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貿技術學院科研教改項目工作量計算辦法
為進一步加強學院的科研教改實力,合理地、綜合地考核各部門的學術能力和創新水平,也為學院專任教師的科研工作量計算及年終績效考核提供一個比較科學的參考標準,結合學院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一、科研教改項目工作量的適用范圍
該辦法計算的科研教改項目工作量,作為衡量學院各部門及教職工個人承擔科研工作業績的依據。同時也為學院績效考核、年度考核、聘期考核等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二、科研教改項目工作量計算的年限與內容
依學院的科研教改實際情況出發,科研教改項目的周期一般為兩年,科研教改項目工作量的計算年限則以自然年度為準,即當年全部科研教改工作之和。具體內容主要包括論文類、科研項目類、學術著作(含教材)類、進賬經費(含技術服務)類、專利類、成果獲獎類等六大類??蒲薪谈墓ぷ髁康挠嬎銌挝粸榉?,個人科研教改工作量的總積分為六類單項分的相加總和。其中論文、學術著作(含教材)、進賬經費(含技術服務)、專利、成果獲獎類項目按當年度為準計算,科研項目按核定總分分年度分段 (成功立項、通過中期檢查、通過結題驗收) 計算,當年全部完成的可一次性合并計算,延期完成的在剩余分的基礎上分延期年限按比例計算。
三、科研教改項目工作量的計算辦法
科研教改項目工作量計算公式如下:
總分=學術論文分+科研項目分+學術著作分+進賬經費分+專利分+成果獲獎分
(一)學術論文分計算辦法
論文級別 本院???br />(非重復) 各種學會、論壇論文集 省級(含有刊號旳各院校學報)刊物 國家一級、中文核心刊物 四大索引 計分 10 15 30 50 80
(二)縱向科研項目分計算辦法
序號 項目級別 總分 成功立項 中期檢查 結題驗收 1 院級課題項目 30 3 12 15 2 地級市、各區局級項目(含省屬各類學會、教指委項目) 40 4 16 20 3 廣州市、各廳級項目
(含部屬各類學會、教指委項目) 60 6 24 30 4 ?。ú浚┘夗椖?br />(含省人文社教哲科、省基金、省科技廳、省規劃、國家各部委項目)、 80 8 32 40 5 國家級項目
(含國家人文社教哲科、國家基金、國家規劃、國家專項項目) 100 10 40 50
(三)學術著作(含教材)分計算辦法
主審 主編 副主編 參編5萬字及以上 參編3--5萬字 參編3萬字及以下 學術專著 150分/部 編著、譯著 120分/部 國家一級出版社出版教材 80 100 50 50 40 30 高職高專規劃教材 60 80 40 40 30 20 其它公開出版的教材 50 70 30 30 20 15 學院內部印刷
使用的教材 -- 50 -- 20 15 10
注:學術著作(含教材)的出版說明或封面(底)上必須有學院名稱作標識。
(四)進賬經費(含技術服務)分計算辦法
進賬經費是指學院配套經費以外的上級部門或其他企事業單位對研究項目的資助經費。以劃拔入學院財務到帳經費為準。
1. 縱向項目按每1000元計1分,依比例類推。
2. 橫向項目按每1000元計3分,依比例類推。
(五)專利分計算辦法
專利是指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認證的實用新型技術專利或發明專利。
按專利登記單位、專利設計(發明)人、專利權屬人三個指標分別計算得分,每個指標計20分。三個指標均為第一排名的,每項專利總分共60分。否則按本文第五點幾點說明相關規定依次遞減。
(六)教育教學成果獲獎分計算辦法
成果是指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技術改造與創新中取得的成果,并且學院必須是依托單位或參與單位。
獎項級別 特等獎 一等獎 二等獎 三等及以后至優秀獎 獲院級成果獎 50 40 30 20 獲地級市、區局級成果獎 60 50 40 30 獲廣州市、各廳級成果獎 80 70 60 50 獲?。ú浚┘壋晒? 100 90 80 70 獲國家級成果獎 120 110 100 90四、科研考核與定級標準
(一)考核定級標準
不同級別或崗位的教職員工其科研工作量的考核定級標準要求也不同,級別越高標準要求也越高,專任教師崗位標準比其他崗位要求高;但其科研工作量折算為教學工作量的計算標準相同,均為每1個科研工作量分折算為1個教學工作量學時??蒲泄ぷ髁靠己硕墭藴始捌浣虒W工作量計算標準參照下表執行。
科研工作量考核定級標準 科研工作量折算為教學工作量計算標準 等級
級別 優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正高 90分及以上 75--89 60--74 59分及以下 1學時/每分 副高 80分及以上 65--79 50--64 49分及以下 中級 70分及以上 55--69 40--54 39分及以下 初級及其他 60分及以上 45--59 30--44 29分及以下
(二)考核定級標準的加減
1. 院級專業帶頭人在其相應級別基礎上科研工作量考核定級標準增加10分,院級骨干教師在其相應級別基礎上科研工作量考核定級標準增加5分。
2.初次參加工作的專任教師第一年不作科研工作量考核要求;非初次參加工作但新調入學校工作的專任教師,7月之前調入的,當年科研工作量考核折半要求,7月之后調入的,當年不作科研工作量考核要求。
3.對以下人員的科研工作量考核定級標準實行減免:
(1)以行政管理工作崗位為主的學院中層干部及以上人員在其相應級別基礎上科研工作量考核定級標準核減75%,以教學管理工作崗位為主的學院中層干部及以上人員在其相應級別基礎上科研工作量考核定級標準核減50%;
(2)政治輔導員系列崗位人員在其相應級別基礎上科研工作量考核定級標準核減50%;
(3)輔系列的專業技術崗位人員、兼職教師人員在其相應級別基礎上科研工作量考核定級標準核減75%。
(4)病假三個月以上或產假人員在其相應級別基礎上科研工作量考核定級標準按休假時間每月核減10%,不足1月的按月減免。
(5)行政系列的專職管理人員、教輔部門的專職管理人員、其他工勤技能人員無科研工作量考核要求。
五、幾點說明:
1.表中各項目等級分均指項目負責人或第一作者的得分,項目組成員按排名依次為
排名順序 1(指項目負責人或第一作者) 2 3 4 5 6--8 9以后 項目得分 100% 80% 60% 40% 20% 10% 5%2.同項目同類型不同級別的不能重復計算得分,可按最高級別計分。
3.同級別項目的重點項目的分值則相應地在原分值基礎上加10分,重大項目加15分;由總項目承辦單位下達的子項目負責人分值按總項目相應級別分值的50%計分。
4.在國家一級出版社出版的學術著作(含專著、編著、譯著)加10分。
5.教育教學成果分為特等、一等、二等共三個級別,其他成果獲獎的級別采用對等比照的原則確定。
六、附件
1.本辦法從20**年1月1日起執行。
2.本辦法由學院科研處負責解釋。
20**年12月18日
篇2:z學院開放實驗室工作量計算與課酬支付辦法
z學院開放實驗室工作量計算與課酬支付辦法
開放實驗已納入實驗教學中心的學生實踐教學環節,為鼓勵和支持教師開展開放實驗工作,中心參與開放實驗室教學工作的教師及管理人員,其工作量計算辦法,參照學校的有關規定執行,具體條例如下:
一、指導學生開放實驗的教師,其工作量計算,以學生開放實驗項目的審批內容為基礎。學生進行開放實驗的分組原則是,每組不超過10人。
二、工作量計算辦法:
1. 指導教師
單組工作量=學時數×1.0; 重復組工作量=學時數×0.5×重復組數
總工作量=單組工作量+重復組工作量
2. 實驗輔導人員
工作量=指導教師總工作量×0.5
4、實驗室管理人員工作量
實驗室管理人員實行坐班制,在正常的工作日內,享受固定工資待遇。節假日加班時,按學院的統一標準20元/天支付報酬。晚間加班時,按每8小時折算一天另外計算。
5、課酬標準
中級及高級職稱教師:20元/課時;初級職稱教師:16元/課時。
三、對外服務人工酬勞
開放實驗室承擔對外服務項目時,實驗室工作人員的酬勞,依服務項目的性質和勞務人員的工作任務而定。
四、其它
開放實驗項目獲獎后,對實驗指導教師的獎勵辦法,參照學校的有關規定執行。
篇3:z學院實驗教學人員工作量計算辦法
z學院實驗教學人員工作量計算辦法
為進一步提高我院的實驗教學質量,保障教學、科研任務的順利進行,充分調動廣大實驗教學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根據我院新出臺的人事分配制度實施方案和實際情況,特制定實驗教學人員崗位考核辦法如下。
第一條 實驗教學崗位工作主要包括實驗教學、儀器設備管理、實驗室建設與管理,以及相應職稱等級的科研任務等。其中實驗教學工作、儀器設備管理工作和科研工作可進行量化計算,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為不可量化的事務性工作,需進行階段性質量評比考核。
第二條 實驗教學工作量計算辦法
根據學院的有關規定,專職實驗教學崗位人員,每年應完成200~300個課時的教學工作量?;谶@項規定,綜合考慮實驗教學人員的教學工作特點,制定如下教學工作量計算辦法。
1. 實驗教學崗位人員主講理論課工作量
?、? 為了保證實驗管理本職工作,實驗技術崗位人員理論課每學年不應超過120學時。
?、? 工作量計算:同教師系列標準。
2. 實驗崗位人員主講實驗課工作量
任務: 備課、預做實驗、上課、課外輔導、批改全部實驗報告、測驗、考查等。
工作量:
?、? 計劃學時×1.0
重復班:計劃學時×0.5×(合班數-1)
?、? 分組實驗,從第二組起為:計劃學時×0.3×重復組數。
分組實驗是指實驗設備不足,不能同時進行,需要分成小組分批進行時,才按分組實驗計算學時(每班2~3個小組)。
3. 實驗崗位人員輔導實驗課工作量
輔導教師每班定員1人。
任務:要求作好實驗課的準備、輔導、課后的設備整理及室內衛生等。
工作量:主講教師工作量×0.5。
4. 實驗崗位人員指導課程設計工作量
同教師系列標準,具體如下:
任務:備課、輔導、評閱、考評、評定成績等。原則上每位教師指導不超過20人。每位教師指導課程設計工作量每周封頂為20學時。
計劃周數×0.8×學生人數
5. 指導實習工作量
同教師系列標準,規定如下:
任務:準備、指導、批改實習報告、評定成績等。
?、? 校內實習:計劃周數×5×1.1
?、? 校外實習:計劃天數×1.3
校內實習指導教師每班2人;校外實習指導教師每班3人。兼任實習隊長的教師按上述系數×1.1計。專門聯系實習的教師按聯系實習的實際天數×1.1計。每位教師指導實習工作量每周封頂為20學時。
6. 指導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量
?、? 指導教師
同教師系列標準,規定如下:
任務:準備、輔導、評閱、考評、答辯。
理工類:計劃周數×1.1×學生人數(原則上每位教師指導不超過12人)
非理工類:計劃周數×0.9×學生人數(原則上每位教師指導不超過15人)
相同題目自第二人起為:計劃周數×0.8×學生人數
每位教師指導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量每周封頂為20學時。
?、? 實驗輔助教師
任務:準備實驗用品、指導實驗操作、負責學生實驗管理、負責實驗室安全及衛生。
工作量:實際實驗周數×學生人數×1.1×0.3。
每位實驗教師輔助實習實驗工作量每周封頂為5學時。
7. 計算機房管理人員工作量
?、? 輔助上機課工作量:
任務: 軟件安裝、設備維護、課后的設備整理及室內衛生等。
工作量:計劃上機課時數×0.25×重復課批次×機房數×K
機房內計算機臺數為40~70時,K=1.0;計算機臺數不足40時,K=實際臺數÷40
?、? 輔助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工作量
任務:軟件安裝、設備維護、輔助指導、學生管理、課后的設備整理及室內衛生等。
工作量: 機房設計周數×5學時×K
管理1個機房時,K=1.0,同時管理兩個及兩個以上機房時,K=1.5。
第三條 實驗室管理工作
按照崗位職責要求,實驗教學人員除正常教學工作外,還應負責各自實驗室的衛生、安全、設備維護與維修、實驗室建設、改造等管理工作。該項工作雖不進行量化計算,但實驗中心要定期對實驗室的管理工作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將作為實驗教學人員年終考核、技術職稱評定等工作的一項參考依據。實驗教學人員每年應完成的科研工作量,按學院對相關技術職稱人員科研工作量要求規定執行。
第四條 工作量統計及津貼發放辦法
按照實驗中心管理辦法規定,實驗教學人員的各項工作量,由實驗中心在學期末依據實驗項目登記卡及其它登記證明,進行統計計算。
按照學院津貼發放辦法,實驗教學人員完成實驗室管理及實驗教學工作量200~350課時范圍以內,同時完成相應技術職稱等級的科研工作量的,按標準計發崗位津貼和績效津貼,超過350課時部分計超工作量。超工作量部分,按學院相同職稱等級專職教師津貼標準的3/4計發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