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品危害工程技術控制
工程技術是控制化學品危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通過采取相應的措施消除工作場所中化學品的危害或盡可能降低其危害程度,以免危害工人,污染環境。工程控制有以下方法:
替 代
選用無害或危害性小的化學品替代已有的有毒有害化學品是消除化學品危害最根本的方法。例如用水基涂料或水基粘合劑替代有機溶劑基的涂料或粘合劑;使用水基洗滌劑替代溶劑基洗滌劑;噴漆和除漆用的苯可用毒性小于苯的甲苯替代;用高閃點化學品取代低閃點化學品等。
注意:比較安全不一定是安全。取代物較被取代物安全,但其本身不一定是絕對安全的。若要達到本質安全,還需要采取其它控制措施。
變更工藝
雖然替代作為操作控制的首選方案很有效,但是目前可供選擇的替代品往往是很有限的,特別是因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產、使用危險化學品,這時可考慮變更工藝。如改噴涂為電涂或浸涂;改人工裝料為機械自動裝料;改干法粉碎為濕法粉碎等。
隔 離
隔離是指采用物理的方式將化學品暴露源與工人隔離開的方式。是控制化學危害最徹底、最有效的措施。最常用的隔離方法是將生產或使用的化學品用設備完全封閉起來,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觸化學品。如隔離整個機器,封閉加工過程中的揚塵點,都可以有效地限制污染物擴散到作業環境中去。
隔離密封系統要檢查維修,因為即使很小的泄漏,也可能在環境中產生危險濃度,維修人員必須穿有防護服和器具;另外隔離密封系統要裝有警報器,當危害開始泄漏即發出警報。
通 風
控制作業場所中的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通風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借助于有效的通風,使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濃度低于最高容許濃度。通風分局部通風和全面通風兩種。對于點式擴散源,可使用局部通風。使用局部通風時,污染源應處于通風罩控制范圍內。對于面式擴散源,要使用全面通風,亦稱稀釋通風,其原理是向作業場所提供新鮮空氣,抽出污染空氣,從而稀釋降低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濃度。
篇2: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報告專家技術審查管理辦法(試行)
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報告專家技術審查管理辦法(試行)
一、職業病危害評價科根據建設項目的實際情況提請對評價報告進行專家技術審查,并負責評價報告書的編制、建設項目相關材料的準備、技術審查專家的初選。
二、職業衛生綜合管理科負責組織評價報告專家技術審查工作,包括審查專家和相關衛生行政部門的外聯、審查工作地點的安排和布置等。
三、對評價報告進行技術審查時,應當組織5名以上專家。審查專家應當具有與所評價的建設項目相關的專業背景,一般由相關專業的專家和相關行業專家組成,其中從專家庫抽取的專家數不少于參加審查專家總數的3/5。
四、衛生部審批的項目,從國家專家庫抽取專家;省衛生廳審批的項目,從省專家庫抽取專家;市衛生局及以下審批的項目,從市專家庫抽取專家。
五、成立院內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內審專家組
六、審查專家實行回避制度,參加評價報告編制、審核人員不得作為審查專家。
七、評價科工作人員如實、客觀地記錄專家審查意見。審查意見由專家組全體人員簽字。
八、專家審查意見、意見采納情況及審查專家名單應當作為評價報告的附件。
九、按照技術審查工作的需要,評價報告技術審查費用由評價總費用中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