容的學生,可在學期末提出免修申請,經所在學院同意后參加學院安排的免修考試。每門課程只能申請一次免修考試。免修考試成績在75分以上者準予免修。

  (二)免聽上一學期平均學分績點在3.0及以上的學生可在開學第一周內書面提出免聽某門課程的申請,經所在學院批準后可不跟班聽課,但應按時完成作業,并參加期中測驗及課程實踐教學環節,方可取得參加該門課程期末考核資格。學生一學期申請免聽的課程數一般不得超過二門。

  (三)政治理論課、德育、體育、軍事理論、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學生均不得免聽與免修。

  第五章 轉專業與轉學

  第二十五條 學校根據社會對人才需求情況的發展變化,經學生同意,必要時可以適當調整部分學生所學專業。

  第二十六條 學生一般應當在所錄取的專業完成學業,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以申請轉專業或者轉學:

  (一)確有專長,轉專業更能發揮其專長者;

  (二)入學后發現某種疾病或生理缺陷,經學校醫院或校醫院指定的二級甲等以上醫院證明不能在原專業學習,但尚能在其它專業學習者;

  (三)經學校認可確有某種特殊困難,不轉專業或不轉學將無法繼續學習者。

  第二十七條 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原則上不得申請轉專業或者轉學:

  (一)入學未滿一學期者;

  (二)由招生時所在地的下一批次錄取院校申請轉入上一批次院校者或由低學歷層次轉為高學歷層次者;

  (三)定向生及委培生未經委托單位同意者;

  (四)在原專業學習并已取得90(二年制或三年制為45)以上學分者;

  (五)已有一次轉專業或轉學的經歷者;

  (六)應作退學處理者;

  (七)其它無正當理由者。

  第二十八條 學生申請轉專業、轉學按下列規定辦理:

  (一)學生要求轉專業,由本人提出書面申請。屬本學院內轉專業,由所在學院研究確定,報教務處審核,經學校批準后方可辦理轉專業手續;院際間轉專業的,須經所在學院推薦和擬轉入學院同意,報教務處審核,經學校批準后方可辦理轉專業手續。

  (二)學生要求轉學到其它院校者,由本人提出書面申請,經所在學院及學校同意推薦、擬轉入的院校同意接收,上報Z省教育廳審批(跨省轉學的,需得到兩省教育主管部門批準)。

  (三)經批準由外校轉入我校學習的學生,一般只能轉入相近專業和年級。

  (四)學生轉專業、轉學的手續,應在每學期期末前(一般在每年的6月底和12月底)辦理完畢。

  (五)學生獲準轉專業后(含經批準由外校轉學至我校),執行轉入專業相應年級的專業培養計劃。原已獲得的學分符合轉入專業培養計劃規定要求的,經轉入學院和教務處確認后,予以認可;缺修的學分應予補修;不符合轉入專業的專業培養計劃要求的,可酌情轉為任意選修課學分。

  第六章 休學、復學、保留學籍

  第二十九條 學生在修業年限內因個人原因申請休學或者學校認為應當休學的,經學校批準,可以休學。學生休學中斷學習時間以一學年或者一學期為期,累計中斷次數不得超過兩次(二年學制的不超過一次)。各類學制學生的修業年限均含休學時間。

  第三十條 學生學習期間應征參加中華人民解放軍(含中華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可保留學籍至退役后一年。

  第三十一條 學生休學按照下列規定辦理:

  (一)學生要求休學,應由本人書面申請(提供相應的證明材料等),所在學院提出意見,報學生工作處、教務處審批。獲批準后,休學學生應當于批準之日起兩周之內到學校有關部門辦理相關離校手續,并按時離校。逾期不辦理手續者,按擅自離校處理。

  (二)學生休學期間,學校保留其學籍。

  (三)學生休學期間,不享受在校學習學生的待遇。

  (四)學生休學期間發生的事故,學校不承擔任何責任。

  (五)學生休學期間的醫療費用,按學校醫療保健中心的有關規定辦理(有參加醫療保險者,按醫療保險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三十二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向學校提出復學申請,經學校復查合格,方可復學。學生復學按下列規定辦理:

  (一)休學期滿的學生,應于學期開學前向所在學院提交復學書面申請,并附所在街道、居委會或轄區派出所關于休學期間表現的證明(因病休學者還須持學校醫院或校醫院指定的二級甲等以上醫院病情診斷證明),經所在學院同意,報教務處批準,方可復學。

  (二)學生在休學期滿后兩周內不辦理復學申請手續或者申請復學經復查不合格者,按自動退學處理。

  第三十三條 學生在保留入學資格、休學期間,如果報考其它院校,應先辦理取消入學資格或退學手續。

  第七章 學業預警與退學

  第三十四條 學校實行學生學業預警制度。

  (一)學生已選讀的必修課與限定選修課的不及格課程的學分數累計達到20學分,或者一學期所修讀的必修課與限定選修課考核不及格課程的學分數超過10學分,給予學業危機警告,由所在學院書面通知學生本人及家長。

  (二)學生已選讀的必修課與限定選修課的不及格課程的學分數累計達到30學分,或者一學期所修讀的必修課與限定選修課考核不及格課程的學分數超過15學分,由學校勸其退學,并書面通知學生本人及家長。不愿意接受退學勸告的學生,應向所在學院提交繼續學習的書面申請,所在學院簽署意見后,報教務處審批。

  第三十五條 學生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生成績未達到規定要求或在修業年限內未完成學業者;

  (二)經學校指定醫院診斷,患有疾病或者意外傷殘無法繼續在校學習者;

  (三)一學期累計曠課達到60學時或未經請假擅自離校,連續兩周未參加學校規定的教學活動者;

  (四)無正當事由,未經請假逾期兩周不到校辦理注冊手續者;

  (五)本人申請退學者;

  (六)接受學校退學勸告者;

  (七)屢次違反學校學籍管理規定者。

  按上述規定退學,對退學學生不是一種處分。

  第三十六條 按第三十五條作退學處理的學生,由其所在學院提出書面報告,送教務處審核,由校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并出具退學決定書。退學決定書由其所在學院指定專人送達本人,并找學生談話,做好過細的思想工作。本人不在學校無法當面送交的,采用郵寄送達,以回執上注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與此同時,退學決定書將報省教育廳備案。

  第三十七條 學生退學的其他問題,按下列規定辦理:

  (一)退學或因其他各種原因處理離校的學生,必須在退學通知送達或公告之日起兩周內辦理退學手續離校,檔案、戶口退回家庭戶籍所在地。

  (二)對學習滿一學年以上但未完成培養方案規定內容而退學的學生,發給肄業證書。

  (三)退學的學生,逾期不辦理離校手續,由學校有關部門注銷其在校各種關系,不發肄業證書。

  (四)被取消學籍、退學、開除學籍的學生,不得申請復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對退學處理有異議的,參照下列程序與辦法辦理。

  (一)學生對退學決定有異議的,在接到學校退學決定書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可以向學校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訴。

  (二)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對學生提出的申訴進行復查,并在接到書面申訴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作出復查結論并告知申訴人。需要改變原退學決定的,由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提交學校重新研究決定。

  (三)學生對復查決定有異議的,在接到學校復查決定書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可以向省教育廳提出書面申訴。

  (四)學生在申訴期內未提出申訴的,視為同意退學決定。對超過期限的申訴的,學校不再受理。

  第八章 畢業、結業、肄業與學位

  第三十九條 學校對畢業班學生進行全面鑒定和審核。鑒定和審核內容包括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其重點應放在對政治覺悟、思想意識、道德品質、學業成績以及學習、勞動態度和健康狀況等方面作出評定。

  學生在學校規定年限內,修完培養方案規定的全部課程,德、智、體達到畢業要求,準予畢業,發給畢業證書。獲得畢業資格的本科學生經審核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和《Z師范大學學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規定者,授予學士學位。

  第四十條 學生可提前畢業或推遲畢業。學生在校最長年限(含休學)為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制年限延長兩年內。

  第四十一條 學生未達到國家頒布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者和全校性公共選修課未修滿10學分者,不予畢業,作結業處理,發給結業證書。

  第四十二條 學生在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制年限內,修完培養方案規定內容,未達到畢業要求,準予結業,由學校發給結業證書。結業生離校后,在規定最長修業年限內經本人申請,所在學院同意,教務處批準,每門課程可重修一次,實習、畢業論文(設計)可補作一次,達到畢業要求者頒發畢業證書,畢業時間按發證日期填寫;仍未達到畢業要求者,作永久結業處理。

  第四十三條 無學www.zonexcapitaltr.com籍的學生不得發給任何形式的畢業證書。

  第四十四條 學生未能修滿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但在校學習一學年以上,可發給肄業證書;對學業不滿一學年者只發給單科成績證明。

  第四十五條 學校按國家教育部相關規定嚴格按照招生時確定的辦學類型和學習形式,填寫、頒發學歷證書、學位證書。

  第四十六條 學校按國家教育部相關規定執行高等教育學歷證書電子注冊管理制度,每年將頒發的畢(結)業證書信息報省教育廳備案,并由省教育廳報國家教育部注冊。

  第四十七條 對違反國家招生規定入學者,學校不發給學歷證書、學位證書;已發的學歷證書、學位證書,學校按國家教育部相關規定予以追回并報教育行政部門宣布證書無效。

  第四十八條 學校鼓勵學生在學期間攻讀雙學位、輔修第二專業,具體辦法見《Z師范大學雙專業、雙學位管理試行辦法》。

  第四十九條 畢業證書(含輔修)、學位證書(含雙學位)及結業證書的發放,每學年進行一次。畢業、結業、肄業證書和學位證書遺失或損壞不能補發,經學生本人申請,學??沙鼍呦鄳淖C明書,證明書與原證書具有同等效力。

  第九章 附則

  第五十條 本細則經20**年第14次校長辦公會議研究通過,從頒發之日起實行。原規定同時廢止,其他有關文件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準。

  第五十一條 本細則由教務處負責解釋。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