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四)班升旗稿--母愛
有一個人,為了你她愿意付出自己的所有,這個人叫母親,這個愛叫母愛。
5月8日是母親節,是我們心中最難以忘懷的日子,這個節日是對母親的贊美和頌揚,是提醒我們時刻記住感恩我們的母親。
母愛,是人類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我們賦予它太多詮釋,也賦予它太多的內涵,沒有歷史史詩的撼人心魄,沒有風卷大海的驚波逆轉,母愛就像一場春雨,一首清歌,潤物無聲綿長悠遠。
有了母愛,我們才從愁緒走向高歌,從頑愚走向睿智,有了母愛也才有了生命的開始,歷史的延續,理性的萌動,人性的回歸。
學會感恩,讓我們充滿愛心,善心,責任心,對含辛茹苦撫養我們長大的父母,對關心我們成長的老師,對與我們一起分享快樂的同學,感謝他們對我們的幫助,鼓勵與愛護,學會感恩,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愛。
我們高一四班全體同學向全校學生倡議,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孝順父母開始,學會感恩吧,讓我們記住天下母親共同的生日,為她捶一捶辛苦的脊背,給母親一個暖暖的擁抱,一句溫馨的祝福,一臉感恩的笑容吧。
篇2:《三袋米的故事》讀書有感:聆聽母愛
《三袋米的故事》讀書有感:聆聽母愛
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題記
孩童時期,是她的笑臉帶給了我們春天的美好;是她,教會了我們呀呀學語;是她,用甘甜的乳汁讓我們感知到這個世界的溫馨。母親,一個偉大而神圣的名詞,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意義。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小學時曾無數次用稚嫩的聲音朗誦著這首《游子吟>》,當時雖不懂其中深意,但這首詩仍然在我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記。多年后再次回味這首詩,不禁潸然淚下。
在<<三袋米的故事>>中,我們感受著一位早年喪夫、靠討飯供兒子上學的母親帶給我們的感動。貧寒的家境,艱苦的生活并沒有壓垮身單力薄的母親,她節衣縮食,含辛茹苦供兒子上學。終于,兒子考上了重點高中。然而,母親卻因風濕病瘸了腿,家里也一貧如洗,連三餐都無著落。兒子見此執意輟學,悲痛欲絕的母親一巴掌把兒子打回了學校。從此以后,這位可憐的母親每天忍著疼痛,步行十幾里地外出乞討,用討來的米供兒子上學。最終,兒子考上了清華大學。
未讀完這個故事,兩行熱淚已忍不住從我的臉頰上滑落下來。母親是偉大的,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她可以為你生,為你死,為你屈膝下跪,為你放棄尊嚴?!安灰嬖V兒子真相,我怕傷了他的自尊”,這句最質樸的話折射出不朽的母性光輝。她受苦受累,忍氣吞聲只為了讓孩子保留尊嚴,讓他活得驕傲,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
由此,我想到了我的母親,一位同樣平凡而偉大的母親。
在我八歲的那個夏季,有一天,趁媽媽午睡時,我躡手躡腳得偷偷溜出家門,召集了四五個小伙伴到剛剛發過洪水的河里玩耍。無知而貪玩的我們怎會知道此時水的深度遠遠大于我們的身高。我們順著河岸越走越遠,漸漸的,水沒過了我們的膝蓋、腰部、脖子,我們開始害怕的哭喊起來,幸運的是,有好心人聽到了哭聲并把我們救了上來。聞訊趕來的母親由于跑得太多急促,在看到我將要停下來時,身體失去了平衡,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她的褲子上有明顯的褶皺,很顯然是由于太多緊張用手抓過的痕跡。她的臉色煞白,目光呆滯得望了我足足一分鐘,似乎是想確定我真的還活著。而當我含著淚向媽媽跑去時,她的眼神從絕望變為欣喜,從欣喜變為憤怒,最后,她近乎瘋狂地掄起拳頭把我狠狠打了一頓。
睡夢中,聽見了媽媽撕心裂肺的哭聲。我猛得坐起來撲進了媽媽的懷里,不停的重復著:“媽媽,我錯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了?!眿寢屳p輕撫摸著我的頭,用近乎道歉的語氣哽咽著:“是媽媽不對,媽媽不該打你,但你是媽媽的命啊,你要有什么事,你讓媽媽可怎么活?”媽媽緊緊擁我在懷,她滾燙的淚滴在我的臉上,滴在我的心里。我說:“媽媽,我再也不會讓你流淚了”,媽媽欣慰地看著我,長舒了一口氣。也許是從這件事之后,我才終于真正明白了:世間比海更深,比山更高的是母愛。是母愛的深沉和細膩給予了我無窮的力量,讓我在向前的路上永不止步。
母愛如河,她清澈,看得見河底的塊塊卵石;她恬靜,泛著微微的漣漪;她輕柔,緩緩送我前行。母愛啟迪和培育著我的良知,溫暖和滋潤著我的心靈。人生路上,有母愛,就有天堂。所以, 我們應常懷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教育,努力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這份綿延似海的母愛!
全世界的母親是多么的相像,她們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在母性光輝的感召下,我們應奮發向上,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在此,為全世界的媽媽獻上一份最真摯的禮物,給媽媽們一個欣慰的五月天!
篇3:《三袋米的故事》讀書有感:母親母愛
讀《三袋米的故事》有感:母親 母愛
世界上有一種愛,它無處不在,讓你肆意索取,讓你坦然接受;世界上有一個人,她默默無聞,把所有的愛都給予你,而不求任何回報。這種愛,叫母愛,這個人,叫母親。
《三袋米的故事》講述的是一位母親不顧已臃腫不堪的雙腿的疼痛,甘愿到十幾里外的地方討米,只是為了能夠湊齊兒子上學要交的口糧,最終把兒子培養成大學生的故事。短短數百字,卻字字含情,令人感動?!叭住闭f輕亦重,說其輕說明了母親討米的艱辛和屈辱;道其重表明了三袋米,粒粒含愛,厚重如山?;叵肽赣H為我們做的,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日常的點點滴滴仔細想過已著實令我們潸然淚下。母愛可以是高山,那么厚重;母愛也可以是小溪,如此涓涓不息。
當我們第一次睜開初生的雙眸,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我們的母親,她們那和藹可親的笑臉給我們以溫暖和安全。兒時的我們,誰會輕易舍得離開母親的懷抱,因為我們當時就知道,只有母親的懷抱才是最溫暖,最安全的。每當此時,母親總是不厭其煩的張開雙手,擁抱我們柔弱的身軀,任我們在其懷抱中調皮玩鬧。當我們牙牙學語時,笨拙的喊出第一聲“媽媽”時,欣喜的淚水頓時模糊了母親的雙眼,同時也更加堅定了她那無私奉獻的心。是啊,我們的一聲媽媽竟換得了母親二十多年無怨無悔的照顧和關懷,從理性上講,這是多么的不公平和不值得,但是這其中所包含的情感豈是能用金錢來衡量的?這就是母愛,這就是其偉大之所在。
當我們第一次離開母親的身邊去外闖蕩求學時,此時的母親心情是極為矛盾的。面對我們的離去是那么的不舍,但又明白我們已經長大,到了去外闖蕩的時候了,母親能做的只是含淚為即將遠去的我們細心地準備好所需的一切。于是便有了《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蹦笎?,亙古不變的話題,母親,千古歌頌的人。
當我們在外一帆風順時,母親在高興的同時總少不了幾分告誡;當我們在外舉步維艱時,總能收到母親的鼓勵與關懷,給我們以重整旗鼓的信心與決心;母親為我們傳達的始終是這么一個信息:家是我們溫暖的港灣,因為家中有疼我們愛我們的母親,無論我們平凡還是偉大,唯一不變的是母親的愛。當我們小有成就得意洋洋的回到家時,眾人天花亂墜的夸獎與贊美使我們迷失時,反復告誡我們的是母親;當我們一無所獲遍體鱗傷的回到家時,不會對我們冷嘲熱諷,反而更加關懷備至的是母親。因為母愛不分尊卑,不分貴賤。
回想這些,在外遠行的我們又能為母親做些什么呢?只有平日里多一些關心和問候,以減少母親對我們的擔心和憂慮;能夠在母親生日那天祝福一聲:母親,生日快樂!媽媽,您辛苦了!能夠在我們生日那天說聲:媽媽,您受苦了!沒有您的十月懷胎就沒有今天的我們,您不但給了我們生命,還為我們傾注了您所有的愛。能夠在母親節那天,高高興興的對母親喊出:媽媽,我愛您!能夠在母親年老時,指著樹上的鳥兒問我們那是什么時,就像兒時我們問母親同樣問題時母親總能笑著輕聲告訴我們一樣,不厭其煩的笑著告訴我們年老的母親:媽媽,那是鳥兒,那是鳥兒,那是鳥兒......
雪落無痕,真愛無聲。母親的愛總是不輕易讓人察覺。要像品味咖啡那樣,仔細品味,才能發現,仔細回味,才能盡享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