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中學(學校)應對突發惡性事件預案
為應對學校突發惡性事件,及時、有序、高效地作出相應處理,以盡最大努力減少損失和負面影響,維護學校秩序,特制定本預案。
一、本預案中“突發惡性事件”主要指危及師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突發性意外事件。
1.傳染性或季節性、暴發性疾病,如“非典型肺炎”、病毒性肝炎、麻疹、流行性感冒、禽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水痘、感染性腹瀉等;
2.學校食堂供餐或其他食品、飲品引發的群體性食物中毒事故;
3.組織外出活動時的意外交通事故;
4.集體活動中或課間大量學生的相互擠壓事故;
5.來自校內外的襲擊、傷害性事故;
6.由心理原因發生的自傷自殘自虐性事件;
7.學生在校內發生的意外性傷害事故;
8.其它自然或人為的突發惡性事件。
二、堅持“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救治”原則。
1.早預防。即要求學校全體成員應牢固確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始終保持高度的警覺性和敏銳性,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各項教育教學活動及后勤服務工作,堅持以法辦事,按規范操作,排查和消除各種隱患。
2.早發現。即要求嚴格執行輪值制度,分區域安排值日巡視人員,落實責任;嚴格執行晨檢、夕檢、班檢制度,關注每位學生的健康狀況和情緒傾向,發現苗頭性問題,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嚴格執行各項檢查評比制度。
3.早報告。即要求嚴格執行“日報告”制度,按“防非”要求準確、及時地上報有關信息;一旦發現突發惡性事件,應在第一時間報告校領導,由學校向地方政府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匯報,必要時向“110”和醫療、防疫等部門發出求助信息。
4.早救治早隔離。即要求執行誰發現誰首先受理制度,應立即招呼就近人員,控制局面,盡最大努力阻止事態的進一步發展;發現傷情或病情,應立即組織人員送醫院救治;相關班主任及時與學生家庭取得聯系,說明基本情況,讓家長到現場協同處理;如發現疑似傳染性疾病的,對密切接觸人群或班級,在穩定情緒、維護秩序的同時,采取一定疏散隔離、檢查觀察等防治措施,并及時對相關場所進行消殺處理;同時,應注意急而不慌,盡可能了解和掌握事件的第一手資料,以利于事故的正確處理。
三、一旦學校出現突發惡性事件,立即啟動各職能小組,由校長任總指揮,全力投入事故處理工作:
1.應急指揮小組
由校長辦公室成員組成,主管副校長任組長。其職能主要有:
(1)盡速到達現場,了解和掌握事故情況,控制局面,阻止事態發展,并研究事故處理的具體策略;
(2)盡早向教育行政部門和地方政府匯報情況;
(3)組織力量并全程指揮其他各職能小組投入工作;
(4)密切配合醫療、防疫、公安等機構對事故的處理工作,認真執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地方黨委政府的有關指示;
(5)負責事故的調查、分析和處理,查找原因和責任。
2.醫療分隊:由校醫組成。
主要職責有:
(1)立即組織護送受傷或發病者去醫院救治;
(2)配合醫院的救治工作,追蹤了解傷情或病情動態,隨時與校長保持聯系;
(3)接應趕到醫院的家長,并說明基本情況,做好安撫工作,防止出現情緒過激情況。
3.現場指揮控制分隊
組 長:副校長
成 員:各部門負責人
主要職能是:
(1)控制現場,維護秩序,勸離無關人員,防止發生混亂局面;
(2)排查其他發病或受傷人員,組織力量送醫院;
(3)接待家長,做好解釋說明及思想工作;
(4)由班主任管好各自的學生,不圍觀,不擁擠,防止學生慌亂、散失,維護學校秩序。
(5)盡早向知情者、見證人調查事故起因,掌握好事故的第一手資料。
4.后勤保障分隊
組 長:總務處主任
成 員:車隊隊長、保安員、總務處員工
主要職能:
(1)盡力做好醫療救治、現場控制等工作的聯絡和后勤支援工作;
(2)必要時配合醫療、防疫等機構進行現場消毒、取樣分析等工作;
(3)做好上級來人和家長的接待工作,必要時為上級工作組現場辦公做好后勤服務工作。
5.通信和信息分隊
組 長:各部門副主任
成 員:相關班主任
主要負責突發惡性事件全過程的各種文字、圖象信息資料采集,撰寫書面報告,整理取證材料,作好相關數據的分類統計、分析工作,及時提供各種資料。12小時內形成完整的書面材料逐級上報。
篇2:初中(學校)應對突發惡性事件預案
初級中學(學校)應對突發惡性事件預案
為應對學校突發惡性事件,及時、有序、高效地作出相應處理,以盡最大努力減少損失和負面影響,維護學校秩序,特制定本預案。
一、本預案中“突發惡性事件”主要指危及師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突發性意外事件。
1.傳染性或季節性、暴發性疾病,如“非典型肺炎”、病毒性肝炎、麻疹、流行性感冒、禽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水痘、感染性腹瀉等;
2.學校食堂供餐或其他食品、飲品引發的群體性食物中毒事故;
3.組織外出活動時的意外交通事故;
4.集體活動中或課間大量學生的相互擠壓事故;
5.來自校內外的襲擊、傷害性事故;
6.由心理原因發生的自傷自殘自虐性事件;
7.學生在校內發生的意外性傷害事故;
8.其它自然或人為的突發惡性事件。
二、堅持“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救治”原則。
1.早預防。即要求學校全體成員應牢固確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始終保持高度的警覺性和敏銳性,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各項教育教學活動及后勤服務工作,堅持以法辦事,按規范操作,排查和消除各種隱患。
2.早發現。即要求嚴格執行輪值制度,分區域安排值日巡視人員,落實責任;嚴格執行晨檢、夕檢、班檢制度,關注每位學生的健康狀況和情緒傾向,發現苗頭性問題,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嚴格執行各項檢查評比制度。
3.早報告。即要求嚴格執行“日報告”制度,按“防非”要求準確、及時地上報有關信息;一旦發現突發惡性事件,應在第一時間報告校領導,由學校向地方政府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匯報,必要時向“110”和醫療、防疫等部門發出求助信息。
4.早救治早隔離。即要求執行誰發現誰首先受理制度,應立即招呼就近人員,控制局面,盡最大努力阻止事態的進一步發展;發現傷情或病情,應立即組織人員送醫院救治;相關班主任及時與學生家庭取得聯系,說明基本情況,讓家長到現場協同處理;如發現疑似傳染性疾病的,對密切接觸人群或班級,在穩定情緒、維護秩序的同時,采取一定疏散隔離、檢查觀察等防治措施,并及時對相關場所進行消殺處理;同時,應注意急而不慌,盡可能了解和掌握事件的第一手資料,以利于事故的正確處理。
三、一旦學校出現突發惡性事件,立即啟動各職能小組,由校長任總指揮,全力投入事故處理工作:
1.應急指揮小組
由校長辦公室成員組成,主管副校長任組長。其職能主要有:
(1)盡速到達現場,了解和掌握事故情況,控制局面,阻止事態發展,并研究事故處理的具體策略;
(2)盡早向教育行政部門和地方政府匯報情況;
(3)組織力量并全程指揮其他各職能小組投入工作;
(4)密切配合醫療、防疫、公安等機構對事故的處理工作,認真執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地方黨委政府的有關指示;
(5)負責事故的調查、分析和處理,查找原因和責任。
2.醫療分隊:由校醫組成。
主要職責有:
(1)立即組織護送受傷或發病者去醫院救治;
(2)配合醫院的救治工作,追蹤了解傷情或病情動態,隨時與校長保持聯系;
(3)接應趕到醫院的家長,并說明基本情況,做好安撫工作,防止出現情緒過激情況。
3.現場指揮控制分隊
組 長:副校長
成 員:各部門負責人
主要職能是:
(1)控制現場,維護秩序,勸離無關人員,防止發生混亂局面;
(2)排查其他發病或受傷人員,組織力量送醫院;
(3)接待家長,做好解釋說明及思想工作;
(4)由班主任管好各自的學生,不圍觀,不擁擠,防止學生慌亂、散失,維護學校秩序。
(5)盡早向知情者、見證人調查事故起因,掌握好事故的第一手資料。
4.后勤保障分隊
組 長:總務處主任
成 員:車隊隊長、保安員、總務處員工
主要職能:
(1)盡力做好醫療救治、現場控制等工作的聯絡和后勤支援工作;
(2)必要時配合醫療、防疫等機構進行現場消毒、取樣分析等工作;
(3)做好上級來人和家長的接待工作,必要時為上級工作組現場辦公做好后勤服務工作。
5.通信和信息分隊
組 長:各部門副主任
成 員:相關班主任
主要負責突發惡性事件全過程的各種文字、圖象信息資料采集,撰寫書面報告,整理取證材料,作好相關數據的分類統計、分析工作,及時提供各種資料。12小時內形成完整的書面材料逐級上報。
篇3:電動汽車和充電樁火災事故現場處置預案
電動汽車和充電樁火災事故現場處置預案
01前言
1.目的:制定并實施電動汽車(EV)及充電樁火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旨在迅速有效地控制火勢,保護人員生命安全,減少財產損失,并防止環境污染。
2.范圍:本方案適用于電動汽車充電站、停車場、居民小區等涉及電動汽車和充電樁的場所發生的火災事故。
3.責任:明確消防、應急管理、公安、醫療機構、電動車制造商、充電樁運營商等各方的責任與協作機制。
02預案準備
1.風險評估:對電動汽車及充電樁進行定期安全檢查,識別潛在火災風險,制定預防措施。
2.培訓與演練:定期組織消防演練和應急培訓,提高員工應對火災事故的能力。
3.資源準備:配備足夠的消防設備、防護裝備、急救器材等,確保隨時可用。
4.通訊聯絡:建立有效的通訊聯絡系統,確保各部門之間信息暢通,及時傳遞火警信息。
03事故發現與報警
1.發現程序:員工一旦發現火情,應立即啟動手動報警裝置,并向消防部門報警。
2.報警內容:報警時應詳細說明火災地點、火勢大小、是否有人員被困等信息。
3.內部通報:同時,向公司內部應急管理部門報告,啟動應急預案。
04初步應對措施
1.疏散人員:立即啟動疏散程序,引導人員按照疏散指示標志迅速撤離現場。
2.初期滅火:在消防人員到達前,使用現場配備的滅火器材進行初期滅火,控制火勢蔓延。
3.斷電隔離:迅速切斷事故車輛和充電樁的電源,防止電氣火災擴大。
05專業消防介入
1.現場指揮:消防人員到達現場后,由消防指揮官接管現場指揮權,統一協調滅火行動。
2.火情評估:消防人員對火勢、風向、火源等進行評估,制定滅火方案。
3.滅火行動:采用合適的滅火器材和戰術,進行滅火作業,確保人員安全。
4.污染控制:采取措施防止火災產生的有害氣體和化學物質對環境和人體造成危害。
06事故現場安全保障
1.現場警戒:設立警戒區域,禁止非救援人員進入,確保救援行動順利進行。
2.人員防護:救援人員應佩戴必要的防護裝備,確保自身安全。
3.證據保全:在滅火過程中,注意保護現場證據,為后續事故調查提供依據。
07事后處理
1.傷員救治:及時將受傷人員送往醫療機構進行救治。
2.現場清理: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對現場進行清理,恢復秩序。
3.事故調查:組織相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措施。
08復原與恢復
1.系統檢查:對受損的電動汽車和充電樁進行全面檢查,確保其安全性。
2.業務恢復:制定恢復計劃,逐步恢復受影響的服務和運營。
3.心理輔導:為受事故影響的員工和周邊居民提供心理支持和輔導。
09總結與改進
1.事故報告:編寫詳細的事故報告,記錄事故經過、應對措施和救援效果。
2.經驗教訓:總結事故應對過程中的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措施。
3.預案修訂:根據事故應對的實際情況和新的風險點,修訂完善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