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會在逆境中保生存求發展
--《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讀后感
本人積極參與了“職工讀書月”活動,在推薦的眾多書目里,《在絕望中尋找希望》深深地吸引了我,因為書名很醒目,一看便知道是一本非常勵志的書。該書弘揚的是一種面對挫折、面對逆境、面對死亡永不言棄、矢志不移的精神,對即將關井閉坑的夾河人來說,正需要這種精神,激發企業發展正能量。
書中講的是在荒涼的沙漠里,屠夫、將軍、作家、公務員、工程師和律師都在沙漠中迷了路,都想走出漫無邊際的沙漠,于是他們就結伴而行。6人中,除了屠夫,其他的人都各有才華和地位,是最有可能走出沙漠存活下來的人,但在這艱險而漫長的旅途中,看似才華橫溢的人都一個個長眠于沙漠中,最后只有屠夫一個人沖出了沙漠,獲得了重生,也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為什么?因為與其他5人相比,他有百折不撓的意志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徒步在漫無邊際的沙漠里,如果沒有意志和向往作為支撐,縱使擁有淵博的學識,也會葬身于沙漠。
當前,面對礦井年底就要關井閉坑的實際,少數干部職工心灰意冷,工作心不在焉,擔心以后還有沒有崗,能不能有一官半職,整天工作松松垮垮、得過且過。全礦干部職工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資源開采型企業,關轉是必由之路,今年不關明年也得關,就算西二采區打開了,五六年以后還得關。面對煤市經濟的持續深度低迷,以及深部開采安全、成本帶來的壓力,打開西二采區已經不可能,否則虧損將會更多。與其在這里吃苦受累收入低,與其茍延殘喘,不如華麗轉身,盡快走出去實現轉移發展,提高工資收入。要有一種積極的心態,消除“關井閉坑就是關門走人”的認識誤區,樹立“早轉早主動,晚轉就被動”的思想,積極向外出創業的先進典型學習,參與到外出創業的隊伍中。
殘酷的現實就像沙漠一樣,一不小心就會迷失方向,深陷其中。必須有屠夫一樣的精神,學會在逆境中保生存求發展。夾河的出路在外面,必須舉全礦之力,抓好新項目的接替,確保年底前落實好接替礦井,穩定干部職工思想;從現在就著手考慮年底礦井關轉的總體部署,包括隊伍分流、人員安置、閑置物資處理和工廣規劃等工作,實現安全有序轉移。加強形勢任務教育,破除看攤守業思想,把干部職工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礦黨政決策部署上來,越是礦井關轉時期,越要履職盡責,努力抓好安全管理、生產經營、和諧穩定等工作,努力實現年初既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為轉移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要強化新時期徐礦文化在異地的貫徹落實,使之融入到異地制度建設、現場管理、人才培養等各個層面、各個環節,成為引領發展的“風向標”,成為全體干部職工共同堅守的理想信念和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要持續開展好異地創業職工幫扶活動,實行結對子幫扶,真誠為職工辦好事、解難事,解除廣大異地創業職工的后顧之憂。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面對企業和人生的低谷,如果我們聽之任之、任其發展,必然死路一條,若能保持一顆堅強不屈的心,與逆境抗衡,也許會迎來事業的轉機。
篇2:《在絕望中尋找希望》讀后感5
俞敏洪的《在絕望中尋找希望》讀后感
讀了俞敏洪的《在絕望中尋找希望》這本書我感受頗深。書中有個故事講的是在荒涼的沙漠里,有6個人(分別是屠夫、將軍、作家、公務員、工程師和律師)碰到了一起。他們都是在沙漠中迷了路,都想走出漫無邊際的沙漠,于是他們就結伴而行;這是一場生死未卜的死亡旅程。6個人中,除了屠夫,其他人都各有才華和地位,在這艱險而漫長的沙漠旅行中,看似才華橫溢的人都一個個長眠于沙漠之中,最后只有屠夫一個人沖出了沙漠,獲得了重生、也取得了成功。
生活就如沙漠,每個人都會不小心深陷其中。在無邊無際的沙漠里,看不到希望,也看不到未來。冷酷的沙漠步步為營,唯有靠堅強的意志,一定的目標,一定的生活熱忱,一個積極的心態,那么一切都會迎刃而解;最后也就不會“葬身沙漠”。人生中的困難就是道路上的一條惡狗,你越是害怕,它越是欺負你;你越是逃跑,它越要去追你。我們要做的就是勇敢的迎上去,那么困難就會想你搖尾乞憐,前進,你就是英雄,你就是成功者;后退,你就是懦夫,你永遠是失敗者。
作為一個企業,在舉步維艱中如果選擇了破舊立新,突破發展,就是選擇了生存的“希望”;否則,如果一味地消極“等、靠、要、熬”、 抱殘守缺、抱攤守業等待,坐井觀天、夜郎自大,就無異于“溫水中的青蛙”,只有慢慢的去等待死亡。煤炭企業面臨著重生,在企業重生的過程中,要有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更要有始終保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凝心聚力使企業在扭虧為盈行動中有大的突破,轉型轉移發展中有大的飛躍,擺脫沉重思想包袱輕裝上陣,向著美好的未來闊步前進。
我們旗山礦,正面臨著一個特殊的時刻,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煤炭資源已經接近枯竭,加上當前復雜的市場環境,不斷下跌的煤價走勢,在面對艱難的挑戰時,是喪失信心去逃避現實,選擇“倒下去”,因循守舊、按部就班等待礦井衰老、倒閉;還是勇敢去克服困難,在艱難狀態下選擇勇敢的“站起來”,沖出死亡的沙漠,獲得重生;決定的結局不是成功,就是失敗。機遇是留給又準備的人!成功屬于善于抓住機遇的人!今天明智的選擇一定會改變明天的命運!資源枯竭并不是博得別人同情的資本!只有努力拼搏敢于創新才能沖出困境!
盡管現在我們旗山礦面臨扭虧為盈、轉移轉型發展之路困難重重,只要不放棄,成功不是個傳說。全礦干部職工都要樹立起自強自立、自動自發的意識;樹立起放眼天下、創業創新的意識;樹立起打破常規、攻堅克難的意識;樹立起敢于擔當、真抓實干的意識;樹立起勇于創新、追求卓越的意識;這“五種意識”就是旗山礦求生存謀發展的希望所在。
我們要沿著礦黨政指引的方向迎難而上頑強拼搏,要敢于面對困難,要敢于迎接困難,以*****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及礦工作會議精神,以優質優效、轉移轉型為主題,積極適應經濟新常態,要始終保持艱苦創業的志氣、改革創新的勇氣、勇攀高峰的銳氣,團結、積極、向上,負重領先、默契信任,共克時艱,扭虧脫困,在經歷狂風暴雨之后的天晴,看以到的彩虹才會更加美麗漂亮。
旗山礦未來生存發展之路,就在我們自己的腳下。
篇3:勵志書籍《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讀后感
勵志書籍《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讀后感
讀完這本勵志書籍,受益匪淺!生活需要積極的態度,人生需要高度的熱忱,工作需要認真的對待靠堅強的意志,一定的目標,一定的生活熱忱,一個積極的心態,那么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引申開來,書中諸多的道理也適用于工作中,比如我們一直倡導的安全管理。作為煤炭企業,安全是第一位,我們不斷用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完善我們的安全管理。
安全生產搞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安全生產所產生的效益是隱性效益,不像普通投資那樣直接反映在產品數量的增加和提高產品質量上,而是體現在生產的全過程,不發生事故,才能保證生產的正常開展和連續進行。就現代企業整體工作而言,經濟效益是中心,這是企業全部工作的歸宿,但是在具體生產過程中,必須堅持安全第一,不安全不能生產。如果沒有安全保證,生產就是一句空話,事實上一個企業安全生產如何,必然會影響企業的效益,企業一旦發生事故總要或多或少造成經濟損失,此外,由于事故影響,員工人心不穩,生產難以進行,這也是無法估量的損失,由此可見,安全是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安全就沒有效益,但是安全畢竟不等于效益,安全上去了并不等于經濟效益就能提高,效益與安全是企業的兩項根本性任務,要以安全保效益,以效益促安全。
中國有句古話“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生產過程中,如果不重視安全因素,那么等在后面的將是無數毀滅性后患。作為世界上頭號超級大國,美國的電力設施也堪稱是世界一流的。如果把它的電網比喻成千里之堤,也可以說是銅墻鐵壁鑄成的長堤。曾發生于美國東北部及加拿大部分地區的大面積停電的那次停電事故,對美國及加拿大的航空和陸路交通,正??蒲?,生產與居民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并直接影響到美國國家秩序的穩定,成為當時震動世界的大新聞。 然而,就那樣一個世界一流的大電網,由于對預警跡象的不夠重視,致使電網陷入了大面積癱瘓的狀態,真是應了“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這句中國老話。
可見安全工作是經濟工作的重要部分,只有安全搞好了單位經濟才能夠發展,安全生產工作才能保證正常生產秩序,企業在內的人員都應樹立安全意識,把安全生產作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我們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起來,從點點滴滴做起,決不放過任何一個有關安全的每一個細結。在位置上突出起來,以安全促進度,以安全促生產,以安全保證企業最大效益。在當前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必須克服安全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錯誤思想,要樹立“一切為安全工作讓路,一切為安全工作服務”的觀念,堅持安全至上,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落實到實處,從而保證企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