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集體合同條例(20**)
(20**年7月22日北京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
目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集體協商代表
第三章 集體協商內容
第四章 集體合同訂立
第五章 集體合同履行
第六章 管理和監督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八章 附則
北京市集體合同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集體協商和簽訂、履行集體合同的行為,維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企業、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和民辦非企業單位(以下統稱用人單位)與本單位職工進行集體協商,簽訂和履行集體合同,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集體合同,是指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通過選派代表進行集體協商,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職業培訓、保險福利等事項簽訂的書面協議。
第四條 進行集體協商,簽訂、履行集體合同,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及國家有關規定,并遵循相互尊重、平等協商、誠實守信、公平合作、兼顧雙方合法權益的原則。
第五條 依法訂立的集體合同,對用人單位和本單位的全體職工具有法律約束力。
用人單位與職工簽訂的勞動合同中約定的勞動條件和勞動報酬等標準,不得低于集體合同的規定。
第六條 市和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以下簡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用人單位與本單位職工開展集體協商,簽訂、履行集體合同的情況進行指導和監督。
第二章 集體協商代表
第七條 本條例所稱集體協商代表(以下簡稱協商代表)是指按照法定程序產生并有權代表本方利益進行集體協商的人員。
集體協商雙方的代表人數對等,一般為三至十人,并各自確定一名首席代表。
第八條 職工一方的協商代表由本單位工會征求職工意見后選派。未建立工會的,由本單位職工民主推薦,并經半數以上職工同意。
職工一方的首席代表由本單位工會主席擔任或者由其書面委托的其他協商代表擔任;工會主席空缺的,首席代表由工會主要負責人擔任。未建立工會的,職工一方的首席代表由協商代表民主推舉產生。
第九條 用人單位一方的協商代表由用人單位法定代表人委派。
用人單位一方的首席代表由單位法定代表人擔任或者由其書面委托的其他協商代表擔任。
第十條 用人單位和職工一方可以委托本單位以外的有關專業人員作為本方協商代表參加協商,委托人數不得超過本方協商代表的三分之一。
首席代表不得由非本單位人員擔任。
第十一條 協商代表產生后,應當在集體協商前在本單位公布。
第十二條 協商代表履行職責的期限由被代表方確定。
第十三條 協商代表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ㄒ唬﹨⒓蛹w協商,真實反映本方意愿,維護合法利益;
?。ǘ┙邮鼙痉饺藛T質詢,及時向本方人員公布協商情況并征求意見;
?。ㄈ┨峁┡c集體協商有關的情況和資料;
?。ㄋ模﹨⒓蛹w協商爭議的處理;
?。ㄎ澹┘皶r向本方全體人員公布生效的集體合同;
?。┍O督集體合同的履行;
?。ㄆ撸┓?、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十四條 集體協商雙方應當避免采取過激行為。協商代表有義務維護本位正常的生產、工作秩序。
協商代表應當保守在集體協商過程中知悉的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
第十五條 集體協商雙方均可以更換本方的協商代表。協商代表的更換應當按照代表產生的程序進行。
第十六條 用人單位應當保障協商代表履行職責所必需的工作條件和工作時間。協商代表參加集體協商占用工作時間的,視為提供正常勞動。
第十七條 職工一方的協商代表履行協商代表職責期間,用人單位不得隨意變更職工協商代表的工作崗位。因工作需要確需變更協商代表的工作崗位,應當事先征求本單位工會的意見,并征得職工本人同意。
第十八條 職工一方的協商代表在履行協商代表職責期間,勞動合同期限屆滿,協商代表本人要求順延勞動合同期限的,用人單位應當將其勞動合同期限順延至完成履行協商代表職責之時。
第十九條 職工一方協商代表在履行協商代表職責期間,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其勞動合同,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ㄒ唬﹪乐剡`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的;
?。ǘ﹪乐厥?、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ㄈ┍灰婪ㄗ肪啃淌仑熑蔚?。
第三章 集體協商內容
第二十條 集體協商雙方可以就下列一項或者多項內容,通過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
?。ㄒ唬﹦趧訄蟪?;
?。ǘ┕ぷ鲿r間;
?。ㄈ┬菹⑿菁?;
?。ㄋ模﹦趧佣~;
?。ㄎ澹﹦趧影踩c衛生;
?。┭a充保險和福利;
?。ㄆ撸┡毠ず臀闯赡旯ぬ厥獗Wo;
?。ò耍┞殬I技能培訓;
?。ň牛﹦趧雍贤芾?;
?。ㄊ┮幷轮贫?;
?。ㄊ唬┞毠ぞ蜆I保障;
?。ㄊ┘w合同期限;
?。ㄊ┳兏?、解除、終止集體合同的條件;
?。ㄊ模┞男屑w合同發生爭議時的協商處理法;
?。ㄊ澹┻`反集體合同的責任;
?。ㄊ┞男屑w合同的監督檢查制度;
?。ㄊ撸╇p方認為應當協商的其他內容。
第二十一條 勞動報酬協商內容主要包括:
?。ㄒ唬┕べY水平及調整辦法;
?。ǘ┕べY支付制度;
?。ㄈ┘影喙べY基數、病假工資、休假工資等特殊情況的工資支付;
?。ㄋ模┢渌峙滢k法。
第二十二條 工作時間協商內容主要包括:
?。ㄒ唬┕r制度;
?。ǘ┘影?、加點辦法;
?。ㄈ┨厥鈲徫坏墓ぷ鲿r間。
第二十三條 休息休假協商內容主要包括:
?。ㄒ唬┲苄菹⑷瞻才?;
?。ǘ嵭蟹菢藴使r制職工的休息日安排;
?。ㄈ侥晷菁偌捌渌倨?。
第二十四條 勞動定額標準協商內容主要包括:
?。ㄒ唬┥a定額的確定及調整;
?。ǘ┯嫾べY標準的確定。
第二十五條 勞動安全與衛生協商內容主要包括:
?。ㄒ唬﹦趧影踩l生責任制;
?。ǘ﹦趧訔l件和安全技術措施;
?。ㄈ┌踩僮饕幊?;
?。ㄋ模﹦趧颖Wo用品發放標準;
?。ㄎ澹┞殬I健康體檢。
第二十六條 補充保險和福利協商內容主要包括:
?。ㄒ唬┭a充保險的種類、范圍、標準;
?。ǘ└@贫群驮O施;
?。ㄈ┞毠そ】刁w檢;
?。ㄋ模┽t療期、停工留薪期的延長及其待遇;
?。ㄎ澹┞毠びH屬福利制度;
?。┓ǘü娼?、福利費的使用方案。
第二十七條 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協商內容主要包括:
?。ㄒ唬┡毠の闯赡旯そ蓮氖碌膭趧?;
?。ǘ┡毠さ慕浧?、孕期、產期和哺乳期的勞動保護;
?。ㄈ┡毠?、未成年工定期健康檢查。
第二十八條 職業技能培訓協商內容主要包括:
?。ㄒ唬┞殬I技能培訓項目規劃;
?。ǘ┞殬I技能培訓費用的提取和使用;
?。ㄈ┍U虾透纳坡殬I技能培訓的措施。
第二十九條 勞動合同管理協商內容主要包括:
?。ㄒ唬┰囉闷诘臈l件和期限;
?。ǘ┐_定勞動合同期限的條件;
?。ㄈo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終止條件;
?。ㄋ模┳兏?、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和程序;
?。ㄎ澹├m訂勞動合同的條件和程序。
第三十條 規章制度協商內容主要包括:
?。ㄒ唬﹦趧蛹o律;
?。ǘ┛己酥贫?;
?。ㄈ┆剳椭贫?。
第三十一條 職工就業保障協商內容主要包括:
?。ㄒ唬┱惺珍浻萌藛T的程序;
?。ǘ┎脺p人員的條件和程序。
第四章 集體合同訂立
第三十二條 集體協商雙方的任何一方均可就簽訂集體合同相關事宜,以書面形式向對方提出集體協商要求。
一方提出集體協商要求,另一方應當在收到集體協商要求之日起二十日內給以書面答復,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或者拖延集體協商;一方就勞動報酬、勞動條件、裁減人員等事項要求集體協商的,另一方不得拒絕或者拖延。
第三十三條 集體協商雙方的協商代表在協商前應當進行下列準備工作:
?。ㄒ唬M定集體協商議題。集體協商的議題可由提出協商的一方起草,也可由雙方指派的代表共同起草;
?。ǘ﹨f商確定集體協商的時間、地點;
?。ㄈ┝私馀c集體協商內容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制度,收集用人單位和職工對協商議題的意見;
?。ㄋ模┦占c集協商內容有關的情況和資料;
?。ㄎ澹﹨f商確定一名非協商代表擔任集體協商記錄員。
第三十四條 集體協商會議由雙方首席代表輪流主持。
第三十五條 集體協商會議按照下列議程進行:
?。ㄒ唬┬紩h議題和會議紀律;
?。ǘ┨岢鲎h題一方的代表,就議題的具體內容和要求作出說明;
?。ㄈ﹨f商雙方就協商事項開展討論;
?。ㄋ模╇p方首席代表歸納討論意見;
?。ㄎ澹╇p方首席代表在集體協商會議記錄上簽字。
集體協商過程中的臨時提議,取得對方同意后,可以列入協商程序。
第三十六條 集體合同期限一般為三年。
第三十七條集體協商未達成一致意見或者出現事先未預料的情形時,可以中止協商,雙方應當協商確定下次協商的時間、地點、內容。中止協商期限不得超過六十日。
第三十八條 經集體協商雙方協商一致的,形成集體合同草案。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或者職工代表會議討論。
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或者職工代表會議討論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有三分之二以上職工代表或者職工出席,并經全體職工代表半數以上或者全體職工半數以上同意,集體合同草案方獲通過。
第三十九條 集體合同草案經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或者職工代表會議審議通過后,由集體協商雙方的首席代表簽字,并自雙方簽字之日起十日內,由用人單位向所在地的區、縣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備案。自備案之日起十五日內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第五章 集體合同履行
第四十條 集體合同一經生效,集體合同雙方應當履行。
履行集體合同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對方通報,協商處理。
第四十一條 集體合同雙方應當建立集體合同履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制度。集體合同一方或者雙方每年至少向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或者職工代表會議報告一次集體合同履行情況。
第四十二條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變或者解除集體合同:
?。ㄒ唬╇p方協商一致的;
?。ǘ┘w合同約定的變更或者解除條件出現的;
?。ㄈ┯喠⒓w合同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集體合同無法履行的;
?。ㄋ模┮虿豢煽沽χ率辜w合同無法履行的;
?。ㄎ澹┓?、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情形。
變更或者解除集體合同適用本條例規定的集體協商程序。
第四十三條 集體合同期滿前三個月內,任何一方均可向對方提出續訂的要求,雙方同意續訂集體合同的,協商續訂集體合同。
續訂集體合同適用本條例規定的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訂立程序。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集體合同終止:
?。ㄒ唬┯萌藛挝灰婪ㄆ飘a、解散的;
?。ǘ┘w合同期滿或者雙方約定的終止條件出現的;
?。ㄈ┘w合同期滿后,一方不同意續訂集體合同的。
第四十五條 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的爭議,當事人協商解決不成的,可以依法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第六章 管理和監督
第四十六條 用人單位報送集體合同備案時,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ㄒ唬┦紫砗蛥f商代表的姓名、性別、年齡、工作單位、職務、居民身份證號碼;
?。ǘ┞毠ご泶髸?、職工大會或者職工代表會議通過集體合同的決議;
?。ㄈ┘w合同正式文本;
?。ㄋ模┳缘怯涀C明。
第四十七條 集體合同雙方經協商變更集體合同相關內容的,應當按照本條例第四十六條的規定報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
第四十八條 集體合同雙方依法解除、終止集體合同,應當自解除、終止集體合同之日起十日內報送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區、縣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備案。
第四十九條 集體協商過程中發生爭議,當事人不能協商解決的,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可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區、縣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協調處理的書面申請;涉及調整勞動關系重大問題,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同級工會和企業組織協調處理。
第五十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自受理協調處理集體協商爭議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應當結束協調處理工作。遇有特殊情況,可以適當延長協調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十五日。
第五十一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協調處理集體協商爭議應當制作協調處理協議書,雙方當事人就某些協商事項不能達成一致的,應將繼續協商的有關事項予以載明。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二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規定變更職工一方協商代表工作崗位的,應當恢復其原工作;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三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規定解除職工一方協商代表勞動合同的,原勞動合同應當繼續履行;給職工一方協商代表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由此引發的勞動爭議,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第五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定,拒絕或者拖延進行集體協商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
第五十五條 因集體合同當事人一方的過錯導致集體合同無法履行的,有過錯的一方應當及時改正,集體合同繼續履行;給另一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和集體合同的約定承擔相應責任。
第五十六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在管理和監督集體合同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由上級主管部門追究責任人的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 附則
第五十七條 區域、行業工會組織代表職工與相應的用人單位推選的代表進行集體協商,簽訂區域、行業集體合同的,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五十八條 本條例自20**年11月1日起施行。
篇2:大同市企業集體合同條例(2012修正)
大同市企業集體合同條例(20**修正)
大同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大同市企業集體合同條例》的決定
?。?0**年11月17日大同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0次會議通過 20**年3月28日山西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8次會議通過 20**年3月28日大同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大同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決定對《大同市企業集體合同條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十四條修改為:企業違反本條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縣(區)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ㄒ唬┚懿缓炗喖w合同,故意拖延協商和簽訂集體合同的;
?。ǘ┖炗喓吐男屑w合同過程中,不提供或不如實提供所需資料的;
?。ㄈ┢髽I違法變更或解除協商代表的勞動合同的;
?。ㄋ模┢髽I制定的規章制度與集體合同相抵觸的;
?。ㄎ澹┢髽I與職工個人簽訂的勞動合同中有關勞動報酬等標準低于集體合同約定的;
?。┻`法裁減人員的。
二、將條例中“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改為“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
《大同市企業集體合同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大同市企業集體合同條例(20**修正版全文)
?。?0**年4月25日大同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5次會議通過 20**年5月22日山西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4次會議批準 根據20**年11月17日大同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0次會議通過 20**年3月28日山西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8次會議通過 20**年3月28日大同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大同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大同市企業集體合同條例〉的決定》修正)
第一條 為維護企業與職工的合法權益,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山西省企業集體合同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的企業以及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平等協商機制和集體合同制度。
第三條 簽訂集體合同應遵循合法、平等、協商一致和維護國家、企業、職工利益的原則。
第四條 依法簽訂的集體合同對企業和企業全體職工具有約束力,企業制定的規章制度不得與集體合同相抵觸。
企業與職工個人訂立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報酬等標準不得低于集體合同的規定。集體合同規定的勞動報酬不得低于國家或者省、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標準。
第五條 市、縣(區)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依法監督集體合同的履行。
市、縣(區)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會同同級工會幫助、指導職工方、企業方簽訂集體合同,建立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共同協商、調解有關集體合同涉及的重大問題。
第六條 集體合同的內容應當包括:
?。ㄒ唬﹦趧訄蟪辏喊üべY分配方式,工資支付辦法,工資增減幅度,最低工資,計件工資,延長工作時間付酬標準,特殊情況下工資標準等;
?。ǘ┕ぷ鲿r間:包括日工作時間,周工作時間,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工作時間,勞動定額的確定,輪班崗位的輪班形式及時間等;
?。ㄈ┬菹⑿菁伲喊ǚǘㄐ菁偃?,年休假標準,不能實行標準工作時的休息休假等;
?。ㄋ模┥鐣kU:包括職工工傷、醫療、養老、失業、生育等依法參加社會保險,企業補充保險的設立項目,資金來源及享受的條件和標準,職工死亡后遺屬的待遇和企業補貼救濟等;
?。ㄎ澹└@觯喊ㄆ髽I集體福利設施的修建,職工文化和體育活動的經費來源,職工補貼的津貼標準,困難職工救濟,職工療養、休養等;
?。╀浻?、培訓:包括錄用職工備案審核、職工上崗前和工作中的培訓,轉崗培訓,培訓的時間及培訓期間的工資及福利待遇等;
?。ㄆ撸﹦趧影踩l生:包括勞動安全衛生的目標,勞動保護的具體措施,勞動條件和作業環境改善的具體標準和實施項目,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的設計,施工中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與主體工程配套的內容,有職業危害作業勞動者的健康檢查,勞動保護用品發放,特殊作業的保險救護辦法,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以及勞動安全衛生監督檢查等;
?。ò耍┎脺p人員的條件和程序;
?。ň牛┘w合同的期限:集體全同的期限為一至三年;
?。ㄊ┻`約責任;
?。ㄊ唬┢渌麢嗬土x務。
職工與企業雙方可以就上述部分內容專項簽訂集體合同。
第七條 企業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建立協調穩定的工資關系。工資集體協商一般每年進行一次。
第八條 簽訂集體合同必須經過集體協商。
集體協商代表每方為三至十人,候補協商代表一至二人,職工與企業雙方的協商人數對等,并各自確定一名首席代表。企業有女職工的,協商代表中應有女代表。
協商代表的任期與集體合同期限相同。
第九條 建立工會的企業,職工一方協商代表由工會確定,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代表團、組長聯席會議確認,首席代表由工會主席擔任或由工會主席委托職工協商代表擔任。委托他人的,應簽署委托書。
未建立工會的企業,職工一方協商代表由職工或上一級工會組織、指導職工推舉產生,并須得到企業半數以上職工的同意。
企業一方協商代表由企業從經營管理人員中確定,其首席代表由企業法定代表人擔任或者委托其他管理人員擔任。委托他人的,應簽署委托書。
協商雙方可以聘請有關專業人員作為顧問參加集體協商。
第十條 協商代表應當真實反映本方意愿,維護本方合法權益,接受本方人員的詢問和監督。
第十一條 企業應當保證協商代表履行職責的必要條件,協商代表因履行代表職責而占用工作時間,其工資和其他待遇不受影響。
職工協商代表在勞動合同期內,除具有《勞動法》規定的有關情形外,企業不得與其解除勞動合同。
企業裁減人員,協商代表有保留工作的優先權。
企業不得打擊報復協商代表。
第十二條 集體協商代表有義務向對方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涉及國家秘密和商業秘密的,雙方負有保密責任。
第十三條 集體協商未達成一致或出現未預料的情況時,經雙方協商代表同意可以中止協商,但同時應確定恢復協商的時間、地點和內容。
第十四條 經協商達成一致的集體合同草案應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全體職工討論,必須經全體代表半數以上同意方為通過。未獲通過的草案,經雙方協商代表重新協商修改,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全體職工再次討論表決。
集體合同經職工代表大會或全體職工討論通過后,應由協商雙方的首席代表簽字。
第十五條 市、縣(區)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負責集體合同審核管理工作。
企業應當在集體合同簽訂后七日內,將集體合同正式文本及附件一式三份報送企業所在地市、縣(區)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進行審核。
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收到集體合同文本后,應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對集體協商雙方代表資格、集體協商程序、集體合同內容進行審核。
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須在十五日內將集體合同的審核結果告知申報雙方。未提出異議的,該合同即行生效;提出異議的,合同雙方應進行修改,重新報送。
第十六條 企業應當自集體合同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全體職工公布生效的集體合同正式文本。同時將生效后的集體合同正式文本及說明及時報送企業所在地的市、縣(區)工會備案,同時企業工會報上一級工會。
第十七條 在集體合同有效期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任何一方有權要求變更或解除集體合同:
?。ㄒ唬┘w合同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被修改或者廢止;
?。ǘ┎豢煽沽?,導致集體合同部分或者全部不能履行的;
?。ㄈ┢髽I合并、分立、解散、破產、停產等產權結構發生重大變動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重大變化;
?。ㄋ模┘s定的變更或者解除條件出現。
變更、解除集體合同,按照本條例規定簽訂集體合同的程序辦理。
第十八條 集體合同期滿或雙方約定的終止合同條件出現,該集體合同即行終止。
集體合同期滿前,雙方應提前三個月進行協商,重新簽訂集體合同。
第十九條 因簽訂集體合同發生的爭議,雙方經協商仍不能達成一致的,任何一方可以向所在地市、縣(區)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提出處理申請。收到處理申請后,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工會、企業方面的代表協調處理。協調期限自決定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內辦結。需要延期時,不得超過十五日。
第二十條 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協商不能解決的,集體合同雙方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二十一條 集體合同雙方應對合同的履行進行監督,發現的問題應以書面形式提交雙方首席代表,雙方應認真研究和協商處理。
第二十二條 雙方首席代表應至少每年一次向職工代表大會或全體職工報告集體合同的履行情況。
第二十三條 企業所在地的市、縣(區)工會可以對集體合同履行情況進行監督,對發現的問題可以向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提出處理建議。市、縣(區)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對處理建議應予以答復,并作出處理。
企業方和職工方就集體合同履行情況發生爭議,企業工會或者企業所在地的市、縣(區)工會應當幫助職工方向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二十四條 企業違反本條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縣(區)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ㄒ唬┚懿缓炗喖w合同,故意拖延協商和簽訂集體合同的;
?。ǘ┖炗喓吐男屑w合同過程中,不提供或不如實提供所需資料的;
?。ㄈ┢髽I違法變更或解除協商代表的勞動合同的;
?。ㄋ模┢髽I制定的規章制度與集體合同相抵觸的;
?。ㄎ澹┢髽I與職工個人簽訂的勞動合同中有關勞動報酬等標準低于集體合同約定的;
?。┻`法裁減人員的。
第二十五條 市、縣(區)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或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協調處理因簽訂集體合同發生爭議或審核集體合同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六條 本條例具體應用中的問題由市人民政府負責解釋。
第二十七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3:沈陽市集體合同條例(2014)
沈陽市集體合同條例(20**)
(20**年8月27日沈陽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20**年9月26日遼寧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批準)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集體協商行為和完善集體合同制度,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職工一方與企業、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就勞動關系有關事項進行集體協商和訂立、履行集體合同,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的集體協商,是指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就勞動關系有關事項進行平等協商的行為。
本條例所稱的集體合同,是指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職業培訓、保險福利等勞動關系有關事項,通過集體協商訂立的書面協議。
第四條 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應當建立集體協商機制,就勞動關系有關事項進行平等協商。
進行集體協商和訂立集體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平等、合作、誠實信用、兼顧雙方合法利益的原則。
第五條 市和區、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集體協商和訂立、履行集體合同的監督管理。
市和區、縣(市)建設、衛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有關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用人單位執行集體合同制度的情況進行監督管理。
第六條 市和區、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會同工會和用人單位代表組織或者用人單位方面代表,建立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共同研究解決有關集體協商、訂立和履行集體合同的重大問題。
第七條 工會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履行集體合同的情況進行監督,用人單位違反集體合同的,工會有權提出意見或者要求糾正。用人單位工會在開展集體協商、訂立集體合同時,上級工會應當給予支持和幫助。
企業聯合會、工商業聯合會、行業協會等用人單位代表組織,應當引導用人單位訂立集體合同,督促用人單位履行集體合同。
第二章 集體協商
第八條 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進行集體協商,應當按照本條例規定的程序產生各自的協商代表,由協商代表開展集體協商。
雙方協商代表的人數應當對等,一般每方三至九人,并各自確定一名首席代表。
雙方協商代表不得相互兼任。
第九條 已經建立工會的用人單位,職工一方協商代表由本單位工會選派,也可以在本單位工會指導下通過競選的方式產生,首席代表由工會主要負責人擔任,也可以由其書面委托的本單位其他協商代表擔任;尚未建立工會的用人單位,職工一方協商代表由上級工會指導職工自薦或者民主推薦,并經全體職工半數以上同意,首席代表從協商代表中民主推舉產生。
職工一方協商代表中應當有相應比例的生產一線崗位職工代表;女職工較多的,應當有女職工協商代表。
用人單位行政負責人、控股股東、合伙人及其近親屬、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不得擔任職工一方協商代表。
第十條 用人單位一方協商代表由用人單位法定代表人指派,首席代表由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書面委托的本單位其他協商代表擔任。
專職或者兼職工會工作人員不得擔任用人單位一方協商代表。
第十一條 集體協商雙方首席代表根據實際需要可以書面委托本單位以外的專業人員擔任本方的協商代表,但其人數不得超過本方協商代表人數的三分之一,履行職責的權限以委托書的授權為準。
雙方應當自同意協商之日起十五日內產生協商代表,并書面告知對方。
雙方協商代表一經產生,應當向全體職工公告。
除與對方串通損害本方利益以及其他不適合代表本方的情形外,無正當理由,雙方不得更換本方的協商代表。更換協商代表,應當遵守本條例規定的代表產生程序,并在更換后書面告知對方。
第十二條 市和區、縣(市)總工會可以從熟悉勞動工資、安全生產管理、法律、財務等專業人員中聘任集體協商指導員。
企業聯合會、工商業聯合會、行業協會等用人單位代表組織可以從相關專業人員中聘任集體協商顧問。
第十三條 協商代表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征求本方人員意見,及時向本方人員公布協商情況,回答本方人員詢問;
(二)參加集體協商;
(三)參加集體協商爭議的處理;
(四)遵守雙方約定的紀律,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十四條 協商代表履行職責的期限由被代表方確定。
協商代表在履行代表職責期間,用人單位應當為其履行職責提供必要的時間和條件,無正當理由不得調整其工作崗位、免除其職務、降低其職級。
第十五條 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均可以就勞動關系有關事項以書面形式向對方提出進行集體協商的要求,另一方應當在收到集體協商要求之日起二十日內給予書面答復。
已經建立工會的用人單位,由工會代表職工向用人單位一方提出集體協商;用人單位一方要求進行集體協商的,應當向本單位工會提出。
尚未建立工會的用人單位,由上級工會指導職工推薦的代表向用人單位一方提出集體協商;用人單位一方要求進行集體協商的,可以向本單位職工直接提出,也可以向上級工會提出。
職工和用人單位任何一方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或者拖延集體協商。
第十六條 集體協商雙方在正式協商前應當進行下列準備工作:
(一)確定協商的時間、地點、記錄人員;
(二)擬定本次協商事項的具體內容;
(三)收集與本次協商事項有關的情況和資料;
(四)聽取各有關方面對本次協商的意見和建議;
(五)了解與協商事項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規定;
(六)其他需要準備的工作。
第十七條 集體協商主要采取會議形式,也可以采取書面形式。但一方要求采取會議形式的,應當采取會議形式。
會議由協商雙方首席代表輪流主持。提出協商的一方應當就協商事項的具體內容作出說明。
會議應當做好記錄,雙方首席代表應當在會議記錄上簽字。
雙方可以就協商事項,要求對方提供相應的資料和說明。
第十八條 雙方就協商事項達成一致意見的,應當形成集體合同草案。雙方未達成一致意見的,經雙方首席代表同意,可以中止協商。中止期限及恢復協商的時間、地點、內容由雙方商定,但中止協商的期限累計不得超過六十日。
第十九條 集體協商期間,職工與用人單位應當維護本單位正常的生產、工作秩序,不得采取任何影響生產、工作秩序或者社會穩定的行為。
第三章 集體合同
第二十條 集體協商雙方可以就下列事項訂立集體合同或者就其中某一項訂立專項集體合同:
?。ㄒ唬﹦趧訄蟪?;
?。ǘ┕ぷ鲿r間;
?。ㄈ┬菹⑿菁?;
?。ㄋ模﹦趧影踩c衛生;
?。ㄎ澹┍kU和福利;
?。┡毠ず臀闯赡旯ぬ厥獗Wo;
?。ㄆ撸┞殬I技能培訓;
?。ò耍﹦趧雍贤芾?;
?。ň牛┆剳?;
?。ㄊ┎脝T;
?。ㄊ唬┘w合同期限;
?。ㄊ┳兏?、解除集體合同的程序;
?。ㄊ┞男屑w合同發生爭議時的處理辦法;
?。ㄊ模┻`反集體合同的責任;
?。ㄊ澹╇p方認為應當約定的其他內容。
集體合同內容與專項集體合同內容不一致的,以專項集體合同內容為準。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制作并公布集體合同示范文本。
第二十一條 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職工一方的協商代表應當就集體協商的情況和集體合同草案的內容向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作出說明。
集體合同草案經職工代表或者全體職工半數以上同意,獲得通過,并由職工一方的首席代表將討論通過的情況書面告知用人單位一方。
集體合同由工會代表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訂立,尚未建立工會的用人單位,由上級工會指導職工推舉的代表與用人單位訂立。
雙方首席代表應當在集體合同文本上簽字。
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雙方首席代表簽字之日起十日內,將集體合同文本一式三份報送市或者區、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審查。
市或者區、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自第十六日起集體合同即行生效,也可以在第十五日前制作《集體合同審查意見書》,送達用人單位和職工雙方,集體合同生效日期為《集體合同審查意見書》蓋章確認的日期;提出異議的,用人單位和職工雙方自收到《集體合同審查意見書》后,可以就提出異議的事項重新進行集體協商、訂立集體合同,再報市或者區、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審查。
第二十三條 集體合同約定的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準不得低于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標準。
用人單位與職工個人訂立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準不得低于集體合同規定的標準。低于集體合同規定的,按照集體合同執行。
第二十四條 集體合同或者專項集體合同的期限一般為一至三年,期滿或者雙方約定的終止條件出現,即行終止。
集體合同或者專項集體合同期滿前三個月內,雙方均可以向對方提出重新訂立或者續訂的要求。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變更、解除集體合同或者專項集體合同:
?。ㄒ唬╇p方協商一致的;
?。ǘ┘w合同或者專項集體合同約定的變更或者解除條件出現的;
?。ㄈ┮虿豢煽沽Φ仍蛑率辜w合同或者專項集體合同無法履行或者部分無法履行的;
?。ㄋ模┓?、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章 特別規定
第二十六條 區、縣(市)以下區域內,建筑業、采礦業、餐飲服務業等行業可以由工會與用人單位代表組織或者用人單位方面代表進行集體協商,訂立行業性集體合同或者區域性集體合同。
行業性集體合同或者區域性集體合同對本行業或者本區域內的用人單位和職工具有普遍約束力。
第二十七條 下列涉及本行業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可以進行行業性集體協商:
(一)本行業的最低工資標準;
(二)本行業工資的調整幅度;
(三)本行業同類工種的定額標準;
(四)本行業各工種、崗位的勞動安全和衛生標準;
(五)本行業各工種、崗位的職工培訓制度;
(六)本行業女職工的特殊保護;
(七)其他需要進行行業性集體協商的事項。
具備條件的行業,可以在市級區域內開展工資集體協商。
第二十八條 下列涉及本區域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可以進行區域性集體協商:
(一)本區域的最低工資標準;
(二)本區域工資的調整幅度;
(三)本區域各工種、崗位的勞動安全和衛生標準;
(四)本區域女職工的特殊保護;
(五)其他需要進行區域性集體協商的事項。
第二十九條 進行行業性或者區域性集體協商,職工一方協商代表由行業工會、基層工會聯合會或者聯合工會選派并經公示后產生。首席代表由行業工會、基層工會聯合會或者聯合工會主要負責人擔任。用人單位一方協商代表由用人單位代表組織選派并經公示后產生,也可以由本行業或者本區域內用人單位通過民主推舉或者授權委托等方式產生。首席代表由用人單位代表組織的負責人擔任或者從協商代表中民主推選產生。
第三十條 進行行業性或者區域性集體協商時,雙方出席的協商代表不得少于本方協商代表總數的五分之四。雙方協商一致形成的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行業或者區域職工代表大會討論,職工代表半數以上同意,草案獲得通過。審議通過的集體合同草案應當經行業或者區域內的用人單位法定代表人簽字并蓋公章確認。
行業性或者區域性集體合同由行業工會、基層工會聯合會或者聯合工會代表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代表組織或者用人單位方面代表訂立,并由雙方首席代表簽字。
第三十一條 用人單位代表組織應當自雙方首席代表簽字之日起十日內,將行業性或者區域性集體合同文本一式三份報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審查。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自第十六日起集體合同即行生效,也可以在第十五日前制作《集體合同審查意見書》,送達用人單位和職工雙方,集體合同生效日期為《集體合同審查意見書》蓋章確認的日期;提出異議的,按照本條例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程序辦理。
第五章 監督與爭議處理
第三十二條 職工和用人單位雙方應當派出同等數量的代表共同組成集體合同監督小組,對集體合同的履行情況進行定期監督檢查,發現問題的,應當各自以書面形式向本方首席代表匯報,雙方首席代表應當認真研究處理。
集體合同監督小組應當將集體合同履行的情況每年至少向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通報一次。
第三十三條 職工和用人單位雙方因集體協商或者訂立集體合同發生爭議,協商解決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會同相關各方共同協商解決;未提出申請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認為必要時也可以進行協調處理。
協調處理集體協商爭議,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結束。期滿未結束的,可以適當延長協調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十五日,并應當向爭議雙方說明延期的理由。
第三十四條 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雙方協商解決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或者區、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ㄒ唬┚芙^或者拖延集體協商的;
?。ǘ╅_展集體協商、訂立集體合同未按照規定程序進行的;
?。ㄈ┪刺峁┗蛘呶窗磿r、未如實提供集體協商和訂立集體合同所需資料的;
?。ㄋ模┯萌藛挝蛔璧K上級工會指導、幫助下級工會和職工進行集體協商、訂立集體合同的;
?。ㄎ澹┪窗凑找幎▓笏图w合同文本的。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法律、法規有處理規定的,適用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七章 附 則
第三十七條 本條例自20**年11月15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