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設備管理工作手冊:電梯維修工安全操作規程
1在轎頂檢修時,應注意:
1.1嚴禁一腳踩在轎頂,另一腳踏在井道任一固定點上時作業。
1.2檢查保養前首先應切斷轎頂急停開關,打開照明開關。
1.3站在轎頂,切忌靠近或擠壓防護欄,并應注意對重與轎廂間距,人體切勿伸出防護欄。
1.4嚴禁站在井道外探身到轎頂上作業。
2檢查電梯時應注意:
2.1機房操作電梯時確保廳、轎門關閉;再關斷門電機控制電源,再操作電梯運行。
2.2手動盤車時,應先切斷主電源開關,機房內至少兩人配合操作。一旦盤車完畢, 務必全部拆除掉松閘扳手等物件,并放在安全位置。
2.3轎內操作應防止超越限端站,以防沖頂或蹲底。
3底坑檢修時應注意:
3.1嚴禁井道上、下部同時工作。必須工作時,底坑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
3.2保持底坑衛生與清潔。
3.3進入底坑時應先切斷底坑急停開關,打開底坑照明。
3.4進入底坑,應做好安全防護措施。
3.5應按年檢要求,檢查電梯底坑的各個安全開關是否靈敏可靠,機械部件潤滑是否良好,緩沖器性能是否可靠。
4檢查中斷需要暫時撤離現場時應注意:
4.1切斷總電源開關。
4.2排除熱源、如:電焊、氣焊、烙鐵、噴燈。
4.3關閉所有廳、轎門。如未能正常關閉應張貼警告語或派專人看守。
4.4對中止前工作,尤其是接線端子應做好記錄,以防混亂或記憶失誤。
4.5必要時可派專人值班,維護現場。
5故障檢修或日常保養結束后,應做到:
5.1將所有開關恢復到原來狀態。
5.2檢查工具、材料、器件有無遺落在設備上,尤其控制柜內。
5.3清點工具、材料、整理工作現場。
5.4送電試運行,觀察電梯運行狀態,發現異常及時停梯檢查。
5.5填寫故障處理記錄,填寫清楚事故原因、檢查過程、處理結果。
篇2:電鍍維修工安全操作規程(三)
電鍍維修工安全操作規程(三)
1、進入電鍍車間之前應該佩戴相應的勞保用品(如口罩、工衣、勞保鞋等)。
2、在所有藥水缸及其附件維修作業時,或需要接觸藥水或附有藥水的零部件時必須佩戴防護眼鏡,防毒手套和口罩,尤其在銀缸,預鍍銀缸等處,根據情況可以佩戴防毒口罩。
3、維修機械傳動部分或在傳動部分周圍維修(比如銀缸鏈條,后卷器等)時,一定要將袖口扣緊,防止衣袖卷入其中。
4、維修電氣部分、水泵等時,應戴絕緣手套,電閘處掛"正在維修,請勿合閘"警示牌,誰掛誰取,在維修試機時,注意觀察,出現異常立即切斷電源。
5、電箱內剪斷的電線要用絕緣布分頭包好,更換保險絲時,要符合允許的安全電流,不可以隨便用其他金屬代替。
6、在維修電器設備時(如馬達),注意不要將水弄進電器內,以防短路發生危險。
7、同時拆裝多個零部件時,一定要擺放有序,不要重疊堆放,防止滑落砸傷人和導致部件的損壞。
8、在高空或半高空作業(如電柜風機進風口濾芯的更換,風柜保養等)時,一定要站穩扶好,梯子一定要放穩后方可上去。
9、進行機械裝配時,一定要將所有緊固螺絲擰緊,保證所有零件裝配完,裝配完畢一定要試機,確認完好后方可離開。
10、維修過程中泄漏的液體、產生的帶毒碎布、手套等不要亂倒亂丟,要按規定要求進行處理。
11、清洗零件時嚴禁有明火作業,清洗零件的廢液要倒入指定的容器內,不準隨便亂倒或倒入下水道。
12、維修后上下缸蓋一定要蓋好,防止開啟時碰頭,在新做工程時,一定要注意考慮安全隱患,不可以存在僥幸心理。
13、工作時要保持精力充沛,集中注意力,在遇到緊急情況時應該采取果斷措施。
14、維修后隨時保持場地清潔,使其達到5S標準要求。
篇3:機械維修工安全操作規程
機械維修工安全操作規程
1、工作環境應干燥整潔,不得堵塞通道。
2、多人操作的工作臺,中間應設防護網,對面方向操作時應錯開。
3、油脂及廢油脂,必須指定地點存放。廢油、廢棉紗不準隨地亂丟。
4、扁鏟、沖子等尾部不準淬火,出現卷邊裂紋時應及時處理,剔鏟工件時應防止鐵屑飛濺傷人;活動扳手不準反向及時處理,剔鏟工件時應防止鐵屑飛濺傷人;活動扳手不準反向使用;打大錘時不準戴手套,在大錘甩轉方向上不準有人。
5、用臺鉗夾工件,應夾緊夾牢,所夾工件不得超過鉗口最大行程的三分之二。
6、機械解體,要用支架,呆穩墊實,有回轉機構者要卡死。
7、修理機械,應選擇平坦堅實地點停放,支撐牢固和楔緊;使用千斤頂時,必須用支架墊穩。
8、不準在運行的設備下面操作。
9、檢修有毒、易燃、易爆物的容器或設備時,應先嚴格清洗,經檢查合格,并打開空氣通道,方可操作。在容器內操作,必須通風良好外面應有人監護。
10、檢修中的機械,應有"正在修理,禁止開動"的標志示警,非檢修,一律不準發動或轉動。檢修中,不準將手伸進齒輪箱或用手工正對孔。
11、試車時應隨時注意各種儀表、聲響等,發現不正常情況,應立即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