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計劃(薦)

5209

  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計劃

  一、良好學習習慣對學習的重要意義

  現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在教育實踐中針對小學年級學生的特點,充分重視對其行為習慣的培養,著力為學生一生的發展鋪就了一條成功的道路,為孩子明天的成功播下了金色的種子。小學生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必須堅持形式和方法的多樣化,采用漸進的方式,逐步要求學生遞減不良行為的次數和頻率,在不斷改正錯誤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習慣是在長期重復性活動中逐漸養成的相同或類似的思考方式和辦事方式。在學校教育中,我們主要指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從學生開始學習的第一天起,就要樹立注重培養學生養成學習良好習慣的意識,并把它當作我們教師的首要任務。

  二、良好學習習慣對的諸多好處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一個方面的好處是,可以通過生物鐘、通過條件反射自動提醒你自覺地去做應該做的事。比如每天早晨及時起床,自覺地為上學做好一切準備;上課鈴聲一響自覺跑回教----課的準備;放學回家,每到廣播英語或電視英語節目時間,就自覺地及時打開收音或電視機。這些事情,對于一個有良好習慣的人來說,幾乎都是靠生物鐘、靠條件反射來自動控制的。

  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第二個方面好處是,可以發揮下意識的作用。下意識的特點是直接受習慣的支配。一般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吃完早飯準備上學,剛一走近自行車便隨手掏出鑰匙,接著打開車鎖,然后朝著學校的方向前進。這些動作幾乎連想都沒有去想。這是下意識在發揮作用。同樣道理,一個具有良好學習習慣的人,他的下意識會隨時隨地支配他按照平時習慣了的套路做那些與學習相關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覺中,事情做得輕輕松松,有條有理。好的習慣一旦養成,便可終身受益。

  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第三個好處是,可以調動潛意識為學習服務。潛意識的特點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景因素的影響。大多數學生都有這樣的體驗:心里已經清醒地意識到,嘴上也在說:貪玩兒不利于學習,今后不再貪玩兒了,可是鬼使神差地又貪玩兒了。為什么會這樣?這實際是潛意識在支配他,是他的潛意識中有一種強烈的玩兒的渴望。一個養成了良好學習習慣的人,他對學習有一種親合心理,他從心底里把學習當成了第一需要,當成了樂趣,不學習便難受。

  三、我校三年級學生存在的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

  (1)認真傾聽的習慣欠缺。

  許多學生認為認真傾聽就是專心聽老師講課,這種理解是片面的。許多學生不善于聽取同伴的發言,急著發表自己的見解,有搶答現象。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大部分學生喜歡發表各自的見解,不善于接受別人的意見來修正自己的答案。

  (2)邊讀邊思考的習慣沒有養成。

  邊讀邊思考是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課堂上,我們發現一些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把文章讀完后,就等待著老師提問,沒有自己先思考的習慣。有一些題目學生不是不會做,而是缺乏細心與朗讀技巧,沒有讀懂題目,不知道從何做起,不會審題。

  (3)作業習慣普遍比較差。

  不少學生做作業的姿勢不端正,需要教師與家長反復提醒。不少學生不良的姿勢為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著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學生很少。字跡也不端正,學生涂改隨意,不整潔,不能很好地達到字跡勻稱、端正、美觀。家長反映孩子做作業粗心,漏題、看錯題意、邊看電視邊做作業。

  (4)缺乏學習自覺性。

  許多小學生都是在家長與教師的督促下進行學習活動。在課堂中,不能自始至終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一旦不在教師的視野范圍之內,就容易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有部分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比較喜歡看電視,有的每天看,有的放下作業就看,有的一有機會就看。做完作業主動檢查的學生不多。

  (5)、課外閱讀習慣好的不多,主要是學生對課外閱讀缺乏足夠的興趣,其次是學生的課業負擔太重,讀書的時間得不到保證

  針對上述問題,以及為了學生今后的發展,必須注重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特制定計劃如下:

  1、提前預習的習慣。由于學前教育不均衡,剛入學的孩子學習的起點參差不齊。幫助學習“暫時落后”的孩子迅速趕上去的最佳途徑是預習。通過預習,不但可以縮短孩子在學習上的差距,使他在課堂上顯得更自信,更有勇氣,而且可以讓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條學習的路徑,積累一些自學的方法。

  2、及時復習的習慣。據研究證明,人的記憶分三個階段: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上課時認真聽課就是把知識從人的大腦中由瞬時記憶變成短時記憶,及時復習可以使知識從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

  3、主動識字的習慣。對大多數二年級孩子來說,學習的最大困難是識字,而大量、機械的識字不但枯燥乏味,還會使孩子失去學習語文的信心。多采用兒童詩識字、韻語識字、詞串識字、閱讀識字等途徑,能為學生識字提供多樣的語境,有利于激發孩子主動識字的愿望。心理學研究表明:復現形式越多越新,記憶的效果越好。

  4、經常閱讀的習慣。當孩子有閱讀的愿望時,家長和老師要及時抓住這個時機,盡可能提供一些適合孩子閱讀的材料,如兒歌、童謠、童話、故事及淺顯的五言古詩,也可以是幼兒園已學歌曲的歌詞、民歌、民謠和一些外國的優秀兒童作品、中國的《三字經》等。選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讓“閱讀”成為“悅讀”。

  5、口語交際的習慣。家長或老師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要有“教育“的覺悟和意識,引導孩子用普通話交談,說規范的語言,培養孩子準確把握語言的能力。

  6、善于提問的習慣。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輔導孩子學習時,多啟發鼓勵孩子提出問題。對孩子的提問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給以鼓勵,逐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不能著急。

  7、規范書寫的習慣。盡管電腦日益普及,但硬筆書寫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傳遞信息和知識的技能,寫一手好字或者寫一手規范的漢字仍是一個優秀人才應具備的素質之一。在幫助孩子養成認真寫字的問題上,還要有書寫意識,一方面強調寫字姿勢、握筆姿勢;另一方面滲透一些必要的書寫知識,如字的基本構成、間架結構、占格問題等。因為兒童容易受暗示的影響,所以書桌整理得越干凈,越能靜下心寫好字,減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錯字、別字、漏字等現象。

  今后具體實施計劃:

  1、指導學生訂計劃,包括德、智、體各方面的安排,學習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學生的計劃包括每天的時間安排、考試復習安排和雙休日、寒暑假安排。計劃要簡明,什么時間干什么,達到什么要求。每天的計劃安排,星期一至星期五除了上課之外,要把放學回家以后的時間安排好。放學回家主要是復習、和預習,還應該有玩的時間和勞動的時間,不能讓學生太累,應在快樂中學習。

  2、督促學生在學習時要專時專用、講求效益。有的學生看書做作業心不在焉,時間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沒有形成專時專用、講求效益的習慣。因此,針對這一缺點,平時在學生學習上,注意速度、質量并重,在一定的時間內,按要求完成一定數量的任務。

  3、學習,最忌諱一知半解、淺嘗輒止。要想學習好,必須獨立鉆研、務求甚解。主要采以下方法培養:

  方法一:激發學生刨根問底的積極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很多學生對許多事總愛刨根問底,這是好奇、求知的表現,說明學生愛動腦子。能解決的自己解決,不能解決的請教他人或者查閱資料,這也有助于

  培養學生查閱資料的習慣。

  方法二:指導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隨著學習任務增多,學生往往滿足于“是什么”就過去了,很少多問幾個“為什么”。積極引導學生多動腦,讓遇事好問“為什么”成為思維習慣。

  方法三:學生考老師,老師考學生。課后抽點時間,和同學們圍坐在一起,就某一方面的問題學生和老師互相考問。

  4、工具書和資料是不會說話的老師,會使用工具書和資料好處很多,平時指導學生多利用工具書,同時給學生做榜樣,遇到生字、生詞,請教不會說話的老師。

  5、善于請教是一種好習慣。善于請教的前提是善于思想、善于提出問題,同時要輔之一定的勇氣。平時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隨時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向老師請教,向同學請教。向別人提出的問題,應該是自己通過努力沒有解決的。這點很重要,不能惰于思考,一味依賴別人。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

  6、勤表揚,多鼓勵。表揚使學生產生自信,鼓勵使孩子戰勝膽怯。好學生是夸出來的。

  7、利用閑暇多與學生交流,做學生忠實的聽眾。對于學生的一些想法和念頭不要急于批評,而是因勢利導進行正面引導。

  8、和學生做朋友,遇事征求學生的意見和看法,不管采納是否都給學生講明其中的道理,使學生愿意思考且思想活躍。

篇2:中心校小學生勞動習慣培養制度

  中心校小學生勞動習慣培養制度

  一、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是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生參加生產勞動、公益勞動和自我服務勞動能使學生“學以致用”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也給學生提供一個創新的機會。

  二、定期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全員參與有利于創造一個勞動氛圍,便于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勞動的興趣。

  三、每天組織學生參與衛生保潔“十分鐘勞動”,日復一日,強調持之以恒,有利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四、、學生以組為單位,成立勞動小組,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在進行勞動時,整個班級的勞動內容被劃分為若干小組,如“擦窗”、“護墻”、“掃地”、“拎水”、“拖地板”等,使學生們在勞動中享受快樂。

  五、確立學生的“家務勞動”崗位。一是讓家長和學生共同確定孩子每天適當的常規家務勞動量,由家長負責督促檢查,形成固定的家務勞動崗位。二是由家長和學生共同商量,確定每個月新學的一項勞動本領,由家長作指導,讓孩子月月有所收獲。

  六、依靠社區,組織學生參觀學習。我們要充分挖掘社區單位的教育資源,提供參觀訪問的機會和有關資料。在組織這些教育活動時,力求做到“三定”,即定時、定點、定內容,以此來提高教育效果。

  七、成立服務隊,建立定期服務崗位。組織高年級學生參加社會服務勞動,讓學生在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后,達到服務社會的目的,幫助他們掌握各種勞動本領。

  在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勞動觀念的同時,應教育他們懂得,勞動的果實來之不易。勞動光榮,不勞而獲是可恥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勞動,不僅用腦來勞動,而且要動手。因此,不能輕視體力勞動。讓孩子在與父母共同承擔家務勞動的過程中,逐步建立勞動觀念,養成勞動習慣。

篇3:X小學學年第二學期培養學生閱讀習慣計劃

  某小學學年第二學期培養學生閱讀習慣計劃

  當今社會,知識日新月異,科技突飛猛進。21世紀將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是信息的時代。一個人閱讀能力的高低,往往決定了他吸收有用的信息的數量和質量。所以,從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問題的提出

  古德曼在指出:“閱讀是對三種相互有關而各有區別的信息,即形符的、句法的和語義的信息,進行信息處理的一種形式。

  現在的學生普遍存在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現象。導致這種現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情感因素,方法與策略因素,智力因素。因此,如何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品德與社會和科學課的教學中,也要積累語言因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也不容忽視。學生的閱讀能力應在啟蒙教學階段進行滲透培養。

  針對以上幾個問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為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閱讀能力的培養打下扎實的基礎。

 ?。ㄒ唬┡囵B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的教學過程一般為:

  1、科學主要以科普讀物為抓手,比如《十萬個為什么》、《教你怎樣看星星》等入手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2品德與社會主要是提倡學生多看報紙,養成每天閱讀報紙的習慣,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3、講解技巧。

  4、領讀。

  5、學生朗讀

 ?。ǘ┘ぐl學生閱讀的興趣。

  作為小學教師應努力創設積極向上、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巧妙地將詞匯教學滲透于學生的認知過程中。如:

 ?。?)聯想法

  相似聯想;對比聯想;奇特聯想等。

 ?。?)在教室一角的圖書角放置各類科普讀物和報紙,讓學生隨手就有閱讀材料。

 ?。?)每年的校朗誦比賽和閱讀比賽,讓學生參與小品、幽默、童話劇等的表演。

 ?。ㄈ┚x閱讀材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真正的動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內在因素。教師可對已學的材料,重新進行組織。也可選擇與課文難度相當的趣味的,幽默的材料,擴充閱讀量,主要是泛讀,但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1、不要試圖讀一整張報紙或雜志??梢蕴暨x一篇你感興趣的文章,仔細閱讀。

  2、慢讀。你大可不必以極快的速度讀某篇文章。沒有人在追你。你可以以你認為適宜的速度讀下去。

  3、閱讀時,做些筆記,可能更有幫助。

  4、讀完一篇文章后,可以告訴自己或別人你對這篇文章的看法。

  此外,網上閱讀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小學生了。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普及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契機,注入了活力。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讀物閱讀、報刊閱讀的同時,讓學生通過老師提供的網址進入到豐富多彩的學習世界。如果不將其與IT技術結合起來,我們的閱讀教學將會落伍。

  我們教研組還將繼續深化閱讀教學的實踐和研究,在已取得的教學模式等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如何在課堂上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我們相信,經過不斷的調整優化閱讀內容,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我們的閱讀教學研究一定會更加完善。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