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部縣電尕鎮資潤村
山洪災害防治預案
迭部縣抗旱防汛指揮部辦公室
二○一四年五月
迭部縣電尕鎮資潤村山洪災害防御預案
一、基本情況
資潤村位于迭部縣縣城東部,全村共25戶、126人,其中男性65人、女性61人。享有耕地面積共198畝、人均面積1.55畝,年人均純收入
元。全村有共產黨員7名。
資潤村有村級活動室一處,同時成立了治安聯防隊、抗洪搶險隊、矛盾糾紛調解小組。
二、歷史山洪災害損失及成因
(一)山洪災害情況
由于該村資潤溝所轄土壤成分復雜,部分轄區土質疏松極易發生地質災害,近年來雖未發生較大地質災害,部分區域由于水土流失、山洪等也發生了小規模自然災害現象:資潤溝曾多次因雨水沖刷發生大量水土流失阻礙交通通行給陰坡山村民及學生出行帶來了極大不便;二是該路段由于東勝機磚廠采土,使山體土質疏松,難以實現固土、防塵等功能,與到連續陰雨天,就有山體滑坡現象發生,是我村易發生自然災害區域之一;三是部分農戶周邊種植區域由于河道堵塞,植被稀疏等也極易發生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現象。
(二)山洪災害防御現狀
1、防災非工程措施現狀及存在問題:見于我村防洪治理難度大等特點,今后將加強與水利、林業等相關部門聯系,向有關部門共享防洪治沙等相關經驗交流,加強防災知識宣傳、制定防災預案及救災措施、做好搬遷避讓、防災管理等工作,使我村防洪治理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2、防災工程措施現狀及存在問題:由于資金、技術、防范等使我村防洪工作難度進一步加大,對山洪溝、泥石流溝治理存在一定難度,在滑坡治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等方面困難進一步凸顯。
三、危險區、安全區的劃分
危險區是指受山洪災害威脅的區域,一旦發現山洪、泥石流、滑坡,將直接造成區內人員傷亡及房屋、設施的破壞。安全區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脅,地質結構比較穩定,可以安全居住和從事生產活動的區域。危險區一般處于河谷、溝口、河灘、陡坡下、低洼處和不穩定的山體下,本預案界定的山洪災害危險區是指我村暴雨中心區域內,山坡度在30°—45°之間,地質條件差,遇強降雨極容易引發河溝洪水泛濫的洪泛區,或產生泥石流、山體滑坡地帶,降雨強度在70mm/d以上的情況。
四、組織機構
(一)成立山洪災害防御工作領導小組
為有效防御因降雨引發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的山洪災害,切實加強災害突發事件防范與處置工作,保證抗洪搶險、救災工作高效有序進行,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經村“兩委”研究決定成立資潤村山洪災害防御工作領導小組,其組成人員如下:
組長:
次主村長
副組長:
成員:次主
全村對轄區內的山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負總責,黨支部書記為全村山洪災害防治第一責任人,分管副支書記為山洪災害防治具體責任人。
(二)職責
村山洪災害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負責水情、雨情、險情、災情的信息發布,進行宣傳發動,落實防治措施,負責轄區范圍內的防災、減災和自救工作。
五、監測通信及預警
(一)山洪災害雨量臨界值
根據的降雨強度及降雨范圍,當在24小時內暴雨強度達到降雨量50-100mm為山洪災害臨界值。
(二)預警實施程序
為讓群眾及時躲災、避災、減少山洪災害損失,在一般情況下,按縣→鎮→村→組的次序進行預警。同時根據我村的設施現狀,預警災害信號發送是:村防御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村組長用電話發送,一旦發現險情時發送采用電話、鳴鑼、廣播等相結合,信號發送者均為單位責任人。在5-10月汛期,實行24小時值班,相互之間均用電話聯系。村組明確1-2名責任心強的信號發送責任人,在接到緊急避災轉移命令或嚴重險情信息后,信號發送人必須立即按預定信號發出報警信號。如遇緊急情況(大體積崩塌、滑坡、泥石流、重點山塘、河堤工程的洪水即將漫頂或壩體出現裂縫、管涌、滑坡、有潰壩可能時),村、組可直接通過電話報告鎮防汛指揮部。
六、安全轉移方案
(一)人員轉移
各居村民接到轉移信號后,必須在轉移責任人的組織指揮下,迅速按預定路線安全、有序地轉移。轉移工作采取村、組干部層層包片負責的辦法。發布險情報告及指揮受災人員的轉移工作,由各級行政領導負責。
(二)轉移安置的原則和責任人
轉移安置的原則是:先人員后財產,先老、弱、病、殘、兒童,后一般人員,先危險區人員,后威脅區人員。信號發送和轉移責任人必須最后離開山洪災害發生區,并有權對不服從轉移命令的人員采取強制轉移措施。
(三)安置辦法、地點及人數
山洪災害發生后,原則上向附近的高地撤退,具體撤離路線及地點如下:周家崖民眾由西向東轉移至高處平坦地帶;火燒溝山低民眾經山腰小路轉移至高處安全地段;周家崖地帶民眾由底處向東山高處安全地段方向轉方向轉移。人員安置的方法應本著就近、安全的原則,采取移;電廠渠邊低洼村民向村委會、東照小學分散、到戶、到單位、搭棚等安置方式。
七、搶險救災
(一)搶險救災準備
1、利用現有遠程教育設施等形式,普及山洪災害防御的基本知識,增強防災意識。
2、做好搶險救災物資的準備,包括應急搶險人員、救助裝備、資金、物資等準備。
(二)搶險、救災
1、一旦發生險情,在及時向上級防汛指揮部門報告的同時,村防御領導小組及應急搶險隊投入搶險救災,確保災區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盡量減少財產損失。
2、對可能造成新的危害山體、建筑物等要安排專人監測、防御。
3、發生災情后,要首先把被困人員迅速轉移到安全地帶。
4、如有人畜傷亡,及時搶救受傷人員,清理、妥善處置人畜遺體。
5、由民政辦為主,對緊急轉移的人員作好臨時安置,發放糧食、衣物,由衛生院為主對災區作好衛生防疫工作。
6、迅速組織力量搶修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
八、保障措施
(一)查險處險
汛前,對所轄區域進行全面普查,發現問題登記造冊,及時處理,同時對可能引發山洪災害的工程,區域等安排專人負責防守。加強對防洪堤工程、泥石流和山體滑坡區、橋涵、路壩、跨河建筑等有可能影響泄洪的建筑物、構筑物等進行經常性的安全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二)宣傳發動
利用廣播、電視、遠程教育設施、會議,即發資料、辦宣傳欄窗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防御山洪災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具體防治措施,“兩區”的范圍和地點,防山洪的組織機構和職責、聯系方式,緊急避災的程序、信號、臨時轉移的安置方案、轉移的路線、地點、安置辦法等,使區域內的群眾掌握簡單的察災防災知識。
附表:1、區域經濟社會基本情況統計表
2、山洪災害危險區基本情況表
3、監測站點分布表
4、群眾轉移安置計劃表
附表1區域經濟社會基本情況統計表
縣、鄉、村、組名稱
土地面積(畝)
人口(人)
全村生產總值(萬元)
固定資產(萬元)
人均年收入(元)
總人口
其中:城鎮人口
農村人口
迭部縣電尕鎮資潤村
附表2山洪災害危險區基本情況表
縣、村、鄉、組
具體地點
人口(人)
戶數(戶)
耕地(畝)
房屋結構
固定資產(萬元)
備注
木(間)
磚(棟)
迭部縣電尕鎮資潤村
附表3監測站點分布表
序號
所在鄉鎮
站名
地點
監測內容
信息報送方式
報送對象
觀測方式
監測人員
聯系方式
人工
觀測
遙測
備注
附表4群眾轉移安置計劃表
序號
____縣____鄉鎮____村(組)
總人口(人)
計劃轉移人口(人)
轉移路線
安置地點
負責人
聯系電話
迭部縣
篇2:物業宣傳:山洪暴發該如何自救
物業宣傳:山洪暴發該如何自救?
6月,我們已全面進入主汛期,很多地方也迎來了山洪災害多發期。那么,山洪到底是什么?當遭遇山洪時,我們又有什么自救手段?
山洪是山區溪溝中發生的暴漲洪水具有突發性、水量集中且流速大、沖刷破壞力強等特點。山洪的水流中挾帶泥沙甚至石塊等,它和它所誘發的泥石流、滑坡等現象常會造成人員傷亡,毀壞房屋、田地、道路和橋梁等,甚至有可能導致水壩、山塘潰決,造成非常嚴重的危害。
山洪災害易發地區的地形往往山高、坡陡、谷深,切割深度大,侵蝕溝谷發育,其地質大部分是滲透強度不大的土壤,如由泥質巖、板頁巖發育而成的抗蝕性較弱的土壤,遇水易軟化、崩解,極有利于強降雨后的地表徑流迅速匯集,一遇到較強的地表徑流沖擊時,從而形成山洪災害。
山丘區不穩定的氣候系統往往造成持續或集中的高強度降雨。據統計,發生山洪災害主要是由于受災地區前期降雨持續偏多,使土壤水分飽和,地表松動,遇局地短時強降雨后,降雨迅速匯集成地表徑流而引發溪溝水位暴漲、泥石流、崩塌、山體滑坡。從整體發生、發展的物理過程可知,發生山洪災害主要還是由持續的降雨和短時強降雨引發的。
另外,人類的活動也可能引發山洪災害。比如在山丘地區過度開發土地,或者陡坡開荒,或工程建設對山體造成破壞,改變地形、地貌,破壞天然植被,亂砍濫伐森林,失去水源涵養作用,均易發生山洪。
如上所說,山區是山洪的高發地區。因此,我們在山區行走和中途歇息中,應尤其注意場地周圍的異常變化和自己可以選擇的退路,事先想好自救辦法,一旦出現異常情況,迅速撤離現場。遭遇山洪時,要記住以下幾點:
1.當感覺降雨太大,有可能受到洪水威脅時,應該有組織地提前向山頂或高地等高處轉移。
2.在山區突然遭遇山洪襲擊時,要沉著冷靜,以最快的速度撤離。脫離現場時,應該選擇就近安全的路線沿山坡橫向跑開,千萬不要順山坡往下或沿山谷出口往下游跑。
3.山洪流速急,漲得快,不要輕易游水轉移,以防止被山洪沖走,還要注意防止山體滑坡、滾石、泥石流的傷害。
4.被圍困于基礎較牢固的高崗、臺地或堅固的住宅樓房時,應耐心固守,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漲陡落的洪水消退。
5.如措手不及,被洪水圍困于低洼處的溪岸、土坎或木結構的住房里,情況危急時,可利用通訊工具向當地政府和防汛部門報告受困情況,尋求救援;無通信條件的,可來回揮動顏色鮮艷的衣物以呼救,讓救援人員更容易發現。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利用船只、木排、門板、木床等漂流物,在水上轉移。
6.當發現高壓線鐵塔歪斜、電線低垂或者拆斷時,要遠離避險,不可觸摸或者接近,防止觸電。
篇3:村山洪災害防治預案
迭部縣電尕鎮資潤村
山洪災害防治預案
迭部縣抗旱防汛指揮部辦公室
二○一四年五月
迭部縣電尕鎮資潤村山洪災害防御預案
一、基本情況
資潤村位于迭部縣縣城東部,全村共25戶、126人,其中男性65人、女性61人。享有耕地面積共198畝、人均面積1.55畝,年人均純收入
元。全村有共產黨員7名。
資潤村有村級活動室一處,同時成立了治安聯防隊、抗洪搶險隊、矛盾糾紛調解小組。
二、歷史山洪災害損失及成因
(一)山洪災害情況
由于該村資潤溝所轄土壤成分復雜,部分轄區土質疏松極易發生地質災害,近年來雖未發生較大地質災害,部分區域由于水土流失、山洪等也發生了小規模自然災害現象:資潤溝曾多次因雨水沖刷發生大量水土流失阻礙交通通行給陰坡山村民及學生出行帶來了極大不便;二是該路段由于東勝機磚廠采土,使山體土質疏松,難以實現固土、防塵等功能,與到連續陰雨天,就有山體滑坡現象發生,是我村易發生自然災害區域之一;三是部分農戶周邊種植區域由于河道堵塞,植被稀疏等也極易發生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現象。
(二)山洪災害防御現狀
1、防災非工程措施現狀及存在問題:見于我村防洪治理難度大等特點,今后將加強與水利、林業等相關部門聯系,向有關部門共享防洪治沙等相關經驗交流,加強防災知識宣傳、制定防災預案及救災措施、做好搬遷避讓、防災管理等工作,使我村防洪治理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2、防災工程措施現狀及存在問題:由于資金、技術、防范等使我村防洪工作難度進一步加大,對山洪溝、泥石流溝治理存在一定難度,在滑坡治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等方面困難進一步凸顯。
三、危險區、安全區的劃分
危險區是指受山洪災害威脅的區域,一旦發現山洪、泥石流、滑坡,將直接造成區內人員傷亡及房屋、設施的破壞。安全區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脅,地質結構比較穩定,可以安全居住和從事生產活動的區域。危險區一般處于河谷、溝口、河灘、陡坡下、低洼處和不穩定的山體下,本預案界定的山洪災害危險區是指我村暴雨中心區域內,山坡度在30°—45°之間,地質條件差,遇強降雨極容易引發河溝洪水泛濫的洪泛區,或產生泥石流、山體滑坡地帶,降雨強度在70mm/d以上的情況。
四、組織機構
(一)成立山洪災害防御工作領導小組
為有效防御因降雨引發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的山洪災害,切實加強災害突發事件防范與處置工作,保證抗洪搶險、救災工作高效有序進行,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經村“兩委”研究決定成立資潤村山洪災害防御工作領導小組,其組成人員如下:
組長:
次主村長
副組長:
成員:次主
全村對轄區內的山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負總責,黨支部書記為全村山洪災害防治第一責任人,分管副支書記為山洪災害防治具體責任人。
(二)職責
村山洪災害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負責水情、雨情、險情、災情的信息發布,進行宣傳發動,落實防治措施,負責轄區范圍內的防災、減災和自救工作。
五、監測通信及預警
(一)山洪災害雨量臨界值
根據的降雨強度及降雨范圍,當在24小時內暴雨強度達到降雨量50-100mm為山洪災害臨界值。
(二)預警實施程序
為讓群眾及時躲災、避災、減少山洪災害損失,在一般情況下,按縣→鎮→村→組的次序進行預警。同時根據我村的設施現狀,預警災害信號發送是:村防御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村組長用電話發送,一旦發現險情時發送采用電話、鳴鑼、廣播等相結合,信號發送者均為單位責任人。在5-10月汛期,實行24小時值班,相互之間均用電話聯系。村組明確1-2名責任心強的信號發送責任人,在接到緊急避災轉移命令或嚴重險情信息后,信號發送人必須立即按預定信號發出報警信號。如遇緊急情況(大體積崩塌、滑坡、泥石流、重點山塘、河堤工程的洪水即將漫頂或壩體出現裂縫、管涌、滑坡、有潰壩可能時),村、組可直接通過電話報告鎮防汛指揮部。
六、安全轉移方案
(一)人員轉移
各居村民接到轉移信號后,必須在轉移責任人的組織指揮下,迅速按預定路線安全、有序地轉移。轉移工作采取村、組干部層層包片負責的辦法。發布險情報告及指揮受災人員的轉移工作,由各級行政領導負責。
(二)轉移安置的原則和責任人
轉移安置的原則是:先人員后財產,先老、弱、病、殘、兒童,后一般人員,先危險區人員,后威脅區人員。信號發送和轉移責任人必須最后離開山洪災害發生區,并有權對不服從轉移命令的人員采取強制轉移措施。
(三)安置辦法、地點及人數
山洪災害發生后,原則上向附近的高地撤退,具體撤離路線及地點如下:周家崖民眾由西向東轉移至高處平坦地帶;火燒溝山低民眾經山腰小路轉移至高處安全地段;周家崖地帶民眾由底處向東山高處安全地段方向轉方向轉移。人員安置的方法應本著就近、安全的原則,采取移;電廠渠邊低洼村民向村委會、東照小學分散、到戶、到單位、搭棚等安置方式。
七、搶險救災
(一)搶險救災準備
1、利用現有遠程教育設施等形式,普及山洪災害防御的基本知識,增強防災意識。
2、做好搶險救災物資的準備,包括應急搶險人員、救助裝備、資金、物資等準備。
(二)搶險、救災
1、一旦發生險情,在及時向上級防汛指揮部門報告的同時,村防御領導小組及應急搶險隊投入搶險救災,確保災區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盡量減少財產損失。
2、對可能造成新的危害山體、建筑物等要安排專人監測、防御。
3、發生災情后,要首先把被困人員迅速轉移到安全地帶。
4、如有人畜傷亡,及時搶救受傷人員,清理、妥善處置人畜遺體。
5、由民政辦為主,對緊急轉移的人員作好臨時安置,發放糧食、衣物,由衛生院為主對災區作好衛生防疫工作。
6、迅速組織力量搶修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
八、保障措施
(一)查險處險
汛前,對所轄區域進行全面普查,發現問題登記造冊,及時處理,同時對可能引發山洪災害的工程,區域等安排專人負責防守。加強對防洪堤工程、泥石流和山體滑坡區、橋涵、路壩、跨河建筑等有可能影響泄洪的建筑物、構筑物等進行經常性的安全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二)宣傳發動
利用廣播、電視、遠程教育設施、會議,即發資料、辦宣傳欄窗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防御山洪災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具體防治措施,“兩區”的范圍和地點,防山洪的組織機構和職責、聯系方式,緊急避災的程序、信號、臨時轉移的安置方案、轉移的路線、地點、安置辦法等,使區域內的群眾掌握簡單的察災防災知識。
附表:1、區域經濟社會基本情況統計表
2、山洪災害危險區基本情況表
3、監測站點分布表
4、群眾轉移安置計劃表
附表1區域經濟社會基本情況統計表
縣、鄉、村、組名稱
土地面積(畝)
人口(人)
全村生產總值(萬元)
固定資產(萬元)
人均年收入(元)
總人口
其中:城鎮人口
農村人口
迭部縣電尕鎮資潤村
附表2山洪災害危險區基本情況表
縣、村、鄉、組
具體地點
人口(人)
戶數(戶)
耕地(畝)
房屋結構
固定資產(萬元)
備注
木(間)
磚(棟)
迭部縣電尕鎮資潤村
附表3監測站點分布表
序號
所在鄉鎮
站名
地點
監測內容
信息報送方式
報送對象
觀測方式
監測人員
聯系方式
人工
觀測
遙測
備注
附表4群眾轉移安置計劃表
序號
____縣____鄉鎮____村(組)
總人口(人)
計劃轉移人口(人)
轉移路線
安置地點
負責人
聯系電話
迭部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