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物業中心水污染事件報告處理制度
一、供水單位成立飲用水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單位負責人為安全用水第一責任人。
二、若發現飲用水的感官物理性指標(溫度、色度、嗅和味、渾濁度、透明度等)發生改變蝗,供管水人員應即刻核查原因并報告單位領導,單位及時向供水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講清污染事件發生地點、類型、可能的影響等。
三、飲用水污染事故發生后,單位水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應緊急組織有關工作小組和人員,立即趕赴現場,采取應急措施,防止水污染事態蔓延和擴大。
四、協助供水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對發生的污染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調查和處理,積極采取行之有效的緊急控制消除污染措施。
五、在衛生部門的指導下,制定限期治理方案,針對水污染環節和污染原因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嚴防水污染事故再次發生。
六、出現飲用水水質受到嚴重污染、威脅供水衛生安全等緊急情況時,應立即停止供水,在保證水質衛生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其他臨時性供水途徑。
七、飲用水污染事幫得以控制,污染原因消除后,在恢復供水前,必須重新進行自備水源水的檢測,達到國家衛生標準后方可供水。
八、因飲用相關飲用水出現不適的人群,應及時就醫或觀察登記、門診隨訪;對接觸過污染飲用水的茶具、容器進行徹底清洗和有效消毒。
九、飲用水污染事故發生后,配合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及時完成調查、控制、處理,并形成書面材料(內容包括事故經過、現場調查檢測結果、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處理經過、效果、存在問題及建議等),按時逐級上報。同時接受衛生行政部門的衛生行政處罰。
篇2:施工環境管理體系:水污染管理
水污染的管理
a) 目標、指標:不排放未經沉淀處理的污水,污水沉淀率100%,污水排放符合標準的要求。
b) 開工前,項目經理負責與市政管理部門/城建開發部門聯系,提出污水排放申請,得到認可后,將現場臨時污水管網與市政污水管網連接。
c) 施工現場建立臨時污水管網,設置沉淀池,污水經逐級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
d) 勞務分包單位負責沉淀池泥沙清理。沉淀池每周清理一次,清理出的泥沙按無毒無害廢棄物進行處理。
e) 泵送混凝土施工,運輸車輛清洗處設置沉淀池,排放的廢水要排入沉淀池內,經二次沉淀后,方可排入城市市政污水管線或用于灑水降塵。
f) 結構灑水養護等產生的污水,禁止隨地排放。作業時嚴格控制污水流向,在合理位置設置沉淀池,經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網。
g) 為防止水污染,現場廁所排污管線上設化糞池,定期清掏,污水經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
h) 現場設置專用的油漆油料庫,其儲存、使用和保管要專人負責,防止油料的跑、冒、滴、漏污染水體,禁止將有害廢棄物用作土方回填,以免污染地下水和環境。
篇3:學院物業中心水污染事件報告處理制度
學院物業中心水污染事件報告處理制度
一、供水單位成立飲用水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單位負責人為安全用水第一責任人。
二、若發現飲用水的感官物理性指標(溫度、色度、嗅和味、渾濁度、透明度等)發生改變蝗,供管水人員應即刻核查原因并報告單位領導,單位及時向供水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講清污染事件發生地點、類型、可能的影響等。
三、飲用水污染事故發生后,單位水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應緊急組織有關工作小組和人員,立即趕赴現場,采取應急措施,防止水污染事態蔓延和擴大。
四、協助供水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對發生的污染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調查和處理,積極采取行之有效的緊急控制消除污染措施。
五、在衛生部門的指導下,制定限期治理方案,針對水污染環節和污染原因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嚴防水污染事故再次發生。
六、出現飲用水水質受到嚴重污染、威脅供水衛生安全等緊急情況時,應立即停止供水,在保證水質衛生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其他臨時性供水途徑。
七、飲用水污染事幫得以控制,污染原因消除后,在恢復供水前,必須重新進行自備水源水的檢測,達到國家衛生標準后方可供水。
八、因飲用相關飲用水出現不適的人群,應及時就醫或觀察登記、門診隨訪;對接觸過污染飲用水的茶具、容器進行徹底清洗和有效消毒。
九、飲用水污染事故發生后,配合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及時完成調查、控制、處理,并形成書面材料(內容包括事故經過、現場調查檢測結果、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處理經過、效果、存在問題及建議等),按時逐級上報。同時接受衛生行政部門的衛生行政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