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責任體系
一、責任人
1.校長: XX,為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總負責人。
2.副校長:XX ,為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的具體執行負責人。
3.保衛處主任:XX ,負責校園安全和消防設施的日常檢查和管理。
4.班主任:各班級班主任,負責對本班學生進行森林草原防滅火宣傳教育和日常行為監督。
5.教職員工:全體教職員工有責任參與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并對其行為進行監督。
二、責任分工
1.校長負責全面領導學校的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制定總體策略和目標,監督和檢查執行情況。
2.副校長負責具體組織和實施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包括組織宣傳教育、檢查消防設施、制定應急預案等。
3.保衛處主任負責校園安全和消防設施的日常檢查和管理,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并組織維修。
4.班主任負責對學生進行森林草原防滅火宣傳教育和日常行為監督,了解學生外出活動情況,防止學生因玩火等原因引發火災。
5.教職員工有責任參與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發現學生違規行為要及時制止和批評教育。
三、考核與獎懲
1.學校將定期對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進行考核,對成績突出的個人和集體給予表彰和獎勵。
2.對不履行職責或因工作失誤造成不良后果的,將視情況進行批評教育或追究責任。
四、聯系與協作
1.學校將積極與當地政府、消防部門等外部機構聯系,加強信息共享和協作配合。
2.在發生火災等緊急情況時,全校師生要迅速響應并積極投入撲救工作,同時向有關部門報告。
3.學校將定期組織師生進行森林草原防滅火培訓和演練,提高應急處理能力。
4.在培訓和演練中表現優秀的個人和集體將有機會獲得額外的獎勵和表彰。
篇2:某古城消防滅火應急方案訓練
某古城消防滅火應急方案訓練
1目的:
火災發生時能在異常心理狀態和環境中采取迅速、正確的行動,將火災損失降到最小。
2范圍:
公司全體人員。
3職責:
由保安隊長、管理處主任、片區經理進行監督實施。
4工作程序:
4.1消防訓練的種類和內容:
4.1.1報警訓練
掌握向消防機關的報警方法,廣播設備的使用方法。假設起火,發現火災后向消防機關報警“119”,與消防控制室聯系,向管理處各部門人員通報火災。
4.1.2滅火訓練
掌握建筑物內的消防設備、設施的位置,性能及操作方法。設想起火,使用滅火器和消防火栓等滅火,同時完成防火分區的操作。
4.1.3疏散訓練
熟悉避難設施、設備的位置,掌握操作方法,使用廣播設備,有秩序的、正確的引導避難者;對行動困難者,采取適當措施引導到安全場所;對未撤離人員的情況迅速向消防隊報告。
4.1.4綜合訓練
綜合進行上述訓練,并向消防隊提供相關情況。
4.2訓練實施要點:
4.2.1訓練計劃
實施訓練時,應制定與建筑用途、規模等特點相適應的實施性計劃,并將訓練計劃工作要點規定在消防計劃中。訓練最低次數:
訓練種類 訓練次數(年)
報警訓練 一次以上
疏散訓練 一次以上
滅火訓練 二次以上
綜合訓練 一次以上
4.2.2訓練的形式
4.2.2.1模擬操作訓練:按接警、出動、指揮、分工配合及臨處理等綜合檢驗是否符合消防應急方案。
4.2.2.2模擬實戰訓練:即按接警出動到現場按照實戰要求出水、泡沫、1211滅火,同時進行搶救和疏散物資的訓練。
4.2.2.3演練的范圍可分為綜合性片區、小區或分段開展訓練。
4.2.3訓練的實施
4.2.3.1訓練的設想
為了有效的進行訓練,應先假設各種情況,制定周密的訓練計劃,訓練設想應由訓練目的和建筑物用途、特點及規模、構造、人員多少的實際情況而定,基本要求如下:
4.2.3.1.1火災蔓延
4.2.3.1.2危險范圍超過一層樓
4.2.3.1.3有被困人員
4.2.3.2設想主要內容
時間、地點、人員、著火物質、原因、火災情況等;時間、地點可作如下幾種假定:
4.2.3.2.1起火時的設想:業主/住戶上下班時間、白天、夜間。
4.2.3.2.2起火場的設想:廚房、臥室、客廳、地下車庫、設備房等。
4.2.3.3報警訓練
4.2.3.3.1火災設想:起火場所、燃燒物體、蔓延范圍、被困人數等。
4.2.3.3.2火災時的行動:向周圍人員報警、與有關部門聯系。
4.2.3.3.3向“119”報警主要內容:火場的具體地名(×街〖路〗×號×幢)、燃燒物質種類、火勢、有無人員被困等。
4.2.3.3.4內部火警通報:消防控制中心向發生火災的樓宇(區域)進行通報,啟動消防應急廣播(含消防自動報警設備),同時通知管理處。
4.2.4滅火訓練
4.2.4.1火災設想:起火場所、燃燒物體、蔓延范圍、被困人數。
4.2.4.2滅火活動
根據設想火災操作必須的滅火設備:簡易滅火器材(水桶等)、滅火器(泡沫、二硫化碳、干粉、1211等)、室內、外消防火栓。
4.2.4.3防火分區實施關閉防火門、防火卷簾門,對蔓延擴大通路部份進行防火分區。
4.2.5疏散訓練
4.2.5.1火災設想:起火場所、燃燒物體、蔓延范圍、被困人數。
4.2.5.2利用消防廣播設備疏散引導:通知疏散的路徑、方法等。
4.2.5.3配置引導員:配置在樓梯口附近,道路拐角處利用話筒、手提擴音機等進行引導。
4.2.5.4禁止使用電梯。關閉客梯、扶梯的運行,消防電梯派專人管理。
4.2.5.5打開安全出口。
4.2.5.6使用排煙設備。
4.2.5.7搜尋被困人員,把被困者的檢查情況模擬向警方消防部門報告。
4.2.5.8設想起火層,設置避難器具。
4.2.5.9向消防隊報告情況:有無人員被困,有無受傷人員,有無影響消防活動的障礙物體。
4.2.6綜合訓練的結果總結
訓練結束后,召開總結會,就訓練內容,訓練情況,參加人員提出自己的看法,檢查訓練方法或消防計劃有無修改之處。
JH物業·FG城管理部·保安部
篇3:風景區消防滅火應急方案訓練
風景區消防滅火應急方案訓練
1目的:
火災發生時能在異常心理狀態和環境中采取迅速、正確的行動,將火災損失降到最小。
2范圍:
公司全體人員。
3職責:
由保安隊長、管理處主任、片區經理進行監督實施。
4工作程序:
4.1消防訓練的種類和內容:
4.1.1報警訓練
掌握向消防機關的報警方法,廣播設備的使用方法。假設起火,發現火災后向消防機關報警“119”,與消防控制室聯系,向管理處各部門人員通報火災。
4.1.2滅火訓練
掌握建筑物內的消防設備、設施的位置,性能及操作方法。設想起火,使用滅火器和消防火栓等滅火,同時完成防火分區的操作。
4.1.3疏散訓練
熟悉避難設施、設備的位置,掌握操作方法,使用廣播設備,有秩序的、正確的引導避難者;對行動困難者,采取適當措施引導到安全場所;對未撤離人員的情況迅速向消防隊報告。
4.1.4綜合訓練
綜合進行上述訓練,并向消防隊提供相關情況。
4.2訓練實施要點:
4.2.1訓練計劃
實施訓練時,應制定與建筑用途、規模等特點相適應的實施性計劃,并將訓練計劃工作要點規定在消防計劃中。訓練最低次數:
訓練種類 訓練次數(年)
報警訓練 一次以上
疏散訓練 一次以上
滅火訓練 二次以上
綜合訓練 一次以上
4.2.2訓練的形式
4.2.2.1模擬操作訓練:按接警、出動、指揮、分工配合及臨處理等綜合檢驗是否符合消防應急方案。
4.2.2.2模擬實戰訓練:即按接警出動到現場按照實戰要求出水、泡沫、1211滅火,同時進行搶救和疏散物資的訓練。
4.2.2.3演練的范圍可分為綜合性片區、小區或分段開展訓練。
4.2.3訓練的實施
4.2.3.1訓練的設想
為了有效的進行訓練,應先假設各種情況,制定周密的訓練計劃,訓練設想應由訓練目的和建筑物用途、特點及規模、構造、人員多少的實際情況而定,基本要求如下:
4.2.3.1.1火災蔓延
4.2.3.1.2危險范圍超過一層樓
4.2.3.1.3有被困人員
4.2.3.2設想主要內容
時間、地點、人員、著火物質、原因、火災情況等;時間、地點可作如下幾種假定:
4.2.3.2.1起火時的設想:業主/住戶上下班時間、白天、夜間。
4.2.3.2.2起火場的設想:廚房、臥室、客廳、地下車庫、設備房等。
4.2.3.3報警訓練
4.2.3.3.1火災設想:起火場所、燃燒物體、蔓延范圍、被困人數等。
4.2.3.3.2火災時的行動:向周圍人員報警、與有關部門聯系。
4.2.3.3.3向“119”報警主要內容:火場的具體地名(×街〖路〗×號×幢)、燃燒物質種類、火勢、有無人員被困等。
4.2.3.3.4內部火警通報:消防控制中心向發生火災的樓宇(區域)進行通報,啟動消防應急廣播(含消防自動報警設備),同時通知管理處。
4.2.4滅火訓練
4.2.4.1火災設想:起火場所、燃燒物體、蔓延范圍、被困人數。
4.2.4.2滅火活動
根據設想火災操作必須的滅火設備:簡易滅火器材(水桶等)、滅火器(泡沫、二硫化碳、干粉、1211等)、室內、外消防火栓。
4.2.4.3防火分區實施關閉防火門、防火卷簾門,對蔓延擴大通路部份進行防火分區。
4.2.5疏散訓練
4.2.5.1火災設想:起火場所、燃燒物體、蔓延范圍、被困人數。
4.2.5.2利用消防廣播設備疏散引導:通知疏散的路徑、方法等。
4.2.5.3配置引導員:配置在樓梯口附近,道路拐角處利用話筒、手提擴音機等進行引導。
4.2.5.4禁止使用電梯。關閉客梯、扶梯的運行,消防電梯派專人管理。
4.2.5.5打開安全出口。
4.2.5.6使用排煙設備。
4.2.5.7搜尋被困人員,把被困者的檢查情況模擬向警方消防部門報告。
4.2.5.8設想起火層,設置避難器具。
4.2.5.9向消防隊報告情況:有無人員被困,有無受傷人員,有無影響消防活動的障礙物體。
4.2.6綜合訓練的結果總結
訓練結束后,召開總結會,就訓練內容,訓練情況,參加人員提出自己的看法,檢查訓練方法或消防計劃有無修改之處。
**物業·**城管理部·保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