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廣州市概況
廣州市是華南地區的一座中心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北緣,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718.8平方公里。1978年gg開放以來,廣州市的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高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連續20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2000年末,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383.07億元人民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45萬元,按當年匯率計算,達到4175美元;全市人口994.30萬人,其中本市戶籍人口702.66萬人,外來流動人口291.64萬人;建成區面積達到430.7平方公里。廣州市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目前正朝著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發展目標大步邁進。
二、申報“人居獎”類別
城市環境建設與管理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
●道路及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架構城市道路主骨架,完善城市交通路網,增強城市服務功能。
●市容環境衛生綜合整治 整治城市臟亂現象,規范城市管理秩序,改善城市環境面貌。
●大氣污染治理 治理廢氣污染,推廣使用清潔汽車,發展綠色交通。
●水源污染治理 完善污水處理設施,提高污水處理率,整治工業污染源。
●城市生態環境改善 完善城市園林綠化體系,建設生態公園和森林公園,構建現代化生態城市新格局。
三、廣州市人居環境改變的過程
●未實施改善環境之前的情況。前幾年,隨著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的發展,廣州市的城市區域迅速擴展,周邊農村大幅納入市區范圍;產業結構和城市功能迅速調整,城市基礎設施對經濟發展的承載負荷不斷增大;機動車輛迅速增長,城市道路建設相對滯后;農村人口迅速向城鎮流動集中,城市管理面日趨復雜,廣州市面臨的環境臟亂和環境污染問題十分突出: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跟不上城市發展的需要,交通阻塞狀況嚴重;商業網點和室內市場建設跟不上市場發展的需要,違法建設現象大量涌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跟不上用水量的大幅增長,珠江和流溪河等水源水體污染比較嚴重;廢氣和揚塵污染指標急劇升高,城市大氣環境受到污染;城市綠化跟不上城區擴展的步伐,市區“溫室效應”不斷增大,城市居住環境呈現惡化的態勢。
●目標和決策的形成。1996年8月林樹森就任廣州市人民政府市長之后,針對城市發展面臨的問題,致力于城市環境的綜合整治,改善城市環境面貌。他先后提出“拉開城市結構,有序地配套建設,重點向東、向南發展”;“架構城市道路主骨架,完善道路交通網絡系統,從根本上改善生活居住環境”;“建設最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現代化中心城市”;“實施‘青山碧水藍天工程’,建設現代化生態城市”等城市發展策略和目標,按照*廣東省委、廣東省政府和*廣州市委關于廣州市的城市面貌要“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20**年一大變”的要求,轉變城市建設發展思路,全力推動廣州市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改善廣州市的城市面貌和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質量。
●資金和資源配置。近幾年來,廣州市持續對城市建設和環境整治進行了高強度投入,1998年投入140.18億元,1999年投入175.3億元,兩年的投入相當于之前18年全市城市基礎設施和環境整治投入的總和,2000年投入147.01億元,20**年計劃投入142.62億元。這樣的投資強度前所未有。林樹森市長力主將大部分城市建設稅費收入、政府土地出讓收益和從市場上籌措的發展資金,用到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上。
●廣州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的實施過程。
(1)完善道路及市政基礎設施
以架構城市道路主骨架,完善道路交通路網為重點,對道路及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進行高強度投入。先后建成內環路及其聯絡道、環城高速公路、華南快速干線廣園路等一批城市快速路。
篇2:廣州市人居環境獎申報陳述材料
一、廣州市概況
廣州市是華南地區的一座中心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北緣,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718.8平方公里。1978年gg開放以來,廣州市的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高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連續20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2000年末,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383.07億元人民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45萬元,按當年匯率計算,達到4175美元;全市人口994.30萬人,其中本市戶籍人口702.66萬人,外來流動人口291.64萬人;建成區面積達到430.7平方公里。廣州市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目前正朝著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發展目標大步邁進。
二、申報“人居獎”類別
城市環境建設與管理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
●道路及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架構城市道路主骨架,完善城市交通路網,增強城市服務功能。
●市容環境衛生綜合整治 整治城市臟亂現象,規范城市管理秩序,改善城市環境面貌。
●大氣污染治理 治理廢氣污染,推廣使用清潔汽車,發展綠色交通。
●水源污染治理 完善污水處理設施,提高污水處理率,整治工業污染源。
●城市生態環境改善 完善城市園林綠化體系,建設生態公園和森林公園,構建現代化生態城市新格局。
三、廣州市人居環境改變的過程
●未實施改善環境之前的情況。前幾年,隨著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的發展,廣州市的城市區域迅速擴展,周邊農村大幅納入市區范圍;產業結構和城市功能迅速調整,城市基礎設施對經濟發展的承載負荷不斷增大;機動車輛迅速增長,城市道路建設相對滯后;農村人口迅速向城鎮流動集中,城市管理面日趨復雜,廣州市面臨的環境臟亂和環境污染問題十分突出: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跟不上城市發展的需要,交通阻塞狀況嚴重;商業網點和室內市場建設跟不上市場發展的需要,違法建設現象大量涌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跟不上用水量的大幅增長,珠江和流溪河等水源水體污染比較嚴重;廢氣和揚塵污染指標急劇升高,城市大氣環境受到污染;城市綠化跟不上城區擴展的步伐,市區“溫室效應”不斷增大,城市居住環境呈現惡化的態勢。
●目標和決策的形成。1996年8月林樹森就任廣州市人民政府市長之后,針對城市發展面臨的問題,致力于城市環境的綜合整治,改善城市環境面貌。他先后提出“拉開城市結構,有序地配套建設,重點向東、向南發展”;“架構城市道路主骨架,完善道路交通網絡系統,從根本上改善生活居住環境”;“建設最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現代化中心城市”;“實施‘青山碧水藍天工程’,建設現代化生態城市”等城市發展策略和目標,按照*廣東省委、廣東省政府和*廣州市委關于廣州市的城市面貌要“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20**年一大變”的要求,轉變城市建設發展思路,全力推動廣州市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改善廣州市的城市面貌和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質量。
●資金和資源配置。近幾年來,廣州市持續對城市建設和環境整治進行了高強度投入,1998年投入140.18億元,1999年投入175.3億元,兩年的投入相當于之前18年全市城市基礎設施和環境整治投入的總和,2000年投入147.01億元,20**年計劃投入142.62億元。這樣的投資強度前所未有。林樹森市長力主將大部分城市建設稅費收入、政府土地出讓收益和從市場上籌措的發展資金,用到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上。
●廣州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的實施過程。
(1)完善道路及市政基礎設施
以架構城市道路主骨架,完善道路交通路網為重點,對道路及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進行高強度投入。先后建成內環路及其聯絡道、環城高速公路、華南快速干線廣園路等一批城市快速路。
篇3:物業防汛溫馨提示
物業防汛溫馨提示
尊敬的各位業主:
近期的強暴雨還將繼續,大雨已經導致新洲、江夏等地大面積城區漬水,全市防汛等級提升到三級。在此,物業服務中心提醒各位業主在暴雨天氣注意以下事項:
1、將窗臺、陽臺、露臺等部位的花盆、建材等容易墜落、受損的物品移入室內;
2、對空調室外機、支架的牢固狀況進行檢查,如發現有不牢固的情況時及時加固;
3、注意檢查門窗是否關閉,以免下雨、起風時戶內進水;
4、及時對陽臺地漏進行清理,以免因下水管堵塞返水到室內;
5、檢查家中廚房、衛生間排水管、空調孔是否密閉,大風暴雨天氣下請堵住孔洞。
6、雷雨時盡量不使用室內熱水器、電視機、電腦等電器,并拔除電源插頭;
7、請及時清理院內地溝、地漏和露臺等,以免被雜物堵塞,造成雨水倒灌;
8、在小區行走時,請不要在光面大理石上停留,以免滑倒;
9、小區車輛行駛請謹慎慢行,以免視線不清、路面打滑方向失控;少騎摩托車或自行車出行;如經過有標識提示已封閉的區域,請繞行,以免發生意外;
10、請關閉好機動車關窗,非機動車請上U形鎖,避免因大風天氣電子鎖誤報滋擾鄰居休息;
11、暴雨來臨時盡量不要出行,如果恰好在外,則要提防:強風有可能吹倒建筑物、高空設施,吹落高空物品,因此要格外注意高處墜落物體;千萬不要在危舊住房、工棚、臨時建筑、腳手架、電線桿、樹木、廣告牌、鐵塔等容易造成傷亡的地點避風避雨;門窗玻璃、幕墻玻璃等有可能被強風吹碎,要注意玻璃飛濺;走在路上、橋上、水邊容易被吹倒或吹落水中,要避免在靠河、靠湖的路堤和橋上行走。
12、行車途中如遭遇暴風雨風,不僅會雨大路滑、風大易偏、視線不清等,甚至還有可能會被大風吹翻,因此要減速慢行,并盡早選擇安全地帶停車躲避。停車也要注意不能停在低洼地帶,還要避開有高空落物、電線桿、大樹等地方,以免出現意外。
如您需要幫助,可隨時聯系物業服務中心電話:********
強暴雨期間,管理處會安排管理人員24小時值守,確保小區安全。
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順利!
武漢康城興業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物業服務中心
20**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