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樓轉換層鋼筋工程施工方案
1鋼筋材質:轉換層設計使用HPB235、HRB335、HRB400三種牌號鋼筋,直徑為10、12、18、20、22、25。
2鋼筋連接:
1墻、柱縱向受力鋼筋連接:框支柱全部受力鋼筋以及框架柱受力鋼筋直徑≥20的,均采用剝肋滾壓套筒機械連接,直徑≤20的采用搭接。接頭錯開百分率為50%。
2框架梁、框支梁、連梁縱向受力鋼筋:框支梁受力鋼筋均采用機械連接;框架梁、連梁受力鋼筋直徑≥20的,均采用機械連接;直徑≤20的采用搭接。機械連接接頭錯開百分率為50%,搭接接頭錯開百分率為25%。
3樓板鋼筋采用搭接連接,接頭錯開百分率為25%。
4梁機械連接接頭位置設置:由于框支梁上部主筋要求錨入支座的長度較長,因此普通9m原材鋼筋無法滿足其長度要求,必須進行連接。當梁上部鋼筋需要連接時,接頭設在跨中;當梁下部鋼筋需要連接時,接頭設在1/4凈跨。機械連接接頭錯開百分率為25%。
3鋼筋構造要求:
3.1轉換層抗震等級為一級。
3.2框支柱、框架柱鋼筋構造要求:
?、倏蛑е?、框架柱受力鋼筋應伸出二層頂不小于1/6Hn(Hn為轉換層樓層凈高),接頭間距離35d。
?、诳蛑е挥谏喜考袅Ψ秶鷥鹊目v向鋼筋要延伸到上層剪力墻樓板頂;位于上部剪力墻范圍外的縱向鋼筋彎錨入框支梁或樓板內,錨固長度為從框支柱邊緣算起,錨入框支梁或樓板的長度≥lae。如圖3.2-1、圖3.2-2。
圖3.2-1
圖3.2-2
?、劭蚣苤?/p>
框架柱縱向鋼筋采用機械連接,相鄰接頭錯開50%,相鄰接頭錯開距離35d。詳見圖3.2-3。邊柱、角柱和中柱的構造詳見圖3.2-4、圖3.2-5。
圖3.2-3
圖3.2-4
圖3.2-5
3.3框支梁、框架梁鋼筋構造要求
?、倏蛑Я嚎v向鋼筋除滿足4條要求外,在邊支座梁上部縱向鋼筋在框支柱內的錨固要滿足從框支梁底向框支柱內延伸lae錨固長度??蛑Я喉敳糠秦炌ㄤ摻钤?/3ln(ln為相鄰較長凈跨)截斷;箍筋加密區為≥0.2ln且≥1.5hb(hb為梁高);梁側腰筋在支座內的錨固要滿足≥0.4lae且橫向彎錨15d。詳見圖3.3-1。
圖3.3-1
?、诳蚣芰轰摻顦嬙煲?。
轉換層在上部主樓部分以框支梁為主,在非主樓即網點范圍內以WKL為主。注意框架柱縱向鋼筋伸入WKL的長度≥1.5lae。其余要求詳見圖3.3-2。
4樓板鋼筋
樓板鋼筋采用搭接,接頭錯開25%。
5鋼筋施工中注意事項:
?、偬崆笆煜D紙、圖集中對于不同梁、柱的構造要求,特別是邊柱、角柱柱頂構造,框支梁鋼筋構造,WKL與邊柱相接處的構造要熟悉,避免放樣產生錯誤。
?、趪栏窨刂其摻顧C械連接接頭質量及接頭位置。嚴禁在結構受力較大的部位進行連接??拐鹪O計時,宜避開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范圍;當接頭位置無法避開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時,宜采用機械連接接頭,且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應超過50%;
?、哿轰摻钤谥ё鶅饶芡ň屯?,下部鋼筋盡可能在離支座1/4凈跨位置上連接,避免下部鋼筋在支座內相互錨固,影響混凝土施工質量,導致節點剛度下降。
?、苌喜考袅︿摻铑A留位置要準確。在混凝土澆筑前要采取增加斜撐或將墻鋼筋點焊在梁鋼筋上的措施有效防止鋼筋位移。
篇2:轉換層鋼筋制安
轉換層鋼筋制安
l、鋼筋檢驗和制作
轉換層鋼筋的復檢和制作轉換層鋼筋由甲供,全部為各大廠生產的鋼材,由甲方將貨提供到場,復檢由項目部抽樣品到試驗室,首先申報監理,必須監理旁站時抽樣,經復檢合格后才能使用。
2、鋼筋的連接
在鋼筋復檢合格后才能進入制作加工程序,首先熟悉施工圖各細部結構尺寸,在了解和仔細閱讀施工圖會審紀要、設計變更后,在根據施工圖下料,按規范、圖集要求合理布置鋼筋接頭位置和長度。按圖紙要求:板、梁內受拉鋼筋綁扎接頭長度按(03G101-1)施工。受力鋼筋直徑d≥22mm時采用電弧焊連接??蚣苤?、抗震墻暗柱內的縱向鋼筋采用機械連接或等強對焊接頭,框架梁的通長負筋以及縱向鋼筋接長,優先采用機械連接或閃光對焊連接,其次采用雙面貼角焊接。而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桿件的縱向受力鋼筋不得采用綁扎搭接接頭。水平方向鋼筋采用閃光對焊或電弧焊,φ16以下鋼筋(包括板筋)均采用搭接。
3、鋼筋的綁扎
本工程架空層為矩形柱、短肢剪力墻柱組成,而轉換層設計有框架梁上抬短肢剪力墻構造要求,同時設計要求框架梁上部負筋必須全部錨入柱內,因此在綁扎大截面框架梁時,現將軸線位置確定后,由上層鋼筋向下逐層綁扎,并且在綁扎前應仔細復核上部鋼筋的錨固長度,整個綁扎過程較為復雜,因此綁扎前的準備工作尤其重要。詳后(綁扎順序)
由于架空層結構經轉換后,結構形式發生了變化,所有矩形柱變為短肢剪力墻框架柱,部分柱筋在伸至距梁頂200~230mm的位置彎錨,為大截面梁上部密集鋼筋騰出足夠的綁扎位置,而柱筋彎錨長度必須達到規范和設計要求。
在綁扎梁筋前,事前將柱與梁交接處箍筋裝好,待整體梁筋綁扎完就位后,在將箍筋就位扎牢,最后在復查一次梁筋軸線、標高。
當整個轉換層鋼筋綁扎完成后,重新檢查腳手架的加固體系,軸線、標高位置,確定無誤后,在報驗及澆筑砼。
梁筋綁扎順序及方法,轉換層梁截面大,鋼筋直徑為ф32數量較多、斷面高、筋較密。綁扎時先搭設架子,將面筋平鋪于架管上,排好排距和分畫出箍筋間距,在綁扎底層主筋,固定梁筋輪廓,(整體高于板50mm)便于側面穿梁筋、綁扎和檢查。以樣板帶路,經甲方、監理、設計同意后,在進行大面及綁扎。綁扎順序:
搭設梁筋腳架支撐→排好上部負筋排距→分畫出箍筋間距并綁扎→鋪設好下部主筋排距并綁扎→在鋪設①層筋墊鐵綁扎下部二排負筋、三排筋(注意各層鋼筋排距)→鋪設①層筋墊鐵綁扎上部二排筋、三排筋→抗扭筋綁扎就位→各交點必須補扎(并滿扎)→最后綁扎鋼筋保護層墊鐵一自檢→報驗→就位。
綁扎方式
主筋就位,箍筋套入前校正梁負筋間距和支座邊距,防止梁鋼筋伸出支座外影響模板安裝,然后在梁負筋上用白色粉筆,按設計要求分畫出箍筋間距位置,進行有順序的放置和綁扎,先扎上部。完成后再穿入下部主筋,按要求綁扎完一排筋后,然后放置φ25@1500層筋墊鐵,是為了保證層筋部移位,用扎絲扎牢,再穿入第二排主筋并于箍筋綁扎,同時將吊筋也一并穿入綁扎上部,使吊筋處于懸吊狀態,是便于其它梁筋穿入,扎絲采用20#鉛絲。
整個梁筋綁扎完成后,請甲方、設計、監理及質監單位到現場對梁筋驗收,通過合格后,再準備手動機械葫蘆將梁筋吊掛好,按每2000mm設置一個機械葫蘆,同時將抗扭筋和S鉤綁扎就位,最后檢查梁底保護層墊鐵是否鋪設好。由專人指揮慢慢將梁放入梁模內。再以傳統的綁扎方式,綁扎斷面較小的次梁。由鋼筋工長自檢,再由項目部質檢員進行復檢,驗收,合格后,通知監理單位進行檢查,同時資料根據現場進度同步進行填寫,現場檢查作好每個檢查點的記錄,詳細填寫完成后報驗。
板筋綁扎
本工程板設計為180mm厚,ф12@180雙層雙向,板筋綁扎順序為,先扎板底鋼筋,從梁邊50mm開始扎第一根鋼筋,再用鋼卷尺量出板中距離,按設計要求排出間距,如遇特殊情況,間距只能小,不能大,再均勻畫出各個底板筋的位置,按線布置鋼筋。板底部鋼筋伸入支座中心應≥5d,且不小于200mm,支承于剪力墻上的樓板底部鋼筋應伸入墻邊端,板底部鋼筋,短跨鋼筋綁扎置下排,長跨鋼筋置內側,板上部鋼筋在跨中部位左右搭接,板下部鋼筋在支座內搭接,搭接長度必須滿足設計要求及規范要求。(不小于36d)
針對轉換層特殊要求,板筋的綁扎應全數滿點進行綁扎,板底筋與板面筋之間采用ф12@1000鐵馬凳支撐,(各層根據板厚設置鐵馬高度),確保上下板筋位置準確。同時也是為了保證在澆筑砼過程中不被踩塌。在板筋綁扎完成后應鋪設施工通道,用竹跳、鐵凳搭設,避免直接踩凹板面鋼筋。
待梁筋和板筋綁扎完,并且模板安裝也拼裝完成后,短肢剪力墻筋也進入安裝、焊接等插筋工作。由施工測量工程師重新施放軸線,將標準層各短肢剪力墻位置準確放在轉換層面筋上,然后用箍筋點焊就位,再根據施工圖要求插入柱筋,上部采取點焊與箍筋焊牢固,下部用短筋將插筋根部與梁主筋點焊,使其柱筋不能擺動。在柱插筋頂面及板面各綁扎一個箍筋,插筋長度應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最后復查柱筋位置、根數、規格,是否與施工圖布置位置、詳圖相同,由項目質檢員檢查無誤后,報監理單位復驗,同時辦理完隱蔽手續。
4、質量控制措施
?、?、轉換層鋼筋綁扎完成后,首先進行內部檢查驗收,而本工程創優質結構工程,檢查允許偏差項目合格率控制在95%以上,及時約定質監單位、設計單位、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和我項目部一并進行驗收,及時辦理隱蔽工程驗收后的簽字手續。
?、?、梁主筋的加工制作,必須按施工圖尺寸、規范要求下料,成品加工完成后的外形、長短必須精確,在拼裝過程中應準確、牢固、整體性及外觀較好,對局部不符合要求的,應及時校正。箍筋彎鉤必須達到1350,彎鉤平直段10d且不小于75mm,控制間距,綁扎時開口應錯開,綁扎牢固,嚴禁有松動和位移現象。
?、?、大截面積梁鋼筋綁扎后,在就位時應緩緩下降,防止梁筋自重沖擊梁底模,導致模板變形,梁筋變形,傾覆扭曲。梁筋就位后立即檢查軸線、標高,確保側模施工正常進行不受阻礙。
?、?、鋼筋配置應合理進行備料組合,確保接頭錯開,同一區域內接頭數以及在接頭區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必須符合《砼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的規定。
?、?、鋼筋骨架在綁扎過程中的搭接綁扣不能有松動和脫扣現象,為了保證綁扎質量,局部可以采取點焊。
?、?、露筋的預留孔在骨架上的位置尺寸必須準確,對結構受力主筋綁扎、安裝應牢固,整體性較好,避免位移,墊塊采用花崗石作保護層,墊塊厚度應滿足規范要求,設置位置、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和實際情況,各層主筋之間采用φ25@1500墊鐵。
?、?、鋼筋的綁扎和組裝前要熟悉施工圖,按圖紙要求和規范要求以及鋼筋配料單核對
鋼筋規格編號,逐號對位,型號是否齊全,是否與圖紙要求相符,在按前面的綁扎程序、步驟進行組裝、綁扎,防止漏筋、漏扎。?、?、柱筋彎錨、剪力墻筋、箍筋彎鉤朝柱、墻內,板的底板筋朝上,面筋朝下。
篇3:轉換層鋼筋施工重點主要技術措施
轉換層鋼筋施工的重點及主要技術措施
1.梁板鋼筋施工前作業面的準備工作
鑒于轉換層在結構設計上處于框架梁頂層,設計要求轉換層大梁端部上排鋼筋應分批錨入柱內。本工程設計單位確定轉換層大梁端頭上部二排鋼筋分別錨入梁底柱內。結合大梁鋼筋采用懸掛式綁扎方法,梁的鋼筋在整體完成綁扎工作之后才能就位,因此對轉換層大梁下柱的施工要求作如下規定,確保工作層面的工作。
所有柱頂鋼筋在距轉換層大梁頂面200mm高處進行彎折,以便給大上部二排鋼筋留足空間位置,柱頂鋼筋彎勾長度為15d;柱的箍筋按原設計實行綁扎,但角柱、邊柱在距大梁底板以上300mm高內的柱箍筋只就位向上靠不綁扎,待梁下部鋼筋全部綁扎完畢并下落到梁底板后該處的柱箍筋才復位綁扎;除中間柱按設計要求澆筑砼至梁下口外,邊柱、角柱均不澆筑砼;當轉換層大梁梆扎完畢并下落就位,經檢查合格之后,方可澆筑角柱、邊柱的砼至梁下口。
安裝配合:給水、排水、消防、配電暗埋等應在轉換層施工前作好技術準備和材料準備,在施工過程中積極配合,并做好安裝成品的保護措施,同時辦理隱蔽驗收手續。
2.鋼筋的綁扎
1)鋼筋綁扎方式
轉換層主梁的鋼筋直徑較大,數量較多,骨架高,易頃復。傳統的框架梁綁扎方式難以完成轉換層梁的鋼筋綁扎工作,因此對轉換層梁的鋼筋綁扎采用懸掛式綁扎方式。
其它鋼筋的綁扎采用傳統的綁扎方式。
先綁一根成型主梁鋼筋骨架,經業主、監理、設計單位共同檢查合格后作為樣板,然后進行大面積綁扎。
2)梁筋綁扎
綁扎順序:搭設鋼筋綁扎支撐架-→在支撐架上均勻放置梁的上部主筋和箍筋(先縱后橫、框架梁分別放置)-→直螺紋連接鋼筋接頭-→現場取樣檢驗合格后-→劃出箍筋間距-→箍筋綁扎-→梁底放置鋼筋墊鐵-→放置第一排梁底鋼筋-→綁扎二排主筋-→吊筋綁扎-→按圖設置拉筋、腰筋綁扎-→進行鋼筋籠全面檢查-→報驗合格
鋼筋綁扎支撐架的搭設:搭設鋼管支撐架,支撐架利用梁、板結構支撐架進行接長增高,搭設范圍在梁凈空間和外周邊,支撐架距柱邊300,立桿間距1200,立桿頂面、立桿與梁底板水平面以及立桿中部設置縱橫水平桿和剪刀撐,確保支撐架的穩定性,水平桿不得伸入梁斷面內,支撐架頂面作為擱置鋼筋和操作架;設置托桿,支撐架上設置鋼管托桿,在托桿上先放置縱向梁上部第二排鋼筋,調勻鋼筋排距,其上放置楞鐵位置在托桿處,同時放置橫向梁的上部第二排鋼筋,其后放置縱向梁上部有一排鋼筋,并擰緊直螺紋接頭。
3)梁鋼筋綁扎方法:
a.梁箍筋就位綁扎
箍筋套入前應校正梁主筋的間距和支座邊距,避免梁鋼筋伸出支座外影響梁外側模板的安裝,并用粉筆在梁主筋上按照設計要求劃出箍筋間距,箍筋按照左(內箍)中大箍,右(內箍)的順序進行放置,箍筋套入方法如圖示,每個托桿跨內應放置箍筋的數量已由粉筆分劃線明確,對應粉筆分劃線綁扎主梁上部主筋和箍筋,綁扎絲采用20#鉛絲。
b.放置梁下部鋼筋
穿入梁下部第二排鋼筋,擰緊直螺紋接頭,并與箍筋進行綁扎,綁扎完畢后,在二排鋼筋上面放置楞鐵間距1.2~1.5m,為了保證楞鐵不位移,應與主筋綁扎2個點,然后穿入梁下部第二排鋼筋并與箍筋進行綁扎。對于梁內需設置吊筋時,吊筋的穿入時間應在穿入梁下部第二排鋼筋之前,因為這時箍筋下部處于活動狀態,便于吊筋穿入。穿入后的吊筋上部應與主鋼筋進行綁扎,達到懸吊的目的,同時便于下部主鋼筋的穿入。
c.鋼筋骨架就位
鋼筋骨架就位前,匯同業主、監理、設計及質檢單位對梁內的上下部主筋、吊筋、箍筋全數進行檢查,并對直螺紋接頭進行緊固檢查,經檢查合格的鋼筋骨架才能準備下落就位。
鋼筋骨架下落就位是指一個區域內的縱橫梁鋼筋骨架整體下落,下落前先在梁底板上放置楞鐵作為主筋保護層,然后從區域的起端開始進行下落就位。下落骨架的方法是在原托桿扣件的下方50處設置扣件,擰松托桿扣件使其下滑至新設置扣件位置,再擰緊托桿扣件。如此反復,直至鋼筋骨架到位。
d.腰筋及拉筋綁扎
骨架就位檢查合格后,用粉筆在箍筋上劃分腰筋間距位置,并穿入腰筋對照粉筆劃線進行綁扎,同時綁扎拉手筋,并對柱箍筋進行復位綁扎。
e.綁扎次梁鋼筋,預檢、報驗
按設計要求綁扎次梁鋼筋,一個區域內的主次梁鋼筋全部綁扎完畢之后,項目部主辦鋼筋施工員匯同專職質檢員進行預先檢查、驗收,預檢合格后,填報監理單位進行檢查。如果綁扎區域量大面廣,可通知設計單位和質監單位共同檢查驗收,經驗收合格的轉換層梁鋼筋才能進行下道工序模板安裝工作。
4)板筋綁扎
轉換層板筋規格為φ12@150雙層雙向,先綁扎板底筋,與梁平行的第一根板底筋距梁邊50開始布置,其間按間距150用粉筆在板模面上均勻分劃,按線布置鋼筋。
板的底部鋼筋伸入支座中應≥5d,并不小于200。支承于剪力墻上的樓板底部鋼筋應伸入墻遠端,板的底部鋼筋,短跨鋼筋置下排,長跨鋼筋置上網內側,板的上部鋼筋在跨中1/2跨度左右搭接,板的下部鋼筋在支座內搭接,搭接長度為36d。
板底筋與板面筋之間采用φ6.5鐵馬卡@1000進行墊隔,確保板面筋位置正確。
雙向板鋼筋交叉點應全數進行綁扎,綁扎成形完畢的板面筋上,應放置施工通道和澆筑操作用腳手板,避免直接踩凹板面鋼筋。
3.技術質量控制措施
鋼筋綁扎完后,進行內部驗收,檢查的允許偏差合格率控制在90%以上,并約請業主、監理、設計、質檢單位進行驗收,同時辦理隱蔽工程驗收簽字手續。
鋼筋骨架制作、加工必須按圖紙配筋下料,使每號鋼筋尺寸與外形準確,組裝應牢固、準確、整體性好。鋼筋骨架歪斜、扭曲、變形時,應及時進行校正,然后將綁扣綁牢,適當增加十字綁扣,為增強抵抗變形能力,應增設斜向拉結鋼筋和增加點焊,提高骨(網)架的強度和整體性。
主梁鋼筋骨架每次下落應在區域內均衡進行,下落高度不得超過50,嚴禁一次下落到位,嚴禁野蠻操作,避免骨架傾覆、傾斜、變形、難以復位。骨架下落就位后,應用吊線錘檢查梁鋼筋骨架側面、梁端頭的垂直度,若有傾斜應進行扶正,確保梁側模施工正常進行不受阻礙。
柱頭外伸的鋼筋利用模板和箍筋固定,防止外伸鋼筋錯位變形。
鋼筋的配制應合理地進行備料組合,確保接頭錯開,控制同一區段內接頭數;在接頭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必須符合《砼工程施工驗收規范》(GB50204-20**)的規定。
箍筋彎鉤的角度和平直長度必須符合設計和規范的規定,組裝時應嚴格控制間距尺寸,開口應錯開,綁扎要牢固,嚴禁
有松動和位移現象。鋼筋骨架綁扎中的搭接綁扣不應松動和脫扣。為了增加成型后鋼筋骨架的整體性,可以在骨架的適當位置用電弧焊點焊兒點。
露筋的預控。骨架成型的幾何尺寸必須準確,對結構受力主筋安裝應牢固,整體性要好,嚴禁產生位移;墊塊的強度應同母體砼強度、墊塊的厚度應符合砼施工驗收規范GB50204-20**的規定。放置的數量和牢固性必須達到設計要求,并應起到固定作用。
組裝鋼筋骨架前要熟悉圖紙,并應按圖紙和鋼筋配料表核對配料單和料牌,逐號進行加工。檢查鋼筋規格是否齊全準確,形狀、數量是否與圖紙要求相符,并應按圖紙安裝順序和步驟對號組裝,防止漏筋。
鋼筋彎鉤方向:柱的縱向鋼筋彎鉤應朝向柱心;板內的鋼筋彎鉤朝上(如雙層鋼筋時上層鋼筋彎鉤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