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心得體會
胡家露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核心素養”成為一個關鍵詞,培養具有哪些核心素養的人,怎樣培養這些核心素養成為一個重要問題。20**年12月8日,附中地理組教研組織學習了地理核心素養在地理課程改革中的新指向,就此次學習,我淺談幾點心得體會。
什么是核心素養?既然是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問題,我認為核心素養就是學生借助學校教育所形成的素養和能力,包括道德品質、言行舉止、知識水平與能力才干等各個方面。核心素養的“核心”體現在時代特點和年齡特點兩個方面。從這兩個方面來看,目前需要加強培養的核心素養包括:信息素養,思維素養,人文素養,專業素養,身心素養五大方面。
在“核心素養”的引領下,地理新課程提出了“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的理念,即“地理核心素養”。國際社會已出現了關于此方面的若干典型案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五大支柱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提出了關鍵能力說,歐盟提出了八大素養說。綜合來看,地理核心素養是一個人能夠從地理學的角度來觀察事物且運用地理學的技能來解決問題的內在涵養。
地理核心素養的特征,華中師范大學李家清教授從三個方面來描述:第一、關鍵性。地理核心素養應是個體在社會中生活與生存所應具備的最重要的地理素養,對學生而言就是最有用的地理知識、最關鍵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滿足終身發展所必備的地理品格。例如地圖學知識素養。第二、動態性。地理核心素養必然緊密結合社會發展,與時代要求接軌,體現出不斷更新、動態發展的特征。例如地理信息素養。第三、生長性。核心素養總是在特定的情景和需要中反映并生長的。無論是從縱向的不同教育階段來看還是從橫向的學生的發展方向來看,都體現了生長特征。
當我們要探尋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體系是什么樣子時,擺在眼前的首要問題便是如何構建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體系。東北師范大學教育部張家輝教授認為,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構建方式有多種,從兩個方面或者從兩個視角來看,第一,基于地理教育學理論從地理素養的構成要素中選取居于核心地位的成分,從而構建體系。那么,哪些地理素養居于地理素養的核心地位呢?包括:地理知識、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和地理品質。這是對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進一步發展。第二,基于地理學理論和重要教育文件,從地理學任務中選取應當突出培養學生的主題內容,從而構建體系。這一種構建視角打破了地理素養的系統劃分,探尋的結果為地理教學中應突出的幾大主題。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建構需要深度跟進地理課程改革。地理核心素養的培育應成為課程標準修訂的重要導向和根本動力。作為地理教師,應明晰地理核心素養培養是地理課程的基本任務,教師的專業發展應與承擔的任務密切聯系,能秉承核心素養培育觀念,能將地理教學內容中的素養價值充分挖掘,能以空間觀念貫穿于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在感知空間、分析空間、領悟空間的基礎上促進人地觀念、國際理解、全球意識等地理核心素養的知識構成。所以,地理核心素養的培育還應該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部分。
20**年12月10日
篇2:高中國旗下講話:關注核心素養 目標終身發展
高中國旗下講話:關注核心素養,目標終身發展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關注核心素養,目標終身發展。
前些日子,學校組織了“核心素養”黑板報評比,各班級都做得很棒。今天就借此機會和同學們再簡單談談核心素養。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分為社會參與、自主發展、文化基礎三個方面。時間關系,今天主要和大家談兩點:自主發展和文化基礎。
首先談談自主發展
自主發展,重在強調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自主發展包含學會學習和健康生活兩個方面。
同學們,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我們對自身的挖掘和開發也應該是沒有止境的。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生長。海中的學生應該是具有自主規劃能力的人,能將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海中的學生應該是具有較強的自控力和內驅力的人,時刻清醒自己該往哪個方向努力,如何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前不久,我校一名優秀學生代表到清華去參觀體驗,當被問及清華之行的收獲時,這個孩子脫口而出:我發現我是為物理而生!我真心為這個孩子感到高興,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興趣和未來在哪里。
同學們還應該多關注身體健康,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不少大學如清華大學有規定,男生3000米,女生1500米,每年測試,必須達標,否則不予畢業。高考前,為了提前鎖定一批學習特別優異的同學,清華和北大都有專項計劃,也就是“領軍計劃”和“博雅計劃”,但是申請者都必須參加體質測試,體質測試成績好,在最終錄取時還有可能會享受到一定的優惠政策,足見健康體魄的重要。
心理健康與身體的健康互為表里,我們要學會用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知識調節自己的情緒,有煩心事多向家長、老師、朋友傾訴。學校有專業的心理老師,開設心理課程,建立了心理咨詢室,還定期印發健康導報,學校還給每個同學發放了陽光高中生的三個三,大家可以多多關注,經常對照,查找不足。
下面和大家談談第二點:文化基礎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礎,重在強調能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發展成為有寬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文化基礎包含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兩個方面。
古人說,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我們很欣喜的看到各班級在建立了圖書角之后,同學們熱情高漲,積極借閱,還安排專人將圖書角管理得井井有條。學校希望同學們在這樣的書香校園中養人文底蘊,行儒雅風范。這也是為什么學校特別重視“三大紀律十項注意”、“八禮四儀”等常規行為習慣教育和文明禮儀教育。我們希望我們的學生不僅要智商高,情商也要高;不僅知識淵博,更要有品位、有內涵、有思想、有紳士風度、有領袖氣質;不僅德育行,智育行,體育行,美育也要行。
海安中學是國家級示范高中,是一所學術型高中,海中學生具備很強的科學精神,成績突出。我們數理化生計算機五大學科競賽獲獎人數越來越多,等級越來越高。最近幾年,同學們還積極參加各種科技創新大賽,斬獲不少獎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學生連續兩年入圍丘成桐物理獎決賽,入圍學校中縣中僅海安中學一所。大家都知道現在靠自主招生上名校是個大趨勢,自主招生的指標就是八個字:學科特長,創新潛質。大家一定要盡早發現自己的學科特長,然后對這個學科進行深入鉆研,清華、北大等985高校每年在高二的暑假期間都會舉行各種學科夏令營,有物理、化學、工程學、信息學,也有哲學、地質學、天文學、考古學等等,只要你能證明自己在這方面的興趣和研究成果,就可以入圍,就有可能用很低的分數上最頂尖的大學,未來成為這個領域的權威。前不久,我校朱晗同學順利通過在南京舉行的高水平運動員測試,成為男子110米欄項目唯一一個在現場被認定的國家一級運動員,他現在的起點就是南京大學,還有機會沖刺清華和北大;前年,我校一名男生因為一篇數學論文而被北大教授看中并獲得了自主招生面試的機會;學校曾經的廣播站站長,目前已在國家宣傳部就職。同學們,選擇專業時功利心少一點,視野寬一點,眼光長遠一點,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F在起大家就要考慮自己的發展方向,潛心鉆研,積累自己的厚度,當有一天機會來臨的時候,你只要提交自己的獲獎證書、自己發表的作品、自己制作的小發明和專利證書、自己撰寫的研究課題反思,你就能成功,因為這一切都充分體現了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
海中學生應該有以下四點追求:高尚品德,全面發展,突出特長,創新精神。每個人都應該努力成為具備核心素養的陽光高中生,敦品勵學,自強不息,志存高遠。
同學們,海中的辦學理念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為教師的幸福成長鋪路。希望每位同學在海中三年都能做到八個“一”:發展一個學科特長、探究一個感興趣的課題、在正規雜志上發表一篇文學性或者學術性的文章、做一次公開的演講、出一次黑板報、體驗一次舞臺表演、培養一個會終身熱愛的運動技能、確定一個會持久關注的公益項目。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
篇3:學習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心得體會
學習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心得體會
胡家露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核心素養”成為一個關鍵詞,培養具有哪些核心素養的人,怎樣培養這些核心素養成為一個重要問題。20**年12月8日,附中地理組教研組織學習了地理核心素養在地理課程改革中的新指向,就此次學習,我淺談幾點心得體會。
什么是核心素養?既然是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問題,我認為核心素養就是學生借助學校教育所形成的素養和能力,包括道德品質、言行舉止、知識水平與能力才干等各個方面。核心素養的“核心”體現在時代特點和年齡特點兩個方面。從這兩個方面來看,目前需要加強培養的核心素養包括:信息素養,思維素養,人文素養,專業素養,身心素養五大方面。
在“核心素養”的引領下,地理新課程提出了“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的理念,即“地理核心素養”。國際社會已出現了關于此方面的若干典型案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五大支柱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提出了關鍵能力說,歐盟提出了八大素養說。綜合來看,地理核心素養是一個人能夠從地理學的角度來觀察事物且運用地理學的技能來解決問題的內在涵養。
地理核心素養的特征,華中師范大學李家清教授從三個方面來描述:第一、關鍵性。地理核心素養應是個體在社會中生活與生存所應具備的最重要的地理素養,對學生而言就是最有用的地理知識、最關鍵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滿足終身發展所必備的地理品格。例如地圖學知識素養。第二、動態性。地理核心素養必然緊密結合社會發展,與時代要求接軌,體現出不斷更新、動態發展的特征。例如地理信息素養。第三、生長性。核心素養總是在特定的情景和需要中反映并生長的。無論是從縱向的不同教育階段來看還是從橫向的學生的發展方向來看,都體現了生長特征。
當我們要探尋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體系是什么樣子時,擺在眼前的首要問題便是如何構建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體系。東北師范大學教育部張家輝教授認為,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構建方式有多種,從兩個方面或者從兩個視角來看,第一,基于地理教育學理論從地理素養的構成要素中選取居于核心地位的成分,從而構建體系。那么,哪些地理素養居于地理素養的核心地位呢?包括:地理知識、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和地理品質。這是對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進一步發展。第二,基于地理學理論和重要教育文件,從地理學任務中選取應當突出培養學生的主題內容,從而構建體系。這一種構建視角打破了地理素養的系統劃分,探尋的結果為地理教學中應突出的幾大主題。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建構需要深度跟進地理課程改革。地理核心素養的培育應成為課程標準修訂的重要導向和根本動力。作為地理教師,應明晰地理核心素養培養是地理課程的基本任務,教師的專業發展應與承擔的任務密切聯系,能秉承核心素養培育觀念,能將地理教學內容中的素養價值充分挖掘,能以空間觀念貫穿于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在感知空間、分析空間、領悟空間的基礎上促進人地觀念、國際理解、全球意識等地理核心素養的知識構成。所以,地理核心素養的培育還應該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部分。
20**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