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小學家、校、社聯系工作制度
為了促進家校聯系,形成家校社三結合網絡,形成教育合力,特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一)加強領導
成立家、校、社聯系工作小組,由校領導、家長代表、社區(村委會、共建單位)領導組成,統籌安排家、校、社聯系工作。
(二)家校聯系
1、家訪:認真做好家訪,堅持每位學生每學期家訪一次,特殊情況的學生要經常性家訪,通過家訪反饋學生的學習與行為表現,傳播正確家庭教育思想,介紹校風、班風建設,形成教育共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家長會:每個學期至少召開一次家長會,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宣傳,向家長集體性反饋學校、班級教育教學狀況。每學年開學初召開一年級家長會,介紹學校教育教學常規要求,攜手合作,讓一年級學生盡快融入學校生活。每學年專門召開畢業班家長會,布置有關思想教育和畢業考試、報名升學等有關工作。
3、致家長信:逢節假日均要發給家長一封信,向家長提出教育、讀書、完成作業和安全工作的要求;寒暑假要印發《學生假期生活反饋表》,由家長親自監督、指導學生的假期生活。
4、學校公開網站、電子信箱、意見箱,讓家長反映意見和情況,及時作出答復。建立對外校務公開欄,讓家長及時了解和監督招生、畢業、收費、教輔訂閱、學生評先等方面的信息。
(三)校、社聯系:
學校和社區(村委)或共建單位經?;ピL,達成教育共識,學校向社區(村委)或共建單位聘請校外輔導員,為學生開辟社會實踐基地。
篇2:高中家校聯系制度
高級中學家校聯系制度(五)
家校聯系制度是學校和家庭雙向溝通的重要環節,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補充和延伸,是教師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的重要體現,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多向的作用。為進一步規范家校聯系行為,促進教師、學生和家長的相互溝通,爭取家庭、社區、社會對學校教育事業的理解和支持,特對家校聯系制度做出如下規定:
1、形式和要求
家校聯系是一項常規性工作,包括學校家長會、學校開放日、上門家訪、短信聯系等多種形式。家校聯系工作由年級組長牽頭,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分工合作,以班級為單位計,每學年和家長面對面個別交流不得少于該班學生人數的三分之一,三年內應當和全班學生家庭建立普遍聯系;家校聯系活動必須建立工作檔案,每次聯系要有記錄、有分析、有對策,勤于總結,注意反饋。各年級可以利用本校網站建立的各班級主頁,通過留言版、電子郵箱等多種形式幫助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及時與學生、與家長聯系。
家校聯系工作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1)第一階段──普訪階段
時間集中在寒暑假和開學后2個月內,主要采取上門家訪或電話聯系的形式。學校定期組織年級組和教研組對普訪情況進行總結,集體研究個案,為學生的個人發展和班年級建設打好基礎。
(2)第二階段──隨訪和定訪階段
時間安排在開學2個月后,針對"苗頭"問題和重點教育對象上門隨訪或定訪,也可以利用電子郵箱等通訊手段進行網上聯系或者電話聯系;針對有特殊困難的學生家庭要常訪、多訪,加強與家長的聯絡和溝通,促進學生健康、穩定、全面地發展。
2、原則
在開展家校聯系中,應當把握以下三項原則:
一是目的明確,準備充分。在進行家校聯系前要全面熟悉學生的在校情況,特別要注意充分挖掘學困生的進步情況,充分考慮好進行家校聯系的時間、地點、環境和時機等諸因素,保持良好的心理態勢,主動取得家長配合,避免盲動性。
二是把握分寸,講究談話藝術。尊重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正面鼓勵學生為主,不當著學生的面向家長(或監護人)數落學生;尊重家長(或監護人),引導家長(或監護人)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虛心接受家長(或監護人)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不指責家長(或監護人);言簡意賅,適時告辭,不過問家長(或監護人)不愿提及的隱私,不強行訪談。
三是注意形象,加強自我約束。明禮誠信,言出必行,取得學生和家長的信任;不隨聲附和或者背后議論其他教師,不接受學生或者家長的饋贈、宴請,不在學生家中用餐,不托請家長辦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