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圖審查的主要內容是:強制性條文的執行,確保安全度、及政策性條文的實施,審查的依據是現行規范及政府政策要求。(以下主要按新規范要求審查問題)
一、體系的控制:
1、關于異形柱框架及框剪的應用?;跐系貐^除平陰外均為6度區,因此按天津規程采用其7度的限值,及相應所有構造,肢的高寬比<4,梁高≥400mm,荷重比津標略高不大于11KN/m2.
2、關于短肢剪力墻。一定要有足夠的普通剪力墻,約占承受抗地震傾覆力矩50%的比例,當連梁跨高大于5時按規范可按框架梁配置,但需加強墻肢的受力檢查,梁伸入墻肢的構造不得小于連梁的構造。
3、大空間框支體系,注意兩個方面:
(1)轉換層選擇合理,高位轉換需討論。
(2)框支托梁不能多次轉換承墻,一般超過二次轉換傳遞時第三次的梁不再設計為托梁。
4、側限的控制:一般作地下室有裙房時作后澆帶,可以裙房做側移但注意裙房較大時保證裙房的傳遞剛度。一般四周有1/4局部無側限時,只要有此部分加強處理可以滿足。
5、板柱抗震墻體系:單是板柱體系是不允許的,必須設置一定的抗震墻,但只有中間柱外其余有梁時也可考慮不算板柱體系。
6、體系的規則與不規則完全按規范要求,注意偏心問題。
7、體系不能混用。
8、內框架不能一個內柱的單排內框架。
9、底框磚房必須滿足縱橫二個方向的抗震要求,需承受各自的地震力,再有必須滿足橫墻間距。
二、說明和荷載
1、荷載必須選擇正確,永久荷載控制為永久荷載占總荷載約70~80%時分項系數為1.35.
2、消防樓梯荷載取3.5KN/m2,指高級建筑但小高層(12層左右),可以不取。
3、說明中必須寫明安全等級及使用年限?;鶞势跒橐幏毒幹频囊罁皇鞘褂媚晗?。除超50年時必須有一定的措施而且合理,確保安全。
三、砌體:
1、關于高度層數的限制:
(1)高度及層數兩者層數更為重要,當室內外高差大于0.6米時總高度可加高1米,可以在底層加多一些則3.6米可放大到3.9-4米左右。
(2)關于閣樓當不作使用,無樓梯上去時可以考慮作吊頂,有樓梯上去則一定作層考慮。
(3)半地下室當滿足下到條件可作固結端。地下部分高度大于地上部分,內墻較多,剛度較好,以及±0.00樓板現澆厚大于120mm,如空心板,板上現澆層必須先澆再砌墻保證其整體性。
2、關于砌體材料。由于粘土磚的淘汰,墻體材料比較亂。首先嚴格按抗震規范執行,砌體及多孔磚規范作輔,多孔磚規范應作修改,故有相違反時暫以抗規為準。應相應各地市制定地方規程執行為好。
3、收縮縫超長——采取一定的措施可適當超長也不能太多。
4、橫墻較少及接近限值房屋控制。很多設計未能滿足此條要求。
橫墻較少為開間大于4.2米的房間面積占全部的40%時應按抗震規范7.3.14條執行。當接近限值即6度8層,7度7層時按抗震規范7.3.2條第5條執行。
6度7層,7度6層時外墻與內橫墻相交處宜設柱。
5、大洞口兩側增加構造柱可以加在內外墻交點,所謂大洞口為洞口>2米,高度≥2/3層高。
6、橫墻間距在頂層可適當放寬。
7、墻體的挑梁其錨固長度易出現差錯。
8、砌體施工質量一般為B級,如不是B級必須注明。
9、常常忽略了水泥砂漿比混合砂漿應有降低,而造成不安全因素。
10、底框
(1)注意上部磚墻構造柱配筋為φ14;
(2)墻體與下部抗震墻或框支梁對齊。
(3)上、下的剛度比注意有不能太大的限值,但也不能小于1.
四、鋼筋砼結構
1、砼的材料強度鋼材的材料強度必須說明。
2、砼的保護層必須注意與環境條件相配。
&
4、當梁斷面≥450mm時每200mm應加腰筋。
5、伸縮縫的處理是否得當。
6、高層應提交計算結果——周期、位移、薄弱層層間位移,如有特殊情況索取計算書。
7、對高層復雜結構,必須說明采用的程序名稱。
8、平法00G101中構造已與規范不符故需根據新規范補充說明并修改。
9、平法計算中問題較多的是:挑梁端不夠明確配筋漏缺,在一面內部標注混亂,支座、跨中常有差錯,通長筋與支座筋不一致等等,出圖應自調送審。
10、剪力墻標注太簡單,暗柱、暗梁應滿足新規范的規定,特別邊緣構件的約束與構造二者必須分清。對加強區及加強部位加強要求表達應明確。
五、地基基礎:
1、新舊規范最大差別要注意采用承載力特征值fak而不是標準值fk.
2、目前規范以標準值對應地基的選用,即基礎的底面積,而計算基礎時應按設計值不能混淆。
3、對需要進行沉降驗算的基礎與舊規范不同,一定要注意不遺漏。
4、地基處理(包括填實土)應把要求標注明白,各項數據要求填全,對新的工藝要提交相應的資料。
5、樁基的選用應寫清樁型、持力層、承載值、試樁要求,錨樁要求,有無沉降要求。
6、樁與承臺的聯結要求,一定要符合規范要求。
7、基礎除滿足抗彎、抗剪外注意局部承壓的要求,目前有部分基礎除計算面積出現問題外常易忽略抗剪計算。
六、鋼結構:
1、重點在于支撐系統設置完善合理。
2、連接可靠。
3、基礎設計正確與設計簡圖相符。
篇2:6度區非抗震區結構施工圖審查要點
6度區、非抗震區結構施工圖審查要點
一、審查要點:
《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房屋建筑部分)有關地基基礎、結構設計、建筑耐火等級及構件耐火極限的全部條款。
二、審查內容:
1、結構計算書
1.1 荷載取值。 符合《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的條款和行業專門的規范、標準。民用建筑未明確的常用荷載標準值如下:浴缸、坐廁的衛生間4KN每平米;有分隔的公共衛生間8KN每平米;階梯教室、微機房3KN每平米;銀行金庫、配電室、水泵房10KN/m2.注意屋面建筑找坡的荷載,墻面、樓面、天棚裝飾荷載的取值是否和建筑一致。陽臺、樓梯、上人屋面、走道欄桿頂部水平荷載不得遺漏。高、低屋面處在低屋面應考慮施工堆料荷載。
1.2 計算機程序分析計算。 注意軟件的使用范圍和技術條件,所建立的計算分析模型是否符合實際,對計算結果應先判斷、校核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設計。必須說明軟件名稱、版本號、編制單位。需要有總信息,各層結構平面簡圖、荷載簡圖、配筋簡圖,底層墻、柱的內力組合結果,墻體受壓計算結果,錯層結構柱的計算長度,高層建筑的水平位移值,大跨度梁、樓(屋)蓋的撓度、裂縫寬度數值,抗震設防區的柱軸壓比。
1.3 應有必要的手算。 標準構件選用的計算,淺基礎的地基承載力、變形、基礎強度計算,人工挖孔樁強度、承載力計算,樓梯、墻梁等構件計算,雨蓬、挑梁抗傾覆計算、局部受壓計算、雨蓬梁抗扭計算,擋土墻的抗傾覆、抗滑移及基底承載力、墻身強度計算等。
2、結構設計總說明(應包含以下內容)
2.1 結構類型概況、設計使用年限、結構安全等級。 符合《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20**第1.0.5條、第1.0.8條,其它規范的有關規定。
2.2 抗震設防烈度、場地類別、抗震設防類別。 符合《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附錄A,未明確的按《巖土勘察報告》采用。符合《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第3.1.1條,《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95. 2.3 鋼www.zonexcapitaltr.com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 符合《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第6.1.2條,注意抗震措施設防烈度選用和設防烈度的關系,《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第3.1.3條。
2.4 設計荷載的取值。 對《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未作具體規定的荷載標準值應注明。 2.5 地基基礎設計等級,持力層類別、承載力特征值,地下水類別、標高,設計防水水位,有無軟弱下臥層,基坑開挖支護措施。 符合《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第3.0.1條。
2.6 混凝土結構環境類別及耐久性的要求,地下工程防水等級,防水混凝土抗滲等級。 符合《混凝土設計規范》GB50010-20**第3.4.1條、第3.4.2條,《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第3.2節各條、第4.1.3條。
2.7 混凝土強度等級,鋼筋種類與級別,砌體結構施工質量控制等級,砌體、砂漿種類和強度等級。需要作結構性能檢驗的應說明檢驗的方法要求。
2.8 建筑耐火等級、構件耐火極限,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16-87(20**年局部修訂)第2.0.1條、第5.1.1條,《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20**年局部修訂)第3.0.2條,《混凝土設計規范》GB50010-20**第9.2節各條。
2.9 結構統一做法,標準圖的選用,施工的注意事項,如后澆帶設置,封閉時間及所用材料。
3、地基基礎
3.1 基礎選型、埋深、布置是否合理。 一般紅粘土層上的淺基礎宜淺埋,充分利用硬殼層,但不得小于0.5m.基礎類別不宜超過2種。注意放在不同持力層、荷載差別大、地基較軟弱、持力層厚薄不均勻等情況的基礎沉降差應有控制措施,如設置沉降縫或調整基底附加壓力,采用墻下擴展基礎、十字交叉基礎、人工挖孔樁等基礎形式。多層砌體結構優先采用無筋擴展基礎,地基較軟弱時應設置基礎圈梁。高層建筑基礎埋深滿足《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第5.1.3條,人工挖孔樁埋深由有可靠側向限制的深度計算至承臺底,無承臺的可以算至柱縱向鋼筋的錨固深度。淺基礎基底不在同一深度時應放階,局部軟弱地基應處理??拐鹪O防區獨立基礎和人工挖孔樁應設置雙向拉梁。
3.2 地基承載力及變形計算。 符合《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第3.0.2條、第3.0.4條、第5.2條、第5.3.1條、第5.3.4條。承載力應根據《巖土勘察報告》提供,基底交叉處面積不得重復計算。注意地基基礎荷載效應的取用,地基承載力計算采用標準組合、地基變形計算采用準永久組合、基礎內力和強度計算采用基本組合。 注意需要進行地基變形計算的范圍。
3.3 軟弱下臥層強度、變形應驗算。
3.4 壓實填土地基、人工地基設計。 符合《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第6.3.1條,《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第3.0.5條、第3.0.6條。注意砂、石墊層厚度不宜小于0.5m和超過2m,符合《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第4.2.1條、第4.2.2條、第4.2.6條。
3.5 無筋擴展基礎設計。 臺階寬高比應符合《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第8.1.2條,基底平均壓力超過300KPa的混凝土基礎作抗剪計算。
3.6 擴展基礎設計。 符合《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第8.2.7條,獨立基礎要作抗沖切計算、基巖上的擴展基礎尚應計算抗剪,基礎混凝土強度低于柱時要作必要的局部受壓驗算。
3.7 人工挖孔樁設計。 應注意成孔條件,和地下水位的影響。必須作不低于C20等級的鋼筋混凝土護壁。中、微風化嵌巖深度不小于0.5m.嵌巖樁中心距小于2.5倍樁徑或小于1.5倍擴大頭直徑以及擴大頭小于500mm凈距,均應要求跳花施工。挖孔樁混凝土強度等級不低于C20,樁徑尺寸要滿足強度和構造要求,符合《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第8.5.2條、第8.5.9條,計算中柱下單樁的安全等級應該提高一級(《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第4.1.1.1條),樁身混凝土強度施工工藝折減系數為0.7.挖孔樁主筋由計算確定,尚應滿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第8.5.2條),挖孔樁的鋼筋應全樁長設置,樁頂箍筋應加密。挖孔樁的終孔檢驗、施工檢驗必須提出要求(《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
007-20**第10.1.6條、第10.1.8條)。3.8 抗震設防區的天然地基基礎計算。 符合《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第4.2.1條、第4.2.2條、4.2.3條、4.2.4條。
3.9 重力擋土墻設計。 符合《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第6.6.3條、第6.6.4條、第6.6.5條,《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第3.2.2條、第3.3.3條、第3.3.6條、第3.4.2條、第3.4.9條、第10章各條。采用重力擋土墻的土質邊坡不宜高于8米,巖質邊坡不宜高于10米。較高重力擋土墻對地基承載力要求很高,較難達到。注意墻背實際填土類型與計算時參數取值存在誤差對土壓力計算結果會造成差別,擋土墻的排水、截水、地面封閉措施。地下室或和主體結構同一整體的擋土墻應采用靜止土壓力計算,地下水的作用不可忽略。
3.10 修建在邊坡上的房屋。 滿足《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第5.4節各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