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暑期教師培訓學習心得(五)
炎炎夏日,我們鎮教委迎來了一位省特級教師劉**老師,劉老師從自己的成長經歷出發,平凡的語句中,讓人有如沐春風之感,準確到位的語言,更讓人看到了大師的風范,看到了她身上蘊藏的知識的火花和智慧的光芒。而在我們平時的教學教研活動中,我們又能做到如此嗎?沒有,這的確應該值得我們反思,提高我們的教學水要從講課中挖掘,只有敏銳地洞察別人教學中存在的優勢和劣勢,才能發現自己在教學中的問題,才能取長補短,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
在劉老師精彩紛呈的講解中,我變得不再迷茫,也更加明確了今后在教學中應該努力的方向。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讓課堂充滿濃濃的數學味;應該是用數學的方式來教學;更應該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而要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益,我們必須做到:
課前精心預設,避免低效。1、深度解讀文本的內涵。從整體入手,找準教材的核心,準確挖掘文本的教學價值,局部深入,讀“厚”教學內容,把自己當學生,以自然段的學習為重點。2、巧妙地取舍教學內容。忌“一視同仁”宜“另眼相待”,忌“循序漸進”,宜“整合變換”。3、精心設計教學思路。找準切入點,設計粗線條教學思路,找準教學點,精心設計預設教學細節。
教研室牟主任對我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強烈的感染與深深的理論引領,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更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并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寬了學習的視野,更新了教育觀念。通過培訓,我得到了很大的收獲,現將自己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1熱愛祖國,愛崗敬業熱愛祖國
獻身教育事業,是教師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愛崗敬業是教師處理與教育事業之間關系的準則,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和前提。尤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教育大發展的今天,教師要正確處理好奉獻與索取的關系,不計較個人得失,發揚“紅燭”精神,甘做“人梯”,安于“粉筆生涯”,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懷,獻身教育,鞠躬盡瘁。相反,如果教師不熱愛自己的事業,“身在曹營心在漢”,必定不能把工作做好。
2、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熱愛學生,誨人不倦是教師履行教育義務的傳統美德,是衡量教師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標志。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愛,師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溫暖,產生愉快的情緒,從而激勵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愛好。了解學生和關心學生,是熱愛學生的起點。教師僅僅把功課教好是不夠的,還要多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的一生著想,從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因勢利導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熱愛學生還要尊重和信任學生。教師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感情,允許學生獨立思考,切不可刺傷學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工作中,認真評價學生的行為,和善平等地對待學生,絕不能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而對學生采用體罰、諷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當學生進步時,教師不要吝惜自己的贊美之辭;當學生犯錯或退步時,教師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評侮辱之話泛濫。多一點微笑,多一點贊美,多一點信任,你會得到更多的回報。
3、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只有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才能有力地說服學生,感染學生。無數經驗證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边@說明凡是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給學生樹立好榜樣;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堅決不做,以免給學生留下壞的影響。教師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來教育和感化學生。
誠實正直,勤奮好學,禮貌待人,是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具體體現。如果教師缺乏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沒有遠大的理想,其教育必定失敗。教師要教育學生勤奮刻苦,好學進去,自己必須勤奮好學,廣學博覽,精益求精。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用文雅和親切的語言啟迪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影響教育學生。
篇2:暑期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心得
20**年暑期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心得
20**年7月12日到15日,濱海區開展了暑假教師培訓,按照要求我應該參加語文組的學習。第一天由于參加央子街道會演彩排,沒有能夠及時參加學習;第二天,在濱海實驗小學,主要聽了王迎春老師關于《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讀,通過學習,收獲頗深,下面就此次學習談一點對學習《語文課程標準》的體會。
一、領會教材,要正確理解語文課程的本質屬性
《語文課程標準》總結和概括了歷年來關于語文課程性質問題的不同意見,明確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边@為我們準確地認識和定位語文課程性質和功能提供了方向和思路,還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階段的重要地位?!?/p>
作為義務教育的教師,只有明確了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方向更加明確,教學目標更加準確。但是,在新課改推進的過程中,還大量存在或偏重于工具性,或偏重于人文性的狀況。我們要杜絕這兩種現象的發生。
二、課堂教學,要全面領會課程標準的四大理念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生發展的基礎。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是語文教育得以有效進行的基本前提。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的轉變是這次課程改革的重點、難點和亮點。學習方式不僅包括相對的學習方法及其關系,而且涉及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品質等心理因素。
4.努力建設開發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是針對以往語文課程的封閉和缺少活力而言的,它要求語文課程必須突破“三中心”即“課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師中心”的框框。
三、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及時更新知識觀念
1、知識的定義:布魯姆將知識定義為對具體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憶,對這是和方法的回憶,或者對一種模式、結構或框架的回憶。
2、知識維度的分類: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元認知知識。
3、認知過程維度的分類: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
4、語文知識的基本范疇:語文教材中的基本知識是什么?人們歷來認為是字、詞、句、篇、語修、邏、文,這是狹義的知識觀。從認知心理學的廣義知識觀看,知識可分為三類: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陳述性知識也稱描述性知識,它具有靜態的性質,主要用來回答事物“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陳述性知識也叫步驟性知識,它具有動態性質,主要用來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策略性知識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情境中對學習任務的認識、對學習方法的選擇和對學習過程的調控。
5、語文知識和語文知識教學:“精要、好懂、又用”這六個字一直被奉為語文知識教學的“六字箴言”。實際上這“六字要求”就是語文知識教學的通用策略。所謂“精要”,是對語文知識教學內容提出的要求——精簡化、開放化。所謂“好懂”,是對語文知識教學方法提出的要求——情景化、動態化。所謂“有用”,是對語文知識教學目的提出的要求——實踐化、習慣化。
知識教學的四種www.zonexcapitaltr.com方法:以體驗為主要途徑的知識教學法;以案例為主要形式的知識教學法;以訓練為主要行為方法的知識教學法;以分析為主要手段的知識教學法。
處理閱讀教學中的幾個關系: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活動,需要教師預先作出周密的安排?!胺彩骂A則立”預設是很重要的。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但教師的指導只是學生語文素養形成的外因。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學習的內因是不斷產生的學習需要與自己原有的語文素養水平之間的矛盾。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要使閱讀教學有效,教師必須洞察學生內因的動態生成,并努力創造條件促使內因向提高語文素養的方向發展。
處理好自主與指導的關系:《語文課程標準》把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教學改革的重心,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應由教學的主宰,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著”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伙伴等權利。
處理好方法與效果的關系:在閱讀教學中,目的和方法以及方法與方法之間,都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一般來說,引領學生個人閱讀文本是主要的方法,同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輔之以集體討論、演課本劇、多媒體演示和研究探索等方法。對閱讀教學來說,各種方法都是必須的,沒有優劣之分。
處理好語感和質疑、閱讀與運用的關系:現在閱讀教學優一種傾向,是重視語感,忽略質疑。因此需要辯證地理解兩者的關系。
在閱讀教學中處理感悟和質疑的關系:一定要在教學過程中安排較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質疑問難。閱讀課應該有個自讀——淺悟——質疑——深悟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感悟和質疑在程序上誰先誰后,在時間上誰重誰輕,要因文而異,辯證處理;要交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并因勢利導地幫助學生將解疑和感悟結合起來;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質疑和感悟積累的獨特性,千萬不要追求標準化答案。
綜合性學習:綜合性學習是超越了傳統單一學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組織的原則,將人類社會的綜合性課題和學生關心的問題以單元的形式統一起來,通過學生主體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