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損傷處理及報告制度
一、預防感染的緊急處理措施
1、醫護人員在手術、注射等治療過程中接觸到表面抗原陽性患者血清后應立即采取抗感染措施:
?、倬植肯咎幚恚河梅试硪汉土鲃铀逑次廴镜钠つw,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清洗,禁止進行傷口處止血擠壓;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或者濃度為5%/L(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被暴露的粘膜,應當反復用生理鹽水沖干凈。
?、?4小時內注射乙肝高效免疫蛋白1支(400U),3─4周后在加強注射1支(400U)。
?、畚唇臃N過乙肝疫苗者由科室報醫院感染管理科,經批準后在6小時內接種乙肝疫苗。
2、醫院員工在工作中不慎外傷,應立即轉相關科室進行傷口處理,并注射破傷風抗毒素1支(1500U)。
3、醫院員工如在醫院公共食堂就餐后發生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應立即轉腸道門診診治;如群體發生消化道癥狀,應查明原因,切斷傳播途徑。
4、醫院員工如出現發熱(T38℃以上)、疼痛、咳嗽、咳痰、胸痛等呼吸道癥狀,應檢查血常規、胸片或透視,如不能確診,需轉呼吸科或感染性疾病科進一步明確診斷。
如群體發病應采取消毒、隔離措施、切斷傳播途徑,及時分離病原體以明確診斷,有利治療。
5、診斷為傳染病者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管理、上報。
二、醫務人員職業損傷的報告和登記
1、報告:
醫務人員一旦發生銳器損傷的情況,應于2小時內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同時填寫《醫療銳器傷報告記錄單》
2、登記內容:
醫務人員職業損傷發生的時間、地點及經過;損傷方式;損傷的具體部位及損傷程度;損傷源種類和患者的姓名、年齡、診斷、詳細通信地址,包括親屬的姓名及詳細通信地址;損傷處理方法及處理經過,是否實施預防性用藥,首次用藥時間、藥物毒副作用及用藥的依從性情況;定期監測及隨訪情況。
3、醫院感染管理科除對刺傷職工進行血樣監測外,并追蹤隨訪3個月。
篇2:第二醫院艾滋病職業暴露應急預案
第二醫院艾滋病職業暴露應急預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為維護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有效預防醫務人員在工作中發生職業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避免或降低醫源性感染的發生,醫院特制定本預案。
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
?。ㄒ唬┽t院艾滋病職業暴露應急預案領導小組:
組長:院長
副組長:分管副院長
成員:醫務科、院感科、質控科、保健科、設備科、總務科、藥劑科科長,護理部、門診部、大內科、大外科、臨床各科室、檢驗科主任
職責:
1、負責醫院艾滋病職業暴露應急工作的領導和統一指揮;
2、負責與上級主管部門的聯系。
?。ǘ┽t院艾滋病職業暴露應急處置小組:
組長:院感科科長
成員:各科室主任
職責:
1、負責艾滋病職業暴露應急處理的技術指導和現場應急處理,包括現場消毒、廢物處理;
2、負責艾滋病的報卡管理,責任報告人:預防保健科
醫務科組織醫務人員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加強對醫務人員艾滋病職業暴露防護知識的培訓,提高醫務人員對艾滋病職業暴露的防護意識。
二、艾滋病職業暴露后的處理措施:
?。ㄒ唬┚植刻幚泶胧?/P>
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
2、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
3、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被暴露的粘膜,應當反復用生理鹽水沖洗至干凈。
?。ǘ﹫蟾嬉螅?/P>
1、報告時限: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確定診斷后,應嚴格按照乙類傳染病報告時限24小時內報卡;
2、責任報告人:醫院執行職務的醫務人員。責任報告人:預防保健科
3、報告程序:
三、預防措施:
醫務人員在從事診療工作中應當遵守標準預防原則,對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及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傳染性的病源物質,醫務人員接觸這些物質時、必須采取防護措施,防護流程見下圖:
四、報告隨診制度:醫務人員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后,醫院及時上報縣疾病控制中心并通過組織評估處理及隨訪和咨詢。
隨訪和咨詢的內容包括:在暴露后的第四周、第八周、第十二周及6個月時對艾滋病病毒進行檢測,對服用藥物的毒性進行監控和處理,觀察和記錄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癥狀等。
五、HIV職業暴露分級評估:
?。ㄒ唬┓旨壴u估:
?。ǘ┍┞对捶中停?/P>
六、預防用藥
醫務人員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后,醫院立即報告縣疾病控制中心,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其暴露的級別和暴露的病毒載量水平進行評估和確定。應當根據暴露級別和暴露病毒載量水平確定是否對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的醫務人員實施預防性用藥方案。
七、登記制度
發生職業暴露的部門和科室,應填寫醫務人員血液體液(艾滋?。┞殬I暴露登記表(見附件1),記錄整個過程,上報院感科,并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強化預防措施。登記的內容包括: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發生的時間、地點及經過;暴露的具體部位及損傷程度;暴露源種類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況;處理方法及處理經過,是否實施預防性用藥、首次用藥時間、藥物毒副作用及用藥的依從性情況;定期檢測及隨訪情況等。
院感科每半年將所發生的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情況進行匯總,上報相關疾控部門。
八、其他注意事項
各部門在處理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事件中,均應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篇3:醫院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損傷處理報告制度
醫院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損傷處理及報告制度
一、預防感染的緊急處理措施
1、醫護人員在手術、注射等治療過程中接觸到表面抗原陽性患者血清后應立即采取抗感染措施:
?、倬植肯咎幚恚河梅试硪汉土鲃铀逑次廴镜钠つw,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清洗,禁止進行傷口處止血擠壓;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或者濃度為5%/L(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被暴露的粘膜,應當反復用生理鹽水沖干凈。
?、?4小時內注射乙肝高效免疫蛋白1支(400U),3─4周后在加強注射1支(400U)。
?、畚唇臃N過乙肝疫苗者由科室報醫院感染管理科,經批準后在6小時內接種乙肝疫苗。
2、醫院員工在工作中不慎外傷,應立即轉相關科室進行傷口處理,并注射破傷風抗毒素1支(1500U)。
3、醫院員工如在醫院公共食堂就餐后發生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應立即轉腸道門診診治;如群體發生消化道癥狀,應查明原因,切斷傳播途徑。
4、醫院員工如出現發熱(T38℃以上)、疼痛、咳嗽、咳痰、胸痛等呼吸道癥狀,應檢查血常規、胸片或透視,如不能確診,需轉呼吸科或感染性疾病科進一步明確診斷。
如群體發病應采取消毒、隔離措施、切斷傳播途徑,及時分離病原體以明確診斷,有利治療。
5、診斷為傳染病者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管理、上報。
二、醫務人員職業損傷的報告和登記
1、報告:
醫務人員一旦發生銳器損傷的情況,應于2小時內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同時填寫《醫療銳器傷報告記錄單》
2、登記內容:
醫務人員職業損傷發生的時間、地點及經過;損傷方式;損傷的具體部位及損傷程度;損傷源種類和患者的姓名、年齡、診斷、詳細通信地址,包括親屬的姓名及詳細通信地址;損傷處理方法及處理經過,是否實施預防性用藥,首次用藥時間、藥物毒副作用及用藥的依從性情況;定期監測及隨訪情況。
3、醫院感染管理科除對刺傷職工進行血樣監測外,并追蹤隨訪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