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是醫學院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內容多,重難點多,知識點分散;且具有理論知識抽象不易理解、實驗操作復雜等特點。該文介紹教學過程中的幾點體會,通過改革教學方法,開展互動式教學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實驗操作能力,不斷的探索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互動式教學;教學質量
《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是醫學專業的基礎課及必修課,是溝通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恫≡飳W和免疫學》課程內容由三大部分組成:醫學微生物學、人體寄生蟲學和免疫學。針對醫學高職院校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掌握知識的程度要求,根據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內容上的緊密聯系,教材將醫學微生物學、人體寄生蟲學和免疫學基礎知識三門學科進行了有機整合重組,合而為一。隨著微生物和免疫學理論和實踐的不斷深入,使人們對疾病的發生發展,診斷及預防和治療等環節形成一個重新認識的過程,同時為醫學生今后更好地服務患者提供理論基礎。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隨著醫學的發展,《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課程面臨一些新問題,如新的病原體的發現,新疫苗的研制和傳染病防治等。針對新問題,教學過程中需要調整教學內容,多種教學方法并舉[1],提高教學質量,以適應高職院校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教學過程中我體會到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才能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本文總結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課程學習興趣的教學體會。
1多種教學方法在理論授課中的運用
1.1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入PBL教學方法
[2]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課程內容抽象,知識點多而繁雜且具有不易直觀感知等特點。為激發學生潛能,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入PBL教學方法[3]。首先,課堂上導入新課前以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和現象提出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如酸奶是如何制作出來的?酒是因為有什么參與發酵釀才釀出香醇美酒?進而引出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細菌,并且讓同學們通過討論得知大部分的細菌對我們人類生產、生活是無害的甚至是有益的,進而讓學生了解到正常菌群的含義和對人體的重要性,提起了學生對細菌分布的興趣后,再進入新課內容的詳解,提高了課堂學習效果。免疫學則可以通過學生比較熟悉的事進行問題的切入式討論,如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接種過疫苗,而疫苗又是通過怎樣的過程保護我們機體免受特定疾病的侵襲的?以此引出初次免疫應答和再次免疫應答的概念及發生機制,這樣就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1.2活躍課堂氣氛以增強教學效果
微生物和免疫方面的內容有著緊密的聯系,隨著免疫學和微生物發展,教學過程中需要優化課程結構,不斷將新知識、新進展滲透到課程內容中去,讓學生了解微生物和免疫的研究熱點和最新動態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學效果。在現今的信息便捷的時代,利用媒體中有關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的新聞熱點充實和活躍課堂氣氛,將新聞中關于流行病的熱點問題對照課本用專業知識進行解讀。如通過對甲型流感疫情的發生情況,闡述流感病毒的分型及甲型流感之所以能引起世界大流行的原因在于甲型流感抗原易變異性。在課堂上,將微生物所引起的疾病進行具體病例分析以引出該疾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方式及如何對易感人群進行醫學保護。講到人體寄生蟲學部分內容時,從當前隨著國家一帶一路的倡議,許多國人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從事工程建設,會不可避免地受到當地流行疫情的影響,就此引出瘧原蟲的生活史、流行環節、發病過程、診斷及防治原則。
1.3多媒體技術運用
在教學過程中將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多媒體手段有機結合。免疫學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如利用文字、圖片、動畫以及影像資料等來豐富教學內容,把免疫應答、超敏反應發生的機制等抽象性的理論內容用動畫形式轉化為生動形象的感性素材,易于理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加強實驗教學
《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是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中要注意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恫≡飳W和免疫學》的實驗課在理論聯系實踐中起到重要的“橋梁作用”。實驗課堂教學中可采用多種教學方法[4],既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又能培養學生解決、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克服接受性教學的缺陷,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2.1注重微生物動手操作技能教學
周密設計的實驗課不但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生動性,而且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在革蘭染色法觀察細菌形態結構的實驗課堂上,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試驗過程中學生會出現一些常見錯誤和問題[5],與學生一起分析、解決出現的問題,從而使其掌握革蘭染色法的操作步驟、油鏡使用方法。在細菌接種及細菌生長現象的觀察實驗課上,通過對實驗室自來水和學生自己的皮膚表面、齒垢、手機屏幕、實驗室臺面,用無菌棉簽涂抹進行微生物培養、培養結果的分析和判讀,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微生物在我們周圍環境中的分布情況,指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衛生意識和無菌操作觀念。通過微生物檢驗技能操作,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試驗結果判讀及分析問題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2.2注重培養免疫學試驗結果分析能力免疫
凝集試驗檢測ABO血型和RH血型,讓學生自己動手檢測自己的血型,由于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想獲知自己血型的心理,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并且通過該驗證試驗的結果并以免疫學理論知識解釋玻片凝集的原理,從抽象理論到實踐契合,培養學生對試驗結果的分析判斷能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課前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在實驗課上有針對地做好實驗課的設計及課前準備。以“行為體驗式課型”實驗課程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傊?,教學過程中,將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合理結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對《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學好理論知識和提高實驗操作技能,并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滿足實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要求。
參考文獻
[1]劉萍.淺談《醫學免疫學與微生物學》的教學體會[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92~93.
[2]楊增茹.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提高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教學質量[J].衛生職業教育,20**,22(11):81.
[3]楊璇,臧文巧.藥學專業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的幾點體會[J].中國醫療前沿,20**,5(4):81~96.
[4]周鋒.深化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教學改革的體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6(2):172~173.
[5]陳秀榮.革蘭染色實驗教學體會[J].中國西部科技,20**,13(9):115~116.
作者:汪秀琴
篇2:第五中年度生物學科德育滲透計劃
第五中20**年度生物學科德育滲透計劃
中學生物教師擔負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社會主義建設合格人才的任務,生物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在新形勢下,教師更應重視生物新教材的德育功能,充分挖掘生物教材德育知識點,掌握生物學科德育的特點和方法,才能增強思想教育的效果。我認為生物新教材德育滲透,應抓好以下兩個方面工作:
一.充分利用德育教育內容的豐富性
中學生物新教材德育內容的豐富性,是由生物的多樣性、分布的廣袤性和知識的跨界性所決定的。由于生物跟人類社會關系密切,人類社會不僅對人類自身,還必然會對生態系統帶來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因此,按照社會規范的思想標準和道德觀念就會更多地滲透在生物教科書中來,使生物學科比之其他自然學科德育內容更為豐富。生物學科德育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1.愛國主義教育:介紹我國豐富的動植物動植物資源和珍貴的動植物種類;介紹我國栽培作物的悠久歷史,講授祖國古代生物科學成就,使學生熱愛祖國,培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介紹我國現代生物科學成就,用新舊社會對比,使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共產黨。
2.國情教育: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偏低。例如,耕地面積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草原為三分之一,林地為四分之一。這些知識可結合在自然保護及其他相關內容中講授,使學生認識到保護耕地面積的緊迫性;國民經濟以農業為基礎的重要性;控制人口,實行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的必要性。
3.辨證唯物主義教育:在生物學中包涵著自然辯證法思想。主要是:生命的物質性;運動性;生物的進化;結構與功能相互適應的觀點;生物體與環境相互影響的觀點等。這些都是很多教師應用得比較熟悉的生物學的基本觀點,也是唯物的、辯證的觀點。生物學也證明了自然界發展的普遍規律,即:質量互變規律,對立統一規律,否定之否定的規律。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對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4.實踐觀點和群眾點的教育:生物學實踐性強,生物課有很多實踐活動。例如:實驗、實習、參觀訪問、植物栽培、動物飼養等。通過學習生物學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實踐,可引導學生學習當地群眾的實踐經驗。組織學生參觀果園、農場、科學站、高產田、飼養場等,讓學生了解農業生產中的新情況、新技術、新經驗。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關心家鄉的農業生產,認識科學的社會價值,促使其立志為家鄉經濟建設作貢獻。
5.法律意識教育:國家頒布的某些法律條文與生物教學內容有密切關系。例如,《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環境保護法》、《婚姻法》,其中的某些條文可結合有關生物知識講解,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操,樹立遵紀守法的觀念。
6.科學精神、方法和態度的教育:結合生物科學史的教學,以及滲透科學家片斷事跡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勇于為科學獻身精神的教育,通過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事例,進行科學價值觀的教育,樹立生態學觀點,增強環境保護意識,這對提高公民素質有重要作用。講述科學家認識真理的過程,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生物學包涵了系統論的觀點,在教學中滲透系統的觀點,也是一種科學認識方法的教育。通過實驗、實習的實際操作,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茍的精神。教學中還可結合實際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堅持用科學的世界觀武裝學生的頭腦。
此外,結合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知識的教學,可以進行正確對待友誼和愛情的教育,在生物教學實踐活動中,可以進行合作精神的教育。有的教師對學生不講吸煙、喝酒的危害,認為班主任、思想品德課的教師已經講得很多了,不必再講,這是無視生物學科思想教育容易被學生接受的特點,忽視了通過各個學科、各個渠道綜合育人的整體效應。
教師如果對生物新教材思想德育教育內容的豐富性認識不足,就會不自覺地削弱生物新教材的德育教育。所以,教師在備課時應按教材分章擬定出德育教育任務并定出相關計劃,這樣對生物新教材的德育教育內容,就可能認識得全面一些,減少教學中的盲目性。
二、充分利用德育教育形式的多樣性
由于生物新教材具有多種多樣的教學實踐活動,因此決定了這門學科有多種多樣的德育教育途徑。新教材生物教學是主要途徑而外,還有實驗、現場教學、野外實習、生態系統的調查、參觀訪問、作物栽培、動物飼養等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教師不僅要研究課內,還要研究課外活動的德育教育特點;不僅要研究教材,還要研究實踐活動的德育教育特點;現將生物課的幾種教學實踐活動的主要德育教育內容分述如下:
1.實驗課:要教育學生愛護公物,遵守實驗規則。學生分組實驗,可進行團結協作的教育。做實驗,要求學生要嚴格、謹慎、細心,培養嚴謹的作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現場教學:要進行聽指揮,守紀律,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野外實習和調查:要進行吃苦耐勞、團結友愛的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學生愛護莊稼、花草樹木,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操。利用自然美景來美化學生心靈,進行審美觀的教育。
3.參觀訪問:要教育學生樹立群眾觀點,虛心學習當地群眾的實踐經驗,學習他們的先進思想和優良品質。在參觀良種站、畜牧場時,在了解新技術、新成果時,要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科學價值觀的教育,樹立科技興農思想,引導學生立志為家鄉的經濟發展獻身。
總之,生物新教材的德育教育是通過生物教師去執行的,因此德育教育的效果依賴于生物教師的思想素質、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的水平。教師的政治態度、思想品德、意志、情感,通過言傳身教對學生產生導向作用。生物新教材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依賴于教師正確的政治方向,飽滿的政治熱情,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對教書育人的高度責任感。
生物新教材的思想體系蘊涵在知識體系之中。教師必須具有堅實的生物專業知識才能深入理解、掌握新教材的科學性,也才可能更好地發掘其中的思想性。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用具有思想意義的現代生物科學成果的新信息充實教學,才能使生物新教材的德育教育隨著時代的步伐前進。
篇3:高中國旗下演講:高中生物學習方法指導
高中國旗下演講:高中生物學習方法指導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將根據高中生物教材的特點,向同學們介紹一下高中生物的學習方法。
隨著高考實行選課走班的改革,在高考科目的選擇中,選擇生物的大學專業所占比例較大,特別是一些熱門專業,如醫學、護理類、化工、生物制藥類等。那么如何才能學好高中生物呢?
一、要形成良好的學習常規。
建立良好的學習常規,是學好生物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我們所說的學習常規,是指我們學習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幾個步驟,包括預習、小組討論學習、復習和作業、總結等步驟。
課前預習
通過預習,為下一步聽講奠定基礎,使自己的聽講更加有目的性,聽講時就可以對自己已經弄懂的或重點知識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較一下老師的理解與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則可以進一步加深理解。
課上小組討論學習,特別重視老師指導點撥
很多優秀學生的經驗都說明了一個共同點,即學生的主要功夫應下在課堂上。我們的學習過程,實際上是解決一種矛盾,即已知與未知的矛盾,通過學習把未知轉化為已知,然后又有新的未知的出現,我們再來完成這個轉化過程。而由未知轉化為已知的過程是在課堂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因此應該是很順利的。但是,總有同學,課堂上不認真完成由未知向已知的轉化,白白浪費掉40分鐘,反而在課下再花時間去完成,如此花雙倍或更多的時間,去完成效果不好的學習任務,就是常說的事倍功半。只要我們把主要功夫下在課上,那么,課下的負擔也就會減輕,而且學習效果也會提高,時間上也會更加充裕,這就是常說的事半功倍。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呢?
首先,是前面提到的預習步驟要認真落實,使聽講能有的放矢。
第二,老師指導點撥時時要開動思維機器,通過聽、看、寫等方面,隨著老師講解要多思考,在頭腦中多問幾個為什么。思考的問題,如果老師在講課中已經講到了,說明問題基本解決了,如果老師在講課中沒有講到,則應該向老師提出。
第三,多提問題。無論是課上想到的問題,還是課下遇到的問題,都應及時向老師提出,要有“刨根問底”的勁頭兒。課上沒時間問,就課下問,最終要把自己的問題解決。
第四,認真記好筆記。筆記是一項技巧性的活動。學習記筆記不但要求具有一定的書寫、繪圖能力,而且要求具有一定的學科知識和提煉筆記內容的能力。尤其要避免將筆記記為老師上課的流水賬,不加選擇地全部記下,也要避免將筆記記成老師板書的翻版。生物課是理科課程,理解思維是上課的關鍵所在,因此我們要處理好聽課、思考和記筆記的關系。如果思考與記筆記發生矛盾,要先跟隨老師思路思考,避免因記筆記而使后繼內容無法理解,對于筆記可采用寫標題留空白,課后補充的方法。
復習和作業
每節課上,一般老師都要留一定量的作業,這些作業的內容多是講課的重點內容,是應該認真對待的。作業的過程就是復習鞏固聽學知識的過程,但是,很多同學把作業僅僅當成是一種任務,甚至當成負擔。因此,急急忙忙趕完作業,就認為當天的任務完成了,殊不知,這種做法對學習的幫助是微小的。無論課上老師是否留有作業,課下都應該先進行復習,及時將當天老師所講的知識復習一遍,這可以加強記憶,克服遺忘。心理學家對遺忘和記憶都進行過實驗和研究,德國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實驗研究成果中,提出了一個著名的“遺忘曲線”表明了遺忘發展的一條規律,即遺忘的進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就是說,剛剛學習完知識后,遺忘很快就開始,而且一開始遺忘得較多,過一段時間間隔之后,遺忘的發展越來越慢,遺忘得也就慢了。根據這一遺忘規律,我們應該進行及時的復習,不要等到遺忘得差不多時,再進行復習,那樣,學習效果是不會好的。
通過復習,加強了記憶,然后再來做作業,可以大大提高作業的效率,作業的困難、疑問、多可迎刃而解,而且通過作業又可進一步運用所學的知識,加深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總結
總結是指在學習完某一章知識,對本章知識進行整理、重組,總結出該章知識的聯系、知識的系統或知識的結構,以便我們能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從而加深理解和靈活掌握知識。
上述的學習常規,要在實踐中形成習慣,開始時可能會感到有一定的難度,但只要堅持下去就會見到成效,一但形成學習習慣,就會嘗到甜頭。正如:沒有好習慣,成功不容易;有了好習慣,失敗不容易。
二、生物學習中特別注意的三點
1、特別重視記憶
有人將生物歸類為理科中的文科,說明記憶在生物學習中的作用。與學習其它理科一樣,生物學的知識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
對于生物學來說,同學們要思考的對象即思維元素是陌生的細胞、組織、各種有機物和無機物以及他們之間奇特的邏輯關系。因此同學們只有在記住了這些名詞、術語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學的邏輯規律,既所謂“先記憶,后理解”。
另外在記憶時要特別注意生物學術語的準確性,生物學概念理解的準確性,生物學生理過程的準確性。
2、弄清知識內在聯系,“瞻前顧后”、“左顧右盼”
在準確記憶名詞和術語的基礎上還要能找出知識之間的聯系,學會去分析試題。在同步學習的時候大家比較重視單獨知識的學習。在復習的過程當中,要自己去嘗試把知識聯系在一起,構建出一個屬于自己思維體系的網絡圖,將知識框架立體化。
3、重視改錯本
如何改錯也是有技巧性的,在改錯本上,要分門別類的把平時的練習、考試中做錯的題進行整理、分析、歸類。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明確是答題失誤還是思維方法錯誤、知識錯誤、運算錯誤,這是建立錯題本最為關鍵的環節。在整理時,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標記,加深改錯的針對性。改錯完成后,在學習過程中不定時翻看,也可以與同學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同學們,在學習中我們除了要有基本的學習方法,最根本的我們還要有“勤為徑、苦作舟”的學習態度,希望同學們明確學習目標,用行動證明自己,用汗水書寫自己無悔的青春!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