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戰地日記:“我不來,心里就不踏實”
來到武漢后,50歲的王學軍第一次穿起了紙尿褲。
王學軍是青海紅十字醫院主任醫師、中國紅十字會救護轉運車隊青海隊隨車醫生,一位有著26年臨床經驗和18年黨齡的共產黨員。和很多人想象的百里馳騁、車輪滾滾不一樣,他干的是院內轉運工作。
“可能有人覺得,院內有什么好轉運的,不就幾百上千米的距離嗎?”王學軍說,事實上,跑起來才知道,看似簡單的院內轉診,沒了他們的負壓救護車還真是不行。
王學軍和隊友進駐的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是武漢市最大的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院。全院一共1050張病床,全都是危重癥、重癥患者?!岸一径际抢夏耆?,還伴有并發癥,加上病毒造成的傷害,他們的身體已經非常之差,連走幾步路都很困難。即便是輕癥患者,情況也很不樂觀?!蓖鯇W軍說,此前,為了幫助這些患者在不同樓棟之間轉診、檢查,醫護人員經常要忙碌一兩個小時。但現在,他們用車一趟就能拉完。
但光用車拉不行,他們還得抬病人?!氨緛戆凑找幎?,我們只需要在救護車上等著,醫護人員會把患者抬下來,我們拉上就走。但現在,醫護人員都太忙了,而且她們大多是女同志,比我們更累?!泵刻焱浦林氐膿?,輾轉于隔離間、救護車和重癥監護室,50歲的王學軍和隊友們,全然忘了自己已不再年輕。
尤其是,本來推起來就特別顯沉的車載擔架,再加上危重癥患者必不可少的呼吸機、監護儀等,連續幾趟下來,他們經常累的氣喘吁吁,防護服里汗出如漿。
這樣的高強度工作,王學軍和隊友三班倒,經常一班就是六七個小時。最晚的一次,從下午2點忙到了凌晨1點,直把他們累得臉色發白,躺在床上連動彈一下手指的力氣都沒有。
但即便這樣,他們還不敢多喝水?!皼]辦法,一套防護服要頂一個班,也沒時間換,只能用尿不濕?!蓖鯇W軍說,尤其是早晨,本來有人喜歡早餐喝粥,但他們現在根本不敢喝,只能盡量挑些干的吃,“補水越少越好”。
看到王學軍們干活如此賣力,有小護士好奇,一問才得知,他的身份可“了不得”--國衛家衛健委麻醉專業質控專家委員會委員、青海省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學科帶頭人、青海大學碩士生導師......
“老王,那你這次回去,職稱上怎么也得提一級吧?”有人自以為猜透了他的心思。
“我都主任醫師8年了,已經到頭了,還提個啥?”王學軍就笑。
還有些熟人知道他來武漢,好奇他在這邊的狀態,就在微信問他:“老王,在那邊咋樣?憑你的資歷,應該進專家組了吧?”
“進啥專家組啊?我就過來推擔架的?!蓖鯇W軍回復,還把自己的抖音發給他們看。
“他們有些人可能不理解,覺得你一搞麻醉的醫學專家,跑武漢去推擔架干啥?但他們不明白,我不來,心里就不踏實?!?王學軍說。
改變王學軍思想的,是直面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兩次特大自然災害的救援經歷。當時,他兩次向組織主動請戰,第一時間奔赴災區現場,看多了生命無常和生離死別,對他的內心觸動很大。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1月27日,青海省準備派出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王學軍第一時間遞交了申請書。但因為并非呼吸和危重癥醫學科,他未能如愿進入第一批名單。
2月7日,青海省紅十字會接到中國紅十字會總會通知,決定選召10人參加中國紅十字會救護轉運車隊。王學軍得知消息,立即申請加入青海省紅十字會名單,“本來我在衛健委下一批派遣名單里,但實在等不及了,就想早點趕到武漢”。
“你知道我來這邊,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嗎?是那些堆積在醫院走廊里、病房外的垃圾袋,有黃色的、紅色的,一個、兩個、三個,就那樣靜靜的堆在那,你知道它們代表著什么嗎?”王學軍反問,隨后又自言自語:“那些紅色的,都是逝者的遺物啊,因為粘附著病毒,回頭都要一把火燒掉,就像它們主人的生命,在這個世間就沒了?!?/p>
王學軍說著,便沉默了。往返于生死之間,這個穿著*L防護服都顯小的高原漢子,在這一刻忍不住眼眶通紅。
“但我知道,肯定有一些人活了下來?!彪S后,他又振作起來:“就像前些天,我們遇到了一位大姐,是我們在院區遇到的少有的精神狀態比較好的患者,她向我們借用了消毒液洗手,還很有禮貌的向我們道謝。我能預感到,她一定會好起來!一定還會有更多人好起來!”
篇2:新冠疫情戰地日記:25天不回家,他揭開新冠病毒真面目
新冠疫情戰地日記:25天不回家,他揭開新冠病毒真面目
趙翔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第五黨支部的一名黨員,也是一名業務骨干。1月2日晚,來自武漢的疫情樣本到達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后,被第一時間送進了P3實驗室進行分裝和滅活。趙翔接到的任務正是對未知病原進行測序。
要從較少的原始樣本中檢測出全基因組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趙翔迅速投入戰斗,經過一夜的鏖戰,他和同事將幾百萬條reads序列拼成了一條長度大概在28kb的長片段。比對后發現,它與蝙蝠中的一種冠狀病毒類似,可能是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
還沒來得及喘口氣,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就啟動了一級響應機制,并指定趙翔工作組負責全部樣本的測序工作,期間必須做到24小時響應。組里的工作人員基本上吃住在實驗室,樣本來了就測序,做完當天的實驗還要接著分析前一天上機的結果,工作不分晝夜,已經完全分不清今夕何夕。
忙碌間隙,趙翔偶然想起幾個月前曾和家人約好的出國旅行,肯定要泡湯了,可怎么跟家人說呢?給家人打電話的時候,趙翔感覺有點開不了口,畢竟孩子已經盼了好幾個月,愛人在醫院工作,平日里假期非常少,好不容易換了幾個夜班才湊成這趟行程。沒想到,他還沒開口,愛人就先說道:“你走不了了吧,眼下正是國家需要你的時候,你就去吧,我們都理解?!?/p>
在單位連續奮戰了25天,趙翔才抽空回了趟家,孩子問:“爸爸,你去哪兒了?”趙翔心中充滿了對家人的愧疚。但是,為了戰勝疫情,他和同事愿意舍小家保大家!
篇3:新冠疫情戰地日記:教育考試青年戰疫穩考保大局
新冠疫情戰地日記:教育考試青年戰疫穩考保大局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新春佳節的歡樂祥和,也打亂了原本安排就緒的年度教育考試計劃。面對嚴峻的防控形勢,上半年全國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推遲,3月全國英語等級考試、全國計算機應用水平考試和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推遲,2月、3月托福、雅思、GRE、GMAT考試取消,后續自學考試、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等教育考試需要制訂應急預案......
大疫如大考,危難見真章。教育部考試中心的青年人迅速行動起來,積極響應黨組織號召,迎難而上守陣地,戰疫穩考保大局,彰顯了新時代教育考試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急難險重頂得上 臨危受命踐初心
大年三十,考試中心奈亞公司軟件研發與運維部經理董永哲終止假期,顧不上剛剛生產的愛人和出生十幾天的孩子,毅然返回工作崗位,因為他要第一時間把“在全國范圍內取消1月和2月所有海外考試,并全額退還考生考試費用”的通知公告發布出去,同時啟動海外考試報名系統應急模式。這個應急決策是考試中心針對疫情,科學研判、高效協調、果斷決定的重要措施,必須迅速落地,不能耽擱半分。
時間緊、考生多、工作量大,加之返京同事居家隔離,董永哲頂住壓力,迎難而上,在大家的遠程支持下,他每天在辦公室工作十幾個小時,實時在崗監控系統運轉和數據通信狀態,積極高效地執行考試中心各項指令,圓滿完成全國近10萬名考生的數據處理工作和海外考試的應急處置。
防疫情穩高考 主動應變迎挑戰
高考是事關千萬莘莘學子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國家教育考試,社會關注度極高。20**年又值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等第二批綜合改革試點省市新高考方案落地之年,在堅決承擔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同時,還要面臨高考新政落地的挑戰,同時兼顧疫情對學情、考情的影響,多重挑戰疊加,使今年高考更具敏感性、復雜性和挑戰性。
以青年骨干為核心的命題工作組創新工作機制,根據疫情變化及時制定命題方案和工作預案,有序推進工作規劃,保證試題質量穩步提高。同時,加強對命題教師的遴選、培訓和生命健康教育,完善命題工作全流程的規范性和安全性,在非常時期筑牢試題試卷的安全保密防線,確保試題質量和安全。
特殊時期特殊使命 就地開展高考調研
“我是國際考試處方博,我現在在湖北十堰......”“我是專項考試處羅成禹,我現在在湖北宜昌......”突如起來的疫情讓春節回鄂過年的四位青年干部無法按計劃返京。2月18日,教育部考試中心黨委負責同志和在鄂同事視頻連線,了解他們和家人的狀況,表達全體干部職工的關心和問候。
身處疫情重災區的四位青年干部積極響應考試中心黨委號召,利用身在疫情一線的條件,就地成立湖北20**高考調研組,在特殊時期承擔特殊使命,充當教育部考試中心伸向前線基層的“探頭”,為高考應急預案的制定發揮了重要作用。連日來,他們研究制定調研方案,建立“湖北20**高考調研小分隊”微信群,廣泛發動身邊親朋好友,深入了解當地高三教師教學和考生復習情況,以期形成第一手的調研報告,為高考工作提供重要參考。
抗疫是大戰,更是大考。教育考試青年正以積極行動抗疫穩考,為打贏這場抗疫阻擊戰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