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20**)
20**年8月1日山東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山東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消費者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本條例保護。
經營者為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遵守本條例。
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和誠實信用的原則。
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實行國家保護、社會監督和經營者自律相結合的原則。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領導,規范生產經營秩序,組織、協調、督促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和工作機構做好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工作。
工商行政管理和質量技術監督、建設、交通、農業、教育、衛生、食品藥品監督、旅游、價格、出入境檢驗檢疫以及其他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加強社會服務職能,做好對經營者交易行為、商品和服務質量的監督、管理,依法查處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
第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監督。
消費者組織應當依法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支持消費者依法行使權利,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行業組織應當加強行業自律,督促和引導本行業經營者依法經營;其制定的行業規則,應當體現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
大眾傳播媒介應當做好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宣傳,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第二章 消費者權利
第六條 消費者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各項權利。
第七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其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等人身權或者財產權受到損害的,有權要求經營者依法賠償或者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第八條 消費者在經營者提供的消費場所內,其人身、財產遇到危險的,有權要求經營者給予救助。
第九條 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購貨或者服務憑證和必要的技術指導、售后服務。
第十條 消費者有權對經營者提供商品和服務的質量、價格、計量等提出意見、建議,有權對經營者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或者消費者組織舉報、投訴,或者向大眾傳播媒介反映。
第十一條 消費者享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信息的權利;對涉及消費者權益的公用事業、公益服務、自然壟斷經營商品的重大政策和價格調整,有權提出意見和建議。
第十二條 消費者有權對行業組織制定的行業規則和經營者聯合約定中不利于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內容,提出修改意見或者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反映。
第三章 經營者義務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十三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義務。經營者與消費者有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但約定的內容不得違背法律、法規的規定。
經營者未依法或者未按照與消費者的約定履行義務,或者因經營者自身的其他原因,給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第十四條 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必須符合保障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行業、地方的強制性標準;沒有標準的,必須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經營者提供的商品,依法應當實施檢驗、檢疫或者強制性認證的,必須經檢驗、檢疫合格或者認證后方可銷售。
第十五條 經營者應當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的消費場所,其經營場地、服務設施、店堂裝飾、商品陳列等,應當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存在危險因素的,應當在明顯位置設置警示標志,并采取安全防護措施。
第十六條 經營者發現或者有事實證明其提供的商品存在嚴重缺陷,即使正確使用仍有可能對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造成危害的,應當立即停止銷售,采取緊急措施告知消費者;商品已售出的,應當負責對該商品進行修理、更換、退貨或者銷毀,并立即報告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國家對缺陷產品有召回規定的,從其規定。
經營者發現或者有事實證明其提供的服務存在嚴重缺陷,即使正確接受服務仍有可能對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造成危害的,應當立即停止服務,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并立即報告有關行政管理部門。
商品修理、更換、銷毀等補救措施的費用由經營者承擔。
第十七條 嚴禁經營者搜集與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無關的消費者信息。
經營者對消費者的姓名、年齡、職業、身份證號、電話號碼、家庭情況、居住地址、身份特征、健康狀況、收入及財產狀況等信息負有保密義務,未經消費者或者其代理人同意,不得向他人泄露或者不正當使用。
第十八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按照規定在顯著位置明碼標價,不得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有獎銷售等形式欺詐消費者。
經營者不得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不得收取任何未標明的費用。
第十九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或者商業慣例向消費者提供發票或者其他購貨、服務憑證。
第二十條 經營者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延誤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不得以消費者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數量、用途等為由拒絕履行義務。
經營者不得違背消費者意愿搭售商品,不得擅自增加服務項目或者附加其他條件。提供可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事先征得消費者同意。
經營者不得以價格聯盟、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方式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第二十一條 經營者應當使用經檢定合格的計量器具,以法定計量單位作為結算標準,保證計量結果準確。
經營者不得將包裝物計入商品的凈含量,不得短缺數量,不得拒絕消費者復核計量結果。
第二十二條 經營者銷售商品,按照國家規定、與消費者約定或者經營者承諾承擔包修、包換、包退(以下統稱“三包”)責任的,應當向消費者提供“三包”憑證,并注明消費者享有的權利和具備法定條件的維修點。
在保修期內,商品經兩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經營者應當承擔更換或者退貨的責任;消費者要求換貨的,經營者應當為其調換相同型號、規格的商品,不能提供的,消費者可以要求退貨;消費者要求退貨的,經營者應當按照發票價格一次性為其退清貨款,并承擔運輸和往返的合理費用。
第二十三條 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
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第二十四條經營者以消費者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為條件,向消費者提供獎品、贈品或者免費服務,應當保證質量,不得免除其應當承擔的修理、更換、重作、補足商品數量、賠償損失以及其他責任。
第二十五條 經營者以預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按照約定期限保質、保量地向消費者提供。未按約定提供的,經營者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預付款及其利息,并承擔消費者支付的其他合理費用。
第二十六條 經營者采用卡、券的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不得單方設定限制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內容。
因經營者的原因導致卡、券不能繼續使用的,經營者應當將卡、券的余額退還消費者。
第二十七條 經營者以郵購、電視銷售、網上銷售、電話銷售等方式銷售商品,應當事先向消費者如實說明商品的名稱、價格、基本性能、主要成分、使用方法、注意事項、退換貨途徑、售后服務方式等信息,公示商品質量證明文件,保存相關交易憑證和交易記錄,并按照承諾的時限提供商品。
經營者提供的商品與其事先向消費者的說明、承諾不一致或者有質量問題的,消費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要求退貨,經營者應當承擔消費者支付的合理費用,并不得向消費者收取折舊費和其他費用。
第二十八條 經營者的從業人員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時,對商品和服務的介紹、承諾以及對消費者詢問、投訴的答復,視為經營者的行為。
經營者的服務公約和宣傳資料應當作出有利于消費者的解釋。服務公約及經營者的承諾對消費者有利的,應當作為解決爭議的依據。
第二十九條 經營者向未成年人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符合未成年人的年齡、智力特點。
法律、法規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經營者不得向其提供;已提供的,經營者應當向未成年人退還已支付的價款。
第三十條 經營者提供少數民族使用的特殊商品或者服務,應當符合有關規定,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第二節 特別規定
第三十一條 食品經營者應當嚴格執行國家衛生標準,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物質浸泡、清洗、加工、保鮮、盛裝或者包裝食品。提供的食品、酒水、飲料以及餐飲用具等不符合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經營者應當予以更換或者退款。
食品銷售者應當建立和執行進貨檢查驗收制度,審驗供貨商的經營資格,并建立供貨商檔案,如實記錄進貨臺賬;經營散裝、裸裝食品的,應當標牌公示,并注明生產日期、主要原料成分、保質期等內容。
餐飲、娛樂的收費項目和價格,應當在消費者接受服務前向其明示;未明示的,消費者有權拒付。
第三十二條 藥品經營者應當具備與其經營藥品相適應的場所、設備、設施和衛生環境及專業技術人員,并按照國家規定制定和執行保證藥品質量的規章制度。
經營者銷售藥品應當符合國家規定,做到準確無誤,并向消費者正確說明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項;調配處方必須認真核對,對處方所列藥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對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劑量的處方,應當拒絕調配;必要時,經處方醫生更正或者重新簽字,方可調配。
第三十三條 醫療機構進行醫療服務,應當尊重患者及其親屬的知情權、治療選擇權,但應當注意避免對患者產生不利后果;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未經患者或者其親屬同意,不得公開患者病情?;颊呋蛘咂溆H屬查閱、復印處方、檢驗檢查報告、手術及麻醉記錄、護理記錄以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病歷資料的,醫療機構應當予以協助。
醫療機構應當標明醫療收費明細項目和標準,定期向患者或者其親屬提供收費清單。除實施緊急搶救外,醫療機構應當事先向患者或者其親屬告知需要進行的檢驗檢查項目及收費標準、需要使用藥品、醫療器械的作用及價格。
醫療機構因使用非執業醫師、非執業護士、不合格藥品、不合格醫療器械或者違反醫療管理制度和診療護理規范等診療護理過錯造成患者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醫療事故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第三十四條 農業生產資料經營者應當對其經營的農業生產資料的質量負責,如實介紹農業生產資料的使用效果、使用條件和使用方法,并提供書面說明;對可能危及使用者人身安全、農作物生長安全的農業生產資料,還應當設立明顯的安全警示標識,并告知危害發生時的緊急救助方法。
因經營者提供的種子、種苗、肥料、農藥、獸藥、飼料、種畜禽、農機具等農業生產資料存在質量問題,造成減產、絕產、畜禽死亡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經營者應當賠償使用者因此受到的直接損失和可得利益損失。
第三十五條 教育培訓服務機構應當如實告知受教育者培養目標、教育項目、課程設置、師資狀況、辦學與教學地址、學習時限、收費項目和標準等情況。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經營者應當退還有關費用,并承擔賠償責任:
?。ㄒ唬┮蕴摷僬猩喺禄蛘邚V告欺詐受教育者;
?。ǘ┥米蕴岣呤召M標準或者增加收費項目;
?。ㄈ┥米越档徒虒W標準,使用不合格的教學人員從事教學活動,或者不提供相應的教學設備和設施;
?。ㄋ模┮圆徽斃碛墒故芙逃咛崆敖K止或者延遲學業;
?。ㄎ澹┓?、法規規定的其他侵害受教育者合法權益的行為。
第三十六條 商品房經營者應當遵守有關商品房銷售的法律、法規,全面履行與消費者訂立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的,經營者應當退還消費者已付購房款及利息,并賠償消費者因此受到的損失:
?。ㄒ唬┕室怆[瞞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事實或者提供虛假的商品房預售許可證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的;
?。ǘ┕室怆[瞞所售房屋已經抵押、出賣或者為拆遷補償安置房屋的事實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的;
?。ㄈ┯喠⑸唐贩抠I賣合同后又將該房屋抵押或者出賣的;
?。ㄋ模⑽唇浛⒐を炇栈蛘唑炇詹缓细竦纳唐贩拷桓妒褂玫?;
?。ㄎ澹┻`反合同約定,遲延交付,經催告后在三個月的合理期限內仍未交付的;
?。┓课葜黧w結構質量經核驗確屬不合格或者因其他質量問題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的;
?。ㄆ撸┙桓兜姆课輰嶋H面積誤差比絕對值超過百分之三的;
?。ò耍┯捎诮洜I者的原因導致未在合同約定期限內辦理房屋所有權證的。
有前款第(一)、(二)、(三)項規定情形之一的,商品房經營者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賠償其受到的損失,賠償金額為消費者已付購房款的一倍。
第三十七條 裝飾裝修業經營者應當與消費者約定施工時限、施工質量、保修期限、費用結算、違約責任等內容;由經營者提供裝飾裝修材料的,應當使用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材料。因施工質量問題或者經營者提供的材料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需要返工、重作的,經營者應當免費返工、重作。
裝飾裝修工程的保修期限不得低于二年。有防水要求的廚房、衛生間和外墻的防滲期為五年。保修期自裝飾裝修工程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計算。保修期內的維修費用由經營者承擔。
第三十八條 物業服務經營者應當全面履行物業服務合同,接受業主和業主委員會的監督。利用共有部分開展有償服務的,應當經業主大會同意。
物業服務項目、收費依據和標準,應當向全體業主公示。
第三十九條 修理加工業經營者應當在修理、加工前告知消費者所需要的零部件、材料性能、期限、費用等真實情況,不得擅自更換或者故意損毀零部件,不得虛列修理、加工項目;使用的零部件和材料不得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經營者對修理的部位應當予以包修,包修期不得少于三十日;經營者承諾包修期多于三十日的,依照其承諾。包修期自商品修復并交付消費者之日起計算。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十條 汽車經營者應當與消費者約定維護、修理、更換、退貨以及損失賠償等事項,建立與其銷售規模相適應的并具備相應資質的維修服務組織。汽車售出后主要部件出現安全性能故障的,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規定或者與消費者的約定免費進行修理、更換或者退貨。
第四十一條 美容美發業經營者應當使用符合國家質量、衛生標準的材料和器具,并事先向消費者明示服務效果及注意事項;因經營者的責任達不到約定服務效果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免費重作或者退還已收取的費用;給消費者造成人身傷害或者其他不良后果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不具備國家規定資質或者資格的,不得從事醫療美容服務。
第四十二條 客運經營者應當按照客票載明的時間、地點、班次和規定的線路運送消費者,不得超載、途中加價,不得擅自繞行、轉運、停運或者更換運輸工具;遲延運送的,應當及時告知消費者,并根據消費者的要求安排改乘其他班次或者退票。
運送過程中發生危害消費者人身、財產的安全事件時,客運經營者應當立即報警并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致使消費者的人身和財產遭受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三條 旅游業經營者應當與消費者約定旅游線路、旅游時間、游覽景點、交通工具、食宿標準、費用等內容,不得擅自變更服務項目或者降低服務標準,不得強制、誤導消費者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
旅游業經營者擅自增加服務項目或者提高服務標準的,不得要求消費者承擔由此增加的費用;擅自減少服務項目或者降低服務標準的,應當退還消費者相應費用,并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四條 攝影沖印業經營者應當將拍攝、沖印的全部影像資料交付消費者,不得自行保留,不得在約定之外收取其他費用;影像資料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應當根據消費者的要求退還費用或者免費重拍、重??;未經消費者同意,經營者不得使用或者提供給他人使用消費者的影像資料;給消費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沖印具有特殊價值的影像資料,消費者可以與經營者事先約定保價額。經營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約定要求的,應當按照約定的保價額賠償消費者損失。
第四十五條 洗染業經營者應當與消費者共同確認洗染前的衣物狀況,并在服務單據中注明。造成衣物損壞、串色、染色、遺失的,應當退還收取的費用,并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六條 驚險性娛樂項目經營者應當具備保障消費者人身和財產安全的技術條件,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配備符合要求的安全防護設施、必要的救護人員和設備,并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
第四十七條 職業介紹、婚姻介紹、房屋租售、出境出國等中介服務機構,應當向消費者提供真實信息,明示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不得采取強迫、欺詐、誤導手段進行服務。
中介服務機構以虛假信息誤導消費者的,應當退還消費者所付的全部費用,并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八條 供水、供電、供熱、供氣、郵政、通信、金融以及殯葬等公共服務企業,應當將服務項目、服務規范、收費標準等向消費者明示,不得限定消費者向其指定的經營者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未經法定程序,公共服務企業不得提高收費標準、增加收費項目;非因消費者原因造成計量增加的,公共服務企業不得要求消費者承擔由此產生的費用。
公共服務企業收取費用后因自身原因未提供正常服務的,應當向消費者返還收取的費用;因計量不準多收取的費用,應當退還消費者并支付利息;沒有合法依據收取費用或者違反規定收取押金、保證金的,應當向消費者返還,并承擔消費者因此所支付的合理費用。
第四章 消費者組織
第四十九條 省、設區的市、縣(市、區)依法成立消費者協會。
消費者協會履行下列職能:
?。ㄒ唬┬麄鞅Wo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開展消費知識教育,為消費者提供消費信息和咨詢服務;
?。ǘ╅_展消費調查和比較試驗,對經營者提供商品和服務的質量、價格、計量、安全、衛生、性能及信譽情況進行調查、比較和分析;
?。ㄈ┦芾硐M者投訴,并對投訴事項進行調查、調解;投訴事項涉及商品和服務質量問題的,可以提請法定鑒定機構進行鑒定或者提請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和單位作出處理;
?。ㄋ模﹨⑴c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對商品和服務的質量、價格、計量、安全、衛生等方面進行的監督和檢查;
?。ㄎ澹ι婕氨Wo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和單位反映、查詢,提出建議;
?。S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做出突出成績的消費者滿意單位進行表彰,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經營者通過大眾傳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評;
?。ㄆ撸┙ㄗh人民政府及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制定并組織實施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政策措施;
?。ò耍┓?、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能。
各級人民政府對消費者協會履行職能應當予以支持。
第五十條 消費者協會應當根據消費者投訴情況和消費者需求,發布消費警示和指導信息,引導消費者科學合理消費。
消費者協會披露消費者投訴處理情況、公布調查報告、發布消費信息和比較試驗結果,應當客觀、真實、公正。
第五十一條 消費者協會對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進行查詢,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行業組織和經營者應當自接到查詢請求后十五日內作出明確答復。
第五十二條 消費者協會應當支持受損害的消費者依法提起訴訟,并可以依法提供法律援助。
第五十三條 消費者協會不得從事商品經營和營利性服務,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向社會推薦商品和服務。
第五章 爭議處理
第五十四條 消費者與經營者發生消費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ㄒ唬┡c經營者協商和解;
?。ǘ┱埱笙M者協會調解;
?。ㄈ┫蛴嘘P行政管理部門申訴;
?。ㄋ模└鶕c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ㄎ澹┫蛉嗣穹ㄔ禾崞鹪V訟。
第五十五條 消費者因消費爭議向消費者協會投訴的,消費者協會應當自收到投訴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并告知消費者。
消費者協會決定受理的,應當在三十日內進行調查、調解;投訴事項緊急的,應當立即進行調查、調解;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調解不成的,應當說明理由,并告知消費者可以選擇的其他解決爭議的途徑。
第五十六條 對消費者的申訴或者消費者協會轉交的投訴,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訴或者轉交投訴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并告知消費者。
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決定受理的,應當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及時進行處理,并將處理結果及時告知消費者;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未能處理的,應當說明理由,并告知消費者可以選擇的其他解決爭議的途徑。
第五十七條 因處理消費爭議,需要對商品和服務的質量進行檢測或者鑒定的,消費者與經營者可以根據雙方的約定提請有關機構進行檢測或者鑒定。
雙方未約定或者雙方約定后反悔的,由受理消費者投訴的消費者協會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機構進行檢測或者鑒定。檢測、鑒定費用由經營者先行墊付,消費者提供等額擔保,并由責任方最終承擔。
商品和服務的質量難以檢測和鑒定的,經營者應當提供證明自己無過錯的證據;不能提供的,經營者應當承擔責任。
第五十八條 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消費者協會在處理消費者申訴、投訴時,有權查閱、復制與消費爭議有關的合同、發票、賬冊、文件、廣告宣傳品等資料,有權詢問有關的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和證人,并要求其提供證明材料和與消費爭議有關的其他資料。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九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有關法律、法規以及本條例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經營者承擔賠償以及其他民事責任后,屬于生產者或者其他單位、人員的責任的,已承擔責任的經營者可以依法向負有責任的生產者或者其他單位、人員追償或者要求其承擔其他相應責任。
第六十條 經營者有下列行為之一的,除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處罰外,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ㄒ唬╀N售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商品的;
?。ǘ┎扇√摷倩蛘咂渌徽斒侄?,使提供的商品數量短缺的;
?。ㄈ╀N售“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商品,不明示或者謊稱是正品的;
?。ㄋ模┮蕴摷俚那鍌}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等名義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
?。ㄎ澹┮蕴摷俚膹V告、說明、標準、樣品、標記、演示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
?。┎捎霉蛡蛩说确绞竭M行欺騙性銷售誘導,或者以虛假的有獎銷售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
?。ㄆ撸_取消費者預付款或者利用郵購、電視銷售、網上銷售、電話銷售等方式騙取價款而不按照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
?。ò耍﹤卧?、變造商品檢驗、檢疫或者認證結果的;
?。ň牛┎捎闷垓_手段降低服務標準、減少服務項目或者使用不合格服務用品的;
?。ㄊ┰谛蘩?、加工中擅自更換或者故意損壞零部件,更換不需要更換的零部件,或者虛列修理、加工項目謊報用工用料的;
?。ㄊ唬┰跇藘r之外加價銷售商品、提供服務,或者收取未標明的費用的;
?。ㄊ┨峁┥唐坊蛘叻諘r有其他欺詐行為的。
第六十一條 經營者有下列行為之一,且不能證明自己確非欺詐消費者的,應當依照欺詐消費者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ㄒ唬╀N售國家明令淘汰或者過期、失效、變質商品的;
?。ǘ╀N售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利、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的商品的;
?。ㄈ╀N售偽造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企業名稱或者姓名的商品的;
?。ㄋ模╀N售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商品的;
?。ㄎ澹╀N售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的商品的;
?。╀N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或者強制性認證而未檢驗、檢疫、認證的,或者經檢驗、檢疫不合格的。
第六十二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及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或者死亡的,應當支付醫療費、治療期間的護理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疾輔助器具費、殘疾賠償金、殘疾者生活補助費、死者生前或者殘疾者所扶養的人必需的生活費、喪葬費、死亡賠償金等賠償費用。具體支付標準和方式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十三條 經營者給消費者造成精神損害的,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依法給予精神損害賠償。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四條 經營者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為之一,法律、法規已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進行處罰;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按照下列規定進行處罰:
?。ㄒ唬┨峁┑南M場所或者經營的驚險性娛樂項目存在安全隱患,未按規定設置警示標志、采取安全防護措施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三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嚴重后果的,責令停業整頓,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ǘ┌l現或者有事實證明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存在嚴重缺陷,可能對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造成危害,而未采取防止危害發生的措施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ㄈ┪唇浵M者同意,擅自將消費者的信息向他人泄露或者不正當使用的,給予警告,并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
?。ㄋ模┻`背消費者意愿搭售商品,擅自增加服務項目或者附加條件的,責令改正,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ㄎ澹┦称蜂N售者未按規定執行進貨檢查驗收制度、建立供貨商檔案、如實記錄進貨臺賬的,或者對散裝、裸裝食品未按規定標牌公示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一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五條 以暴力、威脅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等方式阻撓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務,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六條 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和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六十七條 本條例自20**年10月1日起施行?!渡綎|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辦法》同時廢止。
篇2:天津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2012修正)
天津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20**修正)
(20**年7月15日天津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 根據20**年5月9日天津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關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規的決定》修正)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消費者的權利和經營者的義務
第三章 社會保護
第四章 消費者組織
第五章 爭議解決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天津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經濟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在本市行政區域內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保護。
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和服務,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商品和服務,也包括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的獎品、贈品或者免費服務項目。
第二章 消費者的權利和經營者的義務
第三條 消費者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各項權利。
第四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和服務,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定,與消費者的約定或者向消費者作出的承諾履行義務,切實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經營者與消費者的約定或者向消費者作出的承諾,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五條 經營者應當尊重消費者人格,不得對消費者進行侮辱、誹謗、毆打、當眾盤問,不得搜查消費者身體及所攜帶的物品,不得張貼處罰消費者的店堂告示。
第六條 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和服務,應當符合保障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地方或者行業強制性標準,沒有國家、地方或者行業強制性標準的,應當符合保障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第七條 經營者應當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的消費環境,其經營場地、服務設施、店堂裝飾、商品陳列等,應當符合保障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及時消除不安全隱患。對可能存在危險的消費環境,必須在明顯位置設置警示標志,說明或者標明正確使用設施、場地的方法和防止發生危險的注意事項。
第八條 經營者經營驚險娛樂項目,應當具備保障消費者人身安全的技術條件,配備符合要求的安全設施、必要的救護人員和設施,并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
第九條 經營者發現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存在可能造成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危害的缺陷,應當立即停止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并通知有關消費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害的發生或者擴大,同時向工商、質量技術監督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報告。對已經售出的商品,應當采取召回措施。
第十條 經營者提供少數民族使用的特殊商品或者服務,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第十一條 經營者向未成年人提供商品和服務,應當符合其年齡、智力特點和特殊需要。不適宜未成年人消費的商品和服務,或者在不適宜未成年人消費的時間,經營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或者開放。
第十二條 經營者對在經營過程中正常獲知的消費者信息負有保密義務,未經消費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泄露;不得搜集與其提供商品和服務無關的消費者信息。
第十三條 經營者不得強迫消費者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不得強迫消費者接受附加的不合理條件,不得違背消費者意愿搭售商品或者服務。
第十四條 經營者銷售商品應當明碼標價;提供服務應當事先向消費者明示服務項目、服務方式和收費標準。
經營者未按照前款規定明示商品價款和服務費用的部分,消費者有權拒絕支付。
第十五條 經營者介紹商品和服務,應當使用清晰明確的語言文字,并就消費者的詢問作出真實的答復。
第十六條 經營者擬訂合同格式條款,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對與消費者權益有重大關系的合同條款,經營者應當事先向消費者提示。經營者不得利用格式條款逃避責任和限制消費者權利。
消費者認為經營者提供的合同格式條款逃避責任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的,有權拒絕使用該合同格式條款。
符合合同要約條件的商業廣告、通知、店堂告示,屬于合同格式條款。
第十七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和服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或者商業慣例向消費者出具發票、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
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原產地證明、收費清單,經營者應當提供,不得拒絕。
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將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情況記載于發票、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上,經營者不得拒絕。
第十八條 經營者銷售的商品應當符合質量要求,并承擔商品的修理、更換、退貨的責任。因商品質量問題給消費者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國家和本市對包修、包換、包退有明確規定或者經營者與消費者有約定的,經營者應當按照規定或者約定承擔包修、包換、包退責任。
經營者與消費者可以約定包修、包換、包退期限和范圍,但不得低于國家或者本市規定的期限和范圍。
更換商品的包修、包換、包退期限,從更換之日起計算。
第十九條 經營者銷售有瑕疵但不影響正常使用性能的商品,應當事先明確告知消費者。
第二十條 經營者因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而承擔修理、重作義務的,應當在約定的修理、重作期限內完成;未約定期限的,應當在三十日內完成。修理或者重作時,經營者不得向消費者收取費用。
第二十一條 對在保修期限內商品出現質量問題,沒有保修單位的或者經兩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經營者應當免費為消費者更換或者退貨,并應當按照不低于商品銷售價款的百分之五補償消費者。
第二十二條 經營者提供的商品質量不符合國家規定或者雙方約定標準,消費者要求退貨的,經營者應當按照該商品的原價格退還貨款,不得向消費者收取折舊費;遇相同商品價格上漲的,經營者還應當按照價格上漲幅度給消費者補償。
第二十三條 經營者以電視直銷、互聯網銷售、郵購銷售等方式提供的商品,應當與其廣告宣傳的外觀、性能、質量和用途相一致,并按照承諾的時限提供商品。
采用前款方式銷售的商品與廣告宣傳不一致的,消費者在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內有權要求經營者退款或者更換,郵寄費用由經營者承擔。
第二十四條 經營者應當保證生產和銷售的食品符合國家規定的質量標準和衛生安全要求,不得損害消費者人身健康。
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有權查驗食品的質量、有效期限、產地等相關證明。
第二十五條 供水、供電、供熱、供氣、郵政、電信等公共服務企業,應當將其服務項目、服務規范、收費標準向消費者公開明示,定期征求消費者對經營服務的意見。政府有關部門在擬定價格調整方案時,應當聽取消費者的意見。未經法定程序,公共服務企業不得擅自改變收費標準,增加收費項目。對非因消費者原因造成計量增加的,公共服務企業不得要求消費者承擔由此產生的費用。
第二十六條 從事旅游服務的經營者應當嚴格按照合同約定的內容履行義務,擅自增加游覽景點、娛樂、購物等項目或者提高食宿、交通工具標準的,由經營者承擔由此增加的費用;擅自減少合同約定項目或者降低服務標準的,應當退還相應費用。
第二十七條 從事洗染、攝影、沖印服務的經營者,應當保證服務質量。對有重要價值或者紀念意義的特殊物品,經營者和消費者可以事先達成保價約定,經營者造成保價物品丟失、損壞或者沒有達到約定服務質量要求的,應當按照約定的保價價值予以賠償。
第二十八條 職業介紹、婚姻介紹和房屋買賣租賃、出國留學、出國勞務等中介服務的經營者,應當如實發布廣告,保證提供的信息真實、合法,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和合同約定履行義務。
第二十九條 禁止經營者采取下列手段欺詐消費者:
(一)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
(二)假冒注冊商標,偽造質量認證標志,假冒產地,冒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他人廠名、廠址;
(三)以虛假的價格、廣告、說明、標準、樣品、現場演示、有獎銷售等方式誘導消費者;
(四)雇傭他人以虛假購買或者使用等欺騙手段進行消費誘導;
(五)利用計量手段弄虛作假,造成商品的計量不準;
(六)提供虛假的中介服務信息;
(七)設置虛假的或者改變真實的商品生產日期、有效期、保質期;
(八)故意損壞或者更換不需要更換的零配件;
(九)被退回的商品經過翻新、修理后再銷售時,隱瞞翻新、修理的情況;
(十)發現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存在可能造成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危害的缺陷,而繼續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
(十一)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欺詐消費者行為。
第三十條 商品房經營者應當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合同約定,不得有下列欺詐消費者行為:
(一)未取得商品房銷售許可證或者預售許可證,將房屋作為商品房出售;
(二)將已經售出的商品房又銷售給其他消費者;
(三)銷售被依法查封、限制轉移的商品房。
第三章 社會保護
第三十一條 在制定涉及消費者權益的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以及行業規范標準時,有關部門和組織應當采取適當形式聽取消費者的意見和要求。
第三十二條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領導,組織、協調、督促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做好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
第三十三條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各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在受理消費者申訴后,應當按照國家或者本市的有關規定及時處理;國家或者本市無相關規定的,調查、處理期限一般不得超過三十日。
第三十四條 工商、質量技術監督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對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查處。
第三十五條 本市各級人民法院對消費者權益爭議案件,應當方便消費者訴訟,提高審判效率,依法及時審結。
第三十六條 新聞傳播媒介應當做好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宣傳工作,及時、客觀宣傳報道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先進典型和先進事跡,揭露、批評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干涉、壓制有關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真實報道。
第四章 消費者組織
第三十七條 消費者協會應當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各項職能。
消費者協會可以根據工作需要設立分會和專門機構。
依法成立的其他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組織,根據其章程依法開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工作。
第三十八條 消費者協會對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價格、售后服務,可以開展專項調查、比較、分析,向社會公布消費信息,并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通報情況、提出建議。
消費者協會可以參與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行業組織對商品和服務的質量、價格、計量、衛生、安全進行的監督檢查,對制定有關涉及消費者權益的規定、行業規范和標準提出意見。
第三十九條 消費者協會可以定期表彰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先進單位和個人。
消費者協會可以向社會揭露、批評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披露經核實的消費者投訴情況。
第四十條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支持消費者協會履行法定職能,將消費者協會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
第四十一條 消費者協會履行職能,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和行業組織查詢、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和行業組織應當在三十日內給予書面答復。
第四十二條 消費者協會對消費者提供證據、事實基本清楚的投訴,應當即時受理;對沒有提供證據或者事實不清的,應當在五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并書面通知消費者。
消費者協會受理消費者投訴后,應當在六十日內結束調解;逾期消費者要求繼續調解的,調解期限可以延長三十日。
經調解達成協議的,根據雙方要求可以制作調解協議書;調解達不成協議的,消費者協會應當告知當事人通過其他途徑解決。
消費者協會受理消費者投訴、進行調解,不得收取費用。
第四十三條 消費者協會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從事與消費者協會職能相違背的活動,不得向消費者和經營者攤派任何費用。
第五章 爭議解決
第四十四條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爭議的,可以協商和解,也可以向消費者協會申請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四十五條 在解決消費爭議時,經營者與消費者的約定或者向消費者作出承諾的內容,有利于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并且符合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的,應當按照約定或者承諾執行;約定或者承諾的內容,不利于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并且不符合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的,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四十六條 消費者與經營者因商品或者服務質量發生爭議的,經營者應當提供證據證明該商品或者服務符合國家或者本市規定的標準;雙方對質量有特別約定的,經營者應當提供證據證明符合特別約定。
消費者對經營者提供的證據有異議的,雙方可以約定委托或者由受理機關、組織指定專門機構進行檢測、鑒定,所需費用由經營者先行墊付,消費者提供等額擔保。檢測、鑒定結果證明商品或者服務質量不符合標準或者約定的,該費用由經營者承擔;符合標準或者約定的,該費用由消費者承擔。
第四十七條 檢測、鑒定的機構對消費者委托進行的商品或者服務質量檢測、鑒定,具備檢測、鑒定條件的,應當受理,不得拒絕。
第四十八條 因經營者責任引起的消費爭議,消費者為解決該爭議而產生的交通費、郵寄費、運輸費、誤工費等合理費用,由經營者承擔。
第四十九條 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在處理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案件時,對已經查明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給消費者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督促經營者賠償消費者損失。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違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依照其他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給予處罰的,依照其他法律、法規規定處罰。
第五十一條 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九條規定,發現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而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害發生,或者未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及時報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并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二條 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十條規定,不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并可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三條 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十一條規定,向未成年人提供不適宜的商品或者服務,給未成年人造成損害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并可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四條 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十三條規定,消費者要求退還貨款或者服務費用的,經營者應當退還;拒不退還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退還,并處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五條 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規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使用合同格式條款;拒不停止使用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六條 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九條第(六)項至第(十)項規定,欺詐消費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并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以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七條 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規定欺詐消費者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超過購買商品價款或者接受服務費用的一倍。
第五十八條 經營者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同時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繳納行政罰款時,其財產不足以同時支付民事賠償和行政罰款的,應當先行支付民事賠償。
第五十九條 國家工作人員、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玩忽職守、徇私舞弊、包庇經營者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應當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六十條 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六十一條 本條例自20**年9月1日起施行。1996年5月15日天津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的《天津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辦法》,同時廢止。
篇3:貴州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2012修正)
貴州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20**修正)
?。?0**年3月30日貴州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通過20**年3月30日貴州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20**]第7號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修正,修正內容如下:
將第四十五條第一款第三項中的“可以封存或者扣留用于違法行為的財物及工具”修改為“可以依法對用于違法行為的財物及工具先行登記保存”。
貴州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20**修正版全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消費者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本條例保護。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為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生產者、銷售者、服務者(以下統稱為經營者)應當遵守本條例。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實行經營者自律、社會監督和國家保護相結合的原則。
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信的原則。
第四條 本條例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及其他有關行政部門應當根據各自職責,依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各級消費者協會依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有關行業組織應當督促本行業經營者依法經營、加強自律,制定的行業規范不得含有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內容。
第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監督。
大眾傳播媒介應當加強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宣傳,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第二章 消費者的權利
第六條 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合格的商品和服務。
第七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了解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情況及交易條件。
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分、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使用說明、購貨發票、售后服務等相關信息、憑證。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標準、形式、檢驗檢測報告、維修服務記錄、發票等相關信息、憑證。
第八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其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有權得到尊重。
第九條 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有權檢舉、投訴、申訴、提起訴訟,有權獲知處理結果。
第十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人身權和財產權受到損害的,有權要求經營者依法予以賠償、承擔其他法律責任。
第十一條 消費者在商品交易市場、展銷會、租賃柜臺等場所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主辦者、舉辦者、柜臺出租者要求賠償。
第三章 經營者的義務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十二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義務。
經營者與消費者有約定或者經營者向消費者作出承諾的,按照約定或者承諾履行,但約定或者承諾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或者有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除外。
第十三條 經營者不得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宣傳或者在業務宣傳和推廣中設置消費陷阱,欺詐消費者。
經營者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所作的宣傳說明應當與其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相一致。
第十四條 經營者擬訂的格式合同、商業廣告、店堂告示、服務指南、購物憑證、互聯網頁面等含有下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ㄒ唬┰黾酉M者的義務或者讓消費者承擔應當由經營者承擔的義務;
?。ǘ┡懦?、限制消費者依法變更、解除合同的權利;
?。ㄈ┡懦?、限制消費者依法請求支付違約金、損害賠償的權利;
?。ㄋ模┡懦?、限制消費者依法選擇調解、申訴或者提起訴訟解決爭議的權利;
?。ㄎ澹p輕、免除其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
?。┢渌麑οM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
第十五條 經營者應當依法在經營場所懸掛營業執照和其他行政許可證照。
商品交易市場主辦者、展銷會舉辦者、場地和柜臺提供者應當在經營場所的顯著位置公布監督投訴機構的電話、地址,督促商品交易市場內的經營者、參展者、場地和柜臺的使用者懸掛營業執照和其他行政許可證照。
經營者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應當將經營者名稱、經營場所、經營范圍、營業執照號碼、購買條件、聯系方式等告知消費者。
第十六條 經營者不得違背消費者意愿搭售商品、提供服務,不得擅自增加服務項目或者附加其他條件。
經營者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或者延誤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
經營者不得設定最低消費數額,不得以消費者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數量、用途等為由拒絕履行法定義務。
第十七條 經營者應當使用合格的計量器具,以法定計量單位作為結算標準,保證計量結果準確。
經營者不得將包裝物計入商品的凈含量,不得短缺數量,不得拒絕消費者復核計量結果。
第十八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明碼標價,價簽價目齊全,標價內容真實準確。
經營者不得在標價以外強制加價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不得收取任何標價外的費用。
第十九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向消費者出具發票,需要保修的商品提供保修憑證,并不得加收任何費用;不得以收據、保修憑證等代替發票。
第二十條 經營者應當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的消費環境,其經營場地、服務設施、店堂裝潢、商品陳列等應當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對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應當設置警示標志,并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
經營者在經營場所采用的安全監控措施,不得侵害消費者的隱私權。
第二十一條 經營者發現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存在嚴重缺陷,即使正確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仍然可能對人身、財產安全造成危害的,應當立即停止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報告當地工商行政管理等有關行政部門,并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店堂告示或者其他方式及時、有效地告知消費者,召回該商品或者對已提供的服務采取補救措施。
商品召回或者服務補救的費用由經營者承擔。
第二十二條 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和省的規定或者與消費者的約定,承擔包修、包換、包退(以下簡稱“三包”)或者其他責任。
商品在包修責任期內兩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經營者應當承擔更換或者退貨的責任,并不得收取折舊費及其他費用。
經營者承擔包換責任的,應當免費為消費者調換相同型號、規格的商品;經營者無相同型號、規格商品的,消費者可以要求退貨,經營者不得收取折舊費及其他費用。
經營者承擔包退責任的,應當一次退清貨款,不得收取折舊費及其他費用。
第二十三條 經營者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更換、重作、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定或者約定履行,不得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
前款所稱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包括下列情形:
?。ㄒ唬┙洜I者自接到消費者提出履行義務的要求或者有關行政部門、消費者協會處理爭議的通知之日起5日內不作答復;
?。ǘ┙洜I者在承諾履行義務后5日內或者在消費者同意的期限內不履行承諾義務;
?。ㄈ┙洜I者逾期未履行有關行政部門作出的處理決定或者消費者協會作出的調解協議。
第二十四條 經營者以促銷方式提供獎品、贈品或者免費服務等的,應當保證質量,不得免除其應當承擔的修理、更換、重作、補足商品數量、賠償損失等責任。
第二十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時,不得要求消費者提供與消費無關的個人信息。
未經消費者同意,經營者不得將消費者的姓名、性別、職業、年齡、住址、身份證號碼、學歷、聯系方式、婚姻狀況、工作單位、收入和財產狀況、指紋、血型、病史等個人信息及其家庭的有關信息向第三人披露或者用于其他用途。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節 特別規定
第二十六條 從事供電、供水、供氣、通信、郵政、有線電視、城市公共客運、殯葬等公用事業和其他依法具有獨占地位的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應當符合強制性標準。沒有強制性標準的,應當符合雙方約定。
經營者應當在經營場所公示依法核定的收費項目和標準,并按照公示的項目和標準收費,不得強制收取預付款,不得擅自增加收費項目或者提高收費標準。經營者提供有償服務時,應當事先征得消費者同意,不得強制收費。
經營者使用的計量器具必須經法定或者授權的計量檢定機構檢定合格,對計量器具及有關設備應當定期檢查維護。
經營者不得限定消費者在其指定的經營場所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
第二十七條 醫療機構提供診療服務,因使用不合格藥品、不合格醫療器械或者違反醫療管理法律、法規和診療技術規范損害患者合法權益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醫療事故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不得給患者使用與診療護理無直接關系的藥品或者進行無直接關系的檢查、檢驗。
醫療機構提供診療護理服務應當明示服務內容和收費項目、標準,按照依法核定的標準收費,并向患者出具載明收費明細項目、標準及金額的清單、收據或者發票。不得自立、分解項目收費或者提高標準收費,違反規定收取的費用,應當退還患者。
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依法維護患者在接受醫療服務中的知情權、隱私權。對患者或者其直系親屬、監護人查閱、復印處方箋、住院志、醫囑單、檢驗檢查報告、手術及麻醉記錄單等病歷資料提供方便;未經患者或者其直系親屬、監護人同意,不得公開患者病情。
第二十八條 美容、美發、保健業經營者應當使用符合標準的服務用品,保證服務安全和服務質量,并事先向消費者明示或者與消費者約定美容、美發、保健效果,告知消費者注意事項。達不到約定效果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予以重作或者退還已收取的費用;給消費者造成人身傷害以及其他不良后果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九條 食品經營者不得經營有毒、有害、變質以及超過保質期的食品;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物質對食品進行保鮮、拋光、著色、熏烤等加工處理和包裝。
從事餐飲、娛樂業的經營者,提供的食品和服務應當符合衛生、安全要求;不符合衛生、安全要求,給消費者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賠償損失。經營者應當明示其提供食品和服務的價格,不得拒絕消費者自帶酒水、飲料飲用,不得收取開瓶費等不合理費用。
第三十條 商品房經營者應當以書面形式向消費者明示商品房的準確地址、建筑結構、建筑面積、套內面積和共用分攤建筑面積、裝飾標準、外部環境、公用設施、計價方式、付款方式、交付日期、產權辦理等情況。
經營者不得有下列行為:
?。ㄒ唬╇[瞞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事實或者提供虛假的商品房預售許可證預售商品房;
?。ǘ⑽唇浛⒐を炇?/a>或者驗收不合格的商品房交付使用;
?。ㄈ┦褂玫慕ㄖ?、裝飾材料造成室內環境污染指數嚴重超標;
?。ㄋ模┥唐贩抠I賣合同訂立后,未經買受人同意將該房屋抵押、出賣給第三人或者隱瞞所售房屋已經抵押或者出賣的事實再次出售。
經營者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消費者要求退房的,應當退房:
?。ㄒ唬┥米宰兏巹?、設計,導致商品房質量、面積、結構、朝向、樓層、交付時間等與合同約定不符;
?。ǘ┥唐贩客獠凯h境以及其他配套設施與經營者的承諾不相符;
?。ㄈ┪丛诤贤s定的期限內為買受人辦妥房屋、土地權屬手續。
經營者應當履行國家規定和合同約定的房屋維修義務。在包修責任期內,房屋出現滲漏、開裂等質量缺陷,經營者應當承擔修理、更換、賠償損失等責任,因消費者裝修或者使用不當造成的除外。
第三十一條 住宅裝修經營者應當與消費者書面約定裝修的項目、標準、價格、數量、質量、期限等內容,并保證裝修質量,按時完工。由經營者提供裝飾材料的,應當書面約定裝飾材料的名稱、規格、等級、價格、數量等,裝飾材料應當符合強制性標準,沒有強制性標準的,應當符合雙方約定。
經營者違反約定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必須返工的,應當在重新約定的時限內完成返工,返工費用由經營者承擔。
第三十二條 物業管理經營者應當履行物業管理合同,接受住宅區業主和業主委員會監督,不得損害業主利益。業主大會有權按照規定選擇物業管理公司;物業管理公司未按照合同約定提供服務的,業主大會有權依法解除合同。
第三十三條 從事非公益性或者非學歷教育培訓服務的經營者,應當在招生簡章、招生廣告中如實告知課程設置、師資狀況、學習、培訓地點、教學設施、收費項目及標準等信息。
經營者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在受教育者或者其監護人提出退學要求之日起10日內,退還已收取的全部費用,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ㄒ唬┎痪邆浜戏ㄙY格招收受教育者;
?。ǘ┰谡猩喺?、招生廣告中作虛假宣傳;
?。ㄈ┮蕴摌嫷谋WC就業等承諾誘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
?。ㄋ模┌才挪痪邆湎鄳處熧Y格的人員從事教學活動;
?。ㄎ澹┎惶峁┠鼙U先松戆踩头辖虒W要求的教學場所、教學設備和設施;
?。┮圆徽斒侄纹仁故芙逃呓K止學業。
經營者擅自提高收費標準或者增加收費項目的,應當在受教育者或者其監護人提出退學要求之日起10日內,退還已收取的全部費用,受教育者或者其監護人未要求退學的,應當退還多收取的費用。
第三十四條 從事保險業的經營者應當如實向投保人說明保險合同條款內容。
經營者和保險經紀人在保險活動中,不得有強制、欺詐、隱瞞、誘導等行為。
經營者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義務,不得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
第三十五條 從事旅游業務的經營者,應當與消費者簽訂旅游合同,約定提供的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并按照合同約定的日程、等級標準、價格等提供服務,不得降低標準,不得強制、誤導消費者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未經消費者同意,不得轉團、并團,不得變更合同約定的旅游線路、旅游時間、游覽景點、交通工具、食宿等級、收費標準等內容,不得增加或者減少服務項目或者降低服務標準。
第三十六條 從事公路客運業務的經營者,應當按照依法核定的標準收取費用,按照客票載明的時間、班次和車型運送消費者。無正當理由不得拒載、繞道、改變線路、中途停運或者更換車輛。不得超載、中途加價、中途甩客。
從事航空、鐵路運輸、水路運輸的經營者致使消費者不能準時出發或者正點到達的,應當及時告知消費者并按照有關規定妥善處理。
第三十七條 從事修理、加工服務的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規定或者雙方約定提供服務,按期交貨,保證質量。提供服務時,應當事先告知消費者修理、加工所需要的零部件、材料、價格、期限等情況,經消費者同意,出具載明加工或者修理商品的名稱、數量、項目、費用、交貨日期等內容的憑證后,再作修理、加工。
經營者不得偷換零部件或者更換不需要更換的零部件,不得虛列修理項目或者謊稱更換零部件。
經營者對修理的部位應當予以包修,包修責任期不得少于30日;經營者承諾包修責任期多于30日的,從其承諾。包修責任期自商品修復交付消費者之日起計算。
第三十八條 從事洗染業的經營者,應當按照與消費者約定的洗染質量、方式、價格、時限、具體要求等提供服務,可以書面約定洗染物的價值及賠償標準。造成洗染物遺失、損壞、串染色、污染、變形等情形的,經營者應當退還收取的費用并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九條 從事攝影、沖印業的經營者,應當按照與消費者約定的質量、數量、價格、時間等提供服務,并將全部照片、底片、數據資料交付消費者。拍攝、沖印的照片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退還費用或者免費重作。
經營者造成消費者膠卷、底片損壞或者丟失的,應當退還消費者沖印費用,并按照損壞或者丟失膠卷、底片價格的10倍予以賠償。
經營者造成消費者數據資料損壞或者丟失的,應當退還消費者沖印、制作費用,并按沖印、制作費用的3至5倍予以賠償。
消費者與經營者對具有特殊價值的膠卷、底片、數據資料事先達成保價沖印、制作約定的,保價費不得超過保價額的1%;經營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約定要求的,按照約定的保價額賠償消費者損失。
第四十條 人才、勞務、婚姻、留學、房屋等中介服務經營者,應當與消費者約定服務內容、費用、違約責任等,不得向消費者提供虛假信息,不得以欺詐、脅迫等手段從事中介服務,不得向消費者收取約定以外的費用。經營者未按照約定提供服務造成消費者損失的,應當退還服務費用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一條 從事驚險性娛樂項目的經營者,應當具有保障消費者人身安全的技術條件、服務設備、必要的救護設施和人員,并制定應急預案。
第四章 行政保護
第四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對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的領導,組織、協調、督促有關行政部門做好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公布涉及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的信息,對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
第四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行政部門制定涉及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規定和標準,應當聽取消費者協會、消費者和經營者的意見;依法需要聽證的,應當聽證。
第四十四條 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及其他有關行政部門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加強對經營者的監督管理,采取措施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縣級以上有關行政部門對消費者反映經營者交易行為、商品和服務質量問題的意見,應當及時調查處理;應當受理消費者申訴,及時查處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案件。
消費者的申訴涉及兩個以上行政部門管理范圍的,消費者可以選定其中一個行政部門申訴。
第四十五條 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查處涉嫌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時,依法行使下列職權:
?。ㄒ唬┰儐栍嘘P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證人,并要求提供證明材料或者與違法行為有關的其他資料;
?。ǘ┎殚?、復制、扣留與違法行為有關的合同、發票、賬冊、文件、廣告宣傳品和其他資料;
?。ㄈz查與違法行為有關的場所、財物,責令被檢查的經營者說明商品的來源和數量;經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可以依法對用于違法行為的財物及工具先行登記保存。
其他行政部門依照法律、法規規定的職權,對涉嫌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
第四十六條 除國家制定的“三包”商品目錄外,省有關行政部門可以制定本省的“三包”商品目錄及“三包”期限,制定時,應當聽取消費者協會、消費者和經營者的意見。
第四十七條 經營者未按照本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采取相應措施的,有關行政部門應當責令經營者立即停止銷售或者服務,責令經營者召回已售出的商品和對已提供的服務采取補救措施。
因經營者責任造成消費者損失的,有關行政部門應當責令經營者負責修理、重作、更換、退貨并依法賠償損失。
第五章 消費者組織
第四十八條 消費者協會和其他消費者組織是依法成立的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
縣級以上行政區域成立消費者協會,應當經同級人民政府批準??h級消費者協會經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可以在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區域內設立消費者組織,在村、社區建立消費者投訴站,在集貿市場、商業網點、企業設立消費者聯絡站,方便消費者投訴、咨詢。
縣級以上消費者協會由有關行政部門和社會團體、行業組織、新聞媒體、消費者代表等組成。
第四十九條 省人民政府應當保障消費者協會履行法定職能所需的編制、經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支持消費者協會開展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經費。
第五十條 消費者協會履行下列職能:
?。ㄒ唬┬麄鞅Wo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協助有關行政部門研究和制定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政策、措施;
?。ǘ┚陀嘘P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向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反映、查詢,提出建議;
?。ㄈ┱髑蠛褪占M者意見,對商品和服務的質量、價格、售后服務等進行調查、分析,向消費者提供消費信息和咨詢服務;
?。ㄋ模﹨⑴c有關行政部門對商品和服務質量、價格、安全、衛生、計量等進行監督檢查;
?。ㄎ澹┦芾硐M者的投訴,對投訴事項進行調查、調解,就投訴涉及的商品和服務質量問題,可以提請法定鑒定機構鑒定;
?。η趾οM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告知消費者或者掛牌警示,并建議有關行政部門予以查處;
?。ㄆ撸┲С窒M者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ò耍┓?、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能。
設區的市級以上消費者協會可以對商品和服務的質量進行檢測比較,并向社會公布結果。
第五十一條 消費者協會不得從事商品經營和營利性服務,不得以牟利為目的向社會推薦商品和服務。
第六章 爭議的解決
第五十二條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ㄒ唬┡c經營者協商和解;
?。ǘ┱埱笙M者協會調解;
?。ㄈ┫蛴嘘P行政部門申訴;
?。ㄋ模└鶕c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ㄎ澹┫蛉嗣穹ㄔ禾崞鹪V訟。
第五十三條 消費者協會應當在收到消費者投訴之日起5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不予受理的,書面說明理由;決定受理的,應當在30日內進行調解。因故不能調解,確需延長期限的,經主要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15日。調解達成協議的,制作調解書;調解不成的,書面告知當事人,并告知其他解決途徑。
第五十四條 有關行政部門收到消費者的申訴或者消費者協會轉交的投訴,應當在5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不予受理的,書面說明理由;決定受理的,應當在60日內作出處理決定,并書面告知申訴人或者消費者協會。
第五十五條 仲裁機構可以在消費者協會設立消費爭議仲裁辦事機構,簡便、快捷地處理消費糾紛。
第五十六條 因商品或者服務質量發生爭議需要鑒定、檢驗、檢測的,消費者與經營者可以約定由具有資質的機構進行鑒定、檢驗、檢測;雙方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成的,由受理申訴、投訴的有關行政部門、消費者協會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機構進行鑒定、檢驗、檢測;鑒定、檢驗、檢測機構應當依法作出書面結論。
鑒定、檢驗、檢測費由經營者墊付,消費者提供等額擔保。鑒定、檢驗、檢測費用根據雙方過錯責任承擔。
不能鑒定、檢驗、檢測的,經營者應當提供證明自己無過錯的證據,不能提供的,由經營者承擔責任。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依法予以處罰。
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條第二款規定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退還消費者已付購房款及利息,并賠償已付購房款1倍的損失。
第五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1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
?。ㄒ唬┎幌蛳M者告知應當告知的有關事項;
?。ǘ┰O定最低消費數額;
?。ㄈ娖认M者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
?。ㄋ模┒倘鄙唐窋盗炕蛘邔b物計入作為商品的凈含量;
?。ㄎ澹┎惶峁┵徹浕蛘叻諔{證;
?。┪丛谖<跋M者人身、財產安全的場所設置警示標志或者采取防范措施;
?。ㄆ撸┎宦男猩唐氛倩亓x務;
?。ò耍┪唇浵M者同意,向第三人披露消費者個人信息;
?。ň牛┫蛳M者收取開瓶費等不合理費用。
第六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返還消費者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并支付消費者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費用1倍的賠償金:
?。ㄒ唬╀N售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舊充新、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的商品;
?。ǘ┎扇√摷倩蛘咂渌徽斒侄武N售份量不足的商品;
?。ㄈ╀N售的商品是“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卻未予標明或者謊稱是正品;
?。ㄋ模┮蕴摷俚摹扒鍌}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銷售商品;
?。ㄎ澹┮蕴摷俚纳唐氛f明、商品標準、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
?。┎灰宰约旱恼鎸嵜Q或者標記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
?。ㄆ撸┎捎霉陀盟说确绞竭M行欺騙性的銷售誘導;
?。ò耍┳魈摷俚默F場演示和說明;
?。ň牛├脧V播、電視、電影、報刊、互聯網等大眾傳播媒介或者其他手段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宣傳;
?。ㄊ_取消費者預付款;
?。ㄊ唬├绵]購、電視購物、網上購物等方式騙取價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
?。ㄊ┮蕴摷俚摹坝歇勪N售”、“還本銷售”等方式銷售商品;
?。ㄊ┎扇∑渌墼p手段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
第六十一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營者應當停止侵害,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償消費者2000元以上的精神損害撫慰金,并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ㄒ唬┪耆杌蛘吣笤焓聦嵳u謗消費者;
?。ǘ┧巡橄M者的身體或者攜帶的物品;
?。ㄈ┫拗葡M者人身自由;
?。ㄋ模┓?、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十二條 經營者違反本條例其他規定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罰。
第六十三條 經營者以威脅、毆打、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阻撓有關行政部門、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尚未構成犯罪的,依法予以行政處罰。
第六十四條 有關行政部門、消費者協會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收受賄賂,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尚未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給消費者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給予賠償。
第八章 附則
第六十五條 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六十六條本條例自20**年2月1日起施行。1994年9月28日貴州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的《貴州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