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制漿造紙工程學科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7046

  制漿造紙工程學科

  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福建農林大學材料工程學院

  20**年7月6日

  制漿造紙工程

  一、培養目標

  培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林產化學加工工程學科高層次專門人才。具體要求:

  較好地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的基本原理、***理論和***重要思想;擁護黨的基本路線,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優良;具有艱苦奮斗的作風和求實創新、團結協作的精神;獻身林業,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具有較寬的知識面和較強的適應性;能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

  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較好的心理素質,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二、研究方向

  01制漿化學與工程

  02造紙化學與工程

  03植物纖維化學與新材料

  04環境化學與工程

  05制漿造紙裝備與控制

  06供應鏈系統工程

  三、學習年限和時間安排

  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年限2.5~3年,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可延長1~2年,一般不超過4年。課程學習時間應累計為1~1.5年,論文工作的實際工作量不少于1學年。

  四、培養方式

  應加強碩士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導師要關心研究生的德、智、體全面的健康成長,要求他們認真學習政治理論課,積極參加本單位組織的時事政策學習、形勢教育和公益勞動等活動。導師根據培養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每一個碩士生的具體情況,在研究生入學的2個月內,制定出培養計劃。培養計劃經系具體審定,院負責批準后執行,并報研究生主管部門備案。在第三個學期,研究生必需完成論文的開題報告和中期考格,合格者轉入以論文研究為主的培養階段。不合格者按學籍管理辦法處理。

  對碩士研究生培養采取課程學習和論文工作并重的方式。整個培養過程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方針,使碩士研究生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生產實踐知識和實驗技能。采取導師和教研室集體培養的基本方式,在指導方面可采取導師負責指導或以導師為主的小組指導等方式。碩士研究生以自學為主,導師的作用在于啟發他們深入思考與正確判斷,培養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碩士生應有適當的體育鍛煉時間。

  五、課程設置、學分要求和課程說明

  1、課程設置和學分要求

  課程設置分為學位課和選修課,總學分要求不少于32學分,學位課程18-20學分,非學位課程10-12學分。研究生對培養計劃內規定的課程如已掌握可申請免修,但必須通過考試合格方可取得學分。選修課由指導教師和研究生根據專業培養方向的要求,以及研究生原有基礎、特長及專業愛好共同商定。給研究生留有充分的自學時間和選擇的靈活性,鼓勵研究生跨學科、專業選修課程,以拓寬知識面,增強適應能力。

  具體課程與學分如下:

  課程

  類別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開課學期

  主講教師

  備注

  講課

  實驗

  實習

  討論

  學位課

  第一外國語

  5

  250

  1、2

  自然辯證法

  50

  1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1

  36

  1

  數學物理方法

  40

  1

  高等有機化學

  40

  1

  林詠梅

  有機化合物波譜及色譜分析

  40

  1

  鄭德勇

  化工傳遞過程原理

  40

  陳彥等

  制漿化學

  40

  陳學榕

  高等木材化學

  40

  陳學榕

  紙漿流送及紙頁成型機理

  40

  陳禮輝

  膠體表面化學

  40

  鄧邵平等

  造紙工業環境保護

  40

  廖益強

  公共選修課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60

  1

  計算機工程應用技術

  40

  曾欽志

  專業英語

  1

  20

  曹石林等

  專業選修課

  高分子化學

  40

  1

  鄧邵平

  江茂生

  數值分析

  40

  謝擁群

  電鏡技術

  30

  10

  尤華明

  林秀蘭

  實驗數據分析與科技繪圖

  1

  30

  黃彪等

  有機合成化學

  40

  10

  林詠梅

  流體力學

  40

  謝擁群等

  現代制漿造紙機械

  40

  陳禮輝

  儀器分析

  40

  20

  鄭德勇

  現代物流與供應鏈

  40

  邱榮祖

  生態工業及環境材料原理與應用

  40

  黃彪等

  復合材料學

  40

  林巧佳

  陳禮輝

  楊文斌

  宏觀經濟學

  40

  張春霞

  投資經濟學

  30

  余建輝

  紙張的結構與性質

  40

  陳禮輝等

  制漿造紙生物技術

  40

  黃六蓮

  紙漿的漂白原理與技術

  40

  陳學榕

  生物質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40

  林金國

  化工過程計算機模擬與控制

  40

  陳彥

  合計

  本專業課程學習總學分大于32

  補修課

  化工原理

  40

  廖益強等

  制漿工藝學

  40

  曹石林等

  造紙工藝學

  40

  陳禮輝等

  實踐教育

  教學實踐(120學時)

  120

  社會實踐(周)

  學術報告(次)

  5

  讀書報告(次)

  5

  2、課程說明

  (1)數學物理方法

  一些典型方程和定解條件的推導,分離變量法,行波法與積分換法,拉普拉斯方程的格林函數法,貝塞爾函數,勒讓德多項式,數學物理方程的差分解法。

  (2)高等有機化學

  共價鍵,電子效應與空間效應,立體化學,有機反應中活性中間體,芳香烴,飽和碳原子上親核取代反應,芳香環上的親電和親核反應,碳—碳重鍵的加成反應,碳—雜重鍵的親核加成反應,消除反應,自由基反應,分子重排反應,周環反應,有機光化學反應。

  (3)有機化合物波譜及色譜分析

  紫外、紅外、核磁共振氫譜和碳譜以及有機質譜、色譜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術,利用波譜鑒定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紫外可見光譜的基本原理,紫外可見光譜與有機化合物結構的關系,紫外可見光譜解析。紅外光譜基本原理,各官能團的紅外吸收特征,紅外光譜的解析。核磁共振氫譜的基本原理,影響化學位移的因素,化學位移與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處旋偶合,氫譜圖的解析。核磁共振碳譜的基本原理,各類碳核的化學位移,譜圖的解析。有機質譜的基本原理,質譜中的離子、分子式測定,有機化合物裂解的一般規律,質譜解析的程序及解析。

  (4)化工傳遞過程原理

  動量、熱量與質量傳遞導論、連續性方程與運動方程,邊界層流動,湍流,能量方程,熱傳導與對流傳熱,傳質微分方程,分子傳質和對流傳質,同時進行動量、熱量與質量傳遞的過程。

  (5)制漿化學

  從化學反應觀點出發,研究不同原料蒸煮、漂白過程的化學原理。

  (6)高等木材化學

  木素分離與純化,木素的結構研究方法,工業木素的結構與改性;半纖維素和纖維素的分離,半纖維素的結構分析,纖維素的結構分析。

  (7)紙漿流送及紙頁成型機理

  紙漿纖維懸浮液流送與成形特性,供漿系統與紙漿流送,流漿箱結構與原理,紙頁成形原理與成形質量分析。

  (8)復合材料學

  植物纖維復合材料分類,成型原理,性能指標及測試方法,界面改性方法,界面改性機理研究。

  (9)膠體與表面化學

  表面化學概論,固體表面的吸附,表面活性物質,表面電現象與膠體穩定性等。

  (10)造紙工業環境保護

  制漿造紙過程產生廢水、廢氣、廢渣對環境的污染,廢水、廢氣、廢渣污染負荷的檢測方法及處理方法。

  六、實踐教育

  碩士研究生應參加不少于120學時教學工作量的教學實踐或20個工作日的實驗室建設與生產實踐。實踐環節由導師或教研室負責安排、檢查和指導,并進行考核,寫出評語。

  碩士研究生還應參加適量的體力勞動,有考核的公益勞動累計為2周。碩士研究生還應參加專業教研室組織的各種教研活動和各種學術交流活動,使其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動態,開闊視野,培養開拓和創新精神加強研究生的業務能力。

  七、論文工作

  論文工作是對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能力的綜合訓練,包括文獻綜述、開題報告、科學實驗(或科研調研、工程設計)、撰寫論文等部分。學生入學后,導師應根據學生的狀況,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與學生商榷確定研究課題。對有獨立承擔課題能力的學生(主要指在職研究生),可以以學生承擔的科研課題作為研究生的學位論文的課題。通常情況下,碩士研究生的研究課題應是由導師最終確定。研究生在學期間所進行的研究工作導師負有指導和經費安排的責任,其研究成果原則上屬于導師(導師另有授權的除外)。文獻綜述、中期考核、開題報告同時安排在第三學期進行。文獻綜述由導師負責評閱,并給出成績。中期檢查,由教研室在征的導師同意的情況下組織相關教師進行考核(考核形式由教研室確定),并寫出考核意見,并評定成績。開題報告應在一定范圍內組織相關專家成立審查組進行評議審查,經答辯修改并由導師最后確定同意后,作為開展學位論文研究工作的依據。

  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論文的選題應具有理論和實際意義;研究結果應有一定的創新,表明研究生具備從事科學研究或獨立承擔技術工作的能力。論文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實際工作量不少于1年,論文一般在3萬字左右。在答辯前,研究生應在公開發行的科技刊物上發表一篇以上與研究方向有關的科技論文。論文完成后,首先由導師對其進行評議,確定是否提交答辯,同時向學院提交研究生在學期間的總體考核和評價。經導師同意后,研究生向學院和研究生管理部門提出答辯要求。經有關部門同意后,由導師提出論文評審人員和答辯委員會的建議名單,經學院學位委員會討論,確定最終名單。

篇2:農業工程研究院研究生培養補充規定

  農業工程研究院研究生培養補充規定

  研究生在科學研究和學術活動中要遵守學術道德,科學地、誠實地獲得研究成果,這既是思想素質也是學術素質的基本要求,是研究生考核標準的條件之一。為培養誠實勤奮,熱愛科學,求真務實,銳意創新,學風嚴謹,樂于奉獻的高層次,高素質人才,提高我院研究生思想素質、道德水平和綜合培養質量,保持優良的學術研究氛圍和嚴謹的學習風氣,杜絕學術虛假現象,并促進學科建設,學術創新和技術進步,在執行江蘇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規章制度的同時,對本院研究生特制訂如下補充規定:

  一、 學術道德規范基本要求:

  1、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我院所有研究生在科學研究和學術活動中都要堅持以下原則:

 ?。?)嚴格遵守國家法規法令,保護知識產權,尊重他人勞動成果和技術權益。

 ?。?)忠于科學,探求真理,誠實守信,客觀公正,嚴謹治學,服務社會。

 ?。?)刻苦學習,嚴肅認真,堅忍不拔,勇于創新,自強不息,潔身自律。

  2、應遵守學術研究和學術活動的基本規范

  嚴格遵守學術研究和學術活動的基本規范,認真執行學術刊物引文規范,杜絕弄虛作假,抄襲剽竊現象. 凡引用他人已經發表或未發表的成果,數據,觀點等,均應明確說明并詳細列出有關文獻的名稱,作者,年份等細節,已經出版的文獻還要列出出版機構,出版地和版次等內容.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包括學位論文)必須將所有參考的文獻全部列出,重要參考文獻和未公開發表文獻應該主動向導師匯報或交導師審閱.

  3、堅持文責自負的觀點

  堅持文責自負的觀點,對學位論文和其他自主發表的學術著作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4、發表論文前的審閱制度

  研究生凡發表署名江蘇大學或導師姓名(不論第幾作者)的論文,論文原稿必須經過導師審閱,未經導師審閱發表的論文在申請學位時不予認可。導師必須在研究生待發表論文的送審稿中簽名,并簽上“已審閱”等字樣。在標注各級基金項目資助時,必須經過導師或項目負責人的書面授權。研究生畢業以后凡發表署名有導師姓名(不論第幾作者)的論文,論文原稿也必須經過導師審閱,在標注江蘇大學承擔的各級基金項目資助時,也必須經過項目負責人的書面授權。

  5、技術情報和資料的保密

  研究生嚴禁盜用、販賣或擅自傳播本研究院和課題組的關鍵技術、專利、專有數據、保密資料、有償使用的軟件等未公開的技術成果。

  凡違反學術道德規范者,經查實后若情節輕微將分別給予責令改正,批評教育,延緩答辯,取消相關獎項及取消學位申請資格等學業處理,已授予學位者可以建議學校撤消所授學位。嚴重違反學術道德,影響惡劣者,建議校研究生處給予警告,嚴重警告,記過,留校察看,勒令退學直至開除學籍處分。

  二、規范執行研究生培養環節

  研究生和導師必須規范執行學校規定的研究生各培養環節的要求。研究院將對研究生培養環節的執行情況定期進行監督和檢查,凡沒有按規定進行文獻研討、開題報告、階段報告等環節的,經查實后若情節較嚴重,將分別對導師和研究生作出停止下年度招生和延緩答辯的處理。

  三、博士生學位論文預答辯制度

  為了提高博士生培養質量,進一步加強學位論文工作的過程管理,把好質量關,經研究院討論決定,對博士生學位論文實行預答辯制度,具體規定如下:

  1、預答辯應在博士學位論文初稿完成后方能舉行,舉行預答辯必須經過導師同意,并由導師事先就該學位論文的學術水平和主要貢獻做出適當的評價。

  2、經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審核通過,方可進入預答辯階段。預答辯由研究院組織,聘請3-5位教授級專家組成預答辯小組,導師不作為預答辯小組成員,預答辯小組中必須有1位專家為研究院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一般由學科帶頭人任組長。在預答辯前15天,到研究院辦公室領取并填寫預答辯專家小組名單審批表,同時博士學位論文初稿送預答辯專家。

  3、參加預答辯的老師應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學位論文提出中肯意見,嚴格把關,對學位論文做出適當評價,并做出是否同意答辯或修改后答辯的決定,以及論文修改的具體意見。

  4、預答辯應在研究院內公開舉行。預答辯的時間、地點、答辯人和答辯委員會名單應至少提前兩天在研究院內公告,接受旁聽。

  5、對于預答辯合格的博士生,必須根據預答辯小組專家意見,對論文進行修改,并填寫預答辯后的學位論文修改說明,經參加預答辯的組長簽字后,方可進入正式答辯階段。 對于預答辯不合格的博士生,進行進一步的論文工作和對論文進行認真修改,重新進行預答辯。

  6、原則上答辯委員會中應至少包括一名參加過預答辯的教師;答辯討論中應宣讀預答辯的修改意見。

  四、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的要求

  在學校關于研究生發表論文要求的基礎上,研究院做出以下補充要求:在論文送審時,博士生必須發表被SCI、EI收錄的論文,碩士生必須發表核心期刊的論文;申請學位時統計的論文必須與學位論文密切相關的方予以認可。

  本規則由農業工程研究院負責解釋。本規定從公布之日起執行。

篇3:物理化學碩~博連讀研究生培養方案

物理化學專業碩~博連讀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物理化學高級專門人才。要求學生進一步學習與掌握馬列主義、*思想和***理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良好;掌握堅實、寬廣的化學基礎知識、理論和技能,系統地掌握物理化學的專門知識、理論、研究方法和實驗技術,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和高校教學工作的能力;能熟練地運用計算機,至少能用一種外語熟練地閱讀專業書刊;有嚴謹求實的科研作風,能勝任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和相應的產業部門的教學、科研、技術開發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

1、電化學;2、催化化學;3、相平衡與分離化學;4、流體分子動力學;5、超臨界流體技術及其應用;6、功能超分子化合物的晶體工程;7、計算化學;8、納米材料;9、新能源材料;10、強化傳熱與節能。

三、學習年限

按中山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冊》有關規定執行。

四、課程設置

類別

編號

課程名稱

開課

學期

學時

學分

任課教師

(職稱)

考核方式

公共課

0000002101

第一外國語

First

foreign

language

1

180

5

外語學院

考試

0000002103

馬克思主義理論課

Theory

of

Ma*ism

1,2

90

教育學院

考試

基礎課

0703002101

現代化學研究方法與技術

Research

Methods

and

Techniques

in

Modern

Chemistry

1,2

80

化學學院

考試

0703002102

化學前沿進展

Advanced

Progress

in

Chemistry

1,2

60

化學學院

考試

專業

0703042101

統計熱力學

Statistical

Thermodynamics

1

40

物化所

考試

0703042102

分子反應動態學

Molecular

Reaction

Dynamics

1

40

物化所

考試

0703042103

量子化學

Quantum

Chemistry

60

物化所

考試

指定選修課

0703041101

高等物理化學

Advanced

Physical

Chemistry

60

物化所

考試

0703041102

物理化學專題評論

Seminar

on

Special

Topics

in

Physical

Chemistry

60

物化所

考試

0703042201

計算機化學

Computer

Chemistry

40

物化所

考試

0703042202

電化學原理和方法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Electrochemistry

40

物化所

考試

0703042203

催化化學

Catalytical

Chemistry

40

物化所

考試

0703042204

分子熱力學

Molecular

Thermodynamics

40

物化所

考試

0703042205

超臨界流體技術及其應用

Supercritical

Fluid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

40

物化所

考試

0703042206

超分子化學與物理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and

Physics

40

物化所

考試

0703042207

計算流體力學與傳熱學

Calculating

Fluid

Mechanics

and

Heat

Transfer

40

物化所

考試

0703042208

新能源材料與技術

New

Energy

Sources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40

物化所

考試

0703042209

納米技術及應用

Nano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40

物化所

考試

公共課

0000002210

第二外國語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2,3

144

外語學院

考試

0000002201

程序設計

Computer

Programming

40

計算機系

考試

實踐課

0703042207

教學實踐

Teaching

Practice

60

化學學院

考查

0703042301

物理化學

Physical

Chemistry

1,2

40

物化所

考試

0703042302

有機化學

Organic

Chemistry

1,2

40

有機所

考試

0703042303

無機及分析化學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1,2

40

無機所

分析所

考試

注:1、碩士生總學分不少于30學分,其中必修課不少于23學分;碩博連讀生總學分不少

于40學分,其中必修課不少于29學分,指定選修課為碩博連讀生博士階段必修課。

2、學生應跨專業或跨學科選修相關課程不少于2學分。

3、選修課選修人數不少于6人(含6人)方能開課。

4、以上培養方案自20**級開始實施。

五、考核方式

按中山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冊》有關規定執行。

六、學位論文工作及論文發表要求

按中山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冊》有關規定執行。

七、參考書目

1、

Barthel

J.M.G.,Krienke

H.,and

Kunz

W.

Physical

Chemistry

of

Electrolyte

Solutions.

Modern

Aspects.

Topics

in

Physical

Chemistry

5,Springer

Berlin

and

Steinkopf

Darmstadt,1998.

2、Arai,Yasuhito/Sako,Takeshi/Takebayashi,Yoshihiro.

Supercritical

Fluids.

Molecular

Interactions,Physical

Properties

and

New

Applications.

Springer,Heidelberg,20**.

3、Doron

Aurbach.

Marcel

Dekker,Nonaqueous

Electrochemistry.

Inc.,New

York,1999.

4、Bard

A.J.

and

Faulkner

L.R.

Electrochemical

Principles,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Sec.

ed.

Wiley,New

York,2000.

重要期刊:

1、Science

2、Nature

3、J.

Am.

Chem.

Soc.

4、Coord.Chem.

Rev.

5、Polyhedron.

6、Prog.

Inorg.

Chem.

7、Chem.

Lett.

8、New.

J.

Chem.

9、Inorg.

Chem.

10、J.

Chem.

Soc.

DaltonTrans.

11、Chem.

Commun.

12、Chem.

Eur.

J.

13、J.

Electrochem.

Soc.

14、J.

Catal.

15、Chem.

Rev.

16、Catal.

Rev.

17、Prog.

React.

Kinet.

18、J.

Phys.

Chem.

19、J.

Photochem.

Photobio.

(A)

20、Appl.

Catal.

(A)

21、Phys.

Chem.

Chem.

Phys.

22、J.

Chem.

Phys.

23、中國科學(B)

24、高等學?;瘜W學報

25、化學學報

26、物理化學學報

27、中國稀土學報

28、Electrochimica

Acta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