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樓工程施工測量的控制
工程平面控制
1、控制點的選取
土方開挖前,要作好工程測量控制,根據工程場地實際情況,±0.000以下采用主軸線控制法,測設和作好建筑位置控制樁,±0.000以上采用內控法為主,外控法為輔的測設方法。橫向1、2軸線、6、11、16軸線、20軸線、21軸線、縱向以B、C、F、J、N等軸線設置控制樁點,形成方格網形主軸線平面控制方案??刂泣c設在已有建筑物墻上或作地面控制樁。
2、控制點的定位
以城市規劃或建設單位指定的一個紅線樁和一條紅線邊為準用直接測法,進行測設平面控制樁。經過閉合后達到要求精度,即為平面控制標樁。并據此測量出建筑物各軸線??刂泣c測定后,在已有建筑物墻上的,應用紅三角標記和注明軸線號;地面上的控制點用砼澆筑成牢固的樁位,并砌筑窨井形式加以保護。
工程標高控制
高層建筑施工,至少要設三個現場水準點,以控制和引測建筑物標高,并構成空間檢測閉合體系,以便閉合校核。根據現場情況設三個水準點樁(利用平面控制樁)。實際測設時,應用精度不低于S3級水準儀?!?.000以上標高引測,主要是沿結構外墻,邊柱或梯間等垂直向上傳遞。水準標高應由三處向上引測,以便相互校核。三處用鋼尺向上引測投點后,把水準儀架設到施工層上,核測三點誤差在3mm以內,再以引測點在施工層上抄測標高。拆模后,在墻壁上彈出每樓層500水平線,砌塊墻砌好后,同樣彈出每個樓層500或1000線。
建筑豎向控制
1、方法
該工程垂直度(豎向)的控制采用激光經緯儀外控法中的延長軸線法進行,方法是將激光經緯儀安置在延長軸線的控制樁上,后視首層軸線后,抬起望遠鏡將軸線直接投測在施工層上或者采用內控法,在二層的平面內設置控制點位,通過激光經緯儀向上投測各層的控制點位。
2、投測中的要點
1)、測前要對經緯儀的軸線關系進行嚴格的檢校,觀測時要精密定平水平度盤水準管,以減少豎軸不垂直的誤差。
2)、軸線的延長樁點要準確,標志要準確、明顯,并妥善保護好。必須以首層軸層線位置為準,直接向施工層投測,避免逐層上投造成誤差積累。
3)、取正倒鏡向上投測的平均位置,以抵消經緯儀的視準軸不垂直橫軸和橫軸不垂直視軸的誤差影響。
4)、投測主要誤差必須控制在標準以內,即向上投測時的投點標志誤差控制在±3mm以內,照準目標的誤差控制在M照60"/V。D'/P"2以內,經緯儀豎軸不垂直的影響誤差控制在:
M豎=(H/Pn)×τ/5以內
以上公式中
H----為建筑物全高。
D'----為向上投測時的斜視線長。
----為經緯儀水平度盤水準管的分劃值。
V----為經緯儀望遠鏡的放大倍數。
P"----為常數。
施測中應注意的問題
觀測時應做到前后視線等長,測水平線時,最好是用直接調整水平儀的儀器高度,使后視時的視線正對準水平線,前視時則可直接用鉛筆標出視線標高的水平線。
由±0.000水平線向下或向上量高差時,所用鋼尺應經過檢定,測量高差時尺身應垂直和用規定的拉力,并要進行尺長和溫度校正。
該工程±0.000以上部分施工時,首先應對±0.000以下部分的軸線、標高進行復線校核,如有誤差則進行修正,修正后再采用直角或極坐標法將控制軸線重新測出,以此為準來控制以上的軸線標高。
篇2:大橋建設施工測量控制規劃
大橋建設施工測量控制規劃
1 控制點加密
各控制點的復測工作后,將著手準備控制點的加密。在兩岸橋頭位置適當布點,初定四個點,兩岸各設兩點。加密設點應與原設計院提供點通視并進行聯測,經平差后報驗審定。加密點擬采用強制對中裝置,每個點周圍設置水準點,并將高程引至強制對中基座面,以便施工需采用三角高程時備用。水準點不能滿足時,可重新設置或加密。所有加密點應符合一級導線和四等水準測量的精度要求。
?。?)、導線加密:
測角中誤差:fΔ≤5〃 角度閉合差:f 角≤10〃
相對閉合差:K 閉≤1/15000 測回數:n≥2
?。?)、水準點加密
從已有水準點引測,采用前后視等距,往返閉合的辦法,要求其閉合差:
f 閉≤6 (mm)
2 施工放樣
施工中采用極坐標法放樣,最后驗收時用平面坐標檢驗。放樣前應領會圖意,嚴格內業計算和數據復核,確保精確可靠。后視時應回測一次坐標,以消除放樣前系統誤差。為了確保鋼管樁(鋼護筒)的放樣精度,應采用測三點求外接圓心法。即先測出A、B、C 三點坐標,利用預先編好的程序算出外接圓圓心坐標即為鋼管樁(鋼護筒)中心實測坐標。(注:三點所圍三角形,宜盡量成等邊三角形,三點應選在管口未變形的位置)。用錘球法控制鋼管樁(鋼護筒)下降過程的垂直度。鋼管樁(鋼護筒)接長時應嚴格量取每節鋼管樁(鋼護筒)相互垂直的四個長度,以便使相接管段長短相配,消除對接誤差。高程控制盡量采用水準儀傳遞,如遇困難則利用全站儀采用正倒鏡進行三角高程測量控制。上部結構施工時,各控制點擬轉至0#號段箱梁上報驗,以便上部結構的施工。
3 分項工程測量誤差控制精度
?。?)、鋼護筒:
軸線偏位(群樁):≤50mm 豎直度:≤1%
?。?)、臺面施工:
斷面尺寸:±30mm 頂面高程:±20mm 軸線偏位:≤15mm
4 測量儀器精度
?。?)、Leica Tc20** 全站儀
測角精度:0.5〃 測距精度:±1mm+1ppm
?。?)、WILD NA24 水準儀
放大鏡倍率:24* 精度:±2.0mm
5 工作職責
?。?)、工作認真負責,積極主動,熱愛本職工作,刻苦鉆研,精益求精。
?。?)、熟讀圖紙,掌握各道工序,密切配合工程人員開展工作。
?。?)、掌握規范中的各項要求,并嚴格遵照執行。
?。?)、愛護儀器,經常清潔儀器。在家時,要將儀器放在干燥、通風的地方,作業時,做好防曬、防雨的工作,務使儀器不受暴曬潮濕。
?。?)、儀器要定期標定,每天測量前要先檢校,充足電池,準備好各種測量必備用品。
?。?)、測量時,記錄要規范清楚,不準任意涂改。
?。?)、測量原始資料要建立檔案,由專人保管,借閱須經總工同意,并要求定期如數歸還。
?。?)、發現問題,不得隱瞞或推卸責任,應及時向上一級領導反映。
篇3:水庫加固擴建施工測量控制方案
水庫加固擴建施工測量與控制方案
本工程施工測量工作主要內容包括平面控制測量、高程控制測量、施工放樣、竣工測量以及為了掌握工程進度和施工質量進行的檢查、收方計量等測量。
**加固與擴建工程施工控制測量以"分層布網,兩級控制"為原則,即以業主提供的測量控制點為基準,布設施工控制網,以施工控制網點為基準布設施工輔助導線,和臨時高程點。
一、平面控制
1. 平面控制系統布置
平面控制網建立后,應定期進行復測。
2. 平面控制網選點、埋設及標志
2.1 平面控制點視現場情況,選在通視良好、交通方便,地基穩定且能長期保存的地方。
2.2 對于位于主體工程附近的控制點、主軸線標志點、輔助導線點埋設砼觀測墩,并設有醒目的保護裝置,防止誤撞和飛石破壞。
2.3 平面控制的標墩采用砼標墩,標志底座平面應埋設水平。
二、高程控制
1. 高程控制系統布置
本工程采用業主提供的高程系統。
1.1 校核業主提供的高程控制點,并將復核結果報工程師審核。
1.2 根據業主提供的控制網各點的水準為基準,布設施工水準、三角高程混合網,結合高程控制將平面控制網布設成三維網。
1.3 在施工區設立高程控制點,布設高程控制網時嚴格執行規范,點位選擇在不受洪水、施工影響,便于長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點。高程控制點的布置應主要考慮施工放樣、地形測量和斷面測量的使用。
1.4 經常對高程控制點進行復測。
2. 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和精度
高程控制網的等級,為四等水準測量。
3. 高程控制網的選點和標志
布設高程控制網時,首級網布設成環狀網,加密時布設成附合路線或結點網,其點位的選擇和標志的埋設遵守下列的規定:
3.1 各等級高程點的點位選在不受洪水、施工影響,便于長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點。
3.2 高程點埋設預制標石,利用平面控制點標志設置,各等級高程點統一編號。
4. 高程控制測量手段
高程控制測量采用全站儀、水準儀進行。
三、施工測量放樣
1.一般要求
1.1 施工測量放樣工作開始之前,應詳細查閱工程設計圖紙,收集施工區平面與高程控制成果,了解設計要求與現場施工需要,根據精度指標,選擇放樣方法。
1.2 基礎開挖、結構物施工等測量措施在施測前,將測量措施報監理工程師批準。
1.3 施工測量放樣貫穿整個施工過程,施工放樣所采用的測量點均以施工控制網點為基礎,原則上直接采用首級控制點進行放樣。
1.4 所有放樣點均應有檢驗條件,現場取得的放樣及檢查驗收資料,必須進行復核,確認無誤后,方能交付使用。
1.5 放樣前應根據設計圖紙和有關數據及使用的控制點成果,計算放樣數據繪制放樣草圖,報工程師批準后方可施測。
1.6 所有測量資料按規范要求整理,圖表、記錄簿規范化,各種記錄圖表的格式遵照監理工程師的要求執行。
2. 放樣方法
2.1 平面位置放樣主要儀器
視情況采用全站儀進行平面位置定位和放樣。
2.2 高程放樣主要儀器
一般情況采用全站儀,精度要求高時用水準儀進行高程放樣。
2.3 開挖放樣
開挖放樣包括下列主要內容:開挖輪廓點測設、工程量測算和開挖竣工驗收測量。
基坑開挖細部放樣應實地放出控制開挖輪廓坡頂點及坡腳點,并用地樁、灰線、油漆等進行標定。
2.4 立模放樣
砼建筑物立模放樣包括下列內容:測設各建筑物的立模輪廓點,對已架立的模板、預埋件的位置進行檢查等。
各建筑物立模細部輪廓點的放樣位置,以距設計線0.2~0.5m為宜,由首級控制網點測設。
特殊部位的模板架設后,應利用測放的輪廓點進行檢查,其偏差應符合規范的規定。
四、施工過程中測量質量措施計劃
1. 嚴格執行技術規范對測量精度的要求。
2. 根據施工的需要,分階段將測量質量措施計劃報工程師批準。
3. 施工過程測量措施計劃的內容包括:平面、高程網各控制點布置圖;各控制點坐標表;放樣程序、技術措施及要求;數據記錄及資料整理制度;測量人員設置、設備配置;儀器檢驗、校正情況;具體內容執行工程師的要求。
五、測量人員組織、設備配置
本工程配備經驗豐富的專職測量人員,設專職測量工程師2人,專職測工4人,普工4人。本工程配備的測繪儀器設備見下表。
序號儀器名稱型號規格單位數量備注