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裂縫控制技術措施
本工程基礎底板、基礎梁和承臺砼屬于大體積混凝土范圍,承臺加底板最厚達2.4m,最多一次澆筑混凝土量約600m3。該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5,抗滲等級為0.8MPa,摻UEA微膨脹劑10%,采用商品砼混凝土。
為減少和控制大體積混凝土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微觀裂縫發展為宏觀裂縫(寬度大于0.05mm),建議采用525#礦渣水泥摻入Ⅱ級磨絲粉煤灰(摻量控制在60kg/m3之內)用以降低水泥水化熱,改善混凝土可柔性。
1、混凝土的絕熱量最高濕升Tma*
假定在混凝土周圍沒有任何散熱條件,沒有任何熱損耗的情況下,水泥和水化合后生產反應熱,全部轉化為溫升后的最高溫度,也即絕熱最高溫升,可按下式計算:
式中:Tma*--最高絕熱濁升(℃)
W--每公斤水泥的水化熱(J/kg)
3d時W=314kJ/kg,7d時,W=354KJ/kg
Q--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kg/m3)
取Q=400kg/m3
C--混凝土的比熱,一般可取0.96×103J/kg
r--混凝土的容重,取2400kg/m3
則3d時混凝土絕熱最高溫升T3d:
℃
7d時混凝土絕熱最高溫升T7d:
℃
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混凝土處于一級散熱狀態,Tma*應予調整,其調整系數取為0.85,則Tma*調整為:Tma*=61.5℃×0.8=52.3℃。
2、養護材料厚度計算
當混凝土平倉、抹平后,可在其表面覆蓋保溫、保溫材料,其厚度可按下列計算:
式中:δ-養護材料所需的厚度(mm)
λ-養護材料的導熱系數(W/m·k),
取草袋養護,則λ=0.14W/m·k;
λ1-混凝土的導熱系數(W/m·k),取2.3W/m·k
Tma*-混凝土的最高溫度(℃)
Ta=混凝土與養護材料接觸面處的溫度(℃),當內外溫差控制在25~30℃,則Ta=Tma*-(25~30℃)=27.3~22.3℃。
Tb-混凝土達到最高溫度時的大氣平均溫度(℃),取為Tb=10℃。
K-傳熱系數的修正值,取為1.3
H-結構物的厚度(m),取2.4m,則
由此計算可得,該底板頂面及裸露部分均須覆蓋草袋四層,厚度約8cm,且草袋上、下兩面間各鋪一層塑料薄膜澆水覆蓋,這樣將會保證滿足底板中心混凝土與表面溫差、底板表面與室外溫差Δ≤25℃的要求,并控制底板施工養護過程中溫度裂縫的發生和發展。
3、在施工組織管理上采取下列組織技術措施
?、排鋫渥銐虻幕炷翑嚢柢嚭捅密?,確保商品砼能一次連續澆搗完畢。
?、片F場設臨時指揮小組,加強現場調度、平衡,盡量減少商品砼的運輸時間和儲車場的等待時間。
?、羌涌鞚补嗨俣?,不使混凝土產生冷縫,按斜面分層、薄層澆灌、循序推進,一次到頂的澆筑方法,減少混凝土的暴露面積,從而減少在外界氣溫下的熱量損失。
?、软耪駬v時震動棒需直上直下,快插慢拔,插點形式為行列式,插點距離600mm左右,上下層振搗搭接50-100mm,每點震搗時間20-30s。
?、勺龊没炷琳駬v過程中的泌水處理:由于大流動性的混凝土為一個大坡面,泌水沿坡面流到坑底,通過側模底部開孔將泌水排出基坑,澆筑砼時形成中間集水坑時,及時用水泵將泌水排除,這樣可以提高混凝土質量,減少表面裂縫。
?、蕽仓炷恋氖疹^處理是減少表面收縮裂縫,控制底板面標高和平整度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混凝土澆搗至標高時,專門安排泥工用長括尺括平多出浮漿,初凝前用鐵筒來回滾壓2-3遍后,再用抹子打平。
篇2:大體積混凝土澆筑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
泵站地下部分為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混凝土量為14100m3。按防水要求,底板和墻要一次連續澆筑完成?;炷亮看?,強度等級高,需用大量攪拌、運輸設備和勞動力,不利于流水作業。特別是混凝土的水化熱高,澆灌時間可能在7~9月高溫季節進行,對混凝土防裂不利?;炷恋乃療峤^熱溫升值一般可按下式計算。
T(t)=
式中T(t)--澆完一段時間t,混凝土的絕熱溫升值(℃);
W--每m3混凝土水泥用量(kg/m3);
Q--每kg水泥水化熱量(kJ/kg);
C--混凝土的比熱,一般取0.96(kJ/kg·℃);
ρ--混凝土密度,取2400kg/m3;
m--與水泥品種,澆筑時溫度有關的經驗系數,一般為0.2~0.4;
t--齡期(d)。
按本工程W= 280kg/m3,Q=335kJ/kg,則混凝土的最高水化熱絕熱溫度為:
Tma*= (℃)
再加上澆筑入模溫度(約25℃)很高,如不采取技術措施,很可能出現溫度裂縫,造成事故。為降低混凝土澆筑溫度和水泥水化熱溫度,結合本工程特點和施工條件,應采取以下幾項技術措施:
?。?)分段分層澆筑,沿長度方向分為二段,中間留后澆縫(圖5-103)。底板、墻壁和頂部梁板又分三次澆筑,待兩段澆完后,間隔4周,再用細石混凝土澆后澆縫,以利流水作業,減少一次混凝土澆灌量和攪拌運輸設備,削減溫度應力。
?。?)采用水化熱低的42號礦渣水泥和粒徑5~6cm的石子配制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摻加粉煤灰(55 kg/m3)和2%的木鈣減水劑,降低水泥用量和水化熱量。在底板和墻混凝土中摻加10%~15%的毛石吸熱,并節省混凝土。配備專人下石,做到分散均勻。
?。?)氣溫高于25℃時,石子灑水,砂覆蓋葦席降溫。在水中適當加入冰屑和冰水,降低水溫和混凝土澆灌入模溫度。
?。?)混凝土采取薄層澆筑,每層厚度不大于30cm。澆筑時,在基坑內設4臺軸流通風機,以加速熱量散發。
?。?)加強混凝土養護和保溫,底板采取在后澆縫一側砌二皮磚灌水養護,墻壁掛草墊,上表面覆蓋兩層草袋,設專人及時澆水養護,時間不少于28d。在泵房三側及時回填土,做排水層保溫,提高早期強度,以利防裂。
?。?)加強混凝土的測溫工作,及時分析,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在20℃以內。如發現溫差過大,應及時采取保溫或回填等措施進行處理。
?。?)避免降溫與干縮共同作用,在混凝土墻壁拆模養護后,隨即在三側回填土,使地下水位上升2/3全高,使整個泵站地下部分保持濕潤狀態,預防在降溫最危險期混凝土產生過大的脫水干縮和溫度變化造成應力累加,在后期出現裂縫。
混凝土攪拌能力設置,按底板混凝土澆灌強度確定?;炷脸跄龝r間按4h考慮,每層澆筑厚度取0.3m,則每班(8h)的混凝土攪拌能力應為24.1×28.5×0.3×8/4=412m3。在攪拌站設置J3-1500型攪拌機1臺,班產量為160m3,J1-800型攪拌機3臺,班產量為85×3=255 m3,總產量為415 m3,可以滿足要求?;炷敛捎?.5t翻斗汽車運輸,運距1km,每小時5趟,每班按8h計,可運56 m3,需要汽車412/56=7.4臺,考慮備用,采用10臺。
混凝土澆筑根據不同部位采用三種方式進行:
?。?)基礎底板混凝土用翻斗汽車運到現場后,直接傾入吊斗內,用1臺塔吊,2臺履帶吊吊混凝土吊斗作為分布澆灌。另在基坑端部及兩側設溜槽,坡度為45°~60°,翻斗汽車直接將混凝土傾入料斗,流入溜槽,通過活動平臺的漏斗、串筒下到基礎坑作分布澆灌,在平臺上鋪以人工扒料。
?。?)墻壁澆灌在頂部利用鋼支護作支架,設置活動平臺4個下吊串筒,用塔吊吊混凝土吊斗澆灌,澆完一處再將活動澆灌平臺吊至下一部位,同法澆灌。三側墻下部輔以混凝土溜槽,用汽車直接傾料澆灌(圖5-102)。
?。?)頂部梁板用塔吊、履帶吊車直接吊混凝土吊斗澆灌。
篇3: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
基礎底板5~14軸與A~D(1/D)軸間板厚為800mm,屬于大體積混凝土。
為了保證混凝土澆筑質量,在優化混凝土配合比的同時,選擇采取分塊澆筑的方式,根據基礎結構特點以后澆帶形式將基礎劃分為若干個小塊體,以便于施工組織,確保施工質量。
1.大體積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運輸車運到現場,采用2臺地泵送筑。
?。?)混凝土澆筑時應采用"分區定點、一個坡度、循序推進、一次到頂"的澆筑工藝。根據泵車布料桿的長度,劃定澆筑區域,每臺泵車負責本區域混凝土澆筑。澆筑時先在一個部位進行,直至達到設計標高,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動,然后在其坡面上連續澆筑,循序推進。這種澆筑方法能較好的適應泵送工藝,便每車混凝土都澆筑在前一車混凝土形成的坡面上,確保每層混凝土之間的澆筑間歇時間不超過規定的時間。同時可解決頻繁移動泵管的間題,也便于澆筑完的部位進行覆蓋和保溫。
混凝土澆筑應連續進行,間歇時間不得超過6h,如遇特殊情況,混凝土在4h仍不能連續澆筑時,需采取應急措施。即在己澆筑的混凝土表面上插直徑為12mm的短插筋,長度1米,間距500mm,呈梅花形布置。同時將混凝土表面用塑料薄膜加草席覆蓋保溫。以保證混凝土表面不受凍。
?。?)混凝土澆筑時在每臺泵車的出灰口處配置3~4臺振搗器,因為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較大,在1.5米厚的底板內可斜向流淌1米遠左右,2臺振搗器主要負責下部斜坡流淌處振搗密實,另外1~2臺振搗器主要負責頂部混凝土振搗。
?。?)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較大,會在表面鋼筋下部產生水分,或在表層鋼筋上部的混凝土產生細小裂縫。為了防止出現這種裂縫,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預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壓實措施。
?。?)現場按每澆筑100方(或一個臺班)制作3組試塊,1組壓7d強度,1組壓28d強度歸技術檔案資料用;l組作仍14d強度備用。
?。?)防水混凝土抗滲試塊按規范規定每單位工程不得少于2組??紤]本工程大體積混凝土量不太大,按規定取2組防水混凝土抗滲試塊。
2.混凝土測溫
1)測試設備
測溫儀:CW - A 智能測溫儀
多路轉換箱:與CW - A 智能測溫儀配套轉換箱,用于多測點自動切換傳感器:半導體溫度傳感器(熱敏電阻型,精度0.01℃);
2)底板大體積混凝土的測溫工作
為及時掌握混凝土內外溫差及溫度應力,及時調整保溫措施及養護時間,保證混凝土內外溫差小于25℃ 及降溫速率小于3℃/d ,根據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要求,擬對底板施工進行大體積混凝土的信息化測溫工作。
?、?測溫點布置
為了保證測溫點所測的溫度曲線能全面反映混凝土結構內部溫度的變化情況,底板混凝土測溫點布置,平面按200m2/點,在截面變化部位,墻體轉角等處需布置測溫點;豎向測溫點布置,按照頂表面溫度、中心溫度、底表面溫度的檢測要求進行布設,表面測溫點的高度為底板頂標高下返50mm ,中部測溫點為底板頂標高下返1/2 板厚,底表面測溫點為底板底標高上50mm 處。
底板測溫點立面布置示意圖
測溫系統的安裝和調試:傳感器按測溫點布置方案,固定在鋼筋上;傳感器的導線,通過排線鋼管引到計算機控制室。
電纜線的排布應按布點方案,并盡量避免施工損壞和影響施工為原則下進行;系統在正式測溫之前進行一天的系統調試,使其狀態完全滿足要求。
?、?測溫頻率:
根據混凝土溫升規律,制定以下測溫頻率:
養護時間測溫時刻
1-7 天6:00、8:00、10: 00、12: 00、14:00、16:00、18:00、20:00、22 :00、24:00、2:00、4:00
7 -28 天6:00、10:00、14:00、18:00、22:00、2:00
28 天以上2:00、14:00
3.大體積混凝土養護
?。?)混凝土澆筑完畢后立即進行表面覆蓋塑料薄膜及聚胺脂泡沫塑料保溫板進行保溫保濕養護,并通過計算機監測混凝土硬化過程中的溫度、溫差、應力變化,當混凝土內外溫差接近25 ℃ 及時加蓋保溫層等措施,確?;炷恋膬韧鉁夭羁刂圃谠试S范圍內。
?。?)混凝土終凝后,在其表面用塑料薄膜覆蓋,然后聚胺脂泡沫塑料保溫層,進行混凝土蓄熱保溫保濕養護。在養護期間根據溫控系統測得混凝土內外溫差和降溫速率,對養護措施進行及時的調整。
?。?)柱、墻插筋部位是保溫的難點,要特別注意蓋嚴,防止造成溫差較大或受凍。
?。?)停止測溫的部位經技術部門和項目技術負責人同意后,可將保溫層及塑料薄膜逐層掀掉,使混凝土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