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建設集團高標號大體積混凝土構件施工(故事篇)

1920

  建設集團高標號大體積混凝土構件施工(故事篇)

  各位朋友、各位同仁:

  20**年我公司承建江蘇淮安盱眙一商務樓工程,建筑面積53206.94平米,為框架核心筒結構,地下一層,地上二十五層,建筑總高度為105米,主樓柱網尺寸為8.000*9.650米,下部承重柱斷面為1.2*1.2米,底層層高5.2米,以上層高均米3.8米,大廳高度13.8米,設4根直徑1.7米獨立圓柱,此大廳高度超過8米屬高支模,還經專家論證。

  設計混凝土

  我國對大體積混凝土定義:《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50496-20**中規定,混凝土結構物實體最小幾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體量混凝土,或預計會因混凝土中膠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溫度變化和收縮而導致有害裂縫產生的混凝土,稱之為大體積混凝土。

  本工程它主要的特點就是柱構件斷面體積大,C60高標號混凝土,一般實體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1m,它的表面系數比較小,水泥水化熱釋放比較集中,內部升溫比較快,混凝土內外溫差較大時,會使混凝土產生溫度裂縫,影響結構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須從根本上分析它,來保證施工的質量。

  然后,這對本地區僅一家成立不久的三級企業,且從來沒有生產過C60混凝土,以及我公司項目部也從未施工過這么高標號的混凝土來講(一般房建中很少會碰到),那是巨大的壓力和技術上的考驗。為此,我公司項目部有關技術人員會同商品混凝土生產廠家,共同合作,作為攻堅技術專研課題,經過二個多月的技術準備和試驗(調配比,多次實際立方強度試驗、核心區熱膨脹、溫差等),在本工程實際施工中嚴格按照事先試驗成果計劃組織實施,經現場監理旁站監督,取樣試驗和鉆孔取芯等多項檢測結果,均達到設計和規范規定要求,最終本工程質量還獲得“市優質結構”榮譽證書獎,大廳的四根獨立柱巍然屹立,代表著公司成功的標志。

  ZZ中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二零一七年一月十六日

篇2:鋼筋混凝土構件保護層施工

一、鋼筋混凝土構件的工作原理

鋼筋混凝土構件由鋼筋和混凝土組成。從原材料的力學性能而言,鋼筋有較強的抗拉、抗壓強度,但混凝土只有較高的抗壓強度,抗拉強度卻很低。然而兩者的彈性模量比較接近,還有較好的化學膠合力、機械咬合力和銷栓力,這樣既發揮了各自的受力性能,又能很好地協調工作,共同承擔結構構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載。、在結構計算時,鋼筋混凝土構件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承受外力的;又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很低,為簡化計算,一般混凝土只考慮承受壓應力,而拉應力則全部由鋼筋來承擔。

二、鋼筋混凝土構件保護層厚度的確定

對于受力鋼筋混凝土構件截面設計來講,受拉的鋼筋離受壓區越遠,其單位面積的鋼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彎矩也越大,這樣鋼筋發揮的力學效能也就越高。所以一般來講鋼筋混凝土構件受拉鋼筋總是應盡量靠近受拉一側混凝土構件的邊緣。如果鋼筋混凝土構件的鋼筋位置放置錯誤或者鋼筋的保護層過大,輕則降低了鋼筋混凝土構件的承載能力,重則會發生重大事故。然而當鋼筋混凝土構件的受拉鋼筋越靠近鋼筋混凝土構件的邊緣時:

1、鋼筋混凝土構件中鋼筋的主要成分鐵在常溫下很容易被氧化,尤其在高溫或潮濕的環境中。
2、鋼筋混凝土構件的保護層過小容易在施工時造成鋼筋露筋或鋼筋混凝土構件受力時表面混凝土剝落。
3、隨著時間的推移,鋼筋混凝土構件表面的混凝土將逐漸碳化,在鋼筋混凝土構件工作壽命內保護層混凝土失去了保護作用,從而導致鋼筋銹蝕,有效截面減小,力學效能降低,鋼筋與混凝土之間失去粘結力。這樣構件整體性會受到破壞,甚至還會導致整個鋼筋混凝土構件的破壞。

三、樓板及墻柱保護層控制措施

1、樓板保護層控制措施

鋼筋在樓面混凝土板中主要起抗拉受力作用,用來抵抗荷載所產生的彎矩,防止混凝土板面收縮和溫差裂縫的發生,而這一個作用均需鋼筋在上下設置合理的保護層前提下才能發揮。在實際施工中,樓板底筋的保護層比較容易正確控制。但當樓板底筋的保護層間距放大到1米以上時,局部樓板底筋的保護層厚度就無法得到保障,所以縱橫向的保護層間距控制在1米左右為宜。

樓板面層鋼筋的保護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難題。其中各工種交叉作業,施工人員行走頻繁,無處落腳后難免被大量踩踏;上層鋼筋網的鋼筋支撐設置間距過大,甚至不設(僅依靠樓面梁上部鋼筋擱置和分離式配筋的拐腳支撐)。在上述原因中,對于第2個原因,建議樓面雙層雙向鋼筋(包括分離式配置的負彎矩短筋)必須設置卡槽式混凝土墊塊,其縱橫向間距不應大于700毫米(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特別是對于Ф8一類細小鋼筋,卡槽式混凝土墊塊的間距應控制在600毫米以內(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才能取得較良好的效果。對于第1個原因,可采取下列措施加以解決:

A、盡可能合理和科學地安排好各工種交叉作業時間,在板底鋼筋綁扎后,線管預埋和模板封鑲收頭應及時穿插并爭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減少板面鋼筋綁扎后的作業人員數量。
B、在樓梯、通道等頻繁和必須的通行處應搭設(或鋪設)臨時的簡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員通行。
C、加強教育和管理,使全體操作人員重視保護板面上層負筋的正確位置;必須行走時應自覺沿鋼筋支撐點通行,不得隨意踩踏中間架空部位鋼筋。
D、安排足夠數量的鋼筋工(一般應不少于3-4人或以上),在砼澆筑前及澆筑中及時進行整修。
E、砼工在澆筑時對裂縫的易發生部位和負彎矩筋受力最大區域,應鋪設臨時性活動挑板,擴大接觸面,分散應力,盡力避免上層鋼筋受到重新踩踏變形。

2、墻柱保護層控制措施

墻柱保護層一般比較容易控制,主要措施:

A、墻柱保護層縱橫向間距一般控制在1米左右(且不少于2列),切忌數量太少。
B、墻、柱拉鉤的加工尺寸準確。
C、墻、柱水平筋或箍筋的加工尺寸準確。
D、盡量采用新工藝、新產品,如采用塑料墊塊或使用卡撐式定位件等。
E、模板施工時切忌破壞墻柱保護層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