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鎮雙硐村新農保經辦管理服務示范點交流材料
一、基本情況
雙硐村面積3.5平方公里。全村轄4個村民組,有334戶1329人,其中,黨員32人,黨代表3人,人大代表3人。雙硐村地處貴陽至安順的交通要道上,距縣城9公里,距天龍鎮政府2公里,境內有滇黔公路、株六復線、貴黃公路、清鎮高速、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區位條件十分優越。全村耕地面積1024畝(田198畝,土826畝,人均耕地0.9畝);林地面積834畝,森林覆蓋率25%,未成林封山育林面積215畝。
二、新農保工作的主要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1、健全基層新農保經辦隊伍。全縣新農保工作啟動以來,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村“兩委”班子認真貫徹落實縣、鎮會議精神,按照“早動員、早啟動、早落實”的工作思路,精心組織,積極動員,廣泛宣傳,用實際工作貫徹落實“老有所養”的精神,首先把經辦隊伍作為順利推進新農保工作的前提和保證。村領導干部在人員緊缺的情況下組建了雙硐村新農保經辦管理服務辦公室,在現有信息員1人的基礎上增加各村民小組長作為協助人員,專門負責信息宣傳、保費的收繳、以及參保人員的登記等工作。
2、加強運行機制。隨著工作的深入推進,參保人數劇增,業務量成倍增長。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鎮、村兩級不斷調整工作思路、創新管理手段,提升服務水平,著力把新農保打造成一流的社會工程。
(1)調整新農?;鸬恼魇辗绞?。在新農保的養老金和養老補貼實現社會化發放的基礎上,與農村信用合作社合作開發了新農保繳費專用存折,改變信息員上門收費為參保人持參保存折到就近的銀行網點繳納保費,在制度上做到五控:控責任、控流程、控時間、控金額、控核對。
(2)加強基礎業務數據管理。全村新農保開展以來的資料,按照現行檔案管理規定進行了整理,把財務統計資料和個人賬戶基本信息資料與基金財務認真進行核對,規范業務檔案管理,達到了管理臺帳種類明確,格式統一,內容完整,數據資料真實、準確、完整和查閱方便快捷的要求。
(3)夯實工作基礎,創新工作機制。在實踐中,十分注重創新,在征繳方式上,建立預繳和催繳聯動機制以及采取書面通知提醒服務;在征繳推動上,采取宣傳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和督促到位的“四到位”方法。確保新農保經辦管理服務工作規范運行。
(4)不斷努力,取得的成效。20**年全村應參保人群731人,截止目前,我村新農保參保人員已達到720人,新增參保人數為12人,共收繳養老金857100元,全村60歲以上享受待遇人員達151人。目前,我村還在進行20**年度新農保的參保和續費工作。
三、新農保推進過程中的幾點啟示
新農保作為我村一項惠民重點工程,代表了最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成效正在顯現。全村在推進過程中的體會感受頗深,具體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組織領導,切實做好新農保啟動工作。為了確保“新農保”工作按期完成任務,村上成立了專門的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辦公室,抽調政治素質強、業務能力好的村社干部開展具體工作,實行以包村領導、包村干部、村“兩委”班子成員、村協理員的“四位一體”包抓責任制,抓緊抓好此項工作。同時,按照鎮實施方案,制訂了詳細具體的新農保實施意見、工作職責和相關制度,并把辦事指南和業務流程張貼在明顯位置,做到了“機構、人員、設施、經費”四到位,從而確保了試點工作的順利開展。
2、加強宣傳培訓,充分調動群眾參保積極性。按照“學在農民前,講給農民聽,算給農民看”的宣傳方向,組織了以包村領導、包村干部、村“兩委”班子成員、村協理員的政策宣講小組,走街串戶為農戶解讀政策。同時,設立了專門的宣傳欄和政策咨詢、業務辦理宣傳點,通過各種形式廣泛宣傳新農保政策,使本村廣大群眾充分認識到開展新農保試點工作是中央、省、市、縣繼實現農民“種地不交稅、上學不付費、看病不太貴”之后,解決農民老有所養問題、實現“養老不犯愁”作出的又一重大決策和惠民政策。通過宣傳引導,使新農保政策宣傳入戶率、農民知曉率均達到了100%,從而極大提高了群眾參保的積極性,促使廣大農民群眾自覺參保,交納費用。
3、狠抓措施管理,確保新農保工作規范操作運行。通過準確把握新農保試點的政策措施,嚴格執行縣、鎮方案和政策規定,我村把好了參保摸底登記、審批、公示、上報、“四關”。嚴格執行參保范圍,摸清底數,把參保人員的情況核實好,及時做好了參保登記、變更、轉移接續和待遇申領等基礎工作,信息采集和相關資料報送準確、齊全、及時;協助有關部門做好了參保繳費人員和待遇領取人員銀行存折發放工作,確保了60周歲以上農民都能享受基礎養老金,但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必須參保繳費。同時,嚴格執行村務公開制度,對參加新農保的人員名單、符合領取養老金條件的人員名單及子女是否參保等情況及時予以公示,建立了基礎臺賬,包括參保、退保、變更、重度殘疾等特殊群體、領取待遇人員花名冊、在校學生、未參保人員基礎信息花名冊;設立了舉報電話,接受群眾監督,真正做到了公開、透明,規范,切實維護好每個農民的權益。
推進新農保全覆蓋,既是落實***,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更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為盡早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覆蓋,我村村兩委將力爭通過創新體制機制,探索積累經驗,確保扎實推進試點工作,為新農保經辦管理服務工作帶好頭,確保這一重大惠農政策能夠早日惠及全村的老百姓。
篇2:天龍鎮雙硐村新農保經辦管理服務示范點交流材料
天龍鎮雙硐村新農保經辦管理服務示范點交流材料
一、基本情況
雙硐村面積3.5平方公里。全村轄4個村民組,有334戶1329人,其中,黨員32人,黨代表3人,人大代表3人。雙硐村地處貴陽至安順的交通要道上,距縣城9公里,距天龍鎮政府2公里,境內有滇黔公路、株六復線、貴黃公路、清鎮高速、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區位條件十分優越。全村耕地面積1024畝(田198畝,土826畝,人均耕地0.9畝);林地面積834畝,森林覆蓋率25%,未成林封山育林面積215畝。
二、新農保工作的主要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1、健全基層新農保經辦隊伍。全縣新農保工作啟動以來,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村“兩委”班子認真貫徹落實縣、鎮會議精神,按照“早動員、早啟動、早落實”的工作思路,精心組織,積極動員,廣泛宣傳,用實際工作貫徹落實“老有所養”的精神,首先把經辦隊伍作為順利推進新農保工作的前提和保證。村領導干部在人員緊缺的情況下組建了雙硐村新農保經辦管理服務辦公室,在現有信息員1人的基礎上增加各村民小組長作為協助人員,專門負責信息宣傳、保費的收繳、以及參保人員的登記等工作。
2、加強運行機制。隨著工作的深入推進,參保人數劇增,業務量成倍增長。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鎮、村兩級不斷調整工作思路、創新管理手段,提升服務水平,著力把新農保打造成一流的社會工程。
(1)調整新農?;鸬恼魇辗绞?。在新農保的養老金和養老補貼實現社會化發放的基礎上,與農村信用合作社合作開發了新農保繳費專用存折,改變信息員上門收費為參保人持參保存折到就近的銀行網點繳納保費,在制度上做到五控:控責任、控流程、控時間、控金額、控核對。
(2)加強基礎業務數據管理。全村新農保開展以來的資料,按照現行檔案管理規定進行了整理,把財務統計資料和個人賬戶基本信息資料與基金財務認真進行核對,規范業務檔案管理,達到了管理臺帳種類明確,格式統一,內容完整,數據資料真實、準確、完整和查閱方便快捷的要求。
(3)夯實工作基礎,創新工作機制。在實踐中,十分注重創新,在征繳方式上,建立預繳和催繳聯動機制以及采取書面通知提醒服務;在征繳推動上,采取宣傳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和督促到位的“四到位”方法。確保新農保經辦管理服務工作規范運行。
(4)不斷努力,取得的成效。20**年全村應參保人群731人,截止目前,我村新農保參保人員已達到720人,新增參保人數為12人,共收繳養老金857100元,全村60歲以上享受待遇人員達151人。目前,我村還在進行20**年度新農保的參保和續費工作。
三、新農保推進過程中的幾點啟示
新農保作為我村一項惠民重點工程,代表了最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成效正在顯現。全村在推進過程中的體會感受頗深,具體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組織領導,切實做好新農保啟動工作。為了確保“新農保”工作按期完成任務,村上成立了專門的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辦公室,抽調政治素質強、業務能力好的村社干部開展具體工作,實行以包村領導、包村干部、村“兩委”班子成員、村協理員的“四位一體”包抓責任制,抓緊抓好此項工作。同時,按照鎮實施方案,制訂了詳細具體的新農保實施意見、工作職責和相關制度,并把辦事指南和業務流程張貼在明顯位置,做到了“機構、人員、設施、經費”四到位,從而確保了試點工作的順利開展。
2、加強宣傳培訓,充分調動群眾參保積極性。按照“學在農民前,講給農民聽,算給農民看”的宣傳方向,組織了以包村領導、包村干部、村“兩委”班子成員、村協理員的政策宣講小組,走街串戶為農戶解讀政策。同時,設立了專門的宣傳欄和政策咨詢、業務辦理宣傳點,通過各種形式廣泛宣傳新農保政策,使本村廣大群眾充分認識到開展新農保試點工作是中央、省、市、縣繼實現農民“種地不交稅、上學不付費、看病不太貴”之后,解決農民老有所養問題、實現“養老不犯愁”作出的又一重大決策和惠民政策。通過宣傳引導,使新農保政策宣傳入戶率、農民知曉率均達到了100%,從而極大提高了群眾參保的積極性,促使廣大農民群眾自覺參保,交納費用。
3、狠抓措施管理,確保新農保工作規范操作運行。通過準確把握新農保試點的政策措施,嚴格執行縣、鎮方案和政策規定,我村把好了參保摸底登記、審批、公示、上報、“四關”。嚴格執行參保范圍,摸清底數,把參保人員的情況核實好,及時做好了參保登記、變更、轉移接續和待遇申領等基礎工作,信息采集和相關資料報送準確、齊全、及時;協助有關部門做好了參保繳費人員和待遇領取人員銀行存折發放工作,確保了60周歲以上農民都能享受基礎養老金,但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必須參保繳費。同時,嚴格執行村務公開制度,對參加新農保的人員名單、符合領取養老金條件的人員名單及子女是否參保等情況及時予以公示,建立了基礎臺賬,包括參保、退保、變更、重度殘疾等特殊群體、領取待遇人員花名冊、在校學生、未參保人員基礎信息花名冊;設立了舉報電話,接受群眾監督,真正做到了公開、透明,規范,切實維護好每個農民的權益。
推進新農保全覆蓋,既是落實***,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更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為盡早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覆蓋,我村村兩委將力爭通過創新體制機制,探索積累經驗,確保扎實推進試點工作,為新農保經辦管理服務工作帶好頭,確保這一重大惠農政策能夠早日惠及全村的老百姓。
篇3:大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管理辦法
大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我校實驗室建設,深化實驗教學改革,整合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開放共享,提高實驗室綜合能力和整體效益,提升實驗教學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根據《XX省教育廳辦公室轉發教育部關于開展高等學校實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和評審工作的通知》精神,特制定管理辦法。
第二章 建設目標
第二條 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廳有關要求,高標準,高起點,校內分期分批建設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第三條 加大實驗教學改革與實驗室建設的力度,建設高水平、基于網絡平臺的,布局合理、機制靈活、開放共享、各具特色、達到省內先進水平的“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以下簡稱“示范中心”)。
第四條 通過示范中心建設,推進我校實驗教學資源的優化、重組與整合,推進優質實驗教學資源的開放共享,推進實驗室管理機制和教學模式創新,全面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為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第三章 建設內容
第五條 以實驗中心立項建設的方式,依據建設、評估驗收標準進行建設。
第六條 通過建設,在同類高校、同類學科中爭創一流,形成特色,并在以下幾方面達到要求:
(一)在觀念上,具有先進的、以人為本的實驗教學理念。樹立正確的教學實驗室建設導向,形成以學生為本、知識能力并重、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并重的現代實驗教學理念,并運用于實驗室的改革與建設中,落實到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改革實踐中。
(二)在機制上,形成有利于資源優化整合的實驗室良性運行機制。依據學校和學科特點,優化整合實驗教學資源,理順教學實驗中心管理體制,加強統籌管理,形成服務多學科、多課程的實驗室運行機制,推動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改革的良性互動。
(三)在教學上,構建結構優化、各具特色的新型實驗教學體系。實驗教學模式適應不同學科專業對實踐教學的具體要求。實驗內容包括基本實驗、提高型實驗(綜合性、設計性、應用性等)、研究創新型實驗三個層次,且與科學研究、工程實踐和各類社會應用實踐密切聯系。實驗課程符合學科特點并具有自身系統性和科學性。實驗教學手段現代化,現代教育技術在實驗教學中運用廣泛。
(四)在管理上,形成人性化、網絡化、開放化的實驗室管理模式。按照“以人為本,質量第一,服務為先,效率為重”的原則,建立實驗室信息化管理運行平臺,實現實驗教學、基本工作信息和儀器設備的計算機網絡化管理,健全實驗室開放運行的政策、人事、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與創新實驗考核方法,大力推進學生在課余時間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主進行實驗。建立實驗教學質量監控保障體系,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五)在環境設施上,具有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和現代化的實驗教學環境。儀器設備配置具有先進性,數量配備合理,組合優化,使用效益高,滿足各類型實驗教學要求。實驗室用房、設施、環境、安全等符合國家規范。實驗室具備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條件,運行維護保障措施得力。
(六)在實驗隊伍上,擁有一支教育理念先進、研究能力強、教學與管理經驗豐富的實驗教學與管理隊伍。重視實驗教學隊伍建設,制定規劃,健全制度,鼓勵廣大教師和實驗室工作人員開展實驗教學方面的研究與實踐,推行理論課教師從事實驗教學、實驗教師兼任理論課教學,形成學科帶頭人或高水平教師積極投身實驗教學工作的良好氛圍。
第四章 遴選原則及辦法
第七條 示范中心建設單位和培育單位的遴選要有利于推進實驗教學資源的調整,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實驗室的開放共享,有利于調動實驗室改革與建設的積極性。要注重受益面、影響面。
第八條 堅持標準,公平競爭。根據申報的實驗教學中心的整體建設水平、開放共享程度和可持續發展的潛力,依據標準,擇優遴選。
第九條 遴選作為示范中心建設單位和培育單位的實驗室須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一)為校級實驗教學中心,實行校、院二級管理體制,承擔多學科、多專業實驗教學任務;
(二)實驗教學資源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優化重組,具有實驗室開放的實驗教學環境和工作基礎;
(三)有新型實驗教學理念,實驗教學工作有一定特色,在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方面基礎較好;
(四)有滿足實驗教學要求、符合國家規范的教學實驗設施、環境。
(五)有人員齊備、結構合理的實驗教學、管理隊伍。
第五章 示范中心建設單位和培育單位的管理
第十條 已獲得省級示范中心建設單位的認定為校級示范中心。
第十一條 示范中心建設單位和培育單位采取一次性申報立項、分年度資助、分批驗收掛牌的方法建設。
第十二條 示范中心建設單位和培育單位實行校院兩級管理,學校負責設立、督促、檢查驗收,學院負責項目建設、具體管理和自查自評。
第十三條 根據“立項論證、目標管理、跟蹤建設、嚴格驗收、注重效益”的項目管理原則,建設分三個階段進行:
(一)申請立項階段。學院對照示范中心建設標準確定擬申報立項建設的實驗教學中心,遞交示范中心建設單位的立項申請報告。學校組織校教學實驗室工作委員會委員等專家進行評審,確定立項后發文公布。
(二)實施建設階段。批準設立為示范中心建設單位和培育單位的實驗教學中心實施項目建設,學院加強建設、管理,進行自查自評。學校不定期抽查,視情況組織中期檢查或現場經驗交流會。
(三)驗收掛牌階段。立項單位在項目建設完成后提交項目完成總結報告、學院自評報告和項目完成驗收申請。學校在此基礎上組織專家進行項目總體驗收,對達到建設標準的實驗教學中心,授予“示范中心”稱號,正式公布并掛牌。
第六章 建設經費
第十四條 經費來源
(一)校級示范中心作為省級示范中心建設單位,已獲得省里資助,學校不再另外給予資助。學校每年劃撥年度設備經費時給予一定的傾斜,重點扶持。
(二)校級示范中心建設單位,將作為申報省級示范中心建設單位的候選單位,學校給予一定的資助,并在每年劃撥年度設備經費時給予一定的傾斜。
(三)校級示范中心培育單位,學校暫不予資助。
第十五條 使用范圍
(一)創新性實驗活動。用于大學生創新性實驗活動的組織和創新性實驗材料的購置。
(二)儀器設備維修。用于實驗中心儀器設備的維護、維修。
(三)小型儀器設備開發與改造。用于單價在5萬元以下的小型實驗儀器設備的開發或升級改造。
(四)學術交流與培訓。用于國家級和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舉辦或協辦各類國際、國內實驗教學方面的學術會議;資助實驗教師、實驗技術人員參加各類實驗教學學術活動和校外短期(三個月以內)專業技術培訓。
(五)中心網站建設。用于實驗中心網絡教學資源的完善、更新與維護。
(六)實驗教學資料購置。用于購置實驗教學、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方面的圖書、報紙與期刊。
(七)論文、著作(專著或編著)的版面費和出版費。論文、著作的分類與界定以科研工作量考核的認定為準。
(八)省部級項目申報。省部級及以上實驗教學研究項目的申報、成果報獎等費用。
第十六條 經費審批
(一)經費審批按照《XX工業大學財務審批制度》的規定執行。報銷時須經實驗中心主任簽字、所屬單位負責人審批、實驗室管理處審核(對經費使用范圍進行認定)。
(二)已出版的與實驗教學相關的著作,經教務處教材科認定后,方可報銷出版費。
第七章 附則
第十七條 本辦法由實驗室管理處負責解釋。
第十八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其他有關文件和規定與本辦法不一致的,以本辦法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